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
  

  部首:石
部外笔画:3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ㄎㄨˋ
  拼音: kù

參見「矻矻」條。


  

 简化字:裤
  部首:衣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ㄎㄨˋ
  拼音: kù




穿在下身的服裝。如:「長褲」、「西裝褲」、「開襠褲」。唐.薛逢〈宮詞〉:「遙窺正殿簾開處,袍褲宮人掃御床。」《紅樓夢》第六五回:「底上綠褲紅鞋,一對金蓮或敲或並,沒半刻斯文。」也稱為「褲子」。


  

  部首:酉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ㄎㄨˋ
  拼音: kù




1.酒味濃厚。《說文解字.酉部》:「酷,酒厚味也。」

2.殘忍、暴虐。如:「酷刑」、「酷吏」。《韓非子.顯學》:「今上急耕田墾草,以厚民產也,而以上為酷。」

3.瀟灑中帶點冷漠。為英語cool的音譯。如:「酷哥」、「他那表情很酷!」




程度深的。相當於「甚」、「極」。如:「酷愛」、「酷寒」、「酷似」、「酷像」。南朝宋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賢媛》:「陶公少有大志,家酷貧,與母湛氏同居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喾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17
 总笔画:20
  注音: ㄎㄨˋ
  拼音: kù




人名。傳說中的上古帝王,為五帝之一的高辛氏。《史記.卷一.五帝本紀》:「帝嚳高辛者,黃帝之曾孫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刀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ㄎㄨ
  拼音: kū




1.剖開。《莊子.山木》:「吾願君刳形去皮,灑心去欲,而遊於無人之野。」《後漢書.卷八二.方術傳下.華佗傳》:「因刳破腹背,抽割積聚。」

2.挖空。《易經.繫辭下》:「刳木為舟,剡木為楫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ㄎㄨ
  拼音: kū




1.草木失去生機。如:「枯木逢春」。唐.李白〈蜀道難〉:「連峰去天不盈尺,枯松倒挂倚絕壁。」元.馬致遠〈天淨沙.枯藤老樹昏鴉〉曲:「枯藤老樹昏鴉,小橋流水人家。」

2.乾、乾涸。如:「枯井」、「海枯石爛」、「枯魚之肆」。唐.李白〈古風〉詩五九首之五九:「眾鳥集榮柯,窮魚守枯池。」

3.憔悴、瘦瘠。《荀子.修身》:「安燕而血氣不惰,勞倦而容貌不枯。」《後漢書.卷四五.袁安傳》:「魂魄飛揚,形容已枯。」




1.油料作物經榨油後剩餘的渣滓,多製成餅狀,供飼料、肥料之用。如:「茶枯」、「油枯」。

2.中醫上稱半身不遂的病為「枯」。


  

  部首:骨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ㄎㄨ
  拼音: kū

參見「骷髏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ㄎㄨ
  拼音: kū




1.因傷心或激動而流淚,甚至發出悲聲。如:「嚎啕大哭」、「痛哭失聲」。《論語.先進》:「顏淵死,子哭之慟。」唐.杜甫〈佳人〉詩:「但見新人笑,那聞舊人哭。」

2.弔唁。《淮南子.說林》:「桀辜諫者,湯使人哭之。」漢.高誘.注:「哭,猶弔也。」

3.傷心的向人訴說。如:「你的存款比我多,別老在我面前哭窮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土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ㄎㄨ
  拼音: kū




洞穴。同「窟」。《說文解字.土部》:「堀,突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突為犬從穴中暫出,因謂穴中可居曰突,亦曰堀,俗字作窟。」《漢書.卷五一.鄒陽傳》:「則士有伏死堀穴巖藪之中耳,安有盡忠信而趨闕下者哉!」


  

  部首:穴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ㄎㄨ
  拼音: kū




1.洞穴。《玉篇.穴部》:「窟,穴也。」如:「土窟」、「窟窿」、「蛇窟」、「蟻窟」。《戰國策.齊策四》:「狡兔有三窟,僅得免其死耳。」北周.庾信〈小園賦〉:「藏貍並窟,乳鵲重巢。」

2.人所居住的土室。《禮記.禮運》:「昔者先王未有宮室,冬則居營窟,夏則居橧巢。」唐.孔穎達.正義:「謂於地上累土而為窟。」《晉書.卷九四.隱逸傳.郭瑀傳》:「鑿石窟而居,服柏實以輕身。」

3.比喻人、事、物聚集、雜處的地方。如:「匪窟」、「賭窟」、「賊窟」、「貧民窟」、「銷金窟」。《文選.郭璞.遊仙詩七首之一》:「京華遊俠窟,山林隱遯棲。」宋.張耒〈潘郎以予生日見過致酒出兩詩〉二首之二:「淮陽牡丹窟,盛不數伊洛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ㄎㄨˇ
  拼音: kǔ




1.五味之一。似黃連、膽汁的味道,與「甘」、「甜」相反。《荀子.正名》:「甘、苦、鹹、淡、辛、酸,奇味以口異。」

2.難以忍受的境況。如:「訴苦」、「吃苦耐勞」、「受苦受難」、「苦中作樂」、「苦盡甘來」。




1.受累、為難。如:「他如此忍辱負重,真是苦了他了!」

2.磨鍊。《孟子.告子下》:「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勞其筋骨。」

3.患、怕。《漢書.卷三四.韓信傳》:「亭長妻苦之,乃晨炊蓐食。」《文選.古詩十九首.迴車駕言邁》:「盛衰各有時,立身苦不旱。」




1.有苦味的。如:「苦瓜」、「苦茶」。

2.艱辛、難受。如:「苦境」、「苦日子」、「一臉苦笑」。《孟子.梁惠王上》:「樂歲終身苦,凶年不免於死亡。」

3.愁悶。如:「愁眉苦臉」。唐.李白〈關山月〉詩:「戍客望邊色,思歸多苦顏。」




盡心盡力的。如:「苦勸」、「苦諫」、「埋頭苦幹」、「寒窗苦讀」。


  

  部首:大
部外笔画:3
 总笔画:6
  注音: ㄎㄨㄚ
  拼音: kuā




1.奢侈。《荀子.仲尼》:「貴而不為夸,信而不處謙。」唐.楊倞.注:「夸,奢侈也。」

2.姓。如戰國時有仙人夸蛾。




1.炫耀。《列子.楊朱》:「而欲尊禮義以夸人,矯情性以招名。」《史記.卷一〇八.韓長孺傳》:「即欲以侘鄙縣,驅馳國中,以夸諸侯。」

2.稱讚、讚美。唐.皮日休〈惜義鳥〉詩:「吾聞鳳之貴,仁義亦足夸。」




1.驕矜自大。唐.韓愈〈烏氏廟碑銘〉:「盧從史始立議用師於桓。乃陰與寇連,夸謾兇驕,出不遜言。」

2.美好的。《淮南子.脩務》:「曼頰皓齒,形夸骨佳,不待脂粉芳澤而性可說者,西施、陽文也。」

3.大。《文選.左思.吳都賦》:「橫塘查下,邑屋隆夸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女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ㄎㄨㄚ
  拼音: kuā




美好。《楚辭.屈原.九章.橘頌》:「紛縕宜脩,姱而不醜兮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夸
  部首:言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ㄎㄨㄚ
  拼音: kuā




1.說大話、炫耀。如:「誇大」、「誇耀」。宋.曾鞏〈寄歐陽舍人書〉:「故雖惡人,皆務勒銘,以誇後世。」

2.讚美。如:「誇獎」。宋.蘇軾〈寄題興州晁太守新開古東池〉詩:「百畝新池傍郭斜,居人行樂路人誇。」




大、粗大。《漢書.卷九七.外戚傳下.孝成許皇后傳》:「妾誇布服,糲食。」顏師古注引孟康曰:「誇,大也。大布之衣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ㄎㄨㄚˇ
  拼音: kuǎ




誇大、不實際。《書經.畢命》:「驕淫矜侉,將由惡終。」漢.孔安國.傳:「言殷眾士驕恣過制,矜其所能,以自侉大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土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ㄎㄨㄚˇ
  拼音: kuǎ




1.坍塌、倒塌。如:「牆垮了。」、「房子垮了。」

2.比喻失敗。如:「垮臺」、「他把父親畢生的事業搞垮了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ㄎㄨㄚˇ
  拼音: kuǎ




1.大陸北方地區稱外地人語音不正為「咵」,特指口音與本地人語音不同而言。如:「他人長得倒體面,可惜話說得有些咵。」

2.比喻說話粗俗。如:「俺是大老粗,您別笑我咵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肉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ㄎㄨㄚˋ
  拼音: kuà




1.腰側與大腿之間的部分。《說文解字.肉部》:「胯,股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合兩股言曰胯。」如:「胯下之恥」。

2.古代腰帶上的飾物。《新唐書.卷九三.李靖傳》:「靖破蕭銑時,所賜于闐玉帶十三胯,七方六刓,胯各附環,以金固之,所以佩物者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足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ㄎㄨㄚˋ
  拼音: kuà




1.舉步移動。如:「向右橫跨一步。」

2.乘、騎。《史記.卷一一七.司馬相如傳》:「褲白虎,被豳文,跨野馬。」宋.陸游〈謁石犀廟〉詩:「興亡俱昨夢,惆悵跨驢歸。」

3.越過。《左傳.昭公十三年》:「既乃與巴姬密埋璧於大室之庭。使五人齊,而長入拜,康王跨之。」晉.杜預.注:「跨,過其上也。」

4.超出、勝過。唐.杜甫.戲為六絕句六首之四:「才力應難跨數公,凡今誰是出群雄。」

5.兼及。如:「跨組」、「跨行」。《三國志.卷三五.蜀書.諸葛亮傳》:「自董卓已來,豪傑並起,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。」

6.統馭、占有。《國語.晉語一》:「不跨其國,可謂挾乎?」三國吳.韋昭.注:「跨,猶據也。」《史記.卷八七.李斯傳》:「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。」

7.橫架其上。明.徐弘祖《徐霞客遊記.卷三上.粵西遊記》:「二水合而西南,則又觀音橋跨之。」

8.懸掛、佩戴。《水滸傳》第四五回:「石秀捉了包裹,跨了解腕尖刀,來辭潘公。」




兩腿之間。通「胯」。《漢書.卷三四.韓信傳》:「眾辱信曰:『能死,刺我;不能,出跨下。』」


  

  部首:骨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ㄎㄨㄚˋ
  拼音: kuà




1.腰骨。《玉篇.骨部》:「骻,腰骻。」

2.兩腿之間。同「胯」。《集韻.去聲.禡韻》:「骻,股閒也。或作胯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呙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ㄎㄨㄞ
  拼音: kuāi




嘴歪斜不正。《說文解字.口部》:「咼,口戾不正也。」宋.陳善《捫蝨新話.上集.卷三.讀法華經得相法》:「脣不下垂,亦不褰縮,不麤澀,大瘡疹,亦不缺壞,亦不咼斜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ㄎㄨㄞ
  拼音: kuāi




1.口歪不正,由於臉部神經麻痹,導致嘴角向一側歪斜的樣子。《玉篇.口部》:「喎,同咼,口戾也。」

2.歪斜。宋.梅堯臣〈依韻和許發運游泗州草堂寺之什〉詩:「醒論時事正,醉戴野巾喎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心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ㄎㄨㄞˋ
  拼音: kuài




1.高興、歡喜、舒暢。如:「愉快」、「快樂」、「痛快」、「快感」。《戰國策.秦策五》:「文信侯去而不快。」

2.爽直。如:「快人快語」、「心直口快」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三三回:「是少卿先生?是海內英豪,千秋快士!」

3.迅速、靈敏。如:「快速」、「眼明手快」。《晉書.卷七五.王湛傳》:「此馬雖快,然力薄不堪苦行。」

4.鋒利、銳利。如:「快斧」、「快劍」、「快刀」。




順遂、舒服。如:「大快人心」。《孟子.梁惠王上》:「抑王興甲兵,危士臣,搆怨於諸侯,然後快於心與?」



1.將要。如:「天快放晴了。」、「我快畢業了!」

2.趕緊。如:「您快別這麼說。」、「這裡很危險,你快離開吧!」




1.速度。如:「這匹馬能跑多快?」

2.舊指衙門中掌管緝捕的差役。如:「捕快」。

3.姓。如漢代有快欽。


  

  部首:竹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ㄎㄨㄞˋ
  拼音: kuài




夾取食物或其他東西的用具。如:「竹筷」、「銀筷」、「象牙筷」。


  

 简化字:块
  部首:土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ㄎㄨㄞˋ
  拼音: kuài




1.成團的泥土。《左傳.僖公二十三年》:「乞食於野人,野人予之塊。」清.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.卷五.濼陽消夏錄五》:「里人王驢,耕於野,倦而枕塊以臥。」

2.團狀的東西。如:「肉塊」、「糖塊」、「冰塊」。

3.量詞:(1)計算塊狀或片狀東西的單位。如:「一塊地」、「三塊糖」。(2)計算錢幣的單位。相當於「元」。如:「十塊錢」。




一起、一同。如:「大家一塊兒來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侩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ㄎㄨㄞˋ
  拼音: kuài




1.介紹買賣以從中取利的人。《漢書.卷九一.貨殖傳.巴寡婦清傳》:「子貸金錢千貫,節駔儈。」唐.顏師古.注:「儈者,合會二家交易者也。」

2.借指商人。《新唐書.卷二二四.叛臣傳下.高駢傳》:「用之者,鄱陽人,世為商儈,往來廣陵。」




撮合買賣。《後漢書.卷八三.逸民傳.逢萌傳》:「君公遭亂獨不去,儈牛自隱。」唐.章懷太子.注:「儈,謂平會兩家賣買之價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浍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ㄎㄨㄞˋ
  拼音: kuài




1.細小的水流。《文選.郭璞.江賦》:「綱絡群流,商搉涓澮。」唐.李善.注:「涓澮,小流也。」

2.河川名:(1)澮水。源出大陸地區山西省翼城縣東北澮山下,西南流至新絳縣注入汾河。(2)澮河。源出大陸地區河南省永城縣西北,流經安徽省宿縣,注入淮水。


  

  部首:广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ㄎㄨㄞˋ
  拼音: kuài




積存木柴、乾草或糧食等的地方。《史記.卷四三.趙世家》:「十二年,邯鄲廥燒。」《新唐書.卷二〇三.文藝傳下.李頻傳》:「方歲饑,頻發官廥庸民浚渠。」



儲藏。《新唐書.卷九八.韋挺傳》:「挺以方苦寒,未可進,遂下米臺側,廥之,待凍泮乃運以為解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哙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ㄎㄨㄞˋ
  拼音: kuài




咽喉。《說文解字.口部》:「噲,咽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噲者,會也,聲氣所會也。」



稱心、暢快。通「快」。《淮南子.精神》:「當此之時,噲然得臥,則親戚兄弟歡然而喜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郐
  部首:邑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ㄎㄨㄞˋ
  拼音: kuài




國名。周初所分封的諸侯國,後被鄭國所滅。故址在今河南省密縣東南。


  

 简化字:狯
  部首:犬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ㄎㄨㄞˋ
  拼音: kuài




奸詐狡猾。如:「黠獪」、「狡獪」。《新唐書.卷八八.裴寂傳》:「馬三寶,性敏獪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脍
  部首:肉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ㄎㄨㄞˋ
  拼音: kuài




切細的肉絲。《論語.鄉黨》:「食不厭精,膾不厭細。」唐.韓愈〈與崔群書〉:「至於稻也,粱也,膾也,炙也,豈聞有不嗜者哉!」



切割。《詩經.小雅.六月》:「飲御諸友,炰鱉膾鯉。」《莊子.盜跖》:「盜跖乃方休卒徒大山之陽,膾人肝而餔之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方
部外笔画:15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ㄎㄨㄞˋ
  拼音: kuài




1.古代戰爭時用來發號施令的旌旗。《左傳.桓公五年》:「命二拒曰:『旝動而鼓。』」晉.杜預.注:「旝,旃也,通帛為之,蓋今大將之麾也,執以為號令。」

2.古代打仗用的發石車。《新唐書.卷八四.列傳.李密》:「命護軍將軍田茂廣造雲旝三百具,以機發石,為攻城械,號將軍砲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鲙
  部首:魚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24
  注音: ㄎㄨㄞˋ
  拼音: kuài




細切的魚肉。同「膾」。《集韻.去聲.太韻》:「膾,《說文》:『細切肉也。』或從魚。」如:「鮮鱠」、「蓴羹鱸鱠」。宋.陸游〈雙頭蓮.華鬢星星〉詞:「空悵望,鱠美菰香,秋風又起。」



細切魚肉烹調成餚饌。宋.辛棄疾〈水龍吟.楚天千里清秋〉詞:「休說鱸魚堪鱠,儘西風、季鷹歸未?」


  

 简化字:宽
  部首:宀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ㄎㄨㄢ
  拼音: kuān




1.大、廣闊。與「狹」、「窄」相對。《字彙.宀部》:「寬,廣也。」如:「寬肩膀」、「寬袍大袖」。唐.宋之問〈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制得歡字〉詩:「御氣雲霄近,乘高宇宙寬。」唐.孟郊〈贈別崔純亮〉詩:「出門即有礙,誰謂天地寬!」

2.鬆、不緊。如:「寬鬆」。宋.柳永〈蝶戀花.獨倚危樓風細細〉詞:「衣帶漸寬終不悔,為伊消得人憔悴。」

3.不嚴苛、度量大。如:「寬厚」、「寬大為懷」。《論語.陽貨》:「寬則得眾,信則人任焉。」宋.蘇軾〈省試刑賞忠厚之至論〉:「故天下畏皋陶執法之堅,而樂堯用刑之寬。」

4.闊綽、富裕。如:「他最近手頭較寬。」、「日子愈來愈寬。」




1.數學上指長方形物體相對兩邊的距離。如:「寬四尺六寸」。

2.姓。如明代有寬轍。




1.饒恕、原諒。如:「寬宥」。《文選.宋玉.對楚王問》:「願大王寬其罪,使得畢其辭。」《史記.卷八一.廉頗藺相如傳》:「鄙賤之人,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。」

2.放鬆、延緩。如:「寬心」、「寬解」、「寬限」。《列子.天瑞》:「善乎,能自寬者也。」宋.蘇軾〈和陶飲酒〉詩二〇首之一一:「詔書寬積欠,父老顏色好。」

3.解、脫。如:「寬衣解帶」。《官場現形記》第八回:「新嫂嫂竭立張羅,寬馬褂,打手巾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肉
部外笔画:15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ㄎㄨㄢ
  拼音: kuān




股骨。同「髖」。《字彙.肉部》:「臗,與髖同。股骨也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髋
  部首:骨
部外笔画:15
 总笔画:25
  注音: ㄎㄨㄢ
  拼音: kuān

臀部的骨頭,左右各一,由腸骨、坐骨、恥骨合成,連接薦椎組成骨盆,下接股骨形成髖關節。

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ㄎㄨㄢˇ
  拼音: kuǎn




虞舜時陳列祭品的禮器,形如几案。《廣韻.上聲.緩韻》:「梡,虞俎名,形有足如案。」《禮記.明堂位》:「俎,有虞氏以梡。」漢.鄭玄.注:「梡,斷木為四足而已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欠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ㄎㄨㄢˇ
  拼音: kuǎn




1.錢財。如:「公款」、「存款」、「提款」、「貸款」、「贓款」、「身懷巨款」。

2.法令、條目。如:「條款」。《宋史.卷二六五.張齊賢傳》:「(齊賢)命具款,乃召兩吏,令甲家入乙舍,乙家入甲舍。」

3.規格、樣式。參見「款式」條。

4.書畫或信件上的題字。如:「上款」、「下款」、「落款」。

5.量詞:(1)計算文書分項的單位。如:「這條文分成三項四款。」(2)閩南方言計算物件的單位。相當於「種」、「件」。如:「兩款物件」。




1.招待。如:「款待」。《警世通言.卷二.莊子休鼓盆成大道》:「當下治飯相款。」

2.叩、敲。如:「款門」、「款關」。南朝梁.范雲〈贈張徐州謖詩〉:「還聞稚子說,有客款柴扉。」

3.慰留、休息。《新唐書.卷九二.王君廓傳》:「乃獨款詵。詐曰:『有急變,當白!』」宋.楊萬里〈夜宿王才臣齋中睡覺聞風雪大作〉詩:「終年纔小款,明日又言歸。」




1.徐緩的、慢慢的。如:「款步」。宋.梅堯臣〈送胥裴二子迴馬上作〉詩:「豈唯遊子倦,疲馬行亦款。」

2.誠懇的。《史記.卷一一七.司馬相如傳》:「而修禮地祇,謁款天神。」南朝宋.裴駰.集解:「款,誠也。謁告之報誠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穴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ㄎㄨㄢˇ
  拼音: kuǎn




縫隙、孔穴。《莊子.養生主》:「依乎天理,批大卻,導大窾,因其固然。」唐.成玄英.疏:「窾,空也,骨節空處。」唐.柳宗元〈霹靂琴贊.序〉:「始枯桐生石上,說者言有蛟龍伏其窾。」



1.中空。《淮南子.說山》:「見窾木浮而知為舟,見飛蓬轉而知為車。」

2.虛假、不實。《史記.卷一三〇.太史公自序》:「窾言不聽,姦乃不生,賢不肖自分,白黑乃形。」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2475 页数: 1/62
下一页 | 最后页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