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ㄑㄩㄢˊ
  拼音: quán




一種香草。《玉篇.艸部》:「荃,香草也。」《楚辭.屈原.離騷》:「荃不察余之中情兮,反信讒而齌怒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牛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ㄑㄩㄢˊ
  拼音: quán




1.純色的牛。《說文解字.牛部》:「牷,牛純色。」

2.完整的牲體。《書經.微子》:「今殷民乃攘竊神祇之犧牷牲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疒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ㄑㄩㄢˊ
  拼音: quán




病除、康復。如:「痊癒」。南朝宋.謝靈運〈辨宗論.荅王衛軍問〉:「譬如藥驗者疾易痊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竹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ㄑㄩㄢˊ
  拼音: quán




捕魚的竹器。《廣韻.平聲.先韻》:「筌,取魚竹器。」《莊子.外物》:「筌者所以在魚,得魚而忘筌。」《文選.嵇康.贈秀才入軍詩五首之四》:「嘉彼釣叟,得魚忘筌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诠
  部首:言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ㄑㄩㄢˊ
  拼音: quán




解釋、評說事理。如:「詮釋」。《晉書.卷四五.武陔傳》:「文帝甚親重之,數與詮論時人。」唐.元稹〈解秋〉詩一〇首之一〇:「我懷有時極,此意何由詮!」



真理。《淮南子.兵略》:「發必中詮,言必合數。」唐.杜甫〈秋日夔州詠懷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〉:「落帆追宿昔,衣褐向真詮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辁
  部首:車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ㄑㄩㄢˊ
  拼音: quán




沒有輻的車輪。《說文解字.車部》:「輇,無輻也。」



衡量。《集韻.平聲.仙韻》:「輇,量度也。」清.朱鶴齡〈吳弘人示余漢槎秋笳集感而有作〉詩:「方今網羅開,輇材咸得試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足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ㄑㄩㄢˊ
  拼音: quán




1.踢。《說文解字.足部》:「跧,蹴也。」

2.踡曲、蹲伏。《文選.王延壽.魯靈光殿賦》:「狡兔跧伏於柎側,猿狖攀椽而相追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铨
  部首:金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ㄑㄩㄢˊ
  拼音: quán




1.衡量。《國語.吳語》:「不智,則不知民之極,無以銓度天下之眾寡。」漢.王充《論衡.對作》:「故《論衡》者,所以銓輕重之言,立真偽之平。」

2.選擇官吏。如:「銓敘」、「銓選」。《魏書.卷八.世宗紀》:「而中正所銓,但存門第,吏部彞倫,仍不才舉。」




姓。如漢代有銓徵。


  

  部首:酉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ㄑㄩㄢˊ
  拼音: quán




一種含羰基的有機化合物。羰基的碳原子一端接氫原子,另一端接氫原子或烴基。係一級醇氧化之初產物。如:「甲醛」、「乙醛」。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ㄑㄩㄢˊ
  拼音: quán




1.手屈指捲握成的形狀。如:「雙手握拳。」、「揮拳打人。」

2.一種徒手搏擊的武術。如:「打拳」、「太極拳」、「少林拳」。

3.量詞。計算拳頭出擊的單位。如:「他連揮三拳,全部落空。」

4.姓。如春秋時衛國有拳彌。




彎曲。如:「拳起腿來。」北齊.顏之推《顏氏家訓.勉學》:「時又患疥,手不得拳,膝不得屈。」唐.柳宗元〈種樹郭橐駝傳〉:「他植者則不然,根拳而土易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心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ㄑㄩㄢˊ
  拼音: quán

參見「惓惓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虫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ㄑㄩㄢˊ
  拼音: quán




爬蟲身體扭曲的樣子。《廣韻.平聲.先韻》:「蜷,蟲形詰屈。」



縮伏、屈曲。如:「小貓吃飽後,蜷在沙發上睡著了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足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ㄑㄩㄢˊ
  拼音: quán




縮伏、拳曲。明.李時珍《本草綱目.卷五一.獸部.風貍》:「晝則踡服不動如蝟,夜則因風騰躍甚捷。」《聊齋志異.卷二.蓮香》:「踡其體不盈二尺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髟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8
  注音: ㄑㄩㄢˊ
  拼音: quán




毛髮卷曲的。如:「鬈髮」、「鬈毛狗」、「鬈獅異獸」。


  
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ㄑㄩㄢˊ
  拼音: quán




1.水的源頭。《文選.曹冏.六代論》:「夫泉竭則流涸。」宋.歐陽修〈醉翁亭記〉:「峰回路轉,有亭翼然,臨於泉上者,醉翁亭也。」

2.地下水。宋.蘇軾〈潮州韓文公廟碑〉:「譬如鑿井得泉,而曰水專在是,豈理也哉?」

3.人死後所在的地方。如:「黃泉」、「九泉」。《文選.王粲.七哀詩二首之一》:「悟彼下泉人,喟然傷心肝。」唐.白居易〈夜遇微之於峽中〉詩:「往事渺茫都似夢,舊遊流落半歸泉。」

4.古代的錢幣。錢的流行像泉水一樣,故稱為「泉」。如:「泉布」、「刀泉」、「貨泉」。《管子.輕重丁》:「凡稱貸之家,出泉參千萬,出粟參數千萬鍾。」

5.姓。如唐代有泉男生。


  

  部首:糸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ㄑㄩㄢˊ
  拼音: quán




只染色一次的赤黃色絲帛。《說文解字.糸部》:「縓,帛赤黃色也。一染謂之縓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权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18
 总笔画:22
  注音: ㄑㄩㄢˊ
  拼音: quán




1.古代稱測量重量的砝碼或秤錘。以鐵或銅製成。《論語.堯曰》:「謹權量,審法度。」《莊子.胠篋》:「為之權衡以稱之。」

2.變通的理念。如:「通權達變」。《孟子.離婁上》:「男女授受不親,禮也;嫂溺援之以手者,權也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回:「禮有經,亦有權,想沒有甚麼行不得處。」

3.勢力。如:「權力」、「大權在握」。《文選.賈誼.過秦論》:「然秦以區區之地,致萬乘之權,招八州而朝同列,百有餘年矣。」

4.因自然或人為環境(如法律規定)所產生的力量與利益。如:「人權」、「政權」、「投票權」、「土地所有權」。

5.姓。如唐代有權德輿。




衡量。《孟子.梁惠王上》:「權然後知輕重,度然後知長短。」



暫且。如:「權充」。南朝梁.沈約〈晉書選舉志九品論〉:「漢末喪亂,魏武時始創,軍中倉卒,權立九品。」《水滸傳》第八六回:「盧俊義道:『軍士廝殺了一日,神思困倦,且就這里權歇一宵,暫停戰馬,明日卻尋歸路。』」


  

 简化字:颧
  部首:頁
部外笔画:18
 总笔画:27
  注音: ㄑㄩㄢˊ
  拼音: quán




眼睛下方,腮上突起的部分。如:「顴骨」。《北齊書.卷一.神武帝紀上》:「長頭高顴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犬
 总笔画:4
  注音: ㄑㄩㄢˇ
  拼音: quǎn




1.動物名。即狗。哺乳綱食肉目。嗅覺、聽覺異常敏銳,馴化後,可守衛門戶或幫助打獵。

2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

  

  部首:田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ㄑㄩㄢˇ
  拼音: quǎn




1.田間的小溝。《字彙.田部》:「畎,田中溝廣尺深尺曰畎。」《書經.益稷》:「予決九川距四海,濬畎澮,距川。」宋.陸游〈村居遣興〉詩:「築陂濬畎更相勉。」

2.山谷通水的地方。《書經.禹貢》:「岱畎,絲、枲、鉛、松、怪石。」漢.孔安國.傳:「畎,谷也。……岱山之谷出此五物,皆貢之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田
部外笔画:3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ㄑㄩㄢˇ
  拼音: quǎn




田間的小水溝。同「畎」。《呂氏春秋.士容論.辯士》:「畝欲廣以平,甽欲小以深。」《文選.王融.永明九年策秀才文》:「清甽泠風,述遵無廢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绻
  部首:糸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ㄑㄩㄢˇ
  拼音: quǎn

參見「繾綣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刀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ㄑㄩㄢˋ
  拼音: quàn




1.古代的一種契約。如:「鐵券」、「買地券」。北齊.顏之推《顏氏家訓.勉學》:「鄴下諺云:『博士買驢,書券三紙,未有驢字。』」

2.具有價值,可以買賣、抵押或轉讓的票據。如:「債券」、「禮券」、「證券」。

3.可作憑證的紙票。如:「入場券」、「優待券」、「購物點券」。


  

 简化字:劝
  部首:力
部外笔画:18
 总笔画:20
  注音: ㄑㄩㄢˋ
  拼音: quàn




1.鼓勵、獎勵。《左傳.成公二年》:「所以懲不敬,勸有功也。」《國語.越語上》:「果行,國人皆勸,父勉其子,兄勉其弟,婦勉其夫。」

2.善言開導他人。如:「勸告」、「規勸」、「勸誡」、「勸導」。《史記.卷六八.商君列傳》:「勸秦王顯巖穴之士。」唐.王維〈渭城曲〉:「勸君更盡一杯酒,西出陽關無故人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确
  部首:石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ㄑㄩㄝˋ
  拼音: què




確實、真實。如:「正確」、「千真萬確」。《宋史.卷三四四.李常傳》:「法無新民,便民者良;論無彼己,可久者確。」《老殘遊記二編》第五回:「途中聽人傳說有這一件事,不知道確不確,請他派人密查一查。」



1.實在。如:「確有高見」。

2.堅定、堅決。《新唐書.卷一三七.郭子儀傳》:「進拜尚書令……子儀確讓。」唐.柳宗元〈與顧十郎文〉:「然者當其時而確固自守,蓄力秉志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石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ㄑㄩㄝˋ
  拼音: què




1.堅固。同「確」。《廣韻.入聲.覺韻》:「確,靳固也。或作碻。」

2.真實、確實。同「確」。清.陳作霖〈養龢軒隨筆〉:「張文和公謂此論甚碻,能發杜詩之神髓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阕
  部首:門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ㄑㄩㄝˋ
  拼音: què




1.事情結束,止息。《後漢書.卷三八.楊琁傳.論曰》:「剽人盜邑者不闋時月,假署皇王者蓋以十數。」宋.周邦彥〈浪濤沙.晝陰重〉詞:「南陌脂車待發,東門帳飲乍闋。」

2.喪制滿期。唐.陳元光〈太母魏氏半徑題石〉詩:「憂闋情猶結,祥回禫屆期。」

3.曲終。唐.韓愈〈感春〉詩五首之二:「孤吟屢闋莫與和,寸恨至短誰能裁。」




1.曲調。《文選.馬融.長笛賦》:「曲終闋盡,餘絃更興。」宋.歐陽修〈玉樓春.尊前擬把歸期說〉詞:「離歌且莫翻新闋,一曲能教腸寸結。」

2.量詞。計算歌、詞、曲的單位。《史記.卷七.項羽本紀》:「歌數闋,美人和之。」

3.空缺。通「缺」。漢.王符《潛夫論.邊議》:「傳子孫者,思安萬世,寄其身者,各取一闋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缶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ㄑㄩㄝ
  拼音: quē




殘破的。《淮南子.說林》:「為車者步行,陶者用缺盆。」唐.杜甫〈秋日夔州詠懷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〉:「缺籬將棘拒,倒石賴藤纏。」



1.缺口、空隙。宋.岳飛〈滿江紅.怒髮衝冠〉詞:「駕長車踏破,賀蘭山缺。」

2.過錯、不完美的地方。如:「缺失」、「完美無缺」。《書經.君牙》:「啟祐我後人,咸以正,罔缺。」

3.職務的空額。如:「遺缺」、「肥缺」、「出缺」、「遇缺不補」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二二回:「弟已受職縣令,今發來應天候缺。」




1.短少、不足。如:「缺人」、「缺貨」。南朝梁.劉勰《文心雕龍.練字》:「是以馬字缺畫,而石建懼死。」

2.衰微、衰弱。《史記.卷一七.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.序》:「厲、幽之後,王室缺,侯伯彊國興焉,天子微,弗能正。」南朝梁.劉勰《文心雕龍.史傳》:「昔者夫子閔王道之缺,傷斯文之墜。」

3.應到而未到。如:「缺席」、「缺課」、「缺勤」。


  

  部首:疒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ㄑㄩㄝˊ
  拼音: qué




跛腳、行動不便的樣子。如:「瘸腿」。元.岳伯川《鐵拐李》第三折:「你一條腿瘸,你走不動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却
  部首:卩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ㄑㄩㄝˋ
  拼音: què




1.推辭、拒而不受。如:「推卻」。《孟子.萬章下》:「卻之為不恭。」

2.退。如:「退卻」、「卻步」、「卻敵立功」。《文選.賈誼.過秦論》:「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蕃籬,卻匈奴七百餘里。」唐.白居易〈琵琶行〉:「感我此言良久立,卻坐促弦弦轉急。」




1.正、恰好。唐.杜甫〈水宿遣興奉呈群公〉詩:「歸路非關北,行舟卻向西。」《水滸傳》第一五回:「他生辰是六月十五日,如今卻是五月初頭。」

2.倒、反。唐.司空圖〈漫書〉詩五首之一:「逢人漸覺鄉音異,卻恨鶯聲似故山。」

3.還、再。唐.李商隱〈夜雨寄北〉詩:「何當共剪西窗燭,卻話巴山夜雨時。」




但,表示轉折相承。《京本通俗小說.錯斬崔寧》:「雖然沒有十二分顏色,卻也明眉皓齒,蓮臉生春。」



置動詞後,相當於「掉」、「去」、「了」。如:「忘卻」、「拋卻」。唐.杜甫〈曲江〉詩二首之一:「一片花飛減卻春,風飄萬點正愁人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土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ㄑㄩㄝˋ
  拼音: què




土地多石而貧瘠。如:「墝埆」。《後漢書.卷五一.陳龜傳》:「土地塉埆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石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ㄑㄩㄝˋ
  拼音: què




1.土地多石而貧瘠。通「埆」。《淮南子.人間》:「有寑邱者,其地确石而名醜。」

2.微薄、粗略。《文選.左思.吳都賦》:「庸可共世而論巨細,同年而議豐确乎?」南朝梁.劉勰《文心雕龍.諸子》:「墨翟執儉确之教,尹文課名實之符。」

3.確實、確切。通「確」。《後漢書.卷五二.崔駰傳》:「指切時要,言辯而确。」




角逐、爭取。《漢書.卷五四.李廣傳》:「李廣材氣,天下亡雙,自負其能,數與虜确。」《新唐書.卷一九二.忠義傳中.張巡傳》:「君世受官,食天子粟,奈何從賊,關弓與我确?」


  

 简化字:悫
  部首:心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ㄑㄩㄝˋ
  拼音: què




1.恭謹、敬謹。如:「愨士」。《荀子.非十二子》:「其衣逢,其容愨。」

2.誠實、忠厚。《荀子.富國》:「觀其便嬖,則其信者不愨,是闇主已。」《漢書.卷五六.東方朔傳》:「臣聞謙遜靜愨,天表之應,應之以福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石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ㄑㄩㄝˋ
  拼音: què




雜色的石頭。《集韻.入聲.藥韻》:「碏,石雜色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ㄑㄩㄝˋ
  拼音: què




1.敲擊。《說文解字.手部》:「搉,敲擊也。」《漢書.卷二七.五行志中之上》:「先是高后鴆殺如意,支斷其母戚夫人手足,搉其眼以為人彘。」唐.顏師古.注:「搉,謂敲擊去其精也。」

2.商量。《文選.左思.吳都賦》:「剖判庶士,商搉萬俗。」也作「榷」。

3.引述。《漢書.卷一〇〇.敘傳下》:「揚搉古今,監世盈虛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ㄑㄩㄝˋ
  拼音: què




1.獨木橋。《說文解字.木部》:「榷,水上橫木所以渡者也。」

2.賦稅、稅收。元.馬端臨〈文獻通考自序〉:「征榷之途有二:一曰山澤茶鹽坑冶是也;二曰關市酒酤征商是也。」




1.專賣、專營。如:「榷酒」、「榷茶」。《漢書.卷六十四下.賈捐之傳》:「孝武帝造鹽鐵酒榷之利,以佐用度,猶不能足。」宋.沈括《夢溪筆談.卷一一.官政一》:「聽民間賈販,唯收稅錢,不許官榷。」

2.商量、研討。如:「商榷」。唐.劉知幾《史通.卷三.書志》:「榷而為論,未見其宜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辵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ㄑㄩㄣ
  拼音: qūn




1.往復、循環。《說文解字.辵部》:「逡,復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《方言》:『躔、逡,循也。日運為躔,月運為逡。』」

2.退卻。《玉篇.辵部》:「逡,退也,卻也。」《漢書.卷五八.公孫弘傳》:「有功者上,無功者下,則群臣逡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衣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ㄑㄩㄣˊ
  拼音: qún




1.古時下裳的通稱,今指裙子。漢.劉熙《釋名.釋衣服》:「裙,下群也。連接裾幅也。」如:「窄裙」、「百褶裙」。

2.鱉甲的邊緣。明.張自烈《正字通.衣部》:「裙,鱉甲邊曰裙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羊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ㄑㄩㄣˊ
  拼音: qún




1.相聚一起的人或物。如:「鳥群」、「三五成群」、「鶴立雞群」。《禮記.檀弓上》:「吾離群而索居,亦已久矣。」唐.白居易〈與元九書〉:「群分而氣同,形異而情一。」

2.量詞。計算群聚的人或物的單位。如:「一群牛」、「一群小孩」。《紅樓夢》第二七回:「只見寶釵出來了,寶玉、襲人一群人都送了出來。」




聚集、聚合。《國語.齊語》:「令夫士,群萃而州處。」《荀子.勸學》:「草木疇生,禽獸群焉,物各從其類也。」



1.眾多。如:「群英」、「群經諸子」。《禮記.中庸》:「體群臣也。」唐.王勃〈滕王閣序〉:「登高作賦,是所望於群公。」

2.成群的。如:「群島」、「群峰」、「群居」。




群集、成群。如:「群起而攻之。」《楚辭.屈原.九章.懷沙》:「邑犬之群吠兮,吠所怪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女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ㄑㄩˇ
  拼音: qǔ




男子迎接女子過門成親。如:「嫁娶」、「娶老婆」、「娶妻娶德」。南朝宋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文學》:「裴散騎娶王太尉女。」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3456 页数: 2/87
第一页 | 上一页 | 下一页 | 最后页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