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ㄖㄨㄟˋ
  拼音: ruì




一端削成方形的短木頭。《史記.卷七四.孟子荀卿傳》:「持方枘欲內圜鑿,其能入乎?」唐.司馬貞.索隱:「方枘是筍也,圜鑿是孔也。謂工人斲木,以方筍而內圜孔,不可入也。」也稱為「榫頭」。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ㄖㄨㄟˋ
  拼音: ruì




草初生時柔嫩的樣子。《說文解字.艸部》:「芮,芮芮,艸生貌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芮芮與茙茙雙聲,柔細之狀。」



1.繫在楯後的絲帶。《史記.卷六九.蘇秦傳》:「當敵則斬堅甲鐵幕、革抉、㕹芮,無不畢具。」

2.水邊。《詩經.大雅.公劉》:「止旅乃密,芮鞫之即。」《文選.木華.海賦》:「若乃雲錦散文於沙芮之際。」

3.姓。如三國時吳國有芮祉。


  

  部首:虫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ㄖㄨㄟˋ
  拼音: ruì




昆蟲綱雙翅目蚋科蚊類的通稱。體長一至五公釐,褐色或黑色。頭小,足短,胸背隆起,觸角粗短,翼透明。吸食人畜血液。幼蟲則生活在水中。


  

  部首:虫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ㄖㄨㄟˋ
  拼音: ruì

同「蚋」。


  

  部首:玉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ㄖㄨㄟˋ
  拼音: ruì




1.古代用玉做成的信物,諸侯持以朝祭或作為符節。《說文解字.玉部》:「瑞,以玉為信也。」

2.吉祥的徵兆。《鏡花緣》第八三回:「野人晝見蟢子者,……以為有喜樂之瑞。」




吉祥的。如:「瑞兆」、「瑞雲」。唐.杜甫〈鳳凰臺〉詩:「自天銜瑞圖,飛下十二樓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目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ㄖㄨㄟˋ
  拼音: ruì




1.明智、聰明的。如:「聰明睿智」。宋.蘇軾〈賈誼論〉:「是故非聰明睿哲不惑之主,則不能全其用。」

2.古代頌揚天子的明智,故用以稱與天子有關的。如:「睿旨」、「睿謨」。




通達事理的才智。《書經.洪範》:「視曰明,聽曰聰,思曰睿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又
部外笔画:14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ㄖㄨㄟˋ
  拼音: ruì




明智的、佳美的。通「睿」。南朝梁.劉勰《文心雕龍.誄碑》:「觀其憖遺之切,嗚呼之歎,雖非叡作,古式存焉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锐
  部首:金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ㄖㄨㄟˋ
  拼音: ruì




1.鋒利。清.王念孫《廣雅疏證.卷二下.釋詁》:「銳,利也。」《荀子.賦》:「長其尾而銳其剽者邪?」

2.上小下大,即尖。《爾雅.釋山》:「銳而高嶠。」唐.杜甫〈久雨期王將軍不至〉詩:「銳頭將軍來何遲,令我心中苦不足。」

3.精強、有力量的。《左傳.桓公十一年》:「我以銳師宵加於鄖,鄖有虞心而恃其城,莫有鬥志。」《戰國策.齊策一》:「然後背太山,左濟,右天唐,軍重踵高宛,使輕車銳騎衝雍門。」

4.精明、靈敏。如:「感覺敏銳」。唐.朱敬則〈魏武帝論〉:「觀曹公明銳權略,神變不窮,兵折而意不衰。」

5.急劇、明顯的。《聊齋志異.卷九.雲蘿公主》:「父忿恚得疾,食銳減。」




1.鋒利的兵器。《漢書.卷一.高帝紀下》:「朕親被堅執銳,自帥士卒,犯危難,平暴亂。」唐.王維〈為羽林將軍祭武大將軍文〉:「帝在紫微,與君為衛,身恆披堅,手不捨銳。」

2.精強的力量。如:「養精蓄銳」。

3.姓。如晉代有銳管。


  

  部首:牛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ㄖㄨㄣˊ
  拼音: rún




1.黃色黑脣的牛。《說文解字.牛部》:「犉,黃牛黑脣也。」《詩經.小雅.無羊》:「誰謂爾無牛,九十其犉。」

2.七尺高的牛。《爾雅.釋畜》:「牛七尺為犉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闰
  部首:門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ㄖㄨㄣˋ
  拼音: rùn




1.由於回歸年的長度不剛好是朔望月或太陽日的整數倍,為調整曆法與這些天象間的差距,必須在適當的年分中增加完整的一日或一個月,稱為「閏」。參見「閏年」、「閏月」條。

2.偏。參見「閏統」、「閏位」條。


  

 简化字:润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ㄖㄨㄣˋ
  拼音: rùn




利益。如:「利潤」。明.張煌言〈答曹雲林監軍書〉:「徐兄適會弟子阮途,勿克稍為分潤,何梁伯鸞偏遇范萊蕪乎?一笑。」



1.使潮溼、不枯乾。如:「潤喉」、「潤嗓」、「潤澤」。唐.杜甫〈春夜喜雨〉詩:「隨風潛入夜,潤物細無聲。」

2.修飾。如:「潤色」、「潤飾」。明.徐弘祖《徐霞客遊記.卷六上.滇遊日記四》:「出西門,見門內有新潤之房,頗麗。」

3.使得到好處、幫助。《漢書.卷五一.路溫舒傳》:「故桓、文扶微興壞,尊文、武之業,澤加百姓,功潤諸侯。」




1.潮溼、不枯燥。如:「溼潤」、「滋潤」。《文選.王襃.洞簫賦》:「吸至精之滋熙,稟蒼色之潤堅。」

2.細膩光滑。如:「光潤」、「珠圓玉潤」。《警世通言.卷三二.杜十娘怒沉百寶箱》:「兩彎眉畫遠山青,一對眼明秋水潤。」


  
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ㄖㄨㄛˋ
  拼音: ruò




如此、這麼。如:「偌大的房子。」元.關漢卿《魯齋郎.楔子》:「小人不敢要偌多銀子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ㄖㄨㄛˋ
  拼音: ruò




河川名。位於今大陸地區四川省境內。發源於陝西省南鄭縣之青石關,南流而東,至四川省達縣注入渠江。


  

  部首:邑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ㄖㄨㄛˋ
  拼音: ruò




1.國名。位於秦楚邊界上的小國,故城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淅川縣西方。後為晉所滅。

2.地名。為春秋時楚邑,故城約在今大陸地區湖北省宜城縣東南方。


  

  部首:弓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ㄖㄨㄛˋ
  拼音: ruò




1.體力或能力差。與「強」相對。《文選.曹丕.與吳質書》:「惜其體弱,不足起其文。」宋.蘇軾〈和子由除日見寄〉詩:「但恐詩力弱,鬥健未免馘。」

2.纖柔、不夠堅強。如:「柔弱」、「弱不禁風」。唐.杜甫〈田舍〉詩:「櫸柳枝枝弱,枇杷樹樹香。」

3.數量不足。如:「十分之一弱」、「一寸五分弱」。

4.年紀小的。唐.李白〈秋日鍊藥院鑷白髮贈元六兄林宗〉詩:「弱齡接光景,矯翼攀鴻鸞。」




1.喪失、損失。《左傳.昭公三年》:「又弱一個焉,姜其危哉!」

2.衰敗。《左傳.昭公三年》:「姜族弱矣,而媯將始昌。」

3.侵害、削弱。《左傳.襄公十七年》:「宋華閱卒,華臣弱皋比之室。」《文選.賈誼.過秦論》:「諸侯恐懼,會盟而謀弱秦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ㄖㄨㄛˋ
  拼音: ruò




1.荷莖下部深入泥中的部分。《廣韻.入聲.藥韻》:「蒻,荷莖入泥之處。」

2.細嫩的香蒲。漢.史游《急就篇》卷三:「蒲蒻藺席帳帷幢。」唐.顏師古.注:「蒻,謂蒲之柔弱者也。」

3.參見「蒟蒻」條。

4.用蒲草編成的蓆子。漢.桓寬《鹽鐵論.散不足》:「古者皮毛草蓐,無茵席之加,旃蒻之美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箬
  部首:竹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ㄖㄨㄛˋ
  拼音: ruò




1.竹皮。俗稱為「筍殼」。同「箬」。《集韻.入聲.藥韻》:「箬篛,《說文》所謂竹皮曰箬,或作篛。」

2.植物名。同「箬」。參見「篛竹」條。

3.篛竹的葉子。同「箬」。唐.張志和〈漁父歌〉:「青篛笠,綠簑衣,斜風細雨不須歸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竹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ㄖㄨㄛˋ
  拼音: ruò




1.竹皮。「篛」的本字。《說文解字.竹部》:「箬,楚謂竹皮曰箬。」

2.竹名。稈細柱形,高約一公尺,葉片很大,可包粽子及做斗笠等。同「篛」。《玉篇.竹部》:「箬,竹大葉。」

3.箬竹的葉子。同「篛」。唐.柳宗元〈柳州峒氓〉詩:「青箬裹鹽歸峒客,綠荷包飯趁虛人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又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6
  注音: ㄖㄨㄛˋ
  拼音: ruò




古代神話中的樹木名稱。《說文解字.叒部》:「叒,日初出東方湯谷所登榑桑,叒木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肉
部外笔画:14
 总笔画:18
  注音: ㄖㄨˊ
  拼音: rú




羊、豬等牲畜的前腿。後泛指人的上肢或動物的前肢。《說文解字.肉部》:「臑,臂,羊豕曰臑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謂人之臂在羊豕則曰臑也。」《儀禮.少牢饋食禮》:「司馬升羊右胖,髀不升,肩臂臑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入
 总笔画:2
  注音: ㄖㄨˋ
  拼音: rù




1.進,由外面到裡面。如:「入內」、「入場」、「入境」。

2.收進。如:「收入」、「月入十萬」。《史記.卷七五.孟嘗君傳》:「歲餘不入,貨錢者多不能與其息,客奉將不給。」

3.接納、繳納。《國語.吳語》:「昔楚靈王不君,其臣箴諫以不入。」《金瓶梅》第一七回:「到明日他蓋這房子,多是入官抄沒的數兒。」

4.參加。如:「入會」、「入股」、「入學」、「入伍」。

5.到、達。如:「入夜」、「入冬」。

6.沉沒。如:「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。」

7.合宜、適合。如:「入時」、「入情入理」。

8.沉浸、深透。如:「入味」、「入骨」、「入迷」。




1.平上去入四聲之一。參見「入聲」條。

2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

  

  部首:辰
部外笔画:3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ㄖㄨˋ
  拼音: rù




羞恥。《說文解字.辰部》:「辱,恥也。」如:「恥辱」。《左傳.襄公十八年》:「子殿國師,齊之辱也。」宋.范仲淹〈岳陽樓記〉:「登斯樓也,則有心曠神怡,寵辱皆忘,把酒臨風,其喜洋洋者矣。」



謙辭,有承蒙之意。如:「辱臨」、「辱蒙惠顧」。《左傳.僖公四年》:「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,辱收寡君,寡君之願也。」



1.辜負、玷汙。如:「辱沒」、「辱命」。《史記.卷八八.蒙恬傳》:「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,不敢辱先人之教。」

2.羞辱。如:「喪權辱國」。《左傳.昭公五年》:「若吾以韓起為閽,以羊舌肸為司宮,足以辱晉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ㄖㄨˊ
  拼音: rú




1.吃、咀嚼、吞嚥。《孟子.盡心下》:「舜之飯糗茹草也,若將終身焉。」《禮記.禮運》:「未有火化,食草木之實,鳥獸之肉,飲其血,茹其毛。」

2.受、含。如:「含辛茹苦」。《詩經.大雅.烝民》:「柔亦不茹,剛亦不吐。」北齊.顏之推《顏氏家訓.文章》:「銜酷茹恨,徹於心髓。」

3.揣測、度量。《詩經.邶風.柏舟》:「我心匪鑒,不可以茹。」




1.柔軟、軟弱。《楚辭.屈原.離騷》:「攬茹蕙以掩涕兮,霑余襟之浪浪。」《韓非子.亡徵》:「緩心而無成,柔茹而寡斷,好惡無決,而無所定立者,可亡也。」

2.腐敗、臭敗的。《呂氏春秋.仲春紀.功名》:「以茹魚去蠅,蠅愈至。」




1.蔬菜的總稱。《文選.枚乘.七發》:「秋黃之蘇,白露之茹。」《後漢書.卷六六.陳蕃傳》:「又青、徐炎旱,五穀損傷,民物流遷,茹菽不足。」

2.姓。如清代有茹棻。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ㄖㄨˊ
  拼音: rú




1.牽引。《廣韻.平聲.魚韻》:「挐,牽引。」唐.韓愈〈送區冊序〉:「有區生者,誓言相好,自南海挐舟而來。」

2.連續。《漢書.卷六四.嚴安傳》:「禍挐而不解,兵休而復起。」

3.摻雜。《楚辭.宋玉.招魂》:「稻粢穱麥,挐黃粱些。」




雜亂。《楚辭.宋玉.九辯》:「葉菸邑而無色兮,枝煩挐而交橫。」《淮南子.覽冥》:「美人挐首墨面而不容,曼聲吞炭內閉而不歌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虫
部外笔画:14
 总笔画:20
  注音: ㄖㄨㄢˇ
  拼音: ruǎn




緩慢爬行。《史記.卷一一〇.匈奴傳》:「元元萬民,下及魚鱉,上及飛鳥,跂行、喙息、蠕動之類,莫不就安利而辟危殆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火
部外笔画:15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ㄖㄨㄛˋ
  拼音: ruò




焚燒。《左傳.昭公二十七年》:「遂令攻郤氏,且爇之。」晉.杜預.注:「爇,燒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ㄖㄨㄛˋ
  拼音: ruò




1.一種香草。《楚辭.屈原.九章.惜往日》:「自前世之嫉賢兮,謂蕙若其不可佩。」唐.陸龜蒙〈美人〉詩:「猶欲悟君心,朝朝佩蘭若。」

2.姓。如漢代有若章。




1.順從。《左傳.宣公三年》:「故民入川澤山林,不逢不若。」

2.及、比得上。《國語.晉語五》:「病未若死,祗以解志。」《論語.學而》:「未若貧而樂,富而好禮者也。」

3.奈。《左傳.僖公十五年》:「寇深矣,若之何?」




1.如果、假如,表示假設。《左傳.僖公二十三年》:「公子若反晉國,則何以報不穀?」唐.李賀〈金銅仙人辭漢歌〉:「天若有情天亦老,攜盤獨出月荒涼。」

2.至於,表示另提一件事。《孟子.梁惠王上》:「若民,則無恆產因無恆心。」《荀子.勸學》:「故學數有終,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。」

3.或、或者,表示選擇。《史記.卷一〇七.魏其武安侯傳》:「願取吳王若將軍頭,以報父之仇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七四回:「將鏡奩、妝盒、衾袱、衣包若大若小之物,一齊打開。」




1.乃、才。《國語.周語中》:「必有忍也,若能有濟也。」

2.似、好像。如:「欣喜若狂」、「旁若無人」。《左傳.定公四年》:「若聞蔡將先衛,信乎?」明.李時珍《本草綱目.卷四九.禽部.杜鵑》:「其鳴若曰:『不如歸去。』」




1.你、你的。《莊子.齊物論》:「然則我與若與人俱不能相知也。」《史記.卷七.項羽本紀》:「吾翁即若翁,必欲烹而翁,則幸分我一杯羹。」

2.如此、這樣。《書經.大誥》:「爾知寧王若勤哉?」唐.白居易〈見敏中初到邠寧秋日登城樓詩詩中頗多鄉思因以寄和〉詩:「望鄉心若苦,不用數登樓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虫
部外笔画:14
 总笔画:20
  注音:(2) ㄖㄨˊ
  拼音:(2) rú

(一)之又音。


  

  部首:糸
部外笔画:14
 总笔画:20
  注音:(2) ㄖㄨˊ
  拼音:(2) rú

(一)之又音。


  

  部首:辰
部外笔画:3
 总笔画:10
  注音:(2) ㄖㄨˇ
  拼音:(2) rǔ

(一)之又音。


  

  部首:肉
 总笔画:6
  注音:(2) ㄖㄨˋ
  拼音:(2) rù

(一)之又音。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0
  注音:(2) ㄖㄨˋ
  拼音:(2) rù

(一)之又音。


  

  部首:雨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4
  注音:(2) ㄖㄨˊ
  拼音:(2) rú




柔滑的樣子。《戰國策.秦策二》:「其需弱者來使,則王必聽之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女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2
  注音:(2) ㄖㄨㄛˋ
  拼音:(2) ruò

參見「婼羌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入
 总笔画:2
  注音:(3) ㄖㄨˇ
  拼音:(3) rǔ




1.不留心的塞放。如:「一張鈔票不知入到那裡?」

2.暗中把財物給人。如:「偷偷入給他一包東西。」

3.陷於其中、投於其中。如:「一腳入到泥裡了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女
 总笔画:3
  注音:(3) ㄖㄨˇ
  拼音:(3) rǔ




你。同「汝」。《左傳.宣公十一年》:「諸侯縣公皆慶寡人,女獨不慶寡人。」



姓。如商代有女方。


  藹如

 简化字:蔼如
  注音: ㄞˇ ㄖㄨˊ
  拼音: ǎi rú

和藹可親的樣子。唐.韓愈〈答李翊書〉:「仁義之人,其言藹如也。」


  闇弱

  注音: ㄢˋ ㄖㄨㄛˋ
  拼音: àn ruò

懦弱而不明事理。《三國志.卷三五.蜀書.諸葛亮傳》:「劉璋闇弱,張魯在北,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,智能之士思得明君。」北齊.顏之推《冤魂志.徐鐵臼》:「甲性闇弱,又多不在舍。」也作「闇懦」。


  八儒

  注音: ㄅㄚ ㄖㄨˊ
  拼音: bā rú

孔子死後,儒家分為八派,有子張氏、子思氏、顏氏、孟氏、漆雕氏、仲良氏、孫氏、樂正氏八家,稱為「八儒」。見《韓非子.顯學》。


  把如

  注音: ㄅㄚˇ ㄖㄨˊ
  拼音: bǎ rú

不如。《董西廂》卷三:「婆婆娘兒好心毒,把如休教請俺去。及至請得我這裡來,卻教我眼受苦!」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2322 页数: 2/59
第一页 | 上一页 | 下一页 | 最后页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