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shì
  

  部首:大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ㄕˋ
  拼音: shì




1.盛、大。《說文解字.皕部》:「奭,盛也。」《商君書.墾令》:「然則商賈少,民不能喜酣奭,大臣不為荒飽。」

2.驚視的樣子。《廣韻.入聲.昔韻》:「奭,驚視貌。」




發怒、惱怒。《漢書.卷五二.竇嬰傳》:「有如兩宮奭將軍,則妻子無類矣。」



1.用茜草染成的紅色。《詩經.小雅.采芑》:「四騏翼翼,路車有奭。」

2.姓。如漢代有奭偉。


  

  部首:衣
部外笔画:15
 总笔画:21
  注音: ㄕˋ
  拼音: shì

參見「襏襫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ㄕˋ
  拼音: shì




無義氣、沒有誠意。《集韻.去聲.代韻》:「僿,無悃誠也。」《史記.卷八.高祖本紀》:「救僿莫若以忠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谥
  部首:言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ㄕˋ
  拼音: shì




古代禮制,依死者生前功過和品德所給予的稱號,多用於貴族、大臣和曾任官職的文人、學者。《說文解字.言部》:「諡,行之跡也。」《禮記.樂記》:「故觀其舞,知其德,聞其諡,知其行也。」



加諡號。《左傳.宣公十年》:「改葬幽公,諡之曰靈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释
  部首:釆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20
  注音: ㄕˋ
  拼音: shì




1.佛教始祖釋迦牟尼的簡稱。唐.王勃〈彭州九隴縣龍懷寺碑〉:「十千天子,新朝帝釋之宮。」

2.泛稱佛教。明.徐弘祖《徐霞客遊記.卷八下.滇遊日記九》:「他處皆釋盛於道,而此獨反之。」

3.姓。如南朝梁有釋道安。




1.解說、說明。如:「解釋」、「注釋」、「詮釋」。

2.解除、消散。如:「釋懷」、「冰釋」、「如釋重負」、「盡釋前嫌」。《國語.晉語四》:「遂伐曹、衛,出穀戍,釋宋圍。」

3.放開、赦免。如:「釋放」、「開釋」、「保釋」。漢.王充《論衡.變虛》:「方伯聞其言,釋其罪,委之去乎?」

4.放棄、捨去。《左傳.昭公二十六年》:「諸侯釋位,以間王政。」《史記.卷九七.酈生傳》:「農夫釋耒,工女下機。」

5.脫下。如:「釋甲」。《漢書.卷六八.霍光傳》:「食監奏未釋服,未可御故食。」唐.顏師古.注:「釋,謂解脫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ㄕˋ
  拼音: shì




1.伺候。如:「服侍病人要有耐心。」

2.在一旁陪著。《論語.先進》:「閔子侍側,誾誾如也。」《史記.卷六.秦始皇本紀》:「旁有宦者一人,侍不敢去。」




1.服侍或隨從他人的人。如:「女侍」、「侍從」。

2.侍生的簡稱。參見「侍生」條。

3.姓。如明代有侍錦。


  

  部首:心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ㄕˋ
  拼音: shì




依賴、依仗。《廣韻.上聲.止韻》:「恃,依也,賴也。」如:「恃才傲物」、「有恃無恐」。《左傳.僖公二十六年》:「室如懸罄,野無青草,何恃而不恐。」



母親。語本《詩經.小雅.蓼莪》:「無父何怙?無母何恃?」唐.韋應物〈送楊氏女〉詩:「爾輩況無恃,撫念益慈柔。」《聊齋志異.卷四.公孫九娘》:「先是,生有甥女,早失恃,遺生鞠養,十五始歸其家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宀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ㄕˋ
  拼音: shì




1.房間。如:「教室」、「臥室」、「休息室」、「工作室」。

2.朝廷、朝代。《書經.康王之誥》:「雖爾身在外,乃心罔不在王室。」宋.蘇軾〈教戰守策〉:「天下分裂,而唐室因以微矣。」

3.家、戶。《孟子.離婁上》:「為政不難,不得罪於巨室。」漢.王充《論衡.偶會》:「富家之商,必奪貧室之財。」

4.妻子。《禮記.曲禮上》:「三十曰壯,有室。」《警世通言.卷二九.宿香亭張浩遇鶯鶯》:「緣此至弱冠之年,猶未納室。」

5.墳墓、墓穴。《詩經.唐風.葛生》:「百歲之後,歸於其室。」唐.韓愈〈柳子厚墓誌銘〉:「是惟子厚之室,既固既安,以利其嗣人。」

6.刀鞘、劍鞘。《史記.卷七八.春申君傳》:「趙使欲夸楚,為玳瑁簪刀劍室以珠玉飾之,請命春申君客。」唐.劉禹錫〈砥石賦.序〉:「始予有佩刀甚良,至是澀不可拔,剖其室乃能出。」

7.機關團體中的工作單位。如:「人事室」、「祕書室」、「公共關係室」。

8.姓。如遼代有室昉。


  

  部首:日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ㄕˋ
  拼音: shì




1.對、正確。如:「自以為是」、「積非成是」。

2.事情。如:「國是」。

3.姓。如唐代有是光。




1.贊成、稱讚。如:「是古非今」、「深是其言」。

2.表示肯定判斷的話。如:「我是學生」、「他是外國人」、「老人與海的作者是海明威。」

3.表示存在的事實。如:「全身是傷」、「滿身是汗」。

4.對命令的應答之詞。如:「是,我這就去。」、「是,我馬上就來。」




這。指示形容詞。如:「是人」、「是日」。《論語.學而》:「夫子至於是邦也,必聞其政。」



此。指示代名詞。《孟子.梁惠王上》:「是乃仁術也,見牛未見羊也。」



於是,表示前後相關。《書經.禹貢》:「桑土既蠶,是降丘宅土。」《管子.心術下》:「心安是國安也;心治是國治也。」



用於句中,使賓語提前。如:「惟命是從」、「惟利是圖」、「惟你是問」。


  

  部首:彳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ㄕˋ
  拼音: shì




走路的樣子。《廣韻.上聲.紙韻》:「徥,行貌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羽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ㄕˋ
  拼音: shì




鳥尾及鳥翼上巨大的羽毛。《說文解字.羽部》:「翨,鳥之彊羽猛者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言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ㄕˋ
  拼音: shì




審核、明辨、校正。《書經.太甲》:「先王顧諟天之明命。」《陳書.卷二七.姚察傳》:「尤好研覈古今,諟正文字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势
  部首:力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ㄕˋ
  拼音: shì




1.權力。如:「有錢有勢」、「仗勢欺人」。《書經.君陳》:「無依勢作威,無倚法以削。」

2.威力。如:「火勢」、「風勢」。

3.動作的狀態。如:「手勢」、「姿勢」。

4.形貌。如:「山勢」、「地勢」。

5.情形、狀況。如:「時勢」、「局勢」。

6.機會。《孟子.公孫丑上》:「雖有智慧,不如乘勢。」

7.雄性動物的生殖器官。如:「去勢」。《晉書.卷三〇.刑法志》:「盜淫者割其勢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辵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ㄕˋ
  拼音: shì




1.往、過去、去而不返。如:「消逝」。《論語.陽貨》:「日月逝矣,歲不我與。」晉.陸機〈折楊柳行〉:「日落似有竟,時逝恆若催。」

2.死亡。如:「逝世」。《文選.司馬遷.報任少卿書》:「是僕終已不得舒憤懣以曉左右,則長逝者魂魄私恨無窮。」宋.陸游〈舒悲〉詩:「管葛逝已久,千古困俗學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言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ㄕˋ
  拼音: shì




表明決心、矢志不渝的言詞。如:「立誓」、「發誓」、「山盟海誓」。《詩經.衛風.氓》:「信誓旦旦,不思其反。」



告誡。如:「誓師」。《書經.泰誓下》:「王乃大巡六師,明誓眾士。」《國語.越語上》:「句踐既許之,乃致其眾而誓之。」



1.絕對。如:「誓不兩立」、「誓不甘休」。

2.受命。《周禮.春官.典命》:「凡諸侯之適子,誓于天子攝其君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目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ㄕˋ
  拼音: shì




疾視。《說文解字.目部》:「睗,目疾視也。」《文選.左思.吳都賦》:「忘其所以睒睗,失其所以去就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ㄕˋ
  拼音: shì




1.喜愛、愛好。如:「嗜賭」、「嗜酒如命」。《聊齋志異.卷七.宦娘》:「溫如春,秦之世家也,少癖嗜琴,雖逆旅未嘗暫舍。」

2.貪求、貪愛。《國語.楚語下》:「吾聞國家將敗,必用姦人,而嗜其疾味。」唐.柳宗元〈蝜蝂傳〉:「今世之嗜取者,遇貨不避,以厚其室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竹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ㄕˋ
  拼音: shì




古代用蓍草占卜吉凶的方法。《左傳.僖公四年》:「卜人曰:『筮短龜長,不如從長。』」



占卜。唐.王勃〈益州夫子廟碑〉:「鳳德鉤深,玉策筮亡秦之兆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ㄕˋ
  拼音: shì




1.堤防。《說文解字.水部》:「澨,埤增水邊土,人所止者。」

2.水邊、岸邊。《楚辭.屈原.九歌.湘夫人》:「朝馳余馬兮江皋,夕濟兮西澨。」《文選.潘岳.秋興賦》:「泉涌湍於石間兮,菊揚芳於崖澨。」

3.河川名。即澨水。源出於今大陸地區湖北省京山縣的潼泉山,東流入漢水。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ㄕˋ
  拼音: shì




1.咬、吃。如:「吞噬」。《左傳.哀公十二年》:「國狗之瘈,無不噬也。」唐.柳宗元〈三戒.黔之驢〉:「他日,驢一鳴,虎大駭遠遁,以為且噬己也,甚恐。」

2.侵吞、侵占。唐.狄仁傑〈檄告西楚霸王文〉:「自祖龍御宇,橫噬諸侯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竹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8
  注音: ㄕˋ
  拼音: shì




以蓍草占卜的方法。同「筮」。《周禮.春官.簭人》:「簭人掌三易,以辨九簭之名。」



咬。通「噬」。《周禮.冬官考工記.梓人》:「凡㩴閷援簭之類,必深其爪,出其目,作其鱗之而。」唐.賈公彥.疏:「云㩴閷者,㩴著則殺之,援攬則噬之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饰
  部首:食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ㄕˋ
  拼音: shì




1.裝扮、打扮。《說文解字.巾部》「飾」字.清.段玉裁.注:「凡踵事增華皆謂之飾。」如:「修飾」、「裝飾」。

2.遮掩、偽裝。如:「掩飾」、「粉飾太平」、「文過飾非」。《漢書.卷五八.公孫弘傳》:「夫以三公為布被,誠飾詐欲以釣名。」

3.假託。參見「飾詞」2.條。

4.刷洗清潔。通「拭」。《周禮.地官.封人》:「凡祭祀,飾其牛牲。」

5.整治。通「飭」。《穀梁傳.襄公二十五年》:「古者大國過小邑,小邑必飾城而請罪,禮也。」晉.范甯.注:「飾城者,修守備。」

6.扮演。如:「這齣戲由他飾演主角。」




1.服裝。如:「服飾」。《左傳.昭公元年》:「子晳盛飾入,布幣而出。」

2.用來裝扮的物品。如:「首飾」、「衣飾」、「髮飾」。


  

 简化字:埘
  部首:土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ㄕˊ
  拼音: shí




鑿牆做成的雞窩。《爾雅.釋宮》:「雞棲於弋為榤,鑿垣而棲為塒。」《詩經.王風.君子于役》:「雞棲于塒,日之夕矣,羊牛下來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莳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ㄕˊ
  拼音: shí




1.移植、分種。《說文解字.艸部》:「蒔,更別種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今江蘇人移秧插田中曰蒔秧。」宋.楊萬里〈插秧歌〉:「秧根未牢蒔未匝,照管鵝兒與雛鴨。」

2.種植。如:「蒔花養卉」。《文選.左思.魏都賦》:「水澍粳稌,陸蒔稷黍。」




參見「蒔蘿」條。


  

 简化字:鲥
  部首:魚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21
  注音: ㄕˊ
  拼音: shí




動物名。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條鰭亞綱鯡形目。形扁而長,背黑腹白。肉質肥美,多細刺,腹下有稜鱗。夏初產卵於河口。明.李時珍《本草綱目.卷四四.鱗部.鰣魚》:「鰣,形秀而扁,微似魴而長。白色如銀,肉中多細刺如毛,其子甚細膩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ㄕˊ
  拼音: shí

參見「湜湜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宀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ㄕˊ
  拼音: shí




安置。唐.陸德明《經典釋文.卷二.周易音義》:「寘,姚作寔。寔,置也。」



真實、實在。通「實」。《禮記.坊記》:「東鄰殺牛,不如西鄰之禴祭,寔受其福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实
  部首:宀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ㄕˊ
  拼音: shí




1.充足、富裕。如:「殷實」。《孟子.梁惠王下》:「君之倉廩實,府庫充。」

2.填滿而沒有空隙的。如:「實心」。《淮南子.氾論》:「察子之事,田野蕪,倉廩虛,囹圄實。」

3.真誠不虛偽。如:「誠實無欺」、「忠實」。《文選.諸葛亮.出師表》:「此皆良實,志慮忠純,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。」

4.真正、真確。如:「實話」、「實情」、「真才實學」。




1.植物的種子、果實。如:「開花結實」。《莊子.逍遙遊》:「魏王貽我大瓠之種,我樹之成,而實五石。」

2.事跡。如:「事實」、「史實」、「寫實」。

3.哲學上指內容。與「名」相對。如:「有名無實」、「名實相符」。




充滿、加強。《三國志.卷五四.吳書.周瑜傳》:「乃取蒙衝鬥艦數十艘,實以薪草,膏油灌其中,裹以帷幕,上建牙旗,先書報曹公,欺以欲降。」《新唐書.卷一一五.狄仁傑傳》:「損四鎮,肥中國,罷安東,實遼西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2
 总笔画:5
  注音: ㄕˇ
  拼音: shǐ




1.古代掌管文書和記事等的官吏。如:「太史」。《禮記.玉藻》:「動則左史書之,言則右史書之。」

2.過去的時事、事跡。如:「歷史」、「羅曼史」。

3.記載過去事跡的書籍。如:「正史」、「通史」、「野史」。

4.姓。如明代有史可法。




文辭繁雜。《論語.雍也》:「質勝文則野,文勝質則史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驶
  部首:馬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ㄕˇ
  拼音: shǐ




1.車馬快速的跑。如:「疾駛而過」。元.袁桷〈次韻子瑾過梁山濼二十韻〉:「遶如林鳥旋,疾若坂馬駛。」元.謝翶〈登西臺慟哭記〉:「是日風帆怒駛,逾久而後濟。」

2.操縱車、船、飛機等交通工具的行動。如:「行駛」、「駕駛」、「駛入港口」。

3.疾逝、流逝。晉.陶淵明〈雜詩〉一二首之六:「傾家持作樂,竟此歲月駛。」南朝梁.簡文帝〈雜句春情詩〉:「鶯啼春欲駛,無為空掩扉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矢
 总笔画:5
  注音: ㄕˇ
  拼音: shǐ




1.箭。如:「流矢」、「無的放矢」。《漢書.卷五四.李廣傳》:「廣出獵,見草中石,以為虎而射之,中石沒矢。」

2.古代投壺燕飲時所用的籌碼。《禮記.投壺》:「投壺之禮,主人奉矢,司射奉中,使人執壺。」

3.糞便。通「屎」。《左傳.文公十八年》:「仲以君命召惠伯……弗聽乃入,殺而埋之馬矢之中。」《史記.卷八一.廉頗藺相如傳》:「廉將軍雖老,尚善飯,然與臣坐,頃之,三遺矢矣。」

4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



發誓。如:「矢志不忘」、「矢勤矢勇」。《論語.雍也》:「夫子矢之曰:『予所否者,天厭之,天厭之!』」



正直的、端正的。《書經.盤庚上》:「盤庚遷于殷,民不適有居。率籲眾慼,出矢言。」漢.孔安國.傳:「出正直之言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师
  部首:巾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ㄕ
  拼音: shī




1.教授學問、知識的人。如:「教師」、「導師」。《論語.述而》:「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。」唐.韓愈〈師說〉:「師者,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。」

2.具有專門技藝的人。如:「醫師」、「律師」、「廚師」、「工程師」、「會計師」。

3.對道士或僧尼的尊稱。如:「法師」、「禪師」。

4.古代兵制以二千五百人為一師。今為軍以下,旅以上的軍隊編制單位。

5.軍隊。如:「出師」、「會師」、「班師回朝」。《詩經.秦風.無衣》:「王于興師,脩我戈矛,與子同仇。」

6.都邑、都城。如:「京師」。《書經.洛誥》:「予惟乙卯,朝至于洛師。」

7.榜樣、借鏡。如:「前事不忘,後事之師。」

8.《易經》卦名。六十四卦之一。坎(☵)下坤(☷)上。象君子以容民畜眾。

9.姓。如漢代有師丹。




效法、採用。如:「師心自用」。《史記.卷六.秦始皇本紀》:「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,以非當世,惑亂黔首。」唐.韓愈〈答劉正夫書〉:「師其意,不師其辭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狮
  部首:犬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ㄕ
  拼音: shī




動物名。哺乳綱食肉目貓科。身長約二、三公尺,頭圓肩闊,四肢強健,有鉤爪,尾細長,末端有長的毛叢。雄獅頭至頸部有鬣,雌獅體型較小,無鬣。以大型草食性動物為主食,多分布於印度及非洲一帶。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ㄕ
  拼音: shī




植物名。莎草科薹屬,「蒒草」、「禹餘糧」之一種。參見「禹餘糧」條。


  

 简化字:湿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ㄕ
  拼音: shī




水分多、含有水分的。如:「把溼毛巾擰乾。」宋.姜夔〈昔遊〉詩:「燎茅烘溼衣,客有見留者。」



沾水、沾潤。如:「淚溼衣襟」、「全身溼透」。



中醫六淫之一。因溼氣過大,阻滯氣的活動而致病,流行於長夏。如:「溼毒」、「風溼」。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ㄕ
  拼音: shī




植物名。菊科蓍屬,「鋸齒草」之古稱,參見「鋸齒草」條。古時取其莖以為占卜之用。


  

 简化字:虱
  部首:虫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ㄕ
  拼音: shī




1.動物名。寄生在人、動物和植物上的小型昆蟲。頭小,口突,腹大,無翅,以吸食動物血液或植物體液為生。會傳染疾病。

2.比喻占著職位不做事的人。《商君書.說民》:「民貧則弱,國富則淫,淫則有蝨,有蝨則弱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衣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ㄕ
  拼音: shī

參見「離褷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十
 总笔画:2
  注音: ㄕˊ
  拼音: shí




1.數目字,為九加一的總和。大寫為「拾」,阿拉伯數字作「10」。

2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



滿足、完滿。如:「十足」、「十全十美」。


  

 简化字:蚀
  部首:虫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ㄕˊ
  拼音: shí




1.損耗、虧損。如:「侵蝕」、「腐蝕」、「蝕本」。宋.梅堯臣〈劉原甫古錢勸酒〉詩:「精銅不蠹蝕,肉好鉤婉全。」

2.消失、損缺。如:「日全蝕」、「月偏蝕」。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8697 页数: 1/218
下一页 | 最后页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