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qián
  

  部首:心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ㄑㄧㄢ
  拼音: qiān




過失、罪過。如:「愆尤」、「罪愆」。《論語.季氏》:「侍於君子有三愆。」《三國志.卷三五.蜀書.諸葛亮傳》:「街亭之役,咎由馬謖,而君引愆,深自貶抑。」



耽擱、錯過。《文選.謝混.遊西池詩》:「美人愆歲月,遲暮獨如何?」《聊齋志異.卷一一.王者》:「途中被雨,日暮愆程。」



過期的。《國語.吳語》:「舍其愆令,輕其征賦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ㄑㄧㄢ
  拼音: qiān




1.拔取、採取。《楚辭.屈原.九歌.湘君》:「采薜荔兮水中,搴芙蓉兮木末。」《漢書.卷六二.司馬遷傳》:「攻城野戰,有斬將搴旗之功。」

2.扛舉。《西遊記》第六〇回:「沒奈何,只得搴在肩上,找舊路而回。」

3.揭、撩。晉.陶淵明〈閑情賦〉:「搴朱幃而正坐,汎清瑟以自欣。」唐.孟浩然〈清明日宴梅道士山房〉詩:「林臥愁春盡,搴帷覽物華。」




姓。如漢代有搴揚。


  

  部首:衣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ㄑㄧㄢ
  拼音: qiān




套褲。《說文解字.衣部》:「褰,褲也。」《左傳.昭公二十五年》:「公在乾侯,徵褰與襦。」



1.提起、揭起。《詩經.鄭風.褰裳》:「子惠思我,褰裳涉溱。」唐.孟浩然〈題長安主人壁〉詩:「枕席琴書滿,褰帷遠岫連。」

2.開、散開。《文選.孫綽.遊天台山賦》:「爾乃羲和亭午,遊氣高褰。」北魏.酈道元《水經注.江水注》:「自非煙褰雨霽,不辨見此遠山矣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迁
  部首:辵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ㄑㄧㄢ
  拼音: qiān




1.變換地方。如:「遷居」、「遷移」。《書經.盤庚上》:「盤庚五遷,將治亳殷。」《楚辭.屈原.九章.哀郢》:「方仲春而東遷。」

2.改變、轉移。如:「見異思遷」、「事過境遷」。《論語.雍也》:「不遷怒,不貳過。」《文選.陸機.文賦》:「其為物也多姿,其為體也屢遷。」

3.晉升。《漢書.卷八一.張禹傳》:「由是遷光祿大夫。」《文選.嵇康.與山巨源絕交書》:「間聞足下遷,惕然不喜。」

4.貶謫、降職。《史記.卷九十六.張丞相傳》:「吾極知其左遷。」宋.柳宗元〈哭連州凌員外司馬〉詩:「出守烏江滸,老遷湟水湄。」




被貶的。如:「遷客騷人」。


  

 简化字:千
  部首:革
部外笔画:15
 总笔画:24
  注音: ㄑㄧㄢ
  拼音: qiān

參見「鞦韆」條。


  

 简化字:鹐
  部首:鳥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ㄑㄧㄢ
  拼音: qiān




1.鳥啄食東西。《廣韻.平聲.咸韻》:「鵮,鳥啄物也。」唐.章孝標〈鷹〉詩:「可惜忍飢寒日暮,向人鵮斷碧絲絛。」

2.比喻用言語諷刺人。如:「兩句話就鵮得他臉紅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签
  部首:竹
部外笔画:17
 总笔画:23
  注音: ㄑㄧㄢ
  拼音: qiān




1.一種占卜用具。用來求神問佛、占卜吉凶的細長竹條。如:「抽籤」、「求籤」。

2.可書寫文字,作為標記之用的紙片。如:「書籤」、「標籤」。

3.用竹子或木材製成的尖細條狀物。通「扦」。如:「牙籤」、「竹籤」。

4.一種賭博用具。其上刻有骨牌點,視點數多寡以決勝負。也稱為「籤子」、「籤兒」。


  

  部首:山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ㄑㄧㄢˊ
  拼音: qián




岒峨:高下不齊的樣子。《楚辭.東方朔.七諫.怨世》:「世沉淖而難論兮,俗岒峨而嵾嵯。」漢.王逸.注:「岒峨、嵾嵯,不齊貌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钤
  部首:金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ㄑㄧㄢˊ
  拼音: qián




1.車轄。車軸頭上用來拴住車輪的鐵鍵。《玉篇.金部》:「鈐,車轄也。」

2.鎖、關鍵。參見「鈐鍵」條。

3.圖章。如:「鈐記」。《官場現形記》第四四回:「預選吉日是第二天臘月十九,接鈐任事。」

4.烘茶葉的器具。如:「茶鈐」。




1.用印、蓋章。清.楊引傳〈浮生六記序〉:「鈐於簡端。」

2.管束、鎮壓。唐.呂溫〈故太子少保贈尚書左僕射京兆韋府君神道碑〉:「仁護鰥惸,智鈐豪右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七九回:「須要拿出些威風來,纔鈐壓得住人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黑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ㄑㄧㄢˊ
  拼音: qián




1.黑色。清.王念孫《廣雅疏證.卷八上.釋器》:「黔,黑也。」《左傳.襄公十七年》:「澤門之皙,實與我役;邑中之黔,實慰我心。」

2.大陸地區貴州省的簡稱。貴州省在戰國時屬楚黔中地,故稱為「黔」。

3.姓。如春秋時齊國有黔敖。




晒黑、熏黑。《莊子.天運》:「夫鵠不日浴而白,烏不日黔而黑。」唐.陸龜蒙〈秋日遣懷十六韻寄道侶〉詩:「故疾因秋召,塵容畏日黔。」



黑色的。《淮南子.脩務》:「孔子無黔突,墨子無暖席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ㄑㄧㄢˊ
  拼音: qián




1.脅持、挾持。如:「拑制」。《說文解字.手部》:「拑,脅持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謂脅制而持之也。」《戰國策.燕策二》:「蚌方出曝,而鷸啄其肉,蚌合而拑其喙。」

2.以木橫置於馬口,使馬不能食。《文選.顏延年.陽給事誄》:「卒無半菽,馬實拑秣。」

3.閉口。《史記.卷六.秦始皇本紀.太史公曰》:「故使天下之士,傾耳而聽,重足而立,拑口而不言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二二回:「今日賈政在席,也是拑口禁言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钳
  部首:金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ㄑㄧㄢˊ
  拼音: qián




1.一種古代的刑具。用來鎖住犯人脖子的鐵器。《漢書.卷六六.陳萬年傳》:「或私解脫鉗釱,衣服不如法,輒加罪笞。」《舊唐書.卷五〇.刑法志》:「又繫囚之具,有枷、杻、鉗、鎖,皆有長短廣狹之制,量罪輕重,節級用之。」

2.夾東西的用具。通「箝」。如:「火鉗」、「老虎鉗」。




1.用鐵器鎖住犯人的脖子。《史記.卷一〇〇.季布傳》:「迺髡鉗季布,衣褐衣,置柳車中。」《漢書.卷三六.楚元王劉交傳》:「楚人將鉗我於市。」

2.閉口。通「拑」、「箝」。《莊子.田子方》:「口鉗而不欲言。」《文選.潘岳.西征賦》:「假讒逆以天權,鉗眾口而寄坐。」




惡。《呂氏春秋.士容論.審時》:「小米鉗而不香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竹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ㄑㄧㄢˊ
  拼音: qián




夾東西的用具。如:「箝子」、「火箝」。



1.夾住。如:「箝出燒紅的煤炭。」

2.閉口。如:「箝口」、「箝語」。


  

  部首:黑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ㄑㄧㄢˊ
  拼音: qián




1.淺黃黑色。《說文解字.黑部》:「黚,淺黃黑也。」

2.河流名。在今大陸地區四川省。《漢書.卷二八.地理志上》:「溫水南至鄨入黚水,黚水亦南至鄨入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刀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ㄑㄧㄢˊ
  拼音: qián




1.在正面的、臉所向的一面。與「後」相對。如:「前門」、「前方」、「面前」。《論語.子罕》:「瞻之在前,忽焉在後。」唐.李白〈靜夜思〉詩:「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」

2.次序在先的。如:「前三名」、「請大家坐到前排來。」

3.過去的、較早的。與「後」相對。如:「前天」、「前人種樹,後人乘涼。」《史記.卷六.秦始皇本紀》云:「前事之不忘,後事之師也。」

4.已成歷史的。如:「前清」、「前蘇聯」。

5.前任的簡稱。如:「前妻」、「前總理」。

6.未來的。如:「前程」、「前途」、「前景看好」。




向前走。如:「勇往直前」、「畏縮不前」。唐.韓愈〈左遷至藍關示姪孫湘〉詩:「雲橫秦嶺家何在?雪擁藍關馬不前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爿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ㄑㄧㄤ
  拼音: qiāng




形容鳥獸覓食的聲音。《說文解字.倉部》:「牄,鳥獸來食聲也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锖
  部首:金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ㄑㄧㄤ
  拼音: qiāng

參見「錆色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戈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ㄑㄧㄤˊ
  拼音: qiáng




殺害、傷害。如:「自戕」、「戕害」。《孟子.告子上》:「將戕賊杞柳,而後以為桮棬也。」漢.曹操〈蒿里行〉:「勢利使人爭,嗣還自相戕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广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ㄑㄧㄤˊ
  拼音: qiáng




用磚、石等砌成,可作間隔或屏障的建築。通「牆」。《墨子.經說上》:「廧外之利害,未可知也。」《漢書.卷五一.鄒陽傳》:「今人主沉諂諛之辭,牽帷廧之制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嫱
  部首:女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ㄑㄧㄤˊ
  拼音: qiáng




古代宮廷中的女官。唐.杜牧〈阿房宮賦〉:「妃嬪媵嬙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樯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ㄑㄧㄤˊ
  拼音: qiáng




船的桅桿。宋.范仲淹〈岳陽樓記〉:「商旅不行,檣傾楫摧。」《三國演義》第四五回:「一同登舟,駕起帆檣,迤邐望夏口而進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蔷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ㄑㄧㄤˊ
  拼音: qiáng

參見「薔薇」條。


  

 简化字:墙
  部首:爿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ㄑㄧㄤˊ
  拼音: qiáng




1.用磚、石等砌成,可作間隔或屏障的建築。如:「宮牆」、「城牆」、「圍牆」。《論語.公冶長》:「朽木不可雕也,糞土之牆不可杇也。」宋.張先〈青門引.乍暖還輕冷〉詞:「那堪更被明月,隔牆送過秋千影。」

2.泛指由人或物組合成像牆的部分。如:「人牆」、「電視牆」。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17
 总笔画:21
  注音: ㄑㄧㄤˊ
  拼音: qiáng

參見「蘠蘼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衣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ㄑㄧㄤˇ
  拼音: qiǎng




背負嬰兒用的布巾。《說文解字.衣部》:「襁,負兒衣。」《玉篇.衣部》:「襁,襁褓,負兒衣也,織縷為之,……以負兒於背上也。」



背負。《論語.子路》:「夫如是,則四方之民,襁負其子而至矣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繦
  部首:糸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ㄑㄧㄤˇ
  拼音: qiǎng




1.古代串錢的繩索,泛指錢幣。《玉篇.系部》:「繈,錢貫也。」《管子.國蓄》:「歲適凶,則市糴釜十繈。」《漢書.卷二四.食貨志下》:「千室之邑必有千鐘之臧,臧繈百萬。」

2.繩索。《漢書.卷五八.兒寬傳》:「大家牛車,小車擔負,輸租繈屬不絕。」唐.顏師古.注:「繈,索也。」

3.背嬰兒的布巾。通「襁」。《墨子.明鬼下》:「鮑幼弱,在荷繈之中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羊
部外笔画:2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ㄑㄧㄤ
  拼音: qiāng




1.中國西北少數民族之一。舊稱為西戎,分布在今大陸地區青海、甘肅、四川一帶。

2.動物名。鹿科麂屬。全身披褐色短毛,雄羌頭上長角,形體大小及吠聲似狗。行動隱密敏捷,常出沒在清晨及傍晚時的山地濃密林區,以野菜、鮮草、嫩葉為食。

3.姓。如晉代有羌迪。




句首發語詞,無義。《楚辭.屈原.離騷》:「羌內恕己以量人兮,各興心而嫉妒。」漢.王逸.注:「羌,楚人語詞也。」



乃、卻、反而。表示轉折、並列或假設。《楚辭.屈原.離騷》:「曰黃昏以為期兮,羌中道而改路。」《文選.王延壽.魯靈光殿賦》:「邈希世而特出,羌瑰譎而鴻紛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虫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ㄑㄧㄤ
  拼音: qiāng

參見「蜣螂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斤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ㄑㄧㄤ
  拼音: qiāng




一種方孔的斧頭。《說文解字.斤部》:「斨,方銎斧也。」《詩經.豳風.七月》:「取彼斧斨,以伐遠揚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锵
  部首:金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ㄑㄧㄤ
  拼音: qiāng




形容撞擊金石的聲音。如:「鼕鼕鏘鏘」。《禮記.玉藻》:「進則揖之,退則揚之,然後玉鏘鳴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ㄑㄧㄤ
  拼音: qiāng

樂器名,打擊樂器。古代樂器。形似桶,中空。《禮記.樂記》:「然後聖人作為鞀、鼓、椌、楬、壎、箎,此六者,德音之音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肉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ㄑㄧㄤ
  拼音: qiāng




1.動物體內如口、胸、腹等中空處。如:「體腔」、「口腔」、「胸腔」、「腹腔」、「鼻腔」。

2.曲調。如:「崑腔」、「秦腔」。

3.口音、說話的聲調和語氣。如:「廣東腔」、「裝腔作勢」。《儒林外史.第一一回》:「三間東倒西歪屋,一個南腔北調人。」

4.話。如:「幫腔」、「開腔」、「搭腔」。


  

 简化字:玱
  部首:玉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ㄑㄧㄤ
  拼音: qiāng




1.形容玉石相撞擊的聲音。《詩經.小雅.采芑》:「朱芾斯皇,有瑲蔥珩。」

2.形容音樂聲。《荀子.富國》:「鐘鼓喤喤,管磬瑲瑲。」

3.形容鈴聲。《詩經.小雅.采芑》:「方叔率止,約軧錯衡,八鸞瑲瑲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炝
  部首:火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ㄑㄧㄤˋ
  拼音: qiàng




1.烹飪方法:(1)將未經火煮的生食,用酒、醋或味濃的佐料,直悶到熟。(2)菜用沸水略煮過後,與醬油、醋等調味料攪拌。(3)將肉、蔥花等用熱油略炒,再加入佐料水煮。

2.刺激性的氣體或味道衝入鼻腔,使人感覺不舒服。通「嗆」。元.李好古《張生煮海》第三折:「聞不得鼻口內乾煙熗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浅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ㄑㄧㄢˇ
  拼音: qiǎn




1.水不深。如:「淺海」、「龍困淺灘」。《詩經.邶風.匏有苦葉》:「深則厲,淺則揭。」唐.韋應物〈授衣還田里〉詩:「山明始重疊,川淺更逶迤。」

2.上下、內外的距離小。如:「這院子很淺。」唐.王周〈過武寧縣〉詩:「岸回驚水急,山淺見天多。」

3.時間不長、不久。如:「時日尚淺」、「享國日淺」。唐.祖詠〈家園夜坐寄郭微〉詩:「月出夜方淺,水涼池更深。」

4.不深厚。如:「情深緣淺」、「交淺言深」。

5.簡明容易了解。如:「淺白」、「淺顯易懂」。漢.王充《論衡.自紀》:「何以為辯?喻深以淺。」

6.學識智謀粗陋、程度低。如:「淺薄」、「膚淺」、「才疏學淺」。《後漢書.卷二八上.桓譚傳》:「自子貢以下,不得而聞,況後世淺儒,能通之乎?」

7.顏色淡。如:「淺黃」、「淺綠」。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回:「烏紗帽,淺色員領。」




少量、稍微。如:「淺嚐」、「淺酌」、「淺笑」、「淺斟低唱」。



姓。如漢代有淺密。


  

 简化字:伣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ㄑㄧㄢˋ
  拼音: qiàn




譬喻。《廣韻.上聲.銑韻》:「俔,譬喻。」《詩經.大雅.大明》:「大邦有子,俔天之妹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心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ㄑㄧㄢˋ
  拼音: qiàn




1.不滿、怨恨。《玉篇.心部》:「慊,切齒恨也。」《禮記.坊記》:「貧不至於約,貴不慊於上,故亂益亡。」

2.不足、缺乏。《孟子.公孫丑下》:「彼以其爵,我以吾義,吾何慊乎哉?」


  

  部首:山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ㄑㄧㄢ
  拼音: qiān




把東西填入空隙。如:「鑲嵌」、「嵌石」。



險峻。南朝梁.沈約〈江南曲〉:「但令舟楫渡,寧計路嶄嵌。」唐.盧照鄰〈五悲文.悲昔遊〉:「因嵌巖以為室,就芬芳以列筵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ㄑㄧㄢ
  拼音: qiān




虛心而不自大。同「謙」。《漢書.卷五七.司馬相如傳下》:「陛下嗛讓而弗發也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谦
  部首:言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ㄑㄧㄢ
  拼音: qiān




敬讓而不自大。如:「謙虛」、「謙卑」、「謙和」。《書經.大禹謨》:「滿招損,謙受益。」唐.魏徵〈論時政疏〉:「念高危,則思謙沖以自牧。」



《易經》卦名。六十四卦之一。艮(☶)下坤(☷)上。象內止外順而終有成之義。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2922 页数: 2/74
第一页 | 上一页 | 下一页 | 最后页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