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(2) ˙ㄑ
  拼音:(2) q




表示輕蔑或斥責。如:「啐!你臉皮真厚!」


  

 简化字:龋
  部首:齒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24
  注音: ㄑㄩˇ
  拼音: qǔ

參見「齲齒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厶
部外笔画:3
 总笔画:5
  注音: ㄑㄩˋ
  拼音: qù




1.往、到。與「來」相對。如:「去學校」、「去郊遊」、「去餐館吃飯」。唐.李白〈贈韋祕書子春〉詩二首之二:「終與安社稷,功成去五湖。」

2.離開。如:「去職」。《漢書.卷八五.何武傳》:「去後常見思。」

3.死亡。明.湯顯祖《牡丹亭》第二七齣:「杜衙小姐去三年,待與招魂上九天。」

4.距離。如:「去古已遠。」唐.李白〈蜀道難〉:「連峰去天不盈尺,枯松倒挂倚絕壁。」

5.送、發出。如:「去信」、「去電報」。

6.除掉。如:「去一層皮。」宋.沈括《夢溪筆談.卷三.辯證一》:「不求去礙,而欲見不顛倒,難矣哉!」

7.放棄。《莊子.大宗師》:「離形去知。」《漢書.卷九四.匈奴傳上》:「得漢食物皆去之,以視不如重酪之便美也。」

8.失掉。如:「大勢已去」。《史記.卷八七.李斯傳》:「胥人者,去其幾也。」




過去的。如:「去年」。《文選.曹操.短歌行》:「譬如朝露,去日苦多。」



表示事情的進行。相當於「啊」、「了」。如:「他睡覺去了。」、「他上班去了。」唐.李賀〈沙路曲〉:「斷燼遺香褭翠煙,燭騎啼烏上天去。」宋.蘇軾〈海棠〉詩:「只恐夜深花睡去,故燒高燭照紅妝。」



1.平上去入四聲之一。參見「去聲」條。

2.姓。如漢代有去卑。


  

 简化字:阒
  部首:門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ㄑㄩˋ
  拼音: qù




寂靜無聲。如:「闃寂」。《文選.王粲.登樓賦》:「原野闃其無人兮。」清.林紓〈蒼霞精舍後軒記〉:「鳥雀下集,庭墀闃無人聲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觑
  部首:見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ㄑㄩˋ
  拼音: qù




1.窺伺、偷看。如:「覷探」。《聊齋志異.卷一.賈兒》:「兒覷室無人,自發藥裹,竊盈掬而懷之。」

2.看。如:「冷眼相覷」、「面面相覷」。元.鄭光祖《倩女離魂》第二折:「我覷這萬水千山,都只在一時半霎。」

3.瞇著眼注視。如:「妳老是覷著眼看東西,小心近視加深。」《紅樓夢》第四〇回:「劉姥姥也覷著眼看個不了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長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ㄑㄩ
  拼音: qū

參見「繡镼」條。


  

 简化字:岖
  部首:山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ㄑㄩ
  拼音: qū

參見「崎嶇」、「嶇嶔」等條。


  

 简化字:躯
  部首:身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8
  注音: ㄑㄩ
  拼音: qū




1.身體。《說文解字.身部》:「軀,體也。」如:「身軀」、「堂堂七尺之軀」。《荀子.勸學》:「小人之學也,入乎耳,出乎口,口耳之間則四寸耳,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。」

2.引申為生命。如:「為國捐軀」。


  

 简化字:驱
  部首:馬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21
  注音: ㄑㄩ
  拼音: qū




前鋒、領頭者。如:「前驅」、「先驅」。



1.奔走。如:「驅騁」、「並駕齊驅」、「長驅直入」。

2.鞭馬前進。《詩經.唐風.山有樞》:「子有車馬,弗馳弗驅。」

3.泛指驅趕牲畜。如:「驅牛」、「驅羊」。

4.泛指趕走、逐離。如:「驅散」、「驅蟲」。宋.陸游〈賞山園牡丹有感〉詩:「周漢故都亦豈遠,安得尺箠驅群胡。」

5.駕馭、役使。如:「驅策」。《管子.君臣下》:「沉疑之得民也者,前貴而後賤者為之驅也。」

6.逼使、迫使。如:「驅迫」。《晉書.卷三三.石苞傳》:「苟尊勢所驅,何所不至,望奉法之直繩,不可得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力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ㄑㄩˊ
  拼音: qú




勤勞、勞苦。如:「劬學」、「劬勞」。《聊齋志異.卷二.聶小倩》:「甯妻病廢,母劬不可堪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肉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ㄑㄩˊ
  拼音: qú




1.乾肉及其彎曲的部分。《說文解字.肉部》:「胊,脯挺也。」《儀禮.士虞禮》:「胊在南。」漢.鄭玄.注:「胊,脯及乾肉之屈也。」

2.姓。如漢代有胊邴。




遠。《管子.侈靡》:「古之祭,……有時而胊。」唐.尹知章.注:「胊,遠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糸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ㄑㄩˊ
  拼音: qú




1.用布縷絲麻搓編成的繩索。唐.皇甫湜〈諭業〉:「淺闢庸種無嘉苗,頹絇疏織無良帛。」

2.古代鞋頭的裝飾品。《禮記.檀弓上》:「繩屨無絇。」

3.姓。如宋代有絇紡。


  

  部首:車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ㄑㄩˊ
  拼音: qú




車軛兩邊下卷以利於繫革帶的部分。《說文解字.車部》:「軥,軛下曲者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軛木上平而下為兩坳,加於兩服馬之頸是曰軥。」《左傳.襄公十四年》:「射兩軥而還。」唐.孔穎達.正義:「服虔云:『車軛兩邊叉馬頸者。』」


  

 简化字:鸲
  部首:鳥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ㄑㄩˊ
  拼音: qú

動物名。鶇亞科。身體小,尾巴長,羽毛美麗,嘴短而尖,鳴聲悅耳。如藍歌鴝、紅尾鴝、短翅鴝。


  

  部首:鼠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8
  注音: ㄑㄩˊ
  拼音: qú

參見「鼩鼱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ㄑㄩˊ
  拼音: qú




1.人工挖掘的水道。如:「河渠」、「溝渠」、「水到渠成」。

2.姓。如漢代有渠參。




他,指第三人稱。如:「渠等」、「渠輩」。宋.楊萬里〈郡圃杏花〉詩:「海棠穠麗梅花淡,匹似渠儂別樣奇。」



1.大。《史記.卷一一七.司馬相如傳》:「用興法誅其渠帥,巴蜀民大驚恐。」

2.參見「渠渠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ㄑㄩˊ
  拼音: qú

參見「芙蕖」、「蒗蕖」等條。


  

  部首:石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ㄑㄩˊ
  拼音: qú

參見「硨磲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玉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ㄑㄩˊ
  拼音: qú




1.像環的玉器。清.鄭珍《說文新附考》卷一:「璩,環屬。」

2.姓。如漢代有璩光岳。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17
 总笔画:21
  注音: ㄑㄩˊ
  拼音: qú




1.蘧麥:植物名。即瞿麥。石竹科石竹屬,多年生草本。莖高約五十公分。葉對生,披針狀線形,無柄。夏秋季開花,一至二朵頂生,偶近枝端腋生,淡紅色或帶紫色,花瓣邊緣絲狀裂至中部或中上部。蒴果圓筒形,頂端四裂。可供觀賞,亦可入藥。《爾雅.釋草》:「大菊,蘧麥。」晉.郭璞.注:「一名麥句薑,即瞿麥。」

2.姓。如春秋時衛國有蘧伯玉。




驚喜。《莊子.大宗師》:「成然寐,蘧然覺。」唐.成玄英.疏:「蘧然,是驚喜之貌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毛
部外笔画:18
 总笔画:22
  注音: ㄑㄩˊ
  拼音: qú

參見「氍毹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肉
部外笔画:18
 总笔画:22
  注音: ㄑㄩˊ
  拼音: qú




清瘦、瘦弱。《廣韻.去聲.遇韻》:「臞,瘦。」《史記.卷一一七.司馬相如傳》:「形容甚臞。」宋.陸游〈雪夜作〉詩:「君勿輕臞儒,有志事竟成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虫
部外笔画:18
 总笔画:24
  注音: ㄑㄩˊ
  拼音: qú

參見「蠷蝚」、「蠷螋」等條。


  

  部首:行
部外笔画:18
 总笔画:24
  注音: ㄑㄩˊ
  拼音: qú




1.四通八達的大路。如:「通衢」、「康衢」。《荀子.勸學》:「行衢道者不至,事兩君者不容。」唐.駱賓王〈與博昌父老書〉:「所恨企予望之,經途密邇,佇中衢而空軫,巾下澤而莫因。」

2.姓。如明代有衢道。


  

  部首:足
部外笔画:18
 总笔画:25
  注音: ㄑㄩˊ
  拼音: qú




走路的樣子。《說文解字.足部》:「躣,行貌。」《楚辭.宋玉.九辯》:「左朱雀之茇茇兮,右蒼龍之躣躣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麹
  部首:麥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ㄑㄩˊ
  拼音: qú




1.把麥子或白米蒸過,加入麴種混合,使麴菌繁殖、發酵後再晒乾,稱為「麴」。可用來釀酒。宋.蘇軾〈少年遊.銀塘朱檻麴塵波〉詞:「銀塘朱檻麴塵波,圓綠卷新荷。」也稱為「酒母」、「酒麴」。

2.姓。如晉代有麴崇裕。


  

  部首:又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ㄑㄩˇ
  拼音: qǔ




1.拿。如:「取款」、「各取所需」、「探囊取物」。唐.常建〈宿五度溪仙人得道處〉詩:「前溪遇新月,聊取玉琴彈。」

2.得到。如:「取樂」、「取暖」、「取信於人」。

3.接受、收受。如:「分文不取」。《孟子.離婁下》:「可以取,可以無取,取傷廉。」

4.捕捉。《詩經.豳風.七月》:「取彼狐貍,為公子裘。」

5.選擇。如:「取士」、「取景」、「取道」、「取名」。《三國演義》第六三回:「統令魏延為先鋒,取南小路而進。」

6.求、尋求。如:「自取滅亡」。《文選.張衡.西京賦》:「列爵十四,競媚取榮。」

7.迎娶。通「娶」。《詩經.豳風.伐柯》:「取妻如何?匪媒不得。」《史記.卷三三.魯周公世家》:「莊公取齊女為夫人曰哀姜。」




置於動詞後,表示動作的進行。唐.杜秋娘〈金縷衣〉詩:「勸君莫惜金縷衣,勸君惜取少年時。」



姓。如宋代有取希作。


  凵

  部首:凵
 总笔画:2
  注音: ㄑㄩ
  拼音: qū




古代用柳條做成的盛飯器。《說文解字.凵部》:「凵,凵盧,飯器,以柳作之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虫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ㄑㄩ
  拼音: qū

參見「蛐蛐兒」、「蛐蟺」等條。


  
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ㄑㄩ
  拼音: qū

參見「佉沙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ㄑㄩ
  拼音: qū




張口、開口。《莊子.秋水》:「公孫龍口呿而不合,舌舉而不下,乃逸而走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肉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ㄑㄩ
  拼音: qū




1.腋下。《玉篇.肉部》:「胠,腋下也。」

2.古代軍隊的右翼稱為「胠」。《集韻.平聲.魚韻》:「胠,一曰陳右翼。」《左傳.襄公二十三年》:「胠,商子車御侯朝,桓跳為右。」




1.從旁打開。《莊子.胠篋》:「將為胠篋探囊,發匱之盜。」

2.阻攔。通「阹」。《荀子.榮辱》:「胠於沙而思水,則無逮矣。」《呂氏春秋.士容論.辯士》:「大甽小畝,為青魚胠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示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ㄑㄩ
  拼音: qū




1.消除、驅逐。如:「祛痰」、「祛災」、「祛除迷信」。南朝梁.蕭統〈陶淵明集序〉:「嘗謂有能觀淵明之文者,馳競之情遣,鄙吝之意祛。」

2.舉。通「袪」。《後漢書.卷四〇.班彪傳上》:「張鳳蓋,建華旗,祛黼帷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衣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ㄑㄩ
  拼音: qū




衣袖、袖口。《詩經.鄭風.遵大路》:「遵大路兮,摻執子之袪兮。」《左傳.僖公五年》:「踰垣而走,披斬其袪。」



1.舉起、撩起。《呂氏春秋.恃君覽.達鬱》:「特會朝雨,袪步堂下。」晉.張華〈巧杜賦〉:「吉人向風而袪袂。」

2.分開、開散。《文選.揚雄.劇秦美新》:「權輿天地未袪,睢睢盱盱。」

3.除去。《文選.蔡邕.郭有道碑文》:「童蒙賴焉,用袪其蔽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尸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ㄑㄩ
  拼音: qū




1.委曲的心意。如:「受屈」、「叫屈」。北齊.顏之推《顏氏家訓.治家》:「代子求官,為夫訴屈。」

2.姓。如戰國時楚國有屈原。




1.彎曲。如:「屈膝」、「屈指一算」。

2.降服、折服。如:「屈服」。《孟子.滕文公下》:「威武不能屈。」唐.韓愈〈張中丞傳後敘〉:「城陷,賊以刃脅降巡,巡不屈。」

3.降低身分。如:「屈意奉承」、「屈駕光臨」。《三國志.卷二.魏書.文帝紀》:「欲屈己以存道,貶身以救世。」




1.彎曲不直。《孟子.告子上》:「有無名之指,屈而不信。」

2.短虧、虧損。如:「理屈」、「情屈」。漢.王充《論衡.自紀》:「然則辯言必有所屈,通文猶有所黜。」




1.勉強、強迫。《三國志.卷三五.蜀書.諸葛亮傳》:「此人可就見,不可屈致也。」

2.冤枉。如:「屈死」、「屈打成招」。


  

  部首:弓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ㄑㄩㄢ
  拼音: quān




弩的弓弦。《集韻.平聲.仙韻》:「絭,弩絭,或從弓。」宋.辛棄疾〈美芹十論.守淮〉:「臣竊謂解雜亂紛糾者不控弮,救鬥者不搏撠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ㄑㄩㄢ
  拼音: quān




曲木製成的盂。《廣韻.平聲.仙韻》:「棬,器,似升,屈木作。」《孟子.告子上》:「子能順杞柳之性而以為桮棬乎?」《舊唐書.卷七.中宗本紀》:「幸臨渭亭修禊飲,賜群官柳棬以辟惡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心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ㄑㄩㄢ
  拼音: quān




悔改。如:「怙惡不悛」。唐.白居易〈策林一.十六議祥瑞〉:「故王者不懼妖之不滅,而懼過之不悛。」明.陸灼《艾子後語.凍兒譎諫》:「每加榎楚而不悛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入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6
  注音: ㄑㄩㄢˊ
  拼音: quán




1.完備、不缺。如:「齊全」、「文武雙全」。宋.蘇軾〈水調歌頭.明月幾時有〉詞:「人有悲歡離合,月有陰晴圓缺,此事古難全。」

2.整個的。如:「全家」、「全人類」、「全神貫注」、「全軍覆沒」。《漢書.卷五一.枚乘傳》:「今漢據全秦之地,兼六國之眾。」




皆、都。如:「全自動化」、「將課文全背下來!」、「這事全靠你幫忙了!」宋.辛棄疾〈西江月.醉裡且貪歡笑〉詞:「近來始覺古人書,信著全無是處。」



使完整而沒有缺憾。如:「保全」、「苟全」、「顧全大局」。《文選.司馬遷.報任少卿書》:「今舉事一不當,而全軀保妻子之臣,隨而媒孽其短,僕誠私心痛之。」



姓。如清代有全祖望。


  
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ㄑㄩㄢˊ
  拼音: quán




偓佺:古代傳說中的仙人。《說文解字.人部》:「偓,偓佺,古仙人名也。」《史記.卷一一七.司馬相如傳》:「靈圉燕於閒觀,偓佺之倫暴於南容。」裴駰集解引《漢書音義》曰:「偓佺,仙人名也。」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3456 页数: 1/87
下一页 | 最后页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