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suǐ
  

  部首:目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ㄙㄨㄟˋ
  拼音: suì




1.眼光清明的樣子。明.張自烈《正字通.目部》:「睟,目清明也。」

2.潤澤的樣子。唐.元稹《鶯鶯傳》:「常服睟容,不加新飾。」

3.顏色純一的樣子。漢.揚雄《法言.君子》:「牛玄騂白睟而角,其升諸廟乎。」唐.李德裕〈唐武宗皇帝真容贊〉:「至於天光睟清,日華明潤,非可圖也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谇
  部首:言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ㄙㄨㄟˋ
  拼音: suì




1.責罵、斥責。《聊齋志異.卷七.細柳》:「一日,生赴鄰村飲酒,適有追逋賦者,打門而誶。」

2.詰問。《莊子.山木》:「捐彈而反走,虞人逐而誶之。」

3.告知。《漢書.卷一〇〇.敘傳上》:「既誶爾以吉象兮,又申之以炯戒。」《後漢書.卷五九.張衡傳》:「慎灶顯於言天兮,占水火而妄誶。」

4.進諫、規勸。《楚辭.屈原.離騷》:「余雖好脩姱以鞿覊兮,謇朝誶而夕替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岁
  部首:止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ㄙㄨㄟˋ
  拼音: suì




1.年。如:「舊歲」、「歲歲平安」。《書經.堯典》:「期,三百有六旬有六日,以閏月定四時,成歲。」《漢書.卷七〇.陳湯傳》:「發民作城,日作五百人,二歲乃已。」

2.時光。如:「歲月」。《論語.陽貨》:「日月逝矣,歲不我與。」《楚辭.宋玉.九辯》:「歲忽忽而遒盡兮,恐余壽之弗將。」

3.年齡。如:「周歲」、「足歲」。《晉書.卷六六.劉弘傳》:「侃與敏同郡,又同歲舉吏。」《北史.卷七〇.柳遐傳》:「遐幼而爽邁,神彩嶷然,髫歲便有成人之量。」

4.一年的穀物收成。《左傳.哀公十六年》:「國人望君,如望歲焉。」《漢書.卷五八.卜式傳》:「往年西河歲惡,率齊人入粟。」

5.量詞:(1)計算時間的單位。一歲等於一年。如:「數歲之間」。(2)計算年齡的單位。如:「孔子活了七十三歲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禾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ㄙㄨㄟˋ
  拼音: suì




1.植物莖端成串聚生的小花或果實。如:「稻穗」。《詩經.王風.黍離》:「彼黍離離,彼稷之穗。」唐.白居易〈新樂府.杜陵叟〉:「九月降霜秋早寒,禾穗未熟皆青乾。」

2.燭花、燈花。唐.韓偓〈懶卸頭〉詩:「時復見殘燈,和煙墜金穗。」宋.范成大〈晚步宣華舊苑〉詩:「歸來更了程書債,目眚昏花燭穗垂。」

3.用絲線或布條等結紮而成的穗狀裝飾物。如:「帽穗」。

4.廣州市的別稱。


  

 简化字:穗
  部首:糸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8
  注音: ㄙㄨㄟˋ
  拼音: suì




1.細而疏的麻布。《說文解字.糸部》:「繐,細疏布。」《儀禮.喪服》:「繐衰者何,以小功之繐也。」《文選.劉孝標.廣絕交論》:「歸骸洛浦,繐帳猶懸。」

2.用絲線或布條等結紮而成的穗狀裝飾品。同「穗」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五六回:「(夏作人)匆忙之間,又沒有辮繐子,將就用一根黑頭繩打了結,換上衣冠,出來相見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ㄙㄨㄟ
  拼音: suī

參見「胡荽」、「芫荽」等條。


  

  部首:目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ㄙㄨㄟ
  拼音: suī




目光深視的樣子。《集韻.平聲.支韻》:「眭,目深貌。」



姓。如漢代有眭弘。


  

  部首:目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ㄙㄨㄟ
  拼音: suī




參見「睢睢」條。



1.河川名。參見「睢河」條。

2.姓。如春秋時齊國有睢休相。


  

  部首:阜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ㄙㄨㄟˊ
  拼音: suí




1.朝代名。參見「隋朝」條。

2.姓。如漢代有隋昱。


  

 简化字:随
  部首:阜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ㄙㄨㄟˊ
  拼音: suí




1.跟從、順從。如:「跟隨」、「追隨」、「蕭規曹隨」。《三國志.卷三五.蜀書.諸葛亮傳》:「遭漢末擾亂,隨叔父玄避難荊州,躬耕于野,不求聞達。」

2.沿著、順著。《書經.禹貢》:「禹敷土,隨山刊木,奠高山大川。」《文選.楊惲.報孫會宗書》:「雖雅知惲者,猶隨風而靡。」

3.聽任、任憑。如:「去不去隨你」。《史記.卷四四.魏世家》:「聽使者之惡之,隨安陵氏而亡之。」

4.北方方言。指相像。如:「他長得隨他父親。」




立即、接著。如:「隨時」、「隨即」。《漢書.卷九三.佞幸傳.鄧通傳》:「長公主賜鄧通,吏輒隨沒入之,一簪不得著身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16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ㄙㄨㄟˇ
  拼音: suǐ

參見「滫瀡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骨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23
  注音: ㄙㄨㄟˇ
  拼音: suǐ




1.骨頭中的膠狀物質。如:「骨髓」、「食髓知味」。唐.白居易〈與楊虞卿書〉:「去年六月,盜殺右丞相於通衢中,迸血髓。」

2.泛指膏脂狀的物質。《晉書.卷四九.嵇康傳》:「烈嘗得石髓如飴,即自服半。」唐.李賀〈昌谷〉詩:「小柏儼重扇,肥松突丹髓。」

3.比喻事物的精要部分。如:「精髓」、「神髓」。唐.李咸用〈讀修睦上人歌篇〉:「意下紛紛造化機,筆頭滴滴文章髓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示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ㄙㄨㄟˋ
  拼音: suì




作怪、為害。《管子.權修》:「上恃龜筮,好用巫醫,則鬼神驟祟。」《莊子.天道》:「一心定而王天下,其鬼不祟,其魂不疲。」



災禍。《戰國策.齊策四》:「寡人不祥,被於宗廟之祟,沉於諂諛之臣,開罪於君,寡人不足為也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七二回:「這一起外祟何日是了!」



做事不光明正大。如:「他做事鬼鬼祟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阜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ㄙㄨㄟˋ
  拼音: suì




1.墓道。《玉篇.阜部》:「隧,墓道也。」唐.范傳正〈贈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〉:「猗歟琢石為二碑,一藏幽隧一臨歧。」

2.地下通道。《左傳.隱公元年》:「大隧之中,其樂也融融。」

3.通路、要道。《左傳.襄公二十五年》:「初,陳侯會楚子伐鄭,當陳隧者井堙木刊。」《禮記.曲禮上》:「升降不由阼階,出入不當門隧。」

4.古代邊塞上守烽火的亭子。通「燧」。《文選.班彪.北征賦》:「登鄣隧而遙望兮,聊須更以婆娑。」三國魏.王粲〈七哀〉詩三首之三:「登城望亭隧,翩翩飛戍旗。」




挖掘地道。《新唐書.卷一三六.李光弼傳》:「思明宴城下,倡優居臺上靳指天子,光弼遣人隧地禽取之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火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ㄙㄨㄟˋ
  拼音: suì




1.古代用以取火的器具。如:「木燧」。《韓非子.五蠹》:「有聖人作,鑽燧取火,以化腥臊。」

2.古代邊防舉煙警示的訊號。《墨子.號令》:「比至城者三表,與城上烽燧相望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玉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ㄙㄨㄟˋ
  拼音: suì




一種瑞玉。《詩經.小雅.大東》:「鞙鞙佩璲,不以其長。」漢.毛亨.傳:「璲,瑞也。」漢.鄭玄.箋:「佩璲者,以瑞玉為佩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ㄙㄨㄟˋ
  拼音: suì




植物名。薔薇科梨屬,落葉喬木。葉廣卵形至卵形,鋸齒緣,光滑無毛。繖形或近總狀花序具六至二十朵花,花瓣白色。梨果近球形,徑九至十毫米。《爾雅.釋木》:「檖,蘿。」晉.郭璞.注:「檖,今楊檖也。實似梨而小,酢可食。」也稱為「豆梨」、「鹿梨」、「陽檖」。


  

  部首:辵
部外笔画:14
 总笔画:18
  注音: ㄙㄨㄟˋ
  拼音: suì




深遠。如:「深邃」。唐.柳宗元〈至小邱西小石潭記〉:「坐潭上,四面竹樹環合,寂寥無人,淒神寒骨,悄愴幽邃。」



精通。《漢書.卷四二.任敖傳》:「蒼凡好書,無所不觀,無所不通,而尤邃律曆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禾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8
  注音: ㄙㄨㄟˋ
  拼音: suì




植物成串聚生的花或果實。通「穗」。唐.段成式〈折楊柳〉詩七首之七:「黃金穟短人多折,已恨東風不展眉。」宋.蘇軾〈又次前韻贈賈耘老〉詩:「白花半落紫穟香,攘臂欲助磨鎌鎩。」



禾實生長茂盛美好的樣子。《詩經.大雅.生民》:「禾役穟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方
部外笔画:15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ㄙㄨㄟˋ
  拼音: suì




繫在旌旗上的五彩羽毛。《說文解字.㫃部》:「旞,導車所載,全羽以為允。允,進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衣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ㄙㄨㄟˋ
  拼音: suì




1.送給死人穿的衣服。《史記.卷八三.魯仲連鄒陽傳》:「鄒、魯之臣,生則不得事養,死則不得賻襚。」唐.張守節.正義:「衣服曰襚,貨財曰賻,皆助生送死之禮。」

2.贈活人的衣物。《西京雜記》卷一:「今日嘉辰,貴姊懋膺洪冊,謹上襚三十五條,以陳踊躍之心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糸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ㄙㄨㄟˋ
  拼音: suì




用來繫佩玉的絲帶。即綬。《爾雅.釋器》:「繸,綬也。」晉.郭璞.注:「即佩玉之組,所以連繫瑞玉者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石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ㄙㄨㄟˋ
  拼音: suì




破裂。如:「破碎」、「粉碎」。《史記.卷八一.廉頗藺相如傳》:「大王必欲急臣,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。」《西遊記》第一〇回:「不容分說,就把他招牌、筆、硯等一齊捽碎。」



1.細小、不完整的。如:「碎布」、「碎石」。《漢書.卷三〇.藝文志》:「後世經傳既已乖離,博學者又不思多聞闕疑之義,而務碎義逃難,便辭巧說,破壞形體。」《水滸傳》第三回:「只自收拾了些少碎銀兩,打拴一個包裹。」

2.瑣細、煩雜。如:「瑣碎」。《晉書.卷四五.劉毅傳》:「尚書以毅懸車致仕,不宜勞以碎務。」南朝梁.劉勰《文心雕龍.序志》:「應論華而疏略,陸賦巧而碎亂。」

3.言語叼絮、囉嗦。如:「閒言碎語」。《紅樓夢》第六二回:「二則姨媽老人家嘴碎饒這麼樣,我還聽見常說你們不知過日子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夊
 总笔画:3
  注音: ㄙㄨㄟ
  拼音: suī




走路遲緩的樣子。《玉篇.夊部》:「夊,行遲貌。」



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

  

 简化字:绥
  部首:糸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ㄙㄨㄟ
  拼音: suī




上車時用以拉引的繩索。《論語.鄉黨》:「升車,必正立執綏。」《史記.卷七〇.張儀傳》:「張儀至秦,洋失綏墮車,不朝三月。」



1.安撫。《書經.武成》:「肆予東征,綏厥士女。」《詩經.大雅.民勞》:「惠此中國,以綏四方。」

2.退卻。《左傳.文公十二年》:「秦以勝歸,我何以報,乃皆出戰,交綏。」南朝梁.任昉〈奏彈曹景宗〉:「臣聞將軍死綏,咫步無卻。」

3.制止。《國語.齊語》:「使民以勸,綏謗言,足以補官之不善政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虽
  部首:隹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ㄙㄨㄟ
  拼音: suī




1.雖然、儘管。表示容忍讓步。《孟子.滕文公上》:「詩云:『周雖舊邦,其命惟新。』」《韓非子.說林上》:「海水雖多,火必不滅矣。」

2.縱然、即使。表示假設推想。《論語.學而》:「雖曰未學,吾必謂之學矣。」《列子.湯問》:「雖我之死,有子存焉。」




獨、只。通「惟」。《論語.子罕》:「譬如平地,雖覆一簣,進,吾往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辵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ㄙㄨㄟˋ
  拼音: suì




1.稱心、滿足。如:「諸事不遂」。《史記.卷一一七.司馬相如傳》:「長卿久宦遊不遂,而來過我。」《紅樓夢》第四六回:「天下的事未必都遂心如意的。」

2.順從、順應。如:「半身不遂」。《國語.周語下》:「節之鼓而行之,以遂八風。」

3.成功、成就。如:「殺人未遂」。唐.柳宗元〈瓶賦〉:「功成事遂,復於土泥。」《喻世明言.卷三六.宋四公大鬧禁魂張》:「男兒未遂平生志,且樂高歌入醉鄉。」

4.進、通達。《易經.大壯卦.上六》:「象曰:不能退,不能遂。」

5.薦舉、進用。《書經.仲虺之誥》:「佑賢輔德,顯忠遂良。」《禮記.月令》:「命太尉,贊桀俊,遂賢良,舉長大。」

6.生長。《漢書.卷二二.禮樂志》:「青陽開動,根荄以遂。」

7.盡、止。《禮記.曲禮上》:「有後入者,闔而勿遂。」




1.終究、竟然。《史記.卷八.高祖本紀》:「及高祖貴,遂不知老父處。」北齊.顏之推《顏氏家訓.慕賢》:「此人後生無比,遂不為世所稱,亦是奇事。」

2.就、於是。《史記.卷八.高祖本紀》:「乃前,拔劍擊斬蛇,蛇遂分為兩。」《文選.李斯.上書秦始皇》:「而穆公用之并國三十,遂霸西戎。」




1.遠郊、郊外。《書經.費誓》:「魯人三郊三遂,峙乃芻茭。」《禮記.王制》:「不變,移之遂,如初禮。」

2.小溝。《周禮.地官.遂人》:「凡治野,夫間有遂,遂上有徑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四〇回:「溝間有洫,洫間有遂。」

3.古代射箭的人所穿的臂衣。《儀禮.大射禮》:「袒決遂,執弓右,挾之出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辵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3
  注音:(2) ㄙㄨㄟˊ
  拼音:(2) suí

(一)之又音。


  

 简化字:绥
  部首:糸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3
  注音:(2) ㄙㄨㄟˊ
  拼音:(2) suí

(一)之又音。


  

 简化字:虽
  部首:隹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7
  注音:(2) ㄙㄨㄟˊ
  拼音:(2) suí

(一)之又音。


  

 简化字:术
  部首:行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1
  注音:(2) ㄙㄨㄟˋ
  拼音:(2) suì




古代位於郊外的行政區域。通「遂」。《禮記.學記》:「古之教者,家有塾,黨有庠,術有序,國有學。」


  百歲

 简化字:百岁
  注音: ㄅㄞˇ ㄙㄨㄟˋ
  拼音: bǎi suì

一百年。比喻人的一生。《群音類選.北腔類.卷五.夜行船一套.百歲光陰一夢蝶》:「百歲光陰一夢蝶,重回首往事堪嗟。」


  敗歲

 简化字:败岁
  注音: ㄅㄞˋ ㄙㄨㄟˋ
  拼音: bài suì

農作物收成不好的年歲。漢.董仲舒《春秋繁露.陽尊陰卑》:「肢體移易其處,謂之壬人;寒暑移易其處,謂之敗歲。」


  伴隨

 简化字:伴随
  注音: ㄅㄢˋ ㄙㄨㄟˊ
  拼音: bàn suí
 相似词:伴同、陪伴、隨同

跟隨、隨同。如:「他伴隨小張去提貨。」


  報歲

 简化字:报岁
  注音: ㄅㄠˋ ㄙㄨㄟˋ
  拼音: bào suì

指農人在一年農事終結後,舉行祭禮謝神。隋.煬帝〈祭告智顗文〉:「盛矣哉!是我大師證道之基趾也;至矣哉!是我良田之報歲也。」


  比歲

 简化字:比岁
  注音: ㄅㄧˋ ㄙㄨㄟˋ
  拼音: bì suì

連年。《漢書.卷五五.衛青霍去病傳.衛青》:「其後匈奴比歲入代郡、雁門、定襄、上郡、朔方,所殺略甚眾。」宋.蘇軾〈祭常山神文〉:「而我州之民,比歲飢殍。凋殘之餘,不復堪命。」


  邊燧

 简化字:边燧
  注音: ㄅㄧㄢ ㄙㄨㄟˋ
  拼音: biān suì

邊境遭敵人入侵時,用以報警的烽火。《魏書.卷九.肅宗紀》:「自神鼎南底,累紀于茲,虔貢雖違,邊燧靜息,憑心象魏,潛款彌純。」


  別歲

 简化字:别岁
  注音: ㄅㄧㄝˊ ㄙㄨㄟˋ
  拼音: bié suì

舊時民間習俗,歲末設酒宴慶賀,辭別舊歲,稱為「別歲」。晉.周處《風土記》:「蜀之風俗,晚歲相與餽問,謂之『餵歲』;酒食相邀,為『別歲』;至除夕達旦不眠,謂之『守歲』。」也作「辭歲」。


  不遂

  注音: ㄅㄨˋ ㄙㄨㄟˋ
  拼音: bù suì

不能順利達成,不能如願。三國魏.吳質〈答魏太子牋〉:「惜其不遂,可為痛切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五九回:「他娘也正為芳官之氣未平,又恨春燕不遂他的心,便走上來打了個耳刮子。」


  長隨

 简化字:长随
  注音: ㄔㄤˊ ㄙㄨㄟˊ
  拼音: cháng suí

1.長久跟隨。如:「長隨左右」。

2.隨侍於官吏身邊的僕從。《明史.卷三〇四.宦官傳一.何鼎傳》:「弘治初,為長隨,上疏請革傳奉官,為儕輩所忌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三七回:「打發出去,隨即把他薦在一個知縣衙裡做長隨。」也稱為「長班」。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630 页数: 1/16
下一页 | 最后页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