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
  

  部首:耳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ㄐㄩˋ
  拼音: jù




1.集合、會合。如:「物以類聚」。《易經.繫辭上》:「方以類聚,物以群分。」《左傳.襄公二十八年》:「吳句餘予之朱方,聚其族焉而居之,富於其舊。」

2.堆積、蓄積。如:「聚沙成塔」。《荀子.王制》:「我今將畜積并聚之於倉廩。」《後漢書.卷二四.馬援傳》:「又於帝前聚米為山谷,指畫形埶。」

3.徵收、搜括。《論語.先進》:「季氏富於周公,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。」




1.村落。《史記.卷一.五帝本紀》:「一年而所居成聚,二年成邑。」唐.張守節.正義:「聚,謂村落也。」漢.王襃〈僮約〉:「往來市聚,慎護姦偷。」

2.人群。《左傳.成公十三年》:「虔劉我邊陲,我是以有輔氏之聚。」晉.杜預.注:「聚,眾也。」

3.積蓄。《左傳.哀公十七年》:「楚白公之亂,陳人恃其聚而侵楚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目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ㄐㄩˋ
  拼音: jù




眼睛左右張望的樣子。《說文解字.䀠部》:「䀠,左右視也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惧
  部首:心
部外笔画:18
 总笔画:21
  注音: ㄐㄩˋ
  拼音: jù




1.畏、害怕。《論語.子罕》:「仁者不憂,勇者不懼。」《孟子.滕文公下》:「一怒而諸侯懼,安居而天下熄。」

2.恐嚇。《老子》第七四章:「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懼之。」《韓非子.八姦》:「示之以利勢,懼之以患害。」


  
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ㄐㄩˋ
  拼音: jù




傲慢無禮。如:「倨傲」。《戰國策.秦策一》:「蘇秦曰:『嫂何前倨而後卑也?』」《漢書.卷五〇.汲黯傳》:「為人性倨少禮。」



蹲坐。通「踞」。《莊子.天運》:「老聃方將倨堂。而應。」《史記.卷九七.酈生傳》:「沛公方倨床,使兩女子洗足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足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ㄐㄩˋ
  拼音: jù




1.蹲。《廣韻.去聲.御韻》:「踞,蹲。」如:「龍蟠虎踞」。漢.王延壽〈王孫賦〉:「踡菟蹲而狗踞,聲歷鹿而喔咿。」

2.伸腿而坐。如:「箕踞」。《左傳.襄公二十四年》:「將及楚師,而後從之。乘皆踞轉而鼓琴。」《漢書.卷一.高帝紀上》:「沛公方踞床,使兩女子洗。」

3.倚、靠。《文選.張衡.西京賦》:「於後則高陵平原,據渭踞涇。」唐.李善.注:「踞,倚也。」

4.占據。如:「盤踞」。明.徐弘祖《徐霞客遊記.卷四下.黔遊日記一》:「雲南普名勝叛,踞阿迷州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虍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ㄐㄩˋ
  拼音: jù




1.懸掛鐘、磬等架子兩旁所立的柱子。《說文解字.虍部》:「虡,鐘鼓之柎也。」《禮記.檀弓上》:「有鐘磬而無簨虡。」《文選.張衡.西京賦》:「洪鐘萬鈞,猛虡趪趪。」也作「鐻」。

2.几。清.王念孫《廣雅疏證.卷八上.釋器》:「虡,几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心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ㄐㄩˋ
  拼音: jù




1.害怕、惶急。《廣韻.平聲.魚韻》:「懅,怯也。」南朝梁.江淹〈丹砂可學賦〉:「懅生死于半氣,惜百年於一光。」《資治通鑑.卷二一八.唐紀三十四.肅宗至德元年》:「國忠集百官於朝堂,惶懅流涕。」

2.羞愧、慚愧。《後漢書.卷二〇.王霸傳》:「市人皆大笑,舉手邪揄之,霸慚懅而還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据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ㄐㄩˋ
  拼音: jù




1.倚靠。《詩經.邶風.柏舟》:「亦有兄弟,不可以據。」《戰國策.燕策一》:「馮几據杖,眄視指使,則廝役之人至。」

2.占有、占守。如:「割據」、「竊據」、「據為己有」。《史記.卷八一.廉頗藺相如傳》:「先據北山上者勝。」

3.按照、依照。如:「據說如此」、「據理力爭」、「據實相告」。

4.引證、援引。如:「引經據典」。《新唐書.卷一三二.劉子玄傳》:「子玄善持論,辯據明銳。」




1.憑證,可作為證明的事物。如:「借據」、「收據」、「真憑實據」、「無憑無據」。《金史.卷五五.百官志一》:「中選者試官給據,以名報有司。」

2.姓。如明代有據成。


  

  部首:辵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ㄐㄩˋ
  拼音: jù




驛車。《爾雅.釋言》:「遽,傳也。」晉.郭璞.注:「皆傳車驛馬之名。」《左傳.昭公二年》:「聞之,懼弗及,乘遽而至。」



驚慌、恐懼。《楚辭.屈原.九章.惜誦》:「眾駭遽以離心兮,又何以為此伴也?」南朝宋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雅量》:「風起波涌,孫、王諸人色並遽。」



1.急忙、迫促。《國語.晉語四》:「(頭頭)謂謁者曰:『……國君而讎匹夫,懼者眾矣。』謁者以告,公遽見之。」《禮記.檀弓上》:「故喪事雖遽,不陵節。」

2.窘迫。南朝宋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雅量》:「遠近久承公名,令於是大遽,不敢移公。」




忽然、突然。如:「遽聞」、「欲行遽止」。《聊齋志異.卷四.促織》:「見有蟲伏棘根,遽撲之,入石穴中。」



遂、就。《漢書.卷四三.陸賈傳》:「使我居中國,何遽不若漢。」《文選.左思.魏都賦》:「雖自以為道洪化以為隆,世篤玄同,奚遽不能與之踵武而齊其風?」


  

  部首:酉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20
  注音: ㄐㄩˋ
  拼音: jù




1.眾人集錢一起飲酒。《禮記.禮器》:「曾子曰:『周禮其猶醵與?』」漢.鄭玄.注:「合錢飲酒為醵。」

2.聚集。如:「醵資」、「醵金為壽」。


  

  部首:足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20
  注音: ㄐㄩˋ
  拼音: jù




用腳撐持。《文選.班固.答賓戲》:「不睹其能奮靈德,合風雲,超忽荒而躆昊蒼也。」唐.李善.注:「躆與據同,謂以足戟持之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金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21
  注音: ㄐㄩˋ
  拼音: jù




1.樂器名,打擊樂器。形似鐘,初為木製,後改用銅鑄。《莊子.達生》:「梓慶削木為鐻,鐻成,見者驚猶鬼神。」唐.成玄英.疏:「鐻者,樂器,似夾鐘。亦言鐻似虎形,刻木為之。」

2.懸掛鐘鼓的架子兩旁所立的柱子。《史記.卷六.秦始皇本紀》:「收天下兵,聚之咸陽,銷以為鐘鐻。」也作「虡」。


  

 简化字:屦
  部首:尸
部外笔画:14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ㄐㄩˋ
  拼音: jù




鞋子。《說文解字.履部》:「屨,履也。」《左傳.成公二年》:「郤克傷於矢,流血及屨,未絕鼓音。」《三國演義》第一回:「家貧,販屨織蓆為業。」



踐踏。《文選.揚雄.羽獵賦》:「屨般首,帶脩蛇。」唐.李善.注:「屨,謂踐履之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玉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ㄐㄩ
  拼音: jū




古代佩帶在身上的玉。《詩經.衛風.木瓜》:「投我以木瓜,報之以瓊琚。」文選.曹植〈洛神賦〉:「披羅衣之璀粲兮,珥瑤碧之華琚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ㄐㄩ
  拼音: jū




一種古書上記載的樹。多枝節,可作枴杖。《集韻.上聲.語韻》:「椐,木名。腫節可為杖。」《詩經.大雅.皇矣》:「啟之辟之,其檉其椐。」也稱為「靈壽木」。


  

  部首:肉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ㄐㄩ
  拼音: jū




鳥類的乾肉。《說文解字.肉部》:「腒,北方謂鳥腊腒。」漢.王充《論衡.語增》:「言堯、舜若腊與腒,桀、紂垂腴尺餘,增之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衣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ㄐㄩ
  拼音: jū




衣服的後襟。《爾雅.釋器》:「衱謂之裾。」晉.郭璞.注:「衣後襟也。」《漢書.卷五一.鄒陽傳》:「飾固陋之心,則何王之門不可曳長裾乎?」宋.文同〈晚至村家〉詩:「舊裾飄風採桑去,白袷卷水秧稻歸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鳥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ㄐㄩ
  拼音: jū

參見「鶢鶋」、「鵯鶋」等條。


  𦥑

  部首:臼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ㄐㄩˊ
  拼音: jú




1.兩手相叉。《說文解字.𦥑部》:「𦥑,叉手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叉手者,謂手指正相向也。」

2.兩手捧物。同「掬」。《廣韻.入聲.屋韻》:「𦥑,兩手奉物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尸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ㄐㄩˊ
  拼音: jú




1.政府機關或團體分工辦事的單位。如:「郵局」、「教育局」、「電信局」。

2.商店的稱號。如:「藥局」、「書局」。

3.部分。如:「局部麻醉」。《禮記.曲禮上》:「左右有局,各司其局。」唐.孔穎達.正義:「軍之在左右,各有部分,不相濫也。」

4.棋盤。唐.杜甫〈江村〉詩:「老妻畫紙為棋局,稚子敲針作釣鉤。」

5.量詞。計算棋類或球類等活動的單位。如:「對奕兩局」、「幸運第七局」。唐.白居易〈因夢有悟〉詩:「款曲數杯酒,從容一局棋。」

6.聚會。如:「飯局」、「牌局」。

7.形勢、情況。如:「世局」、「危局」、「顧全大局」、「打破僵局」。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一八回:「早看出紀家不是個善終之局。」

8.結構、組織。如:「格局」、「布局」。

9.心胸、器量。如:「局度」。《晉書.卷九三.褚裒傳》:「有局量,以幹用稱。」

10. 圈套、陷阱。如:「騙局」、「美人局」。《紅樓夢》第一二回:「王熙鳳毒設相思局。」




1.彎曲。通「跼」。《詩經.小雅.正月》:「謂天蓋高,不敢不局。」漢.毛亨.傳:「局,曲也。」

2.拘束、限制。通「拘」。如:「局限」、「局於一隅」。




1.卷曲。《詩經.小雅.采綠》:「予髮曲局。」

2.狹小、不寬廣。《管子.白心》:「大者寬,小者局。」《周書.卷四九.異域傳.序》:「兩儀之間,中土局而庶俗曠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局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ㄐㄩˊ
  拼音: jú

參見「侷促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ㄐㄩˊ
  拼音: jú




1.搬運沙土的器具。《左傳.襄公九年》:「陳畚挶,具綆缶。」晉.杜預.注:「挶,土轝。」

2.耳病。《呂氏春秋.季春紀.盡數》:「鬱,處頭則為腫為風,處耳則為挶為聾。」漢.高誘.注:「挶、聾,皆耳疾也。」




執持。唐.韓愈、孟郊〈城南聯句〉:「乾穟紛拄地,化蟲枯挶莖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火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ㄐㄩˊ
  拼音: jú




一種烹飪方法。用鹽或淨沙下鍋炒熱,再將食物用紗布等包好,埋入熱沙或熱鹽中,蓋緊鍋蓋,利用慢火燜熟。如:「鹽焗雞」。

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ㄐㄩˊ
  拼音: jú




1.古代送飯食的器具。《廣韻.入聲.燭韻》:「梮,輿食器也。」

2.運土的器具。《國語.周語中》:「收而場功,㣥而畚梮。」三國吳.韋昭.注:「梮,舉土之器。」

3.行走山路時安裝在鞋底的錐形物,有防滑的作用。《漢書.卷二九.溝洫志》:「泥行乘橇,山行則梮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局
  部首:足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ㄐㄩˊ
  拼音: jú




彎曲不能伸展。《廣韻.入聲.燭韻》:「跼,曲也。」《後漢書.卷六三.李固傳》:「天高不敢不跼,地厚不敢不蹐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锔
  部首:金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ㄐㄩˊ
  拼音: jú




1.鋦子,兩端彎曲的鐵釘,用來固定建材,或接補有裂縫的器具。如:「鐵鋦」。也稱為「抓釘」、「鉤釘」。

2.(curium,Cm)化學元素。原子序96。金屬元素之一。銀白色,具放射性。化性活潑,正電性較鋁為強。為已知元素中最重的元素,可利用連環反應堆製而成。


  

  部首:勹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ㄐㄩˊ
  拼音: jú




捧、握。同「掬」。如:「手匊而飲」。《詩經.小雅.采綠》:「終朝采綠,不盈一匊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ㄐㄩˊ
  拼音: jú




1.用兩手捧取。如:「掬泉」、「掬水而飲」。唐.段成式《酉陽雜俎.卷三.貝編》:「上令左右掬庭水嗅之,果有檀香氣。」

2.情態顯露於外,似可用手抓取。如:「笑容可掬」、「真情可掬」。

3.噘、翹起。《西遊記》第五四回:「八戒採著馬,掬著嘴,擺著耳朵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ㄐㄩˊ
  拼音: jú




植物名。即柏。柏科側柏屬,「側柏」之古稱,參見「側柏」條。《正字通.木部》:「椈,柏別名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ㄐㄩˊ
  拼音: jú




植物名。菊科菊屬,「菊花」之古稱,參見「菊花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足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ㄐㄩˊ
  拼音: jú




古代一種外部包以皮革,內部塞入羽毛等柔軟物,以供拍擊、踢蹴的運動器具。唐.李白〈古風〉詩五九首之四六:「鬥雞金宮裡,蹴踘瑤臺邊。」也稱為「毬」。


  

  部首:革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ㄐㄩˊ
  拼音: jú




1.皮毬,一種以皮革縫合,內塞以鳥羽等柔軟物或充氣而成的球。《資治通鑑.卷一九九.唐紀十五.高宗永徽三年》:「朕聞胡人善為擊鞠之戲。」

2.菊花。同「菊」。《禮記.月令》:「鞠有黃華。」

3.姓。如宋代有鞠常。




1.養育、撫育。如:「鞠育」。《詩經.小雅.蓼莪》:「父兮生我,母兮鞠我。」

2.彎曲。《論語.鄉黨》:「入公門,鞠躬如也。」

3.審問。同「鞫」。《史記.卷八七.李斯傳》:「令鞠治之。」《漢書.卷一七.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》:「鞠獄不實。」

4.窮困。《書經.盤庚中》:「爾惟自鞠自苦。」




幼小、幼稚。《書經.康誥》:「兄亦不念鞠子哀,大不友于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ㄐㄩˊ
  拼音: jú




河川名。在河南省濟源市中部,為蟒河的支流,東南流入黃河。


  

  部首:鳥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20
  注音: ㄐㄩˊ
  拼音: jú




動物名。即伯勞鳥。鳥綱雀形目。頭、額兩側黑色,背灰褐色,性猛,善鳴。《說文解字.鳥部》:「鶪,伯勞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車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ㄐㄩˊ
  拼音: jú




1.馬拉的大車。《說文解字.車部》:「輂,大車駕馬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古大車多駕牛,其駕馬者則謂之輂。」《周禮.地官.鄉師》:「大軍旅會同,正治其徒役,與其輂輦。」漢.鄭玄.注:「輂,駕馬。輦,人輓行,所以載任器也。」

2.盛裝土石的器具。《漢書.卷二七.五行志上》:「塗大屋,陳畚輂,具綆缶,備水器。」顏師古注引應劭曰:「畚,草籠也;輂,所以輿土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ㄐㄩˊ
  拼音: jú




植物名。芸香科柑桔屬,小喬木或灌木。枝纖細有刺。葉狹長而尖,葉柄與葉片間有關節,葉翼不明顯。花白色五瓣。秋天所結果實亦稱「橘」,扁圓形,果皮為紅黃色,果肉多汁,味甘酸可食。果皮、種子、葉片等均可入藥。原產中國大陸,廣泛栽培,品種多且雜交親緣複雜。常見之品種如「年柑」、「桶柑」、「椪柑」及「福橘」等。也稱為「柑橘」。


  

  部首:革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8
  注音: ㄐㄩˊ
  拼音: jú




審判、訊問。《漢書.卷六六.車千秋傳》:「未聞九卿廷尉有所鞫也。」《元史.卷一六七.王惲傳》:「朝廷委惲鞫之,一訊即得其實。」



窮困。《詩經.大雅.雲漢》:「鞫哉庶正,疚哉冢宰。」漢.鄭玄.箋:「鞫,窮也;庶正,眾官之長也;疚,病也。窮哉病哉者,念此諸臣勤於事而困於食,以此言勞倦也。」



姓。如宋代有鞫詠。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ㄐㄩˇ
  拼音: jǔ




1.嚼食。《文選.司馬相如.上林賦》:「唼喋菁藻,咀嚼菱藕。」唐.柳宗元〈貞符詩.序〉:「飢渴牝牡之欲敺其內,於是乃知噬禽獸,咀果穀。」

2.品嘗、玩味。《南史.卷八.梁元帝本紀下》:「伏惟陛下咀痛茹哀,嬰憤忍酷。」唐.韓愈〈進學解〉:「沉浸醲郁,含英咀華,作為文章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龃
  部首:齒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20
  注音: ㄐㄩˇ
  拼音: jǔ

參見「齟齬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廾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ㄐㄩˇ
  拼音: jǔ




收藏、密藏。《廣韻.上聲.語韻》:「弆,藏也。」《金史.卷四八.食貨志三》:「其弆藏應禁器物,首納者每斤給錢百文。」《清史稿.卷五〇七.疇人傳二.李潢傳》:「自是天下之習九章者,莫不家弆一編,奉為圭臬。」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4614 页数: 1/116
下一页 | 最后页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