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
  

 简化字:纩
  部首:糸
部外笔画:15
 总笔画:21
  注音: ㄎㄨㄤˋ
  拼音: kuàng




棉絮。《小爾雅.廣服》:「纊,綿也。絮之細者曰纊。」《南史.卷七三.孝義傳上.庾道愍傳》:「冬日不衣綿纊,夏日不解衰絰。」宋.陸游〈九月十六日夜夢駐軍河外遣使招降諸城覺而有作〉詩:「誰言鐵衣冷徹骨,感義懷恩如挾纊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匚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6
  注音: ㄎㄨㄤ
  拼音: kuāng




1.改正、扶正。如:「匡正」、「匡謬」。《左傳.襄公十四年》:「過則匡之。」《史記.卷六二.管晏傳》:「九合諸侯,一匡天下,管仲之謀也。」

2.救濟。如:「匡救」。《左傳.成公十八年》:「匡乏困,救災患。」《管子.五輔》:「養長老,……弔禍喪,此謂匡其急。」

3.輔佐、幫助。《漢書.卷八.宣帝紀》:「有能箴朕過失,及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,以匡朕之不逮,毋諱有司。」《三國志.卷八.魏書.張魯傳》:「上匡天子,則為桓文。」

4.料想。《醒世恆言.卷三.賣油郎獨占花魁》:「你是個做經紀本分人兒,那匡你會溫存,能軟款,知心知意。」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一〇:「方氏大怒道:『你就匡我養不出,生起外心來了!』」




1.眼眶。通「眶」。《史記.卷一一八.淮南王傳》:「於是氣怨結而不揚,涕滿匡而橫流。」

2.姓。如漢代有匡衡,清代有匡輔之。


  

  部首:力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ㄎㄨㄤ
  拼音: kuāng

參見「劻勷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ㄎㄨㄤ
  拼音: kuāng

參見「洭水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心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ㄎㄨㄤ
  拼音: kuāng




1.膽怯、害怕。《說文解字.心部》:「恇,怯也。」《後漢書.卷一二.張步傳》:「時國無嗣主,內外恇懼。」

2.料到、料想。元.張國賓《合汗衫》第一折:「則打的一拳,不恇就打殺了。」元.武漢臣《生金閣》第一折:「我那裡恇郭成的渾家,這等生的風流,長的可喜。」




虛弱、衰敗。《黃帝素問靈樞經.卷五.寒熱病》:「精泄則病甚而恇,致氣則生為癰疽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ㄎㄨㄤ
  拼音: kuāng




1.安裝在門窗上,具有固定作用的架子。明.張自烈《正字通.木部》:「框,門檔。」如:「窗框」、「門框」。

2.器物周圍可以嵌住東西的部分。如:「鏡框」、「相框」。也稱為「框子」、「框兒」。


  

  部首:目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ㄎㄨㄤ
  拼音: kuāng




眼窩、眼睛的四周。如:「眼眶」、「熱淚盈眶」、「奪眶而出」。《列子.仲尼》:「矢注眸子而眶不睫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竹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ㄎㄨㄤ
  拼音: kuāng




盛物的方形竹器。今稱用竹篾或柳條等所編成的盛物器。如:「竹筐」、「籮筐」。《詩經.召南.采蘋》:「于以盛之,維筐及筥。」漢.毛亨.傳:「方曰筐,圓曰筥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诓
  部首:言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ㄎㄨㄤ
  拼音: kuāng




欺騙、哄騙。如:「誆人」。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二〇:「果然府中來借,怎好不借?只怕被別人狐假虎威的誆的去,這個卻保不得他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犬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ㄎㄨㄤˊ
  拼音: kuáng




1.誇大的、傲慢自大。如:「狂妄」、「口出狂言」。《左傳.昭公二十三年》:「胡、沈之君幼而狂,陳大夫齧壯而頑。」三國蜀.諸葛亮〈罷來敏教〉:「敏年老狂悖,生此怨言。」

2.放縱、放蕩。如:「狂放不羈」。《漢書.卷四三.酈食其傳》:「然吏縣中賢豪不敢役,皆謂之狂生。」唐.李白〈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〉詩:「我本楚狂人,鳳歌笑孔丘。」

3.強烈、猛烈。如:「力挽狂瀾」、「狂風驟雨」。宋.賀鑄〈宿芥塘佛祠〉詩:「青青穬麥欲抽芒,浩蕩東風晚更狂。」




1.瘋癲。如:「發狂」、「喪心病狂」。《書經.微子》:「我其發出狂,吾家耄,遜于荒。」漢.孔安國.傳:「發疾生狂。」宋.蘇軾〈方山子傳〉:「余聞光黃間多異人,往往陽狂垢汙,不可得而見。」

2.姓。如黃帝時有狂屈豎,春秋時宋國有狂狡。




1.任情恣意、不受拘束。如:「狂歡」、「狂笑不已」。唐.王維〈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〉詩:「復值接輿醉,狂歌五柳前。」宋.蘇舜欽〈依韻和伯鎮中秋見月九日遇雨之作〉詩:「放歌狂飲不知曉,爛熳酌客山嶽頹。」

2.急速、快促。如:「狂奔」。《楚辭.屈原.九章.抽思》:「狂顧南行,聊以娛心兮。」《文選.嵇康.琴賦》:「爾乃顛波奔突,狂赴爭流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诳
  部首:言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ㄎㄨㄤˊ
  拼音: kuáng




說謊、欺騙。《韓非子.和氏》:「王以和為誑,而刖其左足。」《聊齋志異.卷一一.書痴》:「心竊怨古人之誑己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鳥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8
  注音: ㄎㄨㄤˊ
  拼音: kuáng




動物名:(1)夢鳥。鳳屬。具五彩羽毛,頭有冠。《玉篇.鳥部》:「鵟,鳥,有冠。」《爾雅.釋鳥》:「狂,夢鳥。」唐.陸德明《經典釋文.卷三〇.爾雅音義下》:「鵟,本今作狂。」(2)貓頭鷹。《廣韻.平聲.陽韻》:「鵟,鴟屬。」《爾雅.釋鳥》:「狂,茅鴟。」清.郝懿行.義疏:「茅鴟,即今貓兒頭,其頭似貓,大目,有毛角。……,揚州謂之夜貓。善笑,俗人聞其笑聲,云有凶禍也。」(3)一種狀似老鷹的鳥。羽毛褐色,尾部稍淡。常在高空飛翔。以鼠類為食,是田間的益鳥。俗稱為「土豹」。


  

  部首:心
部外笔画:15
 总笔画:18
  注音: ㄎㄨㄤˇ
  拼音: kuǎng




懭悢:失意不得志。《集韻.上聲.蕩韻》:「懭,懭悢,意不得也。」《楚辭.宋玉.九辯》:「愴怳懭悢兮,去故而就新。」漢.王逸.注:「中情悵惘,意不得也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况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ㄎㄨㄤˋ
  拼音: kuàng




1.情形、狀態。如:「近況」、「概況」、「實況」、「窘況」。

2.恩惠。通「貺」。《漢書.卷四六.萬石君傳》:「皇天嘉況,神物並見。」

3.姓。如三國時蜀國有況長寧,元代有況逵。




1.比擬、譬喻。《漢書.卷一六.高惠高后文功臣表》:「以往況今,甚可悲傷。」唐.孟郊〈宇文秀才齋中海柳詠〉:「飲柏泛仙味,詠蘭擬古詞。」

2.拜訪、惠顧。《史記.卷一一七.司馬相如傳》:「足下不遠千里,來況齊國。」《漢書.卷五二.灌夫傳》:「將軍肯幸臨況魏其侯,夫安敢以服為解!」




1.益、更加。《詩經.小雅.出車》:「憂心悄悄,僕夫況瘁。」漢.鄭玄.箋:「況,茲也。」《國語.晉語一》:「以眾故不敢愛親,眾況厚之。」三國吳.韋昭.注:「況,益也。言以眾故殺君,除民害,眾益以為厚。」

2.正、恰好。《董西廂》卷三:「生不勝怏怏,況是無聊,又聞夜雨。」




表示更進一層的語氣。相當於「何況」、「況且」。《孟子.萬章下》:「則天子不召師,而況諸侯乎?」唐.韓愈〈與崔群書〉:「況天之與人,當必異其所好惡無疑也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贶
  部首:貝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ㄎㄨㄤˋ
  拼音: kuàng




贈、賜與。《儀禮.燕禮》:「君貺寡君多矣。」漢.鄭玄.注:「貺,賜也。」



敬詞。稱別人所贈的東西或恩惠。《左傳.昭公三年》:「豈惟寡君,舉群臣實受其貺。」《晏子春秋.內篇.問下》:「寡人受貺矣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糸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ㄎㄨㄤˋ
  拼音: kuàng




棉絮。同「纊」。《莊子.逍遙遊》:「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,世世以洴澼絖為事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圹
  部首:土
部外笔画:15
 总笔画:18
  注音: ㄎㄨㄤˋ
  拼音: kuàng




1.墓穴。《周禮.夏官.方相氏》:「及墓,入壙,以戈擊四隅。」宋.歐陽修〈江鄰幾文集序〉:「故余於聖俞,子美之歿,既已銘其壙,又類集其文而序之。」

2.原野,郊外空闊處。《孟子.離婁上》:「民之歸仁也,猶水之就下,獸之走壙也。」




空。同「曠」。如:「空壙」。



空缺、荒廢。《管子.七法》:「若夫曲制時舉,不失天時,毋壙地利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旷
  部首:日
部外笔画:15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ㄎㄨㄤˋ
  拼音: kuàng




1.寬廣、空闊。如:「曠野」。唐.孟浩然〈宿建德江〉詩:「野曠天低樹,江清月近人。」唐.杜甫〈除草〉詩:「自茲藩籬曠,更覺松竹幽。」

2.開朗、豁達。如:「心曠神怡」。《後漢書.卷二三.竇融傳》:「忠臣則酸鼻流涕,義士則曠若發矇。」唐.元稹〈春晚寄楊十二兼呈趙八〉詩:「獨此愛時景,曠懷雲外心。」

3.適婚而無配偶的。如:「曠男怨女」。《孟子.梁惠王下》:「內無怨女,外無曠夫。」




1.空缺、荒廢。如:「曠課」、「曠職」、「曠日廢時」。《孟子.離婁上》:「曠安宅而弗居,舍正路而不由,哀哉!」唐.韓愈〈爭臣論〉:「蓋孔子嘗為委吏矣,嘗為乘田矣,亦不敢曠其職。」

2.隔。《孔子家語.卷四.六本》:「庭不曠山,不直地。」漢.劉楨〈贈五官中郎將〉詩四首之二:「自夏涉玄冬,彌曠十餘旬。」




無妻的成年男子,或無夫的成年女子。漢.劉向《說苑.卷九.正諫》:「其妻怒而去之,臣笑其曠也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聩
  部首:耳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8
  注音: ㄎㄨㄟˋ
  拼音: kuì




1.耳聾、聽不見。宋.范成大〈大暑舟行含山道中雨驟至霆奔龍挂可駭〉詩:「盆傾耳雙聵,斗暗目四眩。」

2.糊塗不明事理。如:「昏聵」。唐.皮日休〈耳箴〉:「近賢則聰,近愚則聵。」




耳朵聽不見的人。如:「振聾發聵」。《國語.晉語四》:「嚚瘖不可使言,聾聵不可使聽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篑
  部首:竹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8
  注音: ㄎㄨㄟˋ
  拼音: kuì




盛土的竹器。似畚箕之類。《書經.旅獒》:「為山九仞,功虧一簣。」《論語.子罕》:「譬如為山,未成一簣,止吾止也。」何晏集解引包咸曰:「簣,土籠也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馈
  部首:食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20
  注音: ㄎㄨㄟˋ
  拼音: kuì




1.致贈、贈送。《左傳.桓公六年》:「齊人饋之餼。」唐.李白〈感時留別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〉詩:「藥物多見饋,珍羞亦兼之。」

2.輸送、運送。《孫子.作戰》:「帶甲十萬,千里饋糧。」

3.進食。《淮南子.詮言》:「滌杯而食,洗爵而飲,浣而後饋。」漢.高誘.注:「饋,進食也。」




1.飲食方面的事情。《周禮.天官.膳夫》:「凡王之饋,食用六穀,膳用六牲。」《儀禮.既夕禮》:「燕養饋羞,湯沐之饌,如他日。」

2.禮物。《論語.鄉黨》:「朋友之饋,雖車馬,非祭肉不拜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刀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ㄎㄨㄟ
  拼音: kuī




刺割、宰殺。《說文解字.刀部》:「刲,刺也。」《左傳.僖公十五年》:「士刲羊,亦無衁也。」《資治通鑑.卷二七七.後唐紀六.明宗長興元年》:「令壯士十人刲其肉自啗之,洪至死罵不絕聲。」元.胡三省.注:「刲,割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心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ㄎㄨㄟ
  拼音: kuī




嘲笑。《文選.張衡.東京賦》:「由余以西戎孤臣而悝繆公於宮室。」唐.李善.注:「悝,猶嘲也。」



人名用字。如戰國時有李悝。


  

  部首:皿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ㄎㄨㄟ
  拼音: kuī




1.用來保護頭部,使免於受傷的帽子。通常用金屬或塑膠製成。如:「頭盔」。《三國演義》第三〇回:「三通鼓罷,袁紹金盔金甲,錦袍玉帶,立馬陣前。」

2.缽、盆子一類的器皿。如:「瓦盔」、「陶盔」。


  

 简化字:窥
  部首:穴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ㄎㄨㄟ
  拼音: kuī




1.從隱密處或孔隙中偷看。《說文解字.穴部》:「窺,小視也。」如:「偷窺」、「以管窺天」。《孟子.滕文公下》:「鑽穴隙相窺。」唐.柳宗元〈三戒.黔之驢〉:「虎見之,龐然大物也,以為神,蔽林間窺之。」

2.泛指見、觀看。《呂氏春秋.審應覽.精諭》:「目視於無形,耳聽於無聲,商聞雖眾,弗能窺矣。」《明史.卷一二八.劉基傳》:「基博通經史,於書無不窺。」

3.偵視、探測。唐.李白〈關山月〉詩:「漢下白登道,胡窺青海灣。」宋.蘇轍〈六國論〉:「秦人不敢逾韓、魏以窺齊、楚、燕、趙之國,而齊、楚、燕、趙之國,因得以自完於其間矣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窥
  部首:門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ㄎㄨㄟ
  拼音: kuī




1.偷看。同「窺」。《公羊傳.宣公六年》:「俯而闚其戶,方食魚飧。」《史記.卷六二.管晏傳》:「晏子為齊相,出,其御之妻從門閒而闚其夫。」

2.望、看。《楚辭.劉向.九歎.憂苦》:「登巑岏以長企兮,望南郢而闚之。」

3.觀察、探索。《史記.卷六三.老子韓非傳》:「其學無所不窺,然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。」《文選.潘岳.閑居賦》:「闚天文之祕奧,究人事之終始。」




姓。如黃帝時有闚紀。


  

 简化字:亏
  部首:虍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ㄎㄨㄟ
  拼音: kuī




1.缺陷、不完滿。如:「月有盈虧」。《列子.天瑞》:「損盈成虧,隨世隨死。」宋.王沂孫〈眉嫵.漸新痕懸柳〉詞:「千古盈虧休問,歎慢磨玉斧,難補金鏡。」

2.損失、損害。《紅樓夢》第五七回:「叫我吃了虧,又有何好處?」




1.耗損、減少。如:「虧本」。《易經.謙卦.彖曰》:「天道虧盈而益謙。」唐.孔穎達.正義:「虧,謂減損,減損盈滿,而增益謙退。」宋.蘇洵〈六國論〉:「賂秦而力虧,破滅之道也。」

2.欠缺、缺少。如:「自知理虧」。《書經.旅獒》:「為山九仞,功虧一簣。」《韓非子.五蠹》:「雖監門之服養,不虧於此矣。」

3.辜負、對不起。如:「虧待」。《董西廂》卷一:「我幾曾夢見人傳示,我虧你,你虧人。」

4.毀壞。《詩經.魯頌.閟宮》:「不虧不崩,不震不騰。」漢.鄭玄.注:「虧、崩皆謂毀壞也。」《韓非子.孤憤》:「重人也者,無令而擅為,虧法以利私。」




虛弱。如:「體虧」、「腎虧」、「氣衰血虧」。



1.難為、僥倖之詞。如:「幸虧」、「多虧」。《紅樓夢》第九七回:「虧了還同著秋紋兩個人挽扶著黛玉到屋裡來。」

2.斥責或譏諷之詞。《紅樓夢》第二〇回:「鳳姐道:『虧你還是爺,輸了一二百錢就這樣!』」


  

 简化字:岿
  部首:山
部外笔画:18
 总笔画:21
  注音: ㄎㄨㄟ
  拼音: kuī




小山羅列。《爾雅.釋山》:「小而眾,巋。」宋.邢昺.疏:「言山小而眾,叢萃羅列者名巋。」



高大堅固的樣子。《文選.王延壽.魯靈光殿賦.序》:「自西京未央建章之殿,皆見隳壞,而靈光巋然獨存。」宋.張載.注:「巋然,高大堅固貌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大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ㄎㄨㄟˊ
  拼音: kuí




1.兩條大腿之間。《說文解字.大部》:「奎,兩髀之閒。」《莊子.徐无鬼》:「奎蹄曲隈,乳閒股腳,自以為安室利處。」

2.星宿名。二十八星宿之一,為西方白虎七宿的第一宿。

3.星官名,奎宿之首,有星十六顆,在西方分屬雙魚與仙女座。《晉書.卷一一.天文志上》:「奎十六星,天之武庫也。一曰天豕,亦曰封豕。主以兵禁暴,又主溝瀆。」古人以為奎宿主文章,即文曲星,專司人間的文運。




關於文事的。如:「奎運」、「奎星高照」。


  

  部首:首
部外笔画:2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ㄎㄨㄟˊ
  拼音: kuí




1.四通八達的道路。同「逵」。《說文解字.九部》:「馗,九達道也。」《文選.鮑照.蕪城賦》:「崩榛塞路,崢嶸古馗。」

2.人名用字。如唐玄宗時有鍾馗。


  

  部首:辵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ㄎㄨㄟˊ
  拼音: kuí




1.四通八達的大道。《爾雅.釋宮》:「九達謂之逵。」晉.郭璞.注:「四道交出,復有旁通。」《詩經.周南.兔罝》:「肅肅兔罝,施于中逵。」漢.毛亨.傳:「逵,九達之道。」

2.水中可供交通的穴道。《山海經.中山經》:「(合水)多鰧魚,狀如鱖,居逵。」晉.郭璞.注:「逵,水中之穴道交通者。」《文選.郭璞.江賦》:「爰有包山洞庭,巴陵地道,潛逵傍通,幽岫窈窕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ㄎㄨㄟˊ
  拼音: kuí




1.參見「向日葵」、「蒲葵」、「菟葵」等條。

2.姓。如宋代有葵方,明代有葵弘宇。




揣測、測度。通「揆」。《詩經.小雅.采菽》:「樂只君子,天子葵之。」唐.孔穎達.正義:「諸侯天子於揆度其功德之多少而命賜之以禮樂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日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ㄎㄨㄟˊ
  拼音: kuí




分開、離別。如:「日月相暌」、「暌違已久」。宋.蘇軾〈續歐陽子朋黨論〉:「疏者易間,而親者難暌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戈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ㄎㄨㄟˊ
  拼音: kuí




武器名。古代形狀像戟的兵器。《廣韻.平聲.脂韻》:「戣,兵器,戟屬。」《書經.顧命》:「一人冕,執戣,立于東垂;一人冕,執瞿,立于西垂。」唐.孔穎達.正義:「戣、瞿,皆戟屬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目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ㄎㄨㄟˊ
  拼音: kuí




乖違、別離、分開。同「暌」。《玉篇.目部》:「睽,乖也。」《莊子.天運》:「三皇之知,上悖日月之明,下睽山川之精,中墮四時之施。」唐.成玄英.疏:「睽,離也。」



張目注視的樣子。參見「睽睽」條。



《易經》卦名。六十四卦之一。兌(☱)下離(☲)上。象睽違乖異之義。


  

 简化字:骙
  部首:馬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ㄎㄨㄟˊ
  拼音: kuí

參見「騤騤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鬼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ㄎㄨㄟˊ
  拼音: kuí




1.湯勺,舀湯的器具。《說文解字.斗部》:「魁,羹斗也。」晉.郭璞〈易洞林〉:「太子洗馬荀子驥家中以龍銅魁作食欻鳴。」

2.為首、帶頭的人。如:「文魁」、「花魁」、「罪魁禍首」。《漢書.卷九二.游俠傳.序》:「及王莽時,諸公之間陳遵為雄,閭里之俠原涉為魁。」清.魏禧〈大鐵椎傳〉:「眾魁請長其群,吾又不許,是以讎我。」

3.明代科舉分五經取士,每一經的首選人稱為「經魁」,五位經魁簡稱為「五魁」,後稱考試或比賽得到第一名為「奪魁」。

4.姓。如明代有魁倫。




高大強壯。如:「魁偉」、「魁岸」、「魁梧」。唐.柳宗元〈牛賦〉:「牛之為物,魁形巨首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14
 总笔画:18
  注音: ㄎㄨㄟˊ
  拼音: kuí




湯匙。同「魁」。《集韻.平聲.灰韻》:「魁,《說文》:『羹斗也。』或從木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頁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ㄎㄨㄟˊ
  拼音: kuí




顴骨、面骨。《說文解字.頁部》:「頯,權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權者,今之顴字。」



額頭高露。《莊子.天道》:「而目衝然,而顙頯然,而口闞然,而狀義然,似繫馬而止也。」唐.成玄英.疏:「顙額高亢,顯露華飾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夊
部外笔画:18
 总笔画:21
  注音: ㄎㄨㄟˊ
  拼音: kuí




1.一種傳說中的怪獸。外形像龍,僅有一足。見《山海經.大荒東經》。《莊子.達生》:「山有夔,野有彷徨,澤有委蛇。」《文選.張衡.東京賦》:「殘夔魖與罔像。」三國吳.薛綜.注:「夔,木石之怪,如龍,有角,鱗甲光如日月,見則其邑大旱。」

2.人名。堯、舜時的樂官。《書經.舜典》:「帝曰:『夔,命汝典樂,教胄子。』」《禮記.樂記》:「昔者,舜作五弦之琴,以歌南風,夔始制樂,以賞諸侯。」漢.鄭玄.注:「夔,舜時典樂者也。」

3.國名。周代時所建,後為楚所滅。故址在今大陸地區湖北省秭歸縣東。也稱為「隗國」、「歸國」。

4.地名。唐武德二年改信州為夔州,故城在今大陸地區四川省奉節縣。宋代改為路,明初改為府,轄境在今大陸地區四川、湖北省一帶。

5.姓。周代楚君熊摯自棄於夔,其後子孫以地為氏。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2475 页数: 2/62
第一页 | 上一页 | 下一页 | 最后页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