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li
  

  部首:厂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ㄌㄧˊ
  拼音: lí

參見「厘米」條。


  

 简化字:励
  部首:力
部外笔画:15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ㄌㄧˋ
  拼音: lì




1.奮發、振作。《字彙.力部》:「勵,勉力也。」《南史.卷二四.王韶之傳》:「夙夜勤勵,政績甚美。」

2.勸勉、鼓舞。如:「鼓勵」、「獎勵」。《國語.吳語》:「請王勵士,以奮其朋勢。」




姓。如清代有勵廷儀。


  

 简化字:疠
  部首:疒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8
  注音: ㄌㄧˋ
  拼音: lì




1.惡瘡。《禮記.月令》:「行春令則蝗蟲為敗,水泉咸竭,民多疥癘。」

2.瘟疫。《左傳.哀公元年》:「在國,天有菑癘。」晉.杜預.注:「癘,疾疫也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砺
  部首:石
部外笔画:15
 总笔画:20
  注音: ㄌㄧˋ
  拼音: lì




粗的磨刀石。《荀子.勸學》:「故木受繩則直,金就礪則利。」



1.磨利、磨治。《書經.費誓》:「礪乃鋒刃,無敢不善。」《史記.卷六六.伍子胥傳》:「勝自礪劍,人問曰:『何以為?』勝曰:『欲以殺子西。』」

2.參見「砥礪」條。


  

 简化字:粝
  部首:米
部外笔画:15
 总笔画:21
  注音: ㄌㄧˋ
  拼音: lì




糙米。《廣韻.去聲.泰韻》:「糲,麤米。」唐.韓愈〈山石〉詩:「鋪床拂席置羹飯,疏糲亦足飽我飢。」《明史.卷三〇九.李自成傳》:「自成不好酒色,脫粟粗糲,與其下共甘苦。」



粗糙的。如:「糲飯」、「糲糧」。明.徐弘祖《徐霞客遊記.卷八上.滇遊日記八》:「其石質粗糲,洞形亦無曲折之致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蛎
  部首:虫
部外笔画:15
 总笔画:21
  注音: ㄌㄧˋ
  拼音: lì

參見「牡蠣」條。


  

 简化字:隶
  部首:隶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ㄌㄧˋ
  拼音: lì




1.古代稱地位卑賤或供人役使的人。如:「奴隸」、「皁隸」。唐.釋慧琳《一切經音義.卷六.大般若波羅蜜多經》:「隸,賤屬也,僕也。」

2.一種字體。即隸書。相傳為秦代程邈所創,由小篆減省而成。

3.姓。如漢代有隸延之。




1.附屬。如:「隸屬」。唐.杜甫〈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〉詩:「生常免租稅,名不隸征伐。」宋.蘇軾〈率子廉傳〉:「晚隸南嶽觀為道士。」

2.學習。明.湯顯祖《紫簫記》第六齣:「俺將此詞送到杜秋娘別院,隸習一番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玉
部外笔画:15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ㄌㄧˋ
  拼音: lì

參見「玓瓅」條。


  

 简化字:栎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15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ㄌㄧˋ
  拼音: lì




植物名,殼斗科麻櫟屬:(1)「麻櫟」、「柞樹」之古稱,參見「柞樹」條。(2)約三十種麻櫟屬樹木之混稱。也稱為「橡樹」、「橡斗」。參見「橡樹」條。


  

 简化字:砾
  部首:石
部外笔画:15
 总笔画:20
  注音: ㄌㄧˋ
  拼音: lì




小石頭。《說文解字.石部》:「礫,小石也。」如:「沙礫」、「瓦礫」。唐.柳宗元〈袁家渴記〉:「其旁多巖洞,其下多白礫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轹
  部首:車
部外笔画:15
 总笔画:22
  注音: ㄌㄧˋ
  拼音: lì




1.車輪輾過。《說文解字.車部》:「轢,車所踐也。」《文選.張衡.西京賦》:「當足見碾,值輪被轢。」三國吳.薛綜.注:「足所蹈為碾,車所加為轢。」

2.欺凌。《呂氏春秋.慎大覽.慎大》:「干辛任威,凌轢諸侯以及兆民。」

3.用器具刮物,使其發聲。《文選.張衡.西京賦》:「轢輻輕騖,容於一扉。」三國吳.薛綜.注:「馭車欲馬疾,以箠櫟於輻,使有聲也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俪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19
 总笔画:21
  注音: ㄌㄧˋ
  拼音: lì




配偶。如:「賢伉儷」。《左傳.成公十一年》:「鳥獸猶不失儷。」



1.成雙成對的。如:「儷影」。

2.文字成對偶、對仗的。如:「儷辭」、「儷句」。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19
 总笔画:22
  注音: ㄌㄧˋ
  拼音: lì




1.折斷。《集韻.去聲.霽韻》:「攦,折也。」《莊子.胠篋》:「毀絕鉤繩而棄規矩,攦工倕之指,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。」

2.甩、搖擺。《警世通言.卷二四.玉堂春落難逢夫》:「三官茶罷,就要走。故意攦出兩定銀子來,都是五兩頭細絲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郦
  部首:邑
部外笔画:19
 总笔画:22
  注音: ㄌㄧˋ
  拼音: lì




1.地名。春秋時魯地。《左傳.僖公元年》:「公子友帥師敗莒師于酈。」晉.杜預.注:「酈,魯地。」

2.姓。如漢代有酈食其。

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19
 总笔画:23
  注音: ㄌㄧˋ
  拼音: lì




屋梁。《玉篇.木部》:「欐,梁棟名。」《列子.湯問》:「餘音繞梁欐,三日不絕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皿
部外笔画:15
 总笔画:20
  注音: ㄌㄧˋ
  拼音: lì




1.凶暴乖戾。《說文解字.弦部》:「盭,弼戾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按此乖戾正字,今則戾行而盭廢矣。」《史記.卷一一七.司馬相如傳》:「舉踵思慕,若枯旱之望雨,盭夫為之垂涕,況乎上聖又惡能已?」

2.綠色的。《漢書.卷一九.百官公卿表上》:「諸侯王,高帝初置,金璽盭綬,掌治其國。」唐.顏師古.注:「如淳曰:『盭,綠也,以綠為質。』」


  

  部首:山
部外笔画:2
 总笔画:5
  注音: ㄌㄧˋ
  拼音: lì

參見「屴崱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ㄌㄧˋ
  拼音: lì




1.植物名。即馬藺。鳶尾科鳶尾屬,多年生草本。根莖粗壯,根細長而堅韌。葉線形,質硬無劍脊,長可達四十公分。花一至三朵頂生花莖先端,具三枚葉狀苞片,花被片六枚,淡藍色,外輪三枚之中部具黃紋。蒴果紡錘形,具三稜,種子入藥。清.王念孫《廣雅疏證.卷一〇上.釋草》:「馬薤,荔也。」疏證:「蠡、藺、荔,一聲之轉,故張氏注〈子虛賦〉謂之馬荔、馬荔猶言馬藺也。荔,葉似薤而大,則馬薤之所名也。」

2.參見「荔枝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立
 总笔画:5
  注音: ㄌㄧˋ
  拼音: lì




1.直身站著。如:「站立」、「立正」。《孟子.梁惠王上》:「王立於沼上。」

2.豎起。如:「豎立」、「立竿見影」。《水滸傳》第三一回:「又將兩扇門立在牆邊,先去吹滅了燈火。」

3.設置。如:「立廟」、「私立小學」。《書經.周官》:「立太師、太傅、太保。」

4.制定、訂定。如:「立法」、「立案」、「立憲」。

5.建樹、成就。如:「立威」、「三十而立」。《左傳.襄公二十四年》:「大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。」

6.存在。如:「獨立」、「誓不兩立」。




即刻。如:「立刻」。《史記.卷八六.刺客傳.荊軻傳》:「劍堅,故不可立拔。」



1.姓。如春秋時魯國有立如子。

2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ㄌㄧˋ
  拼音: lì




1.植物名。繖形科當歸屬。「白芷」之古稱,參見「白芷」條。《集韻.入聲.緝韻》:「苙,藥草,白芷也。」

2.豬圈。《孟子.盡心下》:「如追放豚,既入其苙,又從而招之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米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ㄌㄧˋ
  拼音: lì




1.米粒。《列子.湯問》:「剖粒為餌,引盈車之魚。」漢.劉楨〈答魏太子丕借廓落帶書〉:「嘉禾始熟,而農夫先嘗其粒。」

2.顆粒狀的東西。如:「砂粒」、「鹽粒」。

3.量詞。計算顆粒狀物的單位。如:「一粒砂子」、「兩粒藥丸」。唐.李紳〈古風〉詩二首之一:「春種一粒粟,秋成萬顆子。」




進食、以米糧為食。《書經.益稷》:「暨稷播奏庶艱食鮮食,懋遷有無化居,烝民乃粒,萬邦作乂。」北齊.顏之推《顏氏家訓.涉務》:「夫食為民天,民非食不生矣,三日不粒,父子不能相存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竹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ㄌㄧˋ
  拼音: lì




用竹皮或竹葉編成,可以擋雨遮陽的帽子。如:「斗笠」、「竹笠」。《詩經.周頌.哀耜》:「其笠伊糾,其鎛斯趙。」漢.毛亨.傳:「笠,所以禦暑雨也。」唐.柳宗元〈江雪〉詩:「孤舟蓑笠翁,獨釣寒江雪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莅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ㄌㄧˋ
  拼音: lì




光臨、來到。如:「蒞臨」、「蒞會」。《國語.周語上》:「是故祓除其心,以和惠民,考中度衷以蒞之。」《孟子.梁惠王上》:「欲辟土地,朝秦、楚,蒞中國而撫四夷也。」



參見「蒞蒞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鳥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ㄌㄧˋ
  拼音: lì




動物名。即翠鳥。鳥綱佛法僧目鳴禽類。體小,比麻雀稍大。頭大,尾短。口喙直長,白頸紅嘴,羽多青翠。多生活於湖沼水邊的樹林,以捕食魚蝦為生。因擅捕魚,也稱為「魚狗」、「魚虎」。《爾雅.釋鳥》:「鴗,天狗。」晉.郭璞.注:「小鳥也,青似翠,食魚,江東呼為水狗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3
 总笔画:6
  注音: ㄌㄧˋ
  拼音: lì




1.在政府機關中處理公務的人員。如:「官吏」、「酷吏」、「貪官汙吏」。《史記.卷一二六.滑稽傳》:「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嫗投之河中。」

2.姓。如漢代有吏宗。


  

  部首:刀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ㄌㄧˋ
  拼音: lì




1.好處、益處。如:「利益」、「福利」、「漁翁得利」。《論語.里仁》:「君子喻於義,小人喻於利。」

2.從本金生出的子錢。如:「利息」、「利潤」、「紅利」、「高利貸」。

3.姓。如漢代有利乾。




有益於。如:「利人利己」。



1.鋒銳。如:「銳利」、「鋒利」。《孟子.公孫丑下》:「兵革非不堅利也,米粟非不多也。」

2.祥瑞、順利。如:「大吉大利」。《史記.卷八.高祖本紀》:「東陽𡩋君、沛公引兵西,與戰蕭西,不利。」


  
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ㄌㄧˋ
  拼音: lì

參見「俐亮」、「俐落」等條。


  

  部首:犬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ㄌㄧˋ
  拼音: lì

參見「猞猁孫」條。


  

 简化字:璃
  部首:玉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ㄌㄧˋ
  拼音: lì




譯音用字。常用於西洋人名的翻譯。如:「瑪琍亞」、「維多琍亞」。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ㄌㄧˋ
  拼音: lì

參見「茉莉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疒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ㄌㄧˋ
  拼音: lì




病名。一種由細菌或阿米巴原蟲所感染的腸道炎症。患者有強烈的腹瀉及腹絞痛,解便頻繁且稀薄,嚴重時便中有血,並伴隨著電解質和水分的流失,而導致嚴重虛脫。也稱為「痢疾」。


  
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ㄌㄧˋ
  拼音: lì




水流不順暢。《說文解字.水部》:「沴,水不利也。」



惡氣、災病。唐.殷堯藩〈冬至酬劉使君〉詩:「漸喜一陽從地復,卻憐群沴逐冰消。」宋.文天祥〈正氣歌〉:「如此再寒暑,百沴自辟易。」


  
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ㄌㄧˋ
  拼音: lì




可供比照或依據的標準。如:「慣例」、「體例」、「範例」、「史無前例」。



比類、比照。如:「以古例今」、「以此例彼」。



按規定的、照常的。如:「例行公事」。

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ㄌㄧˋ
  拼音: lì




1.植物名。即茅栗。殼斗科板栗屬,落葉小喬木。幼枝有柔毛,葉倒卵狀橢圓形至長橢圓形,粗鋸齒緣,背面被灰色腺鱗。雄花序穗狀,雌花單生或混生於雄花序基部,殼斗密生銳刺,刺上有疏毛。堅果闊卵圓形,可食,木材可供薪用。《爾雅.釋木》:「栵,栭。」晉.郭璞.注:「今江東亦呼為栭栗。」明.李時珍《本草綱目.卷二九.果部.栗》:「栗之大者為板栗,……小如指頂者為茅栗,即《爾雅》所謂栭栗也。一名栵栗。可炒食之。」也稱為「茅栗」。

2.成行而生的樹木。《詩經.大雅.皇矣》:「脩之平之,其灌其栵。」明.方以智《物理小識.卷九.草木類上.枸橘》:「枸橘穰綯間,溝泥種成栵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戶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ㄌㄧˋ
  拼音: lì




1.兇狠暴烈。如:「暴戾」。《北史.卷六三.蘇綽傳》:「然其性狠戾,不切世要,求名太甚。」

2.勁疾。《文選.潘岳.秋興賦》:「庭樹槭以灑落兮,勁風戾而吹帷。」唐.李善.注:「戾,勁疾之貌。」




1.到達。《詩經.大雅.旱麓》:「鳶飛戾天,魚躍于淵。」唐.劉禹錫〈飛鳶操〉詩:「鷹隼儀形螻蟻心,雖能戾天何足貴。」

2.違背。《淮南子.覽冥》:「舉事戾蒼天,發號逆四時。」




罪過。《左傳.文公四年》:「君辱貺之,其敢干大禮以自取戾。」晉.杜預.注:「戾,罪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心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ㄌㄧˋ
  拼音: lì




悲傷。《集韻.去聲.霽韻》:「悷,懍悷,悲貌。」《楚辭.宋玉.九辯》:「靚杪秋之遙夜兮,心繚悷而有哀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ㄌㄧˋ
  拼音: lì




鳥類高聲鳴叫。如:「風聲鶴唳」。《晉書.卷五四.陸機傳》:「華亭鶴唳,豈可復聞乎!」清.黃叔璥《臺海使槎錄.卷一.風信》:「又饑鳶高唳,海雀驚飛,則踰日必風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糸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ㄌㄧˋ
  拼音: lì




青綠色。《東觀漢記.卷四.百官表》:「印綬漢制公侯紫綬,九卿青綬。建武元年,復設諸侯王金璽綟綬,公侯金印紫綬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ㄌㄧˋ
  拼音: lì




1.植物名。殼斗科板栗屬,「板栗」及「栵」之混稱,參見「板栗」條。

2.姓。如漢代有栗融。




畏懼。通「慄」。《論語.八佾》:「哀公問社於宰我……,曰使民戰栗。」《漢書.卷六六.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.楊敞》:「眾毀所歸,不寒而栗。」



1.堅固。《禮記.聘義》:「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,溫潤而澤,仁也;縝密以栗,知也。」漢.鄭玄.注:「栗,堅貌。」

2.敬謹、戒慎。《書經.舜典》:「直而溫,寬而栗。」唐.孔穎達.正義:「謂矜莊嚴。栗者,謹敬也。」

3.威嚴。《司馬法.卷四.嚴位》:「凡戰之道:位欲嚴;政欲栗。」


  
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ㄌㄧˋ
  拼音: lì




中國少數民族之一。參見「傈僳族」條。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12508 页数: 1/313
下一页 | 最后页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