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sàng
  

 简化字:锕
  部首:金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ㄚ
  拼音: ā




(actinium,Ac)化學元素。原子序89。放射性元素之一。銀白色。在自然界中與鈾礦共存。除硫化物外,錒的化合物為無色。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ㄚ
  拼音: ā




1.表驚訝、痛苦、贊嘆的語氣。如:「啊!失火了!」、「啊!這片風景好美!」

2.表疑問或反問的語氣。如:「啊!你說什麼?」


  

  部首:阜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(2) ㄚ
  拼音:(2) ā




置於語尾。通「啊」。如:「做人阿!要腳踏實地才是。」



表示疑問、驚訝等語氣。如:「阿!你怎麼啦?身體不舒服嗎?」



詞頭:(1)加在稱謂上。如:「阿婆」、「阿爹」、「阿姨」、「阿兄」。南朝梁.無名氏〈木蘭詩〉二首之一:「阿爺無大兒,木蘭無長兄。」(2)加在名字上。如漢代曹操的小字稱為「阿瞞」、三國時蜀漢後主劉禪人稱「阿斗」。


  

  部首:肉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 注音:(2) ㄚ
  拼音:(2) ā

(一)之又音。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3
  注音:(2) ㄚˊ
  拼音:(2) á




表疑問或反詰的語氣。如:「嗄!有這種怪事?」


  

  部首:阜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(3) ㄚˋ
  拼音:(3) à

(二)之又音。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(3) ˙ㄚ
  拼音:(3) a




語尾助詞,無義。如:「不錯啊!」、「好棒啊!」

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ㄙㄤ
  拼音: sāng




1.植物名。桑科桑屬,「桑樹」之古稱,參見「桑樹」條。

2.姓。如漢代有桑弘羊。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ㄙㄤˇ
  拼音: sǎng




推、擠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五四回:「被丁言志搡了一交,骨碌碌就滾到橋底下去了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ㄙㄤˇ
  拼音: sǎng




喉嚨。如:「他說話說的嗓子都啞了」。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七回:「嘴也說酸了,嗓子也說乾了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石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ㄙㄤˇ
  拼音: sǎng




柱下的石頭。即礎。《廣韻.上聲.蕩韻》:「磉,柱下石也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颡
  部首:頁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ㄙㄤˇ
  拼音: sǎng




1.額頭、前額。《孟子.滕文公上》:「其顙有泚,睨而不視。」《史記.卷四七.孔子世家》:「東門有人,其顙類堯。」

2.泛指頭。唐.杜甫〈義鶻〉詩:「修鱗脫遠枝,巨顙拆老拳。」明.徐弘祖《徐霞客遊記.卷一〇上.滇遊日記十三》:「自顙及趾,靡有所遺。」

3.喉嚨、嗓子。元.龐德祥《殺狗勸夫》第四折:「動不動搯人的顙子。」




叩頭。《公羊傳.昭公二十五年》:「喪人不佞,失守魯國之社稷,執事以羞,再拜顙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丧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ㄙㄤ
  拼音: sāng




1.有關死者的事宜。如:「居喪」、「治喪」、「弔喪」。《史記.卷八.高祖本紀》:「漢王聞之,袒而大哭。遂為義帝發喪,臨三日。」

2.屍體。《春秋.僖公元年》:「夫人氏之喪至自齊。」《資治通鑑.卷六〇.漢紀五十二.獻帝初平三年》:「鮑信戰死,操購求其喪不得,乃刻木如信狀,祭而哭焉。」

3.姓。如周代有喪左。


  

 简化字:丧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2
  注音:(2) ㄙㄤˋ
  拼音:(2) sàng




1.逃亡。《詩經.唐風.葛生.序》:「好攻戰,則國人多喪矣。」

2.失去、丟掉。如:「喪盡天良」、「喪權辱國」、「垂頭喪志」。唐.韓愈〈李尚書書〉:「魂亡魄喪,影滅跡絕。」

3.失敗、毀滅。《論語.憲問》:「夫如是,奚而不喪?」《國語.晉語》:「若紂有良子,而先紂喪,無章其惡而厚其敗。」

4.死亡。《書經.金縢》:「武王既喪,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於國。」南朝宋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賢媛》:「郗嘉賓喪,婦兄弟欲迎妹還,終不肯歸。」


  懊喪

 简化字:懊丧
  注音: ㄠˋ ㄙㄤˋ
  拼音: ào sàng
 相似词:頹喪、沮喪、懊惱、懊悔

失意而沮喪。南朝宋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言語》:「鶴軒翥不復能飛,乃反顧翅,垂頭視之,如有懊喪意。」


  苞桑

  注音: ㄅㄠ ㄙㄤ
  拼音: bāo sāng

桑樹的根。比喻根深柢固。《易經.否卦.九五》:「休否,大人吉。其亡其亡,繫于苞桑。」


  報喪

 简化字:报丧
  注音: ㄅㄠˋ ㄙㄤ
  拼音: bào sāng

將喪亡的消息通知親戚朋友。《紅樓夢》第一二回:「當下代儒料理喪事,各處去報喪。」《文明小史》第四一回:「天未大亮,府衙門裡報喪的已經來過了,眾教習少不得又去送錠、送祭、探喪送入殮,以及上手本慰唁康太尊。」


  奔喪

 简化字:奔丧
  注音: ㄅㄣ ㄙㄤ
  拼音: bēn sāng
 相反词:報喜

1.從異鄉奔赴親喪。《左傳.襄公十五年》:「鄭公孫夏,如晉奔喪,子蟜送葬。」

2.《禮記》篇名。記聞喪奔歸之禮。


  本嗓

  注音: ㄅㄣˇ ㄙㄤˇ
  拼音: běn sǎng

說話或唱歌時自然發出的嗓音,沒有摻雜矯揉造作的假音。


  本喪

 简化字:本丧
  注音: ㄅㄣˇ ㄙㄤˋ
  拼音: běn sàng

把臉緊繃著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五回:「兩位舅爺看了,把臉本喪著,不則一聲。」


  滄桑

 简化字:沧桑
  注音: ㄘㄤ ㄙㄤ
  拼音: cāng sāng

比喻世事變化無常。參見「滄海桑田」條。清.王鵬運〈滿江紅.風帽塵衫〉詞:「旌旆影,滄桑話。對蒼煙落日,似聞悲吒。」


  柴桑

  注音: ㄔㄞˊ ㄙㄤ
  拼音: chái sāng

1.地名。位於江西省九江縣西南。漢置,屬豫章郡。東漢建安十三年,曹操南下取荊州,劉備派諸葛亮見孫權於此。晉陶潛故里。

2.借指故里。唐.杜甫〈公安送李二十九弟晉肅入蜀余下沔鄂〉詩:「正解柴桑纜,仍看蜀道行。」


  出喪

 简化字:出丧
  注音: ㄔㄨ ㄙㄤ
  拼音: chū sāng

出殯。《水滸傳》第二六回:「如今這事有甚難處,只使火家自去殮了,就問他幾時出喪。」


  初喪

 简化字:初丧
  注音: ㄔㄨ ㄙㄤ
  拼音: chū sāng

家中剛發生喪事的一段時間,稱為「初喪」。


  除喪

 简化字:除丧
  注音: ㄔㄨˊ ㄙㄤ
  拼音: chú sāng

守孝期滿,脫除喪服。《禮記.檀弓上》:「子夏既除喪而見,予之琴,和之不和,彈之而不成聲。」也稱為「除孝」。


  闖喪

 简化字:闯丧
  注音: ㄔㄨㄤˋ ㄙㄤ
  拼音: chuàng sāng

斥責人無所事事到處遊蕩。如:「你沒事在街上闖喪個什麼!」


  大喪

 简化字:大丧
  注音: ㄉㄚˋ ㄙㄤ
  拼音: dà sāng

1.天子、皇后與其世子的喪禮。《周禮.天官.宰夫》:「大喪小喪,掌小官之戒令,帥執事而治之。」

2.父母之喪。南朝宋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德行》:「王戒、和嶠同時遭大喪,俱以孝稱。」

3.國亡而身被戮。《書經.多士》:「惟時上帝不保,降若茲大喪。」


  大顙

 简化字:大颡
  注音: ㄉㄚˋ ㄙㄤˇ
  拼音: dà sǎng

寬闊的前額。唐.李頎〈送陳章甫〉詩:「陳侯立身何坦蕩,虯鬚虎眉仍大顙。」


  倒嗓

  注音: ㄉㄠˇ ㄙㄤˇ
  拼音: dǎo sǎng

戲劇演員或歌手喉嚨沙啞,唱不出好的聲音。也稱為「倒倉」。


  彫喪

 简化字:雕丧
  注音: ㄉㄧㄠ ㄙㄤˋ
  拼音: diāo sàng

傷亡。晉.陸機〈門有車馬客行〉:「親友多零落,舊齒皆彫喪。」


  弔喪

 简化字:吊丧
  注音: ㄉㄧㄠˋ ㄙㄤ
  拼音: diào sāng
 相似词:弔祭、弔唁
 相反词:祝賀、道喜

慰問喪家,祭奠死者。《禮記.禮運》:「諸侯非問疾弔喪而入諸臣之家,是謂君臣為謔。」《金瓶梅》第六三回:「喬大戶道:『這個卻不當,他來弔喪,如何叫他遞起酒來?』」


  吊嗓

  注音: ㄉㄧㄠˋ ㄙㄤˇ
  拼音: diào sǎng

吊嗓子。演唱者在樂器伴奏下練習發聲、唱腔的基本訓練。也作「調嗓」。


  調嗓

 简化字:调嗓
  注音: ㄉㄧㄠˋ ㄙㄤˇ
  拼音: diào sǎng

戲曲演員唱功鍛鍊的步驟之一。即配合胡琴等主奏樂器,大聲練唱戲中的唱段,使聲音符合舞臺上的標準,並能熟悉伴奏。使演唱與伴奏達到水乳交融的藝術境界。也作「吊嗓」。


  頂顙

 简化字:顶颡
  注音: ㄉㄧㄥˇ ㄙㄤˇ
  拼音: dǐng sǎng

吃得太多,以致胃中的食物滿到食道裡。《金瓶梅》第四六回:「先是伯爵與希大二人整吃了一日,頂顙吃不下去。」


  堵喪

 简化字:堵丧
  注音: ㄉㄨˇ ˙ㄙㄤ
  拼音: dǔ sang

以言語頂撞人。也作「堵噎」。


  頓顙

 简化字:顿颡
  注音: ㄉㄨㄣˋ ㄙㄤˇ
  拼音: dùn sǎng

1.屈膝下拜,以額觸地。多行於請罪、投降之時。《國語.吳語》:「句踐用帥二三之老,親委重罪,頓顙於邊。」《後漢書.卷一一.劉玄傳》:「漢起,驅輕黠烏合之眾,不當天下萬分之一,而旌旃之所撝及,書文之所通被,莫不折戈頓顙,爭受職命。」

2.點點頭。是登臺時向觀眾打招呼的表示。唐.白行簡《李娃傳》:「於是奮髯揚眉,扼腕頓顙而登,乃歌白馬之詞;恃其夙勝,顧眄左右,旁若無人。」


  伐喪

 简化字:伐丧
  注音: ㄈㄚ ㄙㄤ
  拼音: fā sāng

利用對方辦喪事時,派兵攻打。《太平御覽.卷一三〇.皇王部二八.髙祖孝文皇帝》:「當以蕭鸞死,禮不伐喪,乃詔反旆。」《五代史平話.周史.卷下》:「且說周世宗纔登大位之後,便遭那北漢主劉崇舉兵伐喪。」


  發喪

 简化字:发丧
  注音: ㄈㄚ ㄙㄤ
  拼音: fā sāng

1.死者的家屬把人死的消息訃告親友。《史記.卷六.秦始皇本紀》:「丞相斯為上崩在外,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,乃祕之,不發喪。」《三國演義》第二回:「帝已崩……祕不發喪。」

2.辦理喪事。《史記.卷八.高祖本紀》:「漢王聞之,袒而大哭。遂為義帝發喪,臨三日。」《三國演義》第一四回:「漢高祖為義帝發喪,而天下歸心。」


  佛桑

  注音: ㄈㄛˊ ㄙㄤ
  拼音: fó sāng

錦葵科「朱槿」、「扶桑」的別名。參見「朱槿」條。


  扶桑

  注音: ㄈㄨˊ ㄙㄤ
  拼音: fú sāng

1.朱槿的別名。參見「朱槿」條。

2.古代相傳東海外有神木叫扶桑,是日出的地方。《楚辭.屈原.離騷》:「飲余馬於咸池兮,總余轡乎扶桑。」後為太陽的代稱。晉.陶淵明〈閒情賦〉:「悲扶桑之舒光,奄滅景而藏明。」

3.日本的別名。參見「日本」條。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269 页数: 1/7
下一页 | 最后页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