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náo
  

 简化字:锕
  部首:金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ㄚ
  拼音: ā




(actinium,Ac)化學元素。原子序89。放射性元素之一。銀白色。在自然界中與鈾礦共存。除硫化物外,錒的化合物為無色。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ㄚ
  拼音: ā




1.表驚訝、痛苦、贊嘆的語氣。如:「啊!失火了!」、「啊!這片風景好美!」

2.表疑問或反問的語氣。如:「啊!你說什麼?」


  

  部首:阜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(2) ㄚ
  拼音:(2) ā




置於語尾。通「啊」。如:「做人阿!要腳踏實地才是。」



表示疑問、驚訝等語氣。如:「阿!你怎麼啦?身體不舒服嗎?」



詞頭:(1)加在稱謂上。如:「阿婆」、「阿爹」、「阿姨」、「阿兄」。南朝梁.無名氏〈木蘭詩〉二首之一:「阿爺無大兒,木蘭無長兄。」(2)加在名字上。如漢代曹操的小字稱為「阿瞞」、三國時蜀漢後主劉禪人稱「阿斗」。


  

  部首:肉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 注音:(2) ㄚ
  拼音:(2) ā

(一)之又音。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3
  注音:(2) ㄚˊ
  拼音:(2) á




表疑問或反詰的語氣。如:「嗄!有這種怪事?」


  

  部首:阜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(3) ㄚˋ
  拼音:(3) à

(二)之又音。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(3) ˙ㄚ
  拼音:(3) a




語尾助詞,無義。如:「不錯啊!」、「好棒啊!」


  

  部首:子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ㄋㄠ
  拼音: nāo




1.不好、壞。《字彙.子部》:「孬,不好也。」如:「孬運」。

2.懦弱、無膽識。如:「孬種」。


  

  部首:心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ㄋㄠˊ
  拼音: náo




亂。《詩經.大雅.民勞》:「無縱詭隋,以謹惽怓。」漢.毛亨.傳:「惽怓,大亂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ㄋㄠˊ
  拼音: náo




大聲喧鬧。《說文解字.口部》:「呶,讙聲也。」《詩經.小雅.賓之初筵》:「賓既醉止,載號載呶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山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ㄋㄠˊ
  拼音: náo




山名。約在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南。


  

  部首:石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ㄋㄠˊ
  拼音: náo




硇砂:一種礦物。呈皮殼狀或粉塊狀。無色或白色,間帶紅褐色。具貝殼狀斷口。通常出現在火山作用中。可供中藥使用,在工業及農業上亦有廣泛用途。


  

  部首:犬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ㄋㄠˊ
  拼音: náo




1.動物名。猿屬。體矮小,尾金色,臂長柔軟,善攀緣而輕捷,上下如飛。楚人稱為「沐猴」。也稱為「獶」、「狨」。

2.一種彈琴指法。彈琴時為使左手按音圓潤富有韻味,按指在弦上往復移動,使琴聲微顫。移動較小則顫音微細,稱為「吟」,移動較大則顫音顯著,稱為「猱」。這種指法多用於節奏徐緩之處,有飛猱、退猱、撞猱、長猱、細猱等。


  

 简化字:挠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ㄋㄠˊ
  拼音: náo




1.攪擾、阻擾。如:「阻撓」。《左傳.成公十三年》:「離散我兄弟,撓亂我同盟。」《莊子.駢拇》:「自虞氏招仁義以撓天下也,天下莫不奔命於仁義。」

2.屈服、屈曲。如:「屈撓」、「百折不撓」。《國語.晉語二》:「抑撓志以從君,為廢人以自利也。」

3.抓、搔。如:「撓癢」、「抓耳撓腮」。《水滸傳》第三一回:「我的本事不要箱兒裡去取,正是撓著我的癢處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桡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ㄋㄠˊ
  拼音: náo




船槳。五代十國後蜀.歐陽炯〈南鄉子.畫舸停橈〉詞:「畫舸停橈,槿花林外竹橫橋。」



1.彎曲。《列子.湯問》:「汨流之中,綸不絕,鉤不伸,竿不橈。」《新唐書.卷一三二.吳兢傳》:「橈直就曲,斲方為刓。」

2.曲解、歪曲。《漢書.卷九〇.酷吏傳.周陽由傳》:「所愛者,橈法活之,所憎者,曲法滅之。」

3.冤屈。《禮記.月令》:「斬殺必當,毋或枉橈。」《史記.卷五三.蕭相國世家》:「上已橈功臣。」

4.擾亂。《易經.說卦》:「動萬物者莫疾乎雷,橈萬物者莫疾乎風。」

5.削弱。《漢書.卷一.高帝紀》:「項羽數侵奪漢甬道,漢軍乏食,與酈食其謀橈楚權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言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ㄋㄠˊ
  拼音: náo




喧譁、呼叫。《說文解字.言部》:「恚嘑也。」唐.徐鍇.繫傳:「聲高噪獰也。」《晉書.卷五〇.庾純傳》:「臨時諠譊,遂至荒越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铙
  部首:金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20
  注音: ㄋㄠˊ
  拼音: náo




樂器名,古代金屬擊樂器:(1)青銅製,形似鈴無舌,體短而闊,有中空的短柄可安木把。一般以大、中、小三件為一組,用以止息擊鼓。《周禮.地官司徒.鼓人》:「以金鐃止鼓,以金鐸通鼓。」漢.鄭玄.注:「鐃如鈴無舌,有秉,執而鳴之,以止擊鼓。」(2)銅製擊樂器。一副兩片,形狀像鈸,但中間隆起部分較小。《清史稿.卷一〇一.樂志八》:「鐃,笵銅為之,面徑一尺二寸。中隆起,穿孔貫紃,左右合擊。」



攪擾。通「撓」。《莊子.天道》:「萬物無足以鐃心者,故靜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犬
部外笔画:15
 总笔画:18
  注音: ㄋㄠˊ
  拼音: náo




動物名。即獼猴。猿屬。體矮小,尾金色,臂長,善攀爬。《禮記.樂記》:「獶雜子女,不知父子。」漢.鄭玄.注:「獶,獮猴也。」也稱為「猱」、「狨」。


  

 简化字:恼
  部首:心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ㄋㄠˇ
  拼音: nǎo




1.氣恨、發怒。如:「惱恨」、「氣惱」。《儒林外史》第六回:「嚴貢生越發惱得暴躁如雷。」

2.撩撥、逗弄。宋.蘇軾〈蝶戀花.花褪殘紅青杏小〉詞:「笑漸不聞聲漸悄,多情卻被無情惱。」宋.楊萬里〈釣雪舟倦睡〉詩:「無端卻被梅花惱,特地吹香破夢魂。」




煩憂、苦悶。如:「煩惱」、「苦惱」。


  

  部首:玉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ㄋㄠˇ
  拼音: nǎo

參見「瑪瑙」條。


  

 简化字:脑
  部首:肉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ㄋㄠˇ
  拼音: nǎo




1.頭髓,為高等動物神經系統的主要部分,掌管知覺、運動、思維、判斷、記憶等的器官。

2.人的頭部。如:「腦袋」、「搖頭晃腦」。《淮南子.俶真》:「雲臺之高,墮者折脊碎腦。」唐.杜甫〈畫鶻行〉:「側腦看青霄,寧為眾禽沒。」

3.物體的中心部分。宋.道潛〈次韻子瞻飯別〉詩:「鈴閣追隨半月強,葵心菊腦厭甘涼。」

4.形狀或顏色像腦髓的東西。如:「樟腦」、「豆腐腦」。


  
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ㄋㄠˋ
  拼音: nào




爛泥。如:「泥淖」。《左傳.成公十六年》:「欒、范以其族夾公行,陷于淖。」《聊齋志異.卷一.王成》:「見往來行人,踐淖沒脛,心畏苦之。」



溼潤。《管子.地員》:「五粟之狀,淖而不肕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闹
  部首:鬥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ㄋㄠˋ
  拼音: nào




1.喧嚷、嘈雜。如:「喧鬧」、「吵鬧」、「當年的餿水油事件著實鬧了好一陣子。」

2.生、發生。如:「鬧饑荒」、「鬧水災」、「鬧瘟疫」、「這屋子鬧鬼。」

3.發洩、發作。如:「鬧彆扭」、「鬧情緒」。《紅樓夢》第五七回:「寶玉聽了一個『林』字,便滿床鬧起來。」

4.擾亂。如:「鬧場」、「鬧事」。《紅樓夢》第六〇回:「偏那趙不死的又和我鬧了一場。」

5.戲耍、開玩笑。如:「胡鬧」、「鬧洞房」、「別鬧了」。

6.弄、搞。如:「鬧革命」、「鬧得大家不歡而散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五七回:「都是你鬧的,還得你來治。」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一〇回:「如今事情鬧這麼田地。」




1.擾嚷不安靜。如:「鬧市」、「鬧區」、「鬧哄哄」。

2.濃盛。宋.宋祁〈玉樓春.東城漸覺風光好〉詞:「綠楊煙外曉寒輕,紅杏枝頭春意鬧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心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ㄋㄠˊ
  拼音: náo

見「懊憹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肉
部外笔画:14
 总笔画:18
  注音:(2) ㄋㄠˋ
  拼音:(2) nào

(一)之又音。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(2) ㄛ
  拼音:(2) ō




用於句尾或語氣停頓處,表驚嘆。如:「這麼多錢呵!」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(2) ㄛ
  拼音:(2) ō

(一)之又音。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0
  注音:(2) ㄛˊ
  拼音:(2) ó




表驚悟或領會的語氣。如:「哦!您就是孫先生。」、「哦!我明白了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14
 总笔画:17
  注音:(2) ㄛˇ
  拼音:(2) ǒ




表疑惑、驚訝的語氣。如:「嚄!這道題怎麼還算不對?」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2
  注音:(3) ㄛ
  拼音:(3) ō




表了解的語氣。如:「喔!原來是這麼回事。」


  挨鬧

 简化字:挨闹
  注音: ㄞ ㄋㄠˋ
  拼音: āi nào

湊熱鬧。《永樂大典戲文三種.張協狀元.第二七出》:「百尺綵樓高,十里人挨鬧。」


  懊憹

  注音: ㄠˋ ㄋㄠˊ
  拼音: ào náo

心中煩亂。《聊齋志異.卷五.章阿瑞》:「如是年餘,女忽病瞀悶,懊憹恍惚,如見鬼狀。」


  熬惱

 简化字:熬恼
  注音: ㄠ ㄋㄠˇ
  拼音: āo nǎo

心中煩悶不快。如:「他為了這事,心裡感到很熬惱。」


  懊惱

 简化字:懊恼
  注音: ㄠˋ ㄋㄠˇ
  拼音: ào nǎo
 相似词:懊悔、懊喪

1.心中鬱恨、悔恨。唐.白居易〈聽竹枝贈李侍御〉詩:「巴童巫女竹枝歌,懊惱何人怨咽多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一〇回:「魯編修自覺得此事不甚吉利,懊惱了一回,又不好說。」

2.鷓鴣啼叫聲。唐.韋莊〈鷓鴣〉詩:「懊惱澤家非有恨,年年常憶鳳城歸。」自注:「懊惱澤家,鷓鴣之音也。」


  不撓

 简化字:不挠
  注音: ㄅㄨˋ ㄋㄠˊ
  拼音: bù náo

不屈服。《魏書.卷八七.節義列傳》:「于什門等或臨危不撓,視死如歸;或赴險如夷,惟義所在。」晉.袁宏〈三國名臣序贊〉:「崔生高朗,折而不撓。」


  吵鬧

 简化字:吵闹
  注音: ㄔㄠˇ ㄋㄠˋ
  拼音: chǎo nào
 相似词:譁鬧、嘈吵
 相反词:安靜、寂靜、寧靜、幽靜

1.爭吵,發生口角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三九回:「松藩衛邊外生番與內地民人互市,因買賣不公,彼此吵鬧起來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三一回:「碧痕、秋紋、麝月等眾丫鬟見吵鬧,都鴉雀無聞的在外頭聽消息。」

2.吵雜、不安靜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八回:「要僻地方,只有南門外報恩寺裡好:又不吵鬧,房子又寬,房錢又不十分貴。」


  吃惱

 简化字:吃恼
  注音: ㄔ ㄋㄠˇ
  拼音: chī nǎo

生氣、惱怒。《四遊記.西遊記.第三七回》:「我本國君王吃惱,說我僧人偷去寶貝,故不放光,把我一寺僧人,俱已打死。」《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》第三回:「道士看見金員外吃惱,問道:『這籤何處用?』」


  刺腦

 简化字:刺脑
  注音: ㄘˋ ㄋㄠˇ
  拼音: cì nǎo

皮膚刺癢或坐立不安的感覺。《醒世姻緣傳》第九回:「拿這件事來壓住他,休了他,好離門離戶,省得珍哥刺腦。好叫他快活過去。」也作「刺撓」、「刺鬧」、「刺癢」。


  刺撓

 简化字:刺挠
  注音: ㄘˋ ㄋㄠˊ
  拼音: cì náo

皮膚刺癢或坐立不安的感覺。《醒世姻緣傳》第四九回:「俺婆婆央他,教他續上我罷,他刺撓的不知怎麼樣!」也作「刺腦」。


  摧撓

 简化字:摧挠
  注音: ㄘㄨㄟ ㄋㄠˊ
  拼音: cuī náo

摧毀、破壞。《三國演義》第二二回:「而操豺狼野心,潛包禍謀,乃欲摧撓棟梁,孤弱漢室,除滅忠正,專為梟雄。」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556 页数: 1/14
下一页 | 最后页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