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(2) ˙ㄑ
  拼音:(2) q




表示輕蔑或斥責。如:「啐!你臉皮真厚!」


  

  部首:虫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ㄑㄧˋ
  拼音: qì

參見「蟿螽」條。


  

 简化字:戚
  部首:金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ㄑㄧˋ
  拼音: qì




斧頭。《左傳.昭公十二年》:「君王命剝圭以為鏚柲。」《隋書.卷四二.李德林傳》:「雖時屬大道,偃兵舞鏚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ㄑㄧˇ
  拼音: qǐ




1.古時一種通行的憑證,以木頭刻成,形狀像戟。《說文解字.木部》:「棨,傳,信也。」漢.李尤〈印銘〉:「赤紱在報,非印不明;棨、傳、符、節,非印不行。」《宋書.卷一五.禮志二》:「皇太子夜開諸門,墨令,銀字棨傳令信。」

2.古代官吏出行時用作前導的一種儀仗。通常以木製成,形狀似戟,上有赤黑色的繒衣套住。《漢書.卷七六.韓延壽傳》:「延壽衣黃紈方領,駕四馬,傅總,建幢棨,植羽葆,鼓車歌車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肉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ㄑㄧˇ
  拼音: qǐ




小腿後肥大的部分。俗稱為「腿肚子」。清.王念孫《廣雅疏證.卷六下.釋親》:「䏿,腨也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绮
  部首:糸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ㄑㄧˇ
  拼音: qǐ




1.織有傾斜花紋的絲織品。《說文解字.糸部》:「綺,文繒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謂繒之有文者也。」《文選.古詩十九首.客從遠方來》:「客從遠方來,遺我一端綺。」唐.白居易〈與元九書〉:「然則餘霞散成綺,澄江淨如練。」

2.姓。如漢代有綺里季。




華麗、美麗。如:「綺麗」、「綺室」。《文選.江淹.雜體詩.魏文帝》:「高文一何綺?小儒安足為?」唐.王維〈雜詩〉三首之二:「來日綺窗前,寒梅著花未?」


  
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3
 总笔画:6
  注音: ㄑㄧˋ
  拼音: qì




使乾涸。《抱朴子.外篇.詰鮑》:「其不汔淵剖珠,傾巖刊玉。」



幾乎、將近。《詩經.大雅.民勞》:「民亦勞止,汔可小康。」漢.鄭玄.箋:「汔,幾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犬
部外笔画:3
 总笔画:6
  注音: ㄑㄧˋ
  拼音: qì

參見「犵黨」、「犵狫族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辵
部外笔画:3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ㄑㄧˋ
  拼音: qì




至、到。如:「迄今」。《詩經.大雅.生民》:「后稷肇祀,庶無罪悔,以迄于今。」《漢書.卷三〇.藝文志》:「迄孝武世,書缺簡脫,禮壞樂崩。」



始終、一直。如:「迄無音訊」。《後漢書.卷七〇.孔融傳》:「融負其高氣,志在靖難,而才疏意廣,迄無成功。」《聊齋志異.卷四.促織》:「於敗堵叢草處,探石發穴,靡計不施,迄無濟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讫
  部首:言
部外笔画:3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ㄑㄧˋ
  拼音: qì




1.終止、斷絕。《說文解字.言部》:「訖,止也。」《書經.西伯戡黎》:「天既訖我殷命,格人元龜,罔敢知吉。」唐.元稹〈樂府古題序〉:「〈詩〉訖於周,〈離騷〉訖於楚。」

2.至、到。通「迄」。漢.馬援〈誡兄子嚴敦書〉:「訖今,季良尚未可知,郡將下車軛切齒。」唐.白居易〈與元九書〉:「又自武德訖元和,因事立題,題為新樂府者,共一百五十首。」




1.完畢、終了。如:「付訖」、「驗訖」、「收訖」。

2.皆、都。《續漢書志.第四.禮儀志上》:「陽氣布暢,萬物訖出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气
 总笔画:4
  注音: ㄑㄧˋ
  拼音: qì




1.雲氣。《說文解字.气部》:「气,雲氣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气本雲氣,引申為凡氣之稱。」

2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

  
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ㄑㄧˋ
  拼音: qì




1.水蒸氣。

2.參見「汽水」、「汽油」等條。


  

 简化字:气
  部首:气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ㄑㄧˋ
  拼音: qì




1.物體三態之一,有別於固體、液體,沒有固定的形狀、體積,能自由流散的物體。如:「空氣」、「水蒸氣」。

2.特指空氣。如:「大氣」。

3.人或動物的呼吸。如:「岔氣」、「氣息奄奄」、「屏氣凝神」。

4.自然界陰晴、冷暖的現象。如:「天氣」、「秋高氣爽」。三國魏.曹植〈泰山梁甫行〉:「八方各異氣,千里殊風雨。」

5.人的情緒或表現出來的精神狀態。如:「脾氣」、「垂頭喪氣」。

6.人內在的才華或表現於行為作風。如:「才氣」、「驕氣」、「客氣」。

7.味道。如:「氣味」、「香氣」、「臭氣」。

8.中醫指充塞於人體中的一種生物能。如:「血氣」、「元氣」。

9.相學上指人的勢道、運命。如:「氣運」、「晦氣」、「氣數」。




發怒、憤怒。如:「氣惱」、「氣死人!」元.張國賓《合汗衫》第二折:「氣的來有眼如盲,有口似啞。」


  
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6
  注音: ㄑㄧˋ
  拼音: qì




1.踮著腳尖,把腳後跟提起來。《漢書.卷一.高帝紀上》:「吏卒皆山東之人,日夜企而望歸。」《文選.謝靈運.從斤竹澗越嶺溪行詩》:「企石挹飛泉,攀林摘葉卷。」

2.盼望。如:「企盼」、「企望」。


  
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ㄑㄧˋ
  拼音: qì




只掉眼淚而不出聲的哭,或指低聲的哭。如:「泣血」、「泣不成聲」。《史記.卷七七.魏公子傳》:「公子畏死邪?何泣也?」宋.陸游〈夜泊水村〉詩:「老子猶堪絕大漠,諸君何至泣新亭?」



眼淚。如:「暗自飲泣」、「泣下如雨」。《史記.卷七.項羽本紀》:「項王泣數行下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ㄑㄧˋ
  拼音: qì




鏤刻。《說文解字.㓞部》:「栔,刻也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弃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ㄑㄧˋ
  拼音: qì




拋開、捨去。如:「放棄」、「丟棄」、「廢棄」、「棄置」。《孟子.盡心上》:「舜視棄天下,猶棄敝蹝也。」唐.李白〈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〉詩:「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,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。」



人名。周代始祖后稷。相傳他的母親姜原生他以後,曾把他棄置道旁,故以為名。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ㄑㄧˋ
  拼音: qì




1.以茅草覆蓋房頂。《楚辭.屈原.九歌.湘夫人》:「築室兮水中,葺之兮荷蓋。」

2.修補。如:「修葺」。《左傳.昭公二十三年》:「叔孫所館者,雖一日,必葺其牆屋。」

3.累積、重疊。《楚辭.屈原.九章.悲回風》:「魚葺鱗以自別兮,蛟龍隱其文章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心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ㄑㄧˋ
  拼音: qì




休息。如:「休憩」、「小憩」。晉.陶淵明〈閑情賦〉:「坦萬慮以存誠,憩遙情于八遐。」唐.李白〈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〉詩:「歡言得所憩,美酒聊共揮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碛
  部首:石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ㄑㄧˋ
  拼音: qì




1.淺水中露出的砂石。《說文解字.石部》:「磧,水陼有石者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陼丘,水中高者也。《三蒼》曰:『磧,水中沙堆也。』」

2.沙漠。唐.杜甫〈送人從軍〉詩:「今君渡沙磧,累月斷人煙。」宋.陸游〈塞上曲〉:「茫茫大磧吁可嗟,莫春積雪草未芽。」

3.地理學上指由冰河帶來的礫泥和沙礫等堆積物,或由這些堆積物所形成的各種地形。如:「冰磧丘」、「冰磧平原」。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ㄑㄧˋ
  拼音: qì




1.用具的總稱。如:「陶器」、「容器」、「兵器」、「投鼠忌器」。《易經.繫辭上》:「以制器者尚其象,以卜筮者尚其占。」《論語.衛靈公》:「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」

2.度量、胸懷。如:「器度寬廣」、「器量弘深」。《論語.八佾》:「管仲之器小哉?」

3.才能、能力。如:「大器晚成」。《三國志.卷三五.蜀書.諸葛亮傳》:「亮之器能政理,抑亦管蕭之亞匹也。」

4.器官。如:「生殖器」。

5.姓。如商代有器氏尊。




重視、看重。如:「器重」。《後漢書.卷四六.陳寵傳》:「自在樞機,謝遣門人,拒絕知友,唯在公家而已,朝廷器之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心
部外笔画:14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ㄑㄧˊ
  拼音: qí




憤怒。《爾雅.釋言》:「懠,怒也。」《詩經.大雅.板》:「天之方懠,無為夸毗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脐
  部首:肉
部外笔画:14
 总笔画:18
  注音: ㄑㄧˊ
  拼音: qí




1.肚臍。人和其他哺乳動物的腹面中央,由臍帶脫落後所形成的凹陷處。

2.螃蟹腹下的硬殼。雄的尖形,稱為「尖臍」;雌的圓形,稱為「團臍」。

3.物體中央凹凸處。如:「瓜臍」。


  

 简化字:蛴
  部首:虫
部外笔画:14
 总笔画:20
  注音: ㄑㄧˊ
  拼音: qí

參見「蠐螬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山
部外笔画:3
 总笔画:6
  注音: ㄑㄧˇ
  拼音: qǐ




不長草木的山。《說文解字.山部》:「屺,山無艸木也。」《詩經.魏風.陟岵》:「陟彼屺兮,瞻望母兮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3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ㄑㄧˇ
  拼音: qǐ




1.參見「枸杞」、「杞柳」等條。

2.國名。周朝所分封的諸侯國。姒姓。故城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杞縣。

3.姓。如春秋時齊國有杞梁。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3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ㄑㄧˇ
  拼音: qǐ




植物名:(1)禾本科黍屬,「穄子」、「稷」之古稱。參見「穄子」條。(2)菊科苦苣菜屬,「苦苣菜」、「苦菜」之古稱。《詩經.小雅.采芑》:「薄言采芑,于彼新田。」參見「苦菜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走
部外笔画:3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ㄑㄧˇ
  拼音: qǐ




1.站立、坐起。如:「起立」、「起來」。《禮記.曲禮上》:「請業則起,請益則起。」唐.白居易〈與元微之書〉:「垂死病中驚坐起,闇風吹雨入寒窗。」

2.起床、離開床鋪。如:「早睡早起」。《孟子.盡心上》:「雞鳴而起,孳孳為善者,舜之徒也。」《禮記.內則》:「孺子蚤寢晏起,唯所欲食無時。」

3.始、開始。如:「起迄點」、「起筆」、「從今起」、「萬事起頭難」。《漢書.卷一〇〇.敘傳下》:「以述《漢書》,起元高祖。」

4.發動、產生。如:「起疑」、「起風」、「肅然起敬」。《呂氏春秋.貴直論.直諫》:「百邪悉起。」漢.高祖〈大風歌〉:「大風起兮雲飛揚,威加海內兮歸故鄉。」

5.復甦、痊癒、好轉。如:「起死回生」、「一病不起」。《國語.吳語》:「君王之於越也,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。」《後漢書.卷三五.鄭玄傳》:「玄乃發墨守,鍼膏肓,起癈疾。」

6.取出。如:「起貨」、「起贓」、「起出凶刀一把。」

7.出仕、舉用。如:「起用」、「東山再起」。《戰國策.秦策二》:「召公孫顯於韓,起樗里子於國。」宋.辛棄疾〈水龍吟.老來曾識淵明〉詞:「甚東山何事,當時也道,為蒼生起。」

8.擬訂。如:「起草章程」、「起個大綱」。

9.出身。《漢書.卷三九.蕭何曹參傳.贊曰》:「蕭何、曹參皆起秦刀筆吏,當時錄錄未有奇節。」

10.建築、建立。如:「白手起家」、「平地起高樓」。《三國志.卷四七.吳書.吳主權傳》:「治城郭,起譙樓。」




1.詩文首句、首聯或首段。《通俗編.文學引范德機.詩法》:「作詩有四法,起要平直,承宜舂容,轉要變化,合要淵永。」

2.量詞:(1)計算分批的人的單位。相當於「群」。如:「店裡來了兩起客人。」《紅樓夢》第四四回:「且平兒又是個極聰明極清俊的上等女孩兒,比不得那起俗蠢拙物。」(2)計算事件發生的單位。如:「高速公路上發生了數起連環車禍。」、「警方最近偵破了一起擄人勒索案。」




1.置於動詞之後,表示及、到的意思。如:「想起往事,真是不勝感慨!」、「只要談起女友,他便眉開眼笑。」

2.置於動詞之後,表示足夠或不夠的意思。如:「經得起現實的考驗。」、「承受不起輿論壓力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启
  部首:攴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ㄑㄧˇ
  拼音: qǐ




1.打開、展開。如:「開啟」、「啟齒」。《書經.金縢》:「啟籥見書。」《左傳.襄公二十五年》:「門啟而入,枕尸股而哭。」宋.劉克莊〈苦寒行〉:「長安城中多熱官,朱門日高未啟關。」

2.開導、教導。如:「啟發」、「啟蒙」。《論語.述而》:「不憤不啟,不悱不發。」

3.動身、開始。如:「啟程」、「啟行」、「啟動」。

4.陳述、告訴。如:「啟稟」、「啟奏」。《樂府詩集.卷七三.雜曲歌辭十三.古辭.焦仲卿妻》:「府吏得聞之,堂上啟阿母。」唐.元稹《鶯鶯傳》:「是用托短章,願自陳啟。」

5.開闢、開拓。《南史.卷一.宋武帝本紀》:「編戶歲滋,疆宇日啟。」《文選.潘勗.冊魏公九錫文》:「大啟南陽,世作盟主。」




1.古代稱官信為「啟」,今用來通稱書信。如:「小啟」、「謝啟」。

2.人名。夏禹之子。禹曾讓位於益,但人民懷念禹的功績,乃擁戴啟繼位,開君主世襲之風。

3.姓。如五代十國時後燕有啟崙。

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ㄑㄧ
  拼音: qī




1.七的大寫。

2.姓。如明代有柒文倫。


  

 简化字:凄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ㄑㄧ
  拼音: qī




1.雲雨興起的樣子。《說文解字.水部》:「淒,雨雲起也。」

2.寒冷。如:「淒風苦雨」。《詩經.邶風.綠衣》:「絺兮綌兮,淒其以風。」唐.陸海〈題奉國寺〉詩:「新秋夜何爽,露下風轉淒。」

3.悲傷。通「悽」。唐.李白〈折楊柳〉詩:「美人結長想,對此心淒然。」清.洪昇《長生殿》第二六齣:「淒涼,帶麩連麥,這飯兒如何入嗓?」


  

 简化字:凄
  部首:心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ㄑㄧ
  拼音: qī




悲傷、悲痛。《說文解字.心部》:「悽,痛也。」如:「悽慘」、「悲悽」。《楚辭.屈原.遠遊》:「意荒忽而流蕩兮,心愁悽而增悲。」《文選.江淹.別賦》:「是以行子腸斷,百感悽惻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邑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ㄑㄧ
  拼音: qī

參見「郪江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ㄑㄧ
  拼音: qī




草木繁盛的樣子。如:「芳草萋萋」。《詩經.小雅.杕杜》:「卉木萋芷,女心悲止。」《文選.張景陽.雜詩一〇首之一》:「房櫳無行跡,庭草萋以綠。」


  
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ㄑㄧ
  拼音: qī




古代方相驅除疫鬼時所蒙的熊皮面具。《荀子.非相》:「仲尼之狀,面如蒙倛。」唐.楊倞.注:「倛,方相也。其首蒙茸然,故曰蒙倛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女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ㄑㄧ
  拼音: qī




醜化。《漢書.卷五一.枚乘傳》:「故其賦有詆,娸東方朔,又自詆娸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欠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ㄑㄧ
  拼音: qī




1.詐騙。如:「欺騙」、「詐欺」、「欺世盜名」、「自欺欺人」。《戰國策.秦策一》:「反覆東山之君,從以欺秦。」

2.凌辱、欺負。唐.姚合〈寄王度居士〉詩:「天公與貧病,時輩復輕欺。」《警世通言.卷二五.桂員外途窮懺悔》:「公子倚勢欺人,無所不至。」

3.壓倒、勝過。唐.杜牧〈張好好詩〉:「飄然集仙客,諷賦欺相如。」元.李壽卿《伍員吹簫》第一折:「文欺百里奚,武勝秦姬輦。」


  
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ㄑㄧ
  拼音: qī




搖曳傾斜的樣子。《說文解字.人部》:「僛,醉舞貌。」《詩經.小雅.賓之初筵》:「亂我籩豆,屢舞僛僛。」宋.趙彥端〈訴衷情.洗妝僛舞傍清尊〉詞:「洗妝僛舞傍清尊,霏雨澹黃昏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言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ㄑㄧ
  拼音: qī




欺瞞。《說文解字.言部》:「諆,欺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頁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ㄑㄧ
  拼音: qī




醜。《說文解字.頁部》:「䫏,醜也。」《淮南子.精神》:「視毛嬙西施,猶䫏醜也。」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12684 页数: 1/318
下一页 | 最后页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