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pān
  

 简化字:锕
  部首:金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ㄚ
  拼音: ā




(actinium,Ac)化學元素。原子序89。放射性元素之一。銀白色。在自然界中與鈾礦共存。除硫化物外,錒的化合物為無色。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ㄚ
  拼音: ā




1.表驚訝、痛苦、贊嘆的語氣。如:「啊!失火了!」、「啊!這片風景好美!」

2.表疑問或反問的語氣。如:「啊!你說什麼?」


  

  部首:阜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(2) ㄚ
  拼音:(2) ā




置於語尾。通「啊」。如:「做人阿!要腳踏實地才是。」



表示疑問、驚訝等語氣。如:「阿!你怎麼啦?身體不舒服嗎?」



詞頭:(1)加在稱謂上。如:「阿婆」、「阿爹」、「阿姨」、「阿兄」。南朝梁.無名氏〈木蘭詩〉二首之一:「阿爺無大兒,木蘭無長兄。」(2)加在名字上。如漢代曹操的小字稱為「阿瞞」、三國時蜀漢後主劉禪人稱「阿斗」。


  

  部首:肉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 注音:(2) ㄚ
  拼音:(2) ā

(一)之又音。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3
  注音:(2) ㄚˊ
  拼音:(2) á




表疑問或反詰的語氣。如:「嗄!有這種怪事?」


  

  部首:阜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(3) ㄚˋ
  拼音:(3) à

(二)之又音。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(3) ˙ㄚ
  拼音:(3) a




語尾助詞,無義。如:「不錯啊!」、「好棒啊!」


  
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ㄆㄢ
  拼音: pān




1.淘米汁,俗稱為「洗米水」。《左傳.哀公十四年》:「使疾,而遺之潘沐。」晉.杜預.注:「潘,米汁,可以沐頭。」《新唐書.卷二〇.禮樂志十》:「以盆盛潘及沐盤,升自西階,授沐者,沐者執潘及盤入。」

2.水流盤旋、溢洄的地方。《管子.五輔》:「導水潦,利陂溝,決潘渚,潰泥滯。」《列子.黃帝》:「止水之潘為淵。」

3.姓。如晉朝有潘岳。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15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ㄆㄢ
  拼音: pān




1.抓住物體往上爬。如:「攀登」、「攀爬」、「攀樹」。《三國志.卷二八.魏書.鄧艾傳》:「將士皆攀木緣崖,魚貫而進。」

2.依附。如:「高攀」。《史記.卷一〇八.韓長孺傳》:「有如太后宮車即晏駕,大王尚誰攀乎?」《後漢書.卷一.光武帝紀上》:「其計固望其攀龍鱗,附鳳翼,以成其所志耳。」

3.牽連、牽扯。如:「誣攀」、「攀扯」、「攀供」。《三國演義》第一〇〇回:「孔明曰:『他倒救你,你反攀他。』」

4.摘、折。如:「攀折」。唐.李白〈江夏送張丞〉詩:「藉草依流水,攀花贈遠人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巾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ㄆㄢˊ
  拼音: pán




覆衣大巾或頭巾。《說文解字.巾部》:「幋,覆衣大巾也,或以為首幋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女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ㄆㄢˊ
  拼音: pán

參見「媻姍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ㄆㄢˊ
  拼音: pán




1.古時用來盛水的木製托盤。《禮記.內則》:「少者奉槃,長者奉水,請沃盥。」

2.盤子。同「盤」。如:「珠槃」、「夷槃」。宋.蘇軾〈日喻〉:「日之狀如銅槃。」宋.陸游〈除夜〉詩:「守歲全家夜不眠,杯槃狼籍向燈前。」

3.古時一種似盤子的樂器。《詩經.衛風.考槃》:「考槃在澗,碩人之寬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石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ㄆㄢˊ
  拼音: pán




巨大的石頭。《玉篇.石部》:「磐,大石也。」



徘徊不去。通「盤」。《後漢書.卷四一.宋意傳》:「室第相望,久磐京邑,婚姻之盛,過於本朝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盘
  部首:皿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ㄆㄢˊ
  拼音: pán




1.一種銅製的盛水器。圓形,淺腹,盛行於商周時期。小盤可用以盥洗,大盤可用以沐浴。如春秋時代的魚龍紋盤。

2.一種盛放物品的淺底器皿。如:「瓷盤」、「菜盤」、「托盤」、「餐盤」。

3.形狀像盤而作為承托或旋轉用的東西。如:「棋盤」、「算盤」、「方向盤」。

4.買賣行情的價格。如:「開盤」、「底盤」、「收盤」、「崩盤」。

5.量詞:(1)計算盤形物的單位。如:「三盤水果」。(2)計算棋局段落的單位。如:「下兩盤棋」。(3)計算盤形物數量的單位。如:「一盤蚊香」。(4)大陸地區計算錄音帶或錄影帶卷數的單位。如:「一盤錄音帶」、「兩盤錄影帶」。

6.事物的根本所在。如:「地盤」、「根盤」。

7.姓。如明代有盤銘。




1.纏繞。如:「盤辮子」、「蟒蛇盤樹」。

2.迴旋。如:「盤馬彎弓」。

3.使屈曲相交。如:「盤腿」、「盤膝」。

4.詳加探詢或清點。如:「盤貨」、「盤點」、「盤問」、「盤根究底」。

5.算計。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一五:「那陳秀才這三百兩債務,衛朝奉有心要盤他這所莊房,等閒再不叫人來討。」




曲折的、纏繞的。如:「盤根錯節」。


  

  部首:糸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ㄆㄢˊ
  拼音: pán




小繡囊。《禮記.內則》:「婦事舅姑……右佩箴、管、線、纊、施縏、袠。」漢.鄭玄.注:「縏,小囊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革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ㄆㄢˊ
  拼音: pán




1.皮革製成的大腰帶,古人用來佩玉。《說文解字.革部》:「鞶,大帶也。」通稱為「鞶帶」。

2.古人用來盛放手巾細物的小繡囊。似今之荷包。《禮記.內則》:「夙夜無愆,視諸衿囊。」漢.鄭玄.注:「鞶,鞶囊也。男鞶革,女鞶絲,所以盛帨巾之屬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石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ㄆㄢˊ
  拼音: pán

參見「磻溪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虫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8
  注音: ㄆㄢˊ
  拼音: pán




盤伏、盤曲。《文選.左思.蜀都賦》:「潛龍蟠於沮澤,應鳴鼓而興雨。」



彎曲的、扭曲的。唐.李白〈詠山樽〉詩二首之一:「蟠木不彫飾,且將斤斧疏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刀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ㄆㄢˋ
  拼音: pàn




1.分、分開。唐.柳宗元〈封建論〉:「遂判為十二,合為七國。」

2.區別、分辨。《莊子.天下》:「判天地之美,析萬物之理。」

3.分明、辨明。如:「存亡未判」。宋.蘇洵〈六國論〉:「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。」

4.決斷是非曲直。如:「審判」、「判刑」、「判案」。

5.古稱高位兼低職或出任地方官。如唐代宰相判六軍十二衛事,宋以宰相判樞密院。《宋史.卷三一二.韓琦傳》:「除鎮安武勝軍節度使、司徒兼侍中、判相州。」




1.審判訴訟的判決文書。《新唐書.卷一二六.李元紘傳》:「元紘大署判後曰:『南山可移,判不可搖也。』」

2.斷語。《紅樓夢》第五回:「後面便是一座古廟,裡面有一美人在內獨坐看經。其判云:『勘破三春景不長,緇衣頓改昔年妝。可憐繡戶侯門女,獨臥青燈古佛旁。』」

3.文體的一種。仿判獄的文詞,可見其推理、辯駁的能力。科舉取士,亦以試判。清.徐師曾《文體明辨序說.判》:「今世理官斷獄,例有參詞,而設科取士,亦試以判,其體皆用四六,則其習由來久矣。」




分別的樣子。如:「判然有別」。


  
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ㄆㄢˋ
  拼音: pàn




1.冰解凍。《詩經.邶風.匏有苦葉》:「士如歸妻,迨冰未泮。」

2.分開、分別。《史記.卷九七.陸賈傳》:「自天地剖泮未始有也。」




1.古代天子、諸侯舉行宴會的宮殿。《詩經.魯頌.泮水》:「魯侯戾止,在泮飲酒。」

2.古代的學校。如:「泮宮」。《聊齋志異.卷二.嬰寧》:「王子服,莒之羅店人。早孤。絕惠,十四入泮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又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ㄆㄢˋ
  拼音: pàn




背離、違反。如:「叛國」、「叛亂」、「背叛」、「反叛」。《左傳.隱公四年》:「眾叛親離,難以濟矣。」唐.李白〈猛虎行〉:「一輸一失關下兵,朝降夕叛幽薊城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片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ㄆㄢˋ
  拼音: pàn




分開、分離。同「判」。《楚辭.屈原.九章.惜誦》:「背膺牉以交痛兮,心鬱結而紆軫。」



一半。多被借來指夫婦中的任何一方。參見「牉合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田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ㄆㄢˋ
  拼音: pàn




1.田界。《左傳.襄公二十五年》:「行無越思,如農之有畔。」

2.邊側、旁側。如:「湖畔」、「枕畔」、「橋畔」。《文選.古詩十九首.青青河畔草》:「青青河畔草,鬱鬱園中柳。」




違背、背叛。同「叛」。《論語.雍也》:「君子博學於文,約之以禮,亦可以弗畔矣夫。」《漢書.卷一.高帝紀上》:「及聞漢王并關中,而齊、梁畔之,羽大怒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頁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ㄆㄢˋ
  拼音: pàn

參見「頖宮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ㄆㄢˋ
  拼音: pàn




1.捐棄。清.陳善〈蝶戀花.萬化途中〉詞:「噩夢中年拚怨斷。一往淒迷,事與浮雲幻。」

2.豁出去。如:「拚命」、「拚死」。

3.爭鬥。如:「拚個你死我活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目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ㄆㄢˋ
  拼音: pàn




眼睛黑白分明。《說文解字.目部》:「盼,白黑分也。」《詩經.衛風.碩人》:「巧笑倩兮,美目盼兮。」



1.看。如:「左顧右盼」、「目略微盼」。

2.希望。如:「盼望」、「苦盼」。元.王實甫《西廂記.第一本.楔子》:「盼不到博陵舊塚,血淚灑杜鵑紅。」

3.眷顧。《宋書.卷四四.謝晦傳》:「臣昔因時幸,過蒙先眷,內聞政事,外經戎旅,與羨之、亮等同被齒盼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衣
部外笔画:19
 总笔画:25
  注音: ㄆㄢˋ
  拼音: pàn




1.衣服上用布做成的鈕扣圈套。也稱為「紐襻兒」、「扣襻」。

2.與鈕襻形狀、作用相似的東西。如用人力拉車,套在肩上的布帶或皮帶。也稱為「襻帶」、「襻兒」。




縫、縫綴。如:「這被套裂了,麻煩襻上幾針。」


  

  部首:丿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6
  注音: ㄆㄤ
  拼音: pāng

參見「乒乓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ㄆㄤ
  拼音: pāng




古代的河流。《山海經.南山經》:「箕尾之山,其尾踆于東海,多沙石。汸水出焉,而南流注于淯。」



水勢盛大。參見「汸汸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ㄆㄤ
  拼音: pāng




水湧出的樣子。如:「滂湃」、「滂沱」。



湧流。宋.蘇軾〈贈寫御容妙善師〉詩:「幅巾常服儼不動,孤臣入門涕自滂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雨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ㄆㄤˊ
  拼音: páng




雨雪下得大的樣子。《詩經.邶風.北風》:「北風其涼,雨雪其雱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虫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ㄆㄤˊ
  拼音: páng

參見「螃蟹」條。


  

 简化字:庞
  部首:广
部外笔画:16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ㄆㄤˊ
  拼音: páng




1.高大。如:「龐大」。唐.柳宗元〈三戒.黔之驢〉:「形之龐也類有德,聲之宏也類有能。」

2.雜亂。《舊唐書.卷一三一.列傳.李勉》:「汴州水陸所湊,邑居龐雜,號為難理。」




1.面貌、臉蛋。如:「面龐」、「臉龐」。元.王實甫《西廂記.第二本.第二折》:「衣冠濟楚龐兒俊,可知道引動俺鶯鶯。」

2.姓。如戰國時魏國有龐涓。

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ㄆㄢˊ
  拼音: pán




盤子。同「盤」、「槃」。《南史.卷一五.劉穆之傳》:「穆之乃令廚人以金柈貯檳榔一斛以進之。」唐.杜甫〈十月一日〉詩:「蒸裹如千室,焦糟幸一柈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ㄆㄢˊ
  拼音: pán




不正。《玉篇.手部》:「搫,手不正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衣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ㄆㄢˋ
  拼音: pàn




白色的內衣。《詩經.鄘風.君子偕老》:「蒙彼縐絺,是紲袢也。」



炎熱。宋.范成大〈夔門即事〉詩:「峽行風物不堪論,袢暑驕陽雜瘴氛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尢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ㄆㄤˊ
  拼音: páng




1.色雜不純。《左傳.閔公二年》:「衣之尨服,遠其躬也。」

2.指眉髮斑白。《文選.張衡.思玄賦》:「尉尨眉而郎潛兮,逮三葉而遘武。」

3.雜亂。如:「語言尨雜」。

4.巨大。同「龐」。如:「尨然」。


  

  部首:厂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ㄆㄤˊ
  拼音: páng




1.大。《文選.司馬相如.封禪文》:「湛恩厖鴻,易豐也。」唐.李善.注:「厖、鴻,皆大也。」唐.韓愈〈元和聖德詩〉:「天錫皇帝,厖臣碩輔。」

2.雜亂。如:「厖雜」。《書經.周官》:「推賢讓賢,庶官乃和,不和政厖。」唐.皮日休〈憶洞庭觀步十韻〉:「仙犬聲音古,遺民意緒厖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彳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ㄆㄤˊ
  拼音: páng

參見「彷徨」、「彷徉」等條。


  

  部首:方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ㄆㄤˊ
  拼音: páng




1.側、邊。如:「兩旁」、「路旁」。唐.杜甫〈兵車行〉:「道旁過者問行人,行人但云點行頻。」

2.輔佐、幫助。《楚辭.屈原.九章.惜誦》:「吾使厲神占之兮,曰有志極而無旁。」漢.王逸.注:「旁,輔也。」

3.漢字的偏旁。如:「立人旁」、「豎心旁」、「『張』是弓字旁的張,而非立早章。」

4.姓。如秦末有旁君。




1.側面的。如:「旁邊」。《史記.卷八.高祖本紀》:「老父已去,高祖適從旁舍來。」

2.別的、其他的。如:「旁人」、「沒旁的話」。

3.歧出的。如:「主幹旁枝」。

4.不正的、偏邪的。如:「旁門左道」。《荀子.議兵》:「旁辟曲私之屬為之化而公,矜糾收繚之屬為之化而調。」唐.楊倞.注:「旁,偏頗也。」




1.邊側的。表方位。如:「旁觀」、「旁聽」。《文選.張衡.西京賦》:「徒觀其城郭之制,則旁開三門。」

2.廣泛、普遍的。如:「旁徵博引」。《書經.太甲上》:「旁求俊彥,啟迪後人。」《三國志.卷一.魏書.武帝紀》:「旁施勤教,恤慎刑獄。」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935 页数: 1/24
下一页 | 最后页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