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jīng
  

 简化字:净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ㄐㄧㄥˋ
  拼音: jìng




1.清潔。如:「乾淨」、「潔淨」、「窗明几淨」。《墨子.節葬下》:「若苟貧,是栥盛酒醴不淨潔也。」

2.純粹的、實質的。如:「淨利」。




使清潔。《國語.周語中》:「淨其巾羃,敬其祓除,體解節折而共飲食之。」



1.全部、全都。如:「這裡頭淨是水。」

2.只、僅。如:「屋裡淨剩下他一個人了。」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一九回:「咱們就該著淨找樂兒了!怎麼倒添了想不開了呢?」




一種戲劇角色。大都扮演勇猛、剛強、正直、奸險等性格的人物,也因角色的不同而有正淨、副淨、武淨、末淨等的區分。今稱為「花臉」。


  

  部首:立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ㄐㄧㄥˋ
  拼音: jìng




杜撰。《公羊傳.文公十二年》:「以為能變也,其為能變奈何,惟諓諓善竫言。」



靜。通「靜」。《呂氏春秋.慎大覽.貴因》:「秦越遠塗也,竫立安坐而至者,因其械也。」《後漢書.卷五二.崔駰傳》:「竫潛思於至賾兮,騁六經之奧府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静
  部首:青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ㄐㄧㄥˋ
  拼音: jìng




止、安定。與「動」相對。如:「樹欲靜而風不止,子欲養而親不在。」《墨子.非攻》:「卿制大極,而神明不違,天下乃靜。」《淮南子.本經》:「哀斯憤,憤斯怒,怒斯動,動則手足不靜。」



1.安定不動的。如:「風平浪靜」。

2.緘默無聲。如:「安靜」、「寧靜」、「更深夜靜」。明.陸采《懷香記》第二齣:「牛羊已下山徑靜,鳥鵲爭歸林木擾。」

3.貞烈。《詩經.邶風.靜女》:「靜女其姝,俟我於城隅。」唐.方干〈書桃花塢周處土壁〉詩:「自學古賢修靜節,唯應野鶴識高情。」

4.恬淡、平和。唐.崔融〈報三原李少府書〉:「撤函敷紙,恬神靜諷。」唐.杜甫〈送孔巢父謝病歸遊江東兼呈李白〉詩:「蔡侯靜者意有餘,清夜置酒臨前除。」




安謐。《後漢書.卷一六.鄧禹傳》:「檢敕宗族,闔門靜居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音
部外笔画:2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ㄐㄧㄥˋ
  拼音: jìng




1.樂曲演奏完畢。《說文解字.音部》:「竟,樂曲盡為竟。」

2.完成、終了、完畢。如:「未竟之業」。《晉書.卷七九.謝安傳》:「看書既竟,便攝放床上。」唐.柳宗元〈田家〉詩三首之三:「是時收穫竟,落日多樵牧。」

3.窮究、追究。如:「窮原竟委」。《漢書.卷六八.霍光傳》:「此縣官重太后,故不竟也。」唐.顏師古.注:「竟,窮竟其事也。」




全、整。如:「竟日」、「竟夜」。唐.張九齡〈望月懷遠〉詩:「情人怨遙夜,竟夕起相思。」



1.居然。如:「竟然」、「他竟敢不理我。」唐.杜甫〈陪鄭廣文遊何將軍山林〉詩一〇首之三:「漢使徒空到,神農竟不知。」《紅樓夢》第六二回:「原來今日也是平姑娘的千秋,我竟不知。」

2.到底、終於。如:「有志者事竟成。」唐.李詢〈贈織錦人〉詩:「札札機聲曉復晡,眼穿力盡竟何如!」

3.直接。《三國演義》第四二回:「我竟往夏口,盡起軍前來相助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土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ㄐㄧㄥˋ
  拼音: jìng




1.疆界。如:「邊境」、「國境」。《孟子.梁惠王下》:「臣始至於境,問國之大禁,然後敢入。」唐.韓愈〈朝散大夫越州刺史薛公墓誌銘〉:「四境之內,竟歲無一事。」

2.地方、區域。如:「仙境」、「勝境」。晉.陶淵明〈飲酒詩〉二〇首之五:「結廬在人境,而無車馬喧。」

3.情況、光景。如:「順境」、「逆境」、「家境」。南朝宋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排調》:「顧長康啖甘蔗,先食尾。問所以,云:『漸至佳境。』」宋.陸游〈懷昔〉詩:「豈知墮老境,槁木蒙霜菅。」

4.程度、地步。如:「學無止境」、「已臻化境」。


  

  部首:犬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ㄐㄧㄥˋ
  拼音: jìng




傳說中的惡獸,體型似虎豹,但較小,性格凶暴,一生出便會食其母獸。南朝梁.任昉《述異記》卷上:「獍之為獸,狀如虎豹而小,始生還食其母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镜
  部首:金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ㄐㄧㄥˋ
  拼音: jìng




1.用來反映物體形象的器具。古代用銅、鐵等金屬磨光製成,近代則用玻璃在背面塗水銀製成。如:「銅鏡」、「寶鏡」。南朝梁.無名氏〈木蘭詩〉二首之一:「當窗理雲鬢,對鏡帖花黃。」

2.利用光學原理製成可矯正視力或做光學實驗用的器具。鏡片一般用玻璃製成。如:「望遠鏡」、「眼鏡」、「顯微鏡」。

3.可供參考或警惕的事情。如:「借鏡」。

4.姓。如漢代有鏡斂。




1.映照。《墨子.非攻中》:「鏡於水,見面之容。」唐.李商隱〈無題〉詩:「曉鏡但愁雲鬢改,夜吟應覺月光寒。」

2.省察。《淮南子.齊俗》:「抱大聖之心,以鏡萬物之情。」《南史.卷二〇.謝弘微傳》:「以易限之鑒,鏡難源之情。」

3.鑑誡。《史記.卷一八.高祖功臣侯年表》:「居今之世,志古之道,所以自鏡也。」《漢書.卷八五.谷永傳》:「願陛下追觀夏、商、周、秦所以失之,以鏡考己行。」




明淨。隋.煬帝〈賜書召釋慧覺〉:「其義端雄辯,獨演暢于稽陰,談柄微言,偏引汲於鏡水。」唐.杜牧〈長安秋望〉詩:「樓倚霜樹外,鏡天無一毫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攴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ㄐㄧㄥˋ
  拼音: jìng




1.尊重。如:「敬重」、「敬老尊賢」。《論語.先進》:「門人不敬子路。」漢.王符《潛夫論.述赦》:「君敬法則法行,君慢法則法弛。」

2.有禮貌的獻上。如:「敬茶」、「敬酒」。《紅樓夢》第五四回:「又命寶玉:『也敬你姐姐一杯。』」




慎重、恭敬。如:「敬贈」、「敬賀」。《論語.子路》:「居處恭,執事敬。」宋.邢昺.疏:「居處恭謹,執事敬慎。」宋.蘇軾〈答陳傳道〉五首之四:「新舊諸詩,幸得敬覽,不意餘生,復見斯作。」



1.恭肅。《禮記.大學》:「為人臣,止於敬。」

2.表示敬意、謝意或祝賀之意的禮物。如:「喜敬」、「賀敬」、「節敬」。《後漢書.卷五三.周燮傳》:「遣生送敬,遂辭疾而歸。」《警世通言.卷一一.蘇知縣羅衫再和》:「便吩咐門子,於庫房取書儀十兩,送與蘇雨為程敬。」

3.姓。如唐代有敬元禮。


  

 简化字:竞
  部首:立
部外笔画:15
 总笔画:20
  注音: ㄐㄧㄥˋ
  拼音: jìng




1.爭論。《說文解字.誩部》:「競,彊語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彊語謂相爭。」北齊.顏之推《顏氏家訓.省事》:「前在修文令曹,有山東學士與關中太史競歷。」王利器.集解:「競歷,謂爭論歷法。」

2.比賽、爭逐。如:「競爭」、「競選」。




爭著。《楚辭.屈原.離騷》:「眾皆競進以貪婪兮,憑不猒乎求索。」《後漢書.卷五四.楊震傳》:「樊豐等因乘輿在外,競修第宅。」



爭強求勝的心態。《詩經.大雅.桑柔》:「君子實維,秉心無競。」漢.鄭玄.箋:「其執心不彊於善,而好以力爭。」



強、盛。《爾雅.釋言》:「競,逐強也。」《左傳.僖公七年》:「心則不競,何憚於病。」晉.杜預.注:「競,強也。」《後漢書.卷六四.盧植傳》:「又比世祚不競,仍外求嗣,可謂危矣。」


  

  部首:二
部外笔画:2
 总笔画:4
  注音: ㄐㄧㄥˇ
  拼音: jǐng




1.為汲水而挖掘的深洞。如:「水井」、「枯井」。《孟子.公孫丑上》:「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。」

2.像井的坑洞。如:「鹽井」、「油井」。

3.人口聚居的地方。如:「市井」。《史記.卷七七.魏公子傳》:「臣迺市井鼓刀屠者,而公子親數從之。」唐.陳子昂〈謝賜冬衣表〉:「三軍協慶,萬井相歡。」

4.家鄉。如:「鄉井」、「離鄉背井」。

5.周代田制以百畝為一井。參見「井田」條。

6.《易經》卦名。六十四卦之一。巽(☴)下坎(☵)上。表示君子修德,終始無變之象。

7.姓。如明代有井源。




整齊的樣子。如:「井井有條」。


  

  部首:阜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ㄐㄧㄥˇ
  拼音: jǐng




為防禦或捕捉野獸而挖鑿的坑洞。如:「陷阱」。《周禮.秋官.雍氏》:「春令為阱擭溝瀆之利於民者,秋令塞阱杜擭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刭
  部首:刀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ㄐㄧㄥˇ
  拼音: jǐng




用刀割頸。《玉篇.刀部》:「剄,以刀割頸也。」《史記.卷七.項羽本紀》:「大司馬咎、長史翳、塞王欣皆自剄汜水上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心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ㄐㄧㄥˇ
  拼音: jǐng




覺悟。如:「憬悟」。隋.盧思道〈為隋檄陳文〉:「憬彼江黃之眾,逖矣彭濮之民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玉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ㄐㄧㄥˇ
  拼音: jǐng




玉的光彩。《廣韻.上聲.梗韻》:「璟,玉光彩。」


  
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ㄐㄧㄥˇ
  拼音: jǐng




1.戒備。通「警」。如:「儆備」。唐.劉禹錫〈儆舟〉:「困而後儆,斯弗及已。」

2.警告、懲戒。通「警」。如:「殺一儆百」、「殺雞儆猴」。《孔子家語.卷一.五儀解》:「故天災地妖所以儆人主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言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20
  注音: ㄐㄧㄥˇ
  拼音: jǐng




1.告誡。如:「警告」。《韓非子.外儲說左上》:「李悝警其兩和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二一回:「原來襲人見他無曉夜和姐妹廝鬧,若直勸他,料不能改,故用柔情以警之。」

2.戒備。如:「警備」、「警惕」。《左傳.莊公三十一年》:「凡諸侯有四夷之功,則獻于王,王以警于夷。」

3.覺悟、覺醒。如:「警覺」。清.曾國藩〈江岷樵之父母壽序〉:「口敝而手疲,昕警而夕戒。」




1.敏捷。如:「機警」。《新唐書.卷九六.房玄齡傳》:「玄齡幼警敏,貫綜墳籍,善屬文,書兼草隸。」

2.形容文詞語意凝鍊。如:「警句」。《文選.陸機.文賦》:「立片言而居要,乃一篇之警策。」




1.危險、緊急的消息或狀況。如:「邊警」、「火警」。

2.警察的簡稱。如:「交警」、「義警」、「保警」、「刑警」。


  

 简化字:径
  部首:彳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ㄐㄧㄥˋ
  拼音: jìng




1.小路,或泛指道路。如:「幽徑」、「羊腸小徑」。《楚辭.宋玉.招魂》:「皋蘭被徑兮斯路漸,湛湛江水兮上有楓。」唐.杜甫〈客至〉詩:「花徑不曾緣客掃,蓬門今始為君開。」

2.比喻達到目的的方法或過程。如:「捷徑」、「門徑」、「途徑」。

3.通過圓心的弦稱為直徑,圓心到圓上任一點的線段稱為半徑。

4.長度。宋.蘇軾〈竹枝歌〉:「海濱長鯨徑千尺,食人為糧安可入。」明.徐弘祖《徐霞客遊記.卷六下.滇遊日記五》:「東西抵山,共徑十五里。」




行走。《漢書.卷五四.李廣蘇建傳.蘇建》:「徑萬里兮度沙幕,為君將兮奮匈奴。」三國魏.阮籍〈詠懷詩〉八二首之二五:「日月徑千里,素風發微霜。」



1.直接。通「逕」。如:「徑行辦理」、「言畢徑去」。

2.竟然。通「竟」。《史記.卷一二六.滑稽列傳.淳于髡》:「髡恐懼俯伏而飲,不過一斗徑醉矣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迳
  部首:辵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ㄐㄧㄥˋ
  拼音: jìng




小路。通「徑」。《玉篇.辵部》:「逕,路逕也。」《莊子.徐无鬼》:「夫逃虛空者,藜藿柱乎鼪鼬之逕。」唐.杜牧〈山行〉詩:「遠上寒山石徑斜,白雲生處有人家。」



1.至、到。唐.韓愈〈復志賦〉:「君之門不可徑而入兮,遂從試於有司。」

2.注入。北魏.酈道元《水經注.河水注》:「恆水又東逕藍莫塔,塔邊有池。」




直接。如:「逕至」、「逕寄」。《三國志.卷五四.吳書.魯肅傳》:「備惶遽奔走,欲南渡江,肅逕迎之到當陽長阪。」《喻世明言.卷二一.臨安里錢留婆發跡》:「帶著三分酒興,逕往南門街上而來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胫
  部首:肉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ㄐㄧㄥˋ
  拼音: jìng




從膝蓋到腳跟的部分。俗稱為「小腿」。


  

 简化字:痉
  部首:疒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ㄐㄧㄥˋ
  拼音: jìng

參見「痙攣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冫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ㄐㄧㄥˋ
  拼音: jìng




寒冷。《說文解字.冫部》:「凊,寒也。」唐.柳宗元〈天對〉:「凊溫燠寒,迭出於時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女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ㄐㄧㄥˋ
  拼音: jìng




竦立。《說文解字.女部》:「婧,竦立也。」



纖弱的樣子。明.張自烈《正字通.女部》:「婧,纖弱貌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青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ㄐㄧㄥˋ
  拼音: jìng




1.平定。《左傳.昭公十三年》:「諸侯靖兵,好以為事。」唐.岑文本〈冊趙王孝恭改封河間郡王文〉:「擁節西騖,靖巴漢之妖氛。」

2.治理。《詩經.小雅.菀柳》:「俾予靖之,後予極焉。」漢.毛亨.傳:「靖,治。」唐.陸贄〈論兩河及淮西利害狀〉:「若不靖於本,而務救於末,則救之所為,乃禍之所起也。」

3.計劃、圖謀。《詩經.大雅.召旻》:「昏椓靡共,潰潰回遹,實靖夷我邦。」《漢書.卷七三.韋賢傳》:「嗟我後人,命其靡常,靖享爾位,瞻仰靡荒。」




1.恭敬。《管子.大匡》:「士處靖,敬老與貴,交不失禮。」

2.安定、平安。宋.曾鞏〈試中書舍人制誥三道〉:「今方內靖嘉,百揆攸敘。」




1.清靜。《管子.百心》:「建當立有以靖為宗,以時為寶,以政為儀。」

2.姓。如唐代有靖君亮。


  

 简化字:靓
  部首:青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ㄐㄧㄥˋ
  拼音: jìng




1.漂亮、美麗。《後漢書.卷八九.南匈奴傳》:「昭君豐容靚飾,光明漢宮,顧景裴回,竦動左右。」唐.陸龜蒙〈鄴宮詞〉二首之二:「曉日靚妝千騎女,白櫻桃下紫綸巾。」

2.沉靜。通「靜」。《文選.揚雄.甘泉賦》:「帷弸環其拂汨兮,稍暗暗而靚深。」元.貢師泰〈擬古〉詩三首之一:「意態閒且靚,氣若蘭蕙芳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鲸
  部首:魚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ㄐㄧㄥ
  拼音: jīng




動物名。脊椎動物門哺乳綱鯨目。生活在海洋中,胎生,是現今世界上最大的動物。外形像魚,用肺呼吸,鼻孔位於頭頂上,故常露出水面呼吸。皮、肉可食,脂肪可製油,亦供醫藥及工業之用。俗稱為「鯨魚」。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ㄐㄧㄥ
  拼音: jīng




1.韭菜花。《說文解字.艸部》:「菁,韭華也。」即「韭菜」之花,參「韭菜」條。

2.泛指花朵。東周戰國.宋玉〈高唐賦〉:「秋蘭茝蕙,江離載菁。」

3.植物名。十字花科蕓薹屬,「蕪菁」、「大頭菜」之古稱,參見「蕪菁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目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ㄐㄧㄥ
  拼音: jīng




1.眼珠。如:「目不轉睛」、「畫龍點睛」。

2.眼睛。《西遊記》第三八回:「那行者睜睛看處,真個的背在身上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米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ㄐㄧㄥ
  拼音: jīng




1.良質純淨的米。《論語.鄉黨》:「食不厭精,膾不厭細。」《莊子.人間世》:「鼓筴播精,足以食十人。」

2.物質經過提煉後,純淨無雜質的部分。如:「酒精」、「香精」、「糖精」。

3.心神。如:「聚精會神」。《莊子.刻意》:「形勞而不休則弊,精用而不已則勞。」《文選.司馬相如.上林賦》:「抏士卒之精,費府庫之財。」

4.神怪稱為「精」。如:「精怪」、「妖精」、「狐狸精」。

5.男性的精液。如:「遺精」、「射精」。




嫻熟、擅長。如:「精通」。唐.韓愈〈進學解〉:「業精於勤荒於嬉。」《金史.卷一一〇.李獻甫傳》:「尤精左氏及地理學。」



1.細緻、細密。與「粗」相對。如:「精細」、「精密」。《呂氏春秋.不苟論.博志》:「用志如此其精也,何事而不達?」

2.品質優良。如:「精鹽」、「精兵」。《後漢書.卷五九.張衡傳》:「陽嘉元年,復造候風地動儀,以精銅鑄成。」宋.蘇軾〈答謝民師書〉:「文章如精金美玉,市有定價,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貴賤也。」

3.佳、最好。如:「精品」。《史記.卷一二八.褚少孫補.龜策傳》:「婦女不彊,布帛不精。」

4.光、空。《水滸傳》第二八回:「我精拳頭有一雙相送!」




1.極、甚、非常。如:「精溼」、「精瘦」。

2.全部、全數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五回:「將些衣服、金珠、首飾,一擄精空。」《老殘遊記》第一九回:「不消半個更頭,四百多銀子又輸得精光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荆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ㄐㄧㄥ
  拼音: jīng




1.植物名。落葉灌木。枝條可編籃筐,有牡荊、紫荊、黃荊多種。

2.荊木製成的鞭子,古代用作刑杖。《史記.卷八一.廉頗藺相如傳》:「肉袒負荊,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。」

3.州名。中國古代九州之一,荊族居住的地方。參見「荊州」條。

4.舊時對人謙稱自己的妻子。如:「拙荊」、「寒荊」。

5.姓。如戰國時燕有荊軻。


  

  部首:方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ㄐㄧㄥ
  拼音: jīng




1.一種旗杆上裝飾著五彩羽毛的旗子。《說文解字.㫃部》:「旌,游車載旌,析羽注旄首,所以精進士卒。」《禮記.曲禮上》:「武車綏旌,德車結旌。」唐.杜甫〈哀江頭〉詩:「憶昔霓旌下南苑,苑中萬物生顏色。」

2.尊稱他人的行蹤。如:「文旌」、「行旌」。




1.表示、說明。《左傳.定公元年》:「生不能事,死又離之,以自旌也。」《文選.張衡.思玄賦》:「旌性行以製珮兮,佩夜光與瓊枝。」

2.表揚、表彰。《左傳.僖公二十四年》:「以志吾過,且旌善人。」南朝梁.劉勰《文心雕龍.誄碑》:「累其德行,旌之不朽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方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ㄐㄧㄥ
  拼音: jīng




旗子。同「旌」。《呂氏春秋.季夏紀.明理》:「有其狀若懸旍而赤,其名曰『雲旍』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日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ㄐㄧㄥ
  拼音: jīng




1.光輝。《說文解字.晶部》:「晶,精光也。」唐.德宗〈七月十五日題章敬寺〉詩:「遠煙凝翠晶。」宋.張君房《雲笈七籤.卷二.太上老君開天經》:「無日無月,無晶無光。」

2.水晶的簡稱。參見「水晶」條。




清朗、明淨。唐.宋之問〈明河篇〉:「八月涼風天氣晶,萬里無雲河漢明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儿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ㄐㄧㄥ
  拼音: jīng

參見「兢兢」條。


  

 简化字:惊
  部首:馬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23
  注音: ㄐㄧㄥ
  拼音: jīng




1.馬因突來的刺激而行動失常,不受控制。《說文解字.馬部》:「驚,馬駭也。」《史記.卷一〇二.張釋之傳》:「有一人從橋下走出,乘輿馬驚。」

2.害怕、恐懼。如:「驚慌」、「驚怕」。《史記.卷九二.淮陰侯傳》:「至拜大將,乃韓信也,一軍皆驚。」

3.震動、震撼。如:「驚天動地」、「打草驚蛇」。《漢書.卷六八.霍光傳》:「顯恐事敗,即具以實語光,光大驚。」唐.杜甫〈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〉詩:「為人性僻耽佳句,語不驚人死不休。」

4.被觸動、擾亂。如:「驚擾」。晉.陶淵明〈詠荊軻詩〉:「商音更流涕,羽奏壯士驚。」唐.杜甫〈春望〉詩:「感時花濺淚,恨別鳥驚心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鳥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ㄐㄧㄥ
  拼音: jīng

參見「鵁鶄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鼠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21
  注音: ㄐㄧㄥ
  拼音: jīng

參見「鼩鼱」條。


  

 简化字:泾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ㄐㄧㄥ
  拼音: jīng

參見「涇河」條。


  

 简化字:茎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ㄐㄧㄥ
  拼音: jīng




1.植物的營養器官,其上著生葉,具有支持、輸送水分、無機鹽分和養分的功能。外形和構造,可分草本與木本兩類。草本植物的主幹柔弱,生長時高度及粗細均受限制;木本植物的主幹則粗而明顯。

2.器物的柄幹。《周禮.冬官考工記.桃氏》:「以其臘廣為之莖,圍長倍之。」漢.鄭玄.注:「臘,謂兩刃。莖,在夾中者。」

3.量詞。用於計算細條狀物體的單位詞。如:「小草數莖」。唐.杜甫〈樂遊園歌〉:「數莖白髮那拋得,百罰深杯亦不辭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经
  部首:糸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ㄐㄧㄥ
  拼音: jīng




1.織布機或編織物上的直線,稱為「經」。《說文解字.糸部》:「經,織從絲。」南朝梁.劉勰《文心雕龍.情采》:「經正而後緯成。」

2.連接地球南、北兩極的假想直線。如:「東經」、「西經」。

3.人體的脈絡。如:「經脈」、「經絡」。

4.常道。如:「天經地義」、「離經叛道」。《左傳.昭公二十五年》:「夫禮,天之經也。」《莊子.養生主》:「為善無近名,為惡無近刑,緣督以為經。」

5.有特殊價值,被尊為典範的著作。如:四書、五經、十三經。《荀子.勸學》:「始乎誦經,終乎讀禮。」

6.中國圖書目錄四部分類之一。即經、子、史、集的「經」,指儒家典籍及小學方面的書。

7.闡揚宗教教義的典籍。如:佛經、《聖經》、《可蘭經》。

8.專講某種事物或技藝的文章、著作。如:《水經》、《茶經》、《馬經》、《山海經》。

9.女性月經的簡稱。如:「經期」、「停經」、「閉經」。

10. 數目字。古代以十億為兆,十兆為經。見《太平御覽.卷七五〇.工藝部.數》。

11. 姓。如晉代有經曠。




1.劃分、度量。《周禮.天官.冢宰》:「體國經野。」《淮南子.要略》:「經山陵之形,區川谷之居。」

2.從事、謀劃。如:「經商」、「慘澹經營」。

3.治理、管理。如:「經世濟民」。《周禮.天官.大宰》:「以經邦國,以治官府。」

4.歷、過。如:「身經百戰」、「飽經憂患」、「經年累月」。唐.李商隱〈籌筆驛〉詩:「他年錦里經祠廟,梁父吟成恨有餘。」

5.承受、忍受。如:「經得起挫折的考驗。」

6.縊、上吊。《論語.憲問》:「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。」《史記.卷八二.田單傳》:「遂經其頸於樹枝,自奮絕脰而死。」




平常、尋常。如:「荒誕不經」。《史記.卷一二.孝武本紀》:「所忠視其書不經,疑其妄書。」



恆常、時常。如:「他經常頭痛。」《文選.嵇康.與山巨源絕交書》:「然經怪此意尚未熟悉於足下,何從便得之也?」


  

  部首:竹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ㄐㄧㄥ
  拼音: jīng




笭箐:小籠子。《集韻.平聲.清韻》:「箐,笭箐,小籠。」宋.梅堯臣〈和韻三和戲示〉詩:「笭箐畫蛤瓦缸醅,海若淮壖各寄來。」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2777 页数: 1/70
下一页 | 最后页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