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jie
  
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ㄐㄧㄝˊ
  拼音: jié




靈活、敏捷。漢.揚雄.《方言》卷一:「虔,儇、慧也。……宋楚之間謂之倢。」宋.蘇舜欽〈送李冀州詩〉:「眼如堅冰面珂月,氣勁倢鶻橫清秋。」



參見「倢伃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ㄐㄧㄝˊ
  拼音: jié




戰勝、勝利。如:「連戰皆捷」。《漢書.卷五五.衛青傳》:「大將軍青躬率戎士,師大捷,獲匈奴王十有餘人。」《聊齋志異.卷一.葉生》:「公子又捷南宮,授部中主政。」



快速。如:「迅捷」、「敏捷」、「捷足先登」。《文選.曹植.七啟》:「才捷若神,形難為象。」



戰利品。《左傳.莊公三十一年》:「六月,齊侯來獻戎捷。」唐.岑參〈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〉詩:「料知短兵不敢接,車師西門佇獻捷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女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ㄐㄧㄝˊ
  拼音: jié

參見「婕妤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目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ㄐㄧㄝˊ
  拼音: jié




長在上下眼瞼邊緣的細毛。如:「迫在眉睫」、「目不交睫」。唐.杜牧〈登池州九峰樓寄張祜〉詩:「睫在眼前長不見,道非身外更何求。」也稱為「睫毛」。


  

  部首:足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ㄐㄧㄝˊ
  拼音: jié




快速行走的樣子。《玉篇.足部》:「踕,足疾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ㄐㄧㄝˊ
  拼音: jié




1.雞棲息的小木樁。《詩經.王風.君子于役》:「雞棲于桀,日之夕矣。」

2.才能俊異特出的人。通「傑」。《呂氏春秋.仲春紀.功名》:「人主賢則豪桀歸之。」南朝宋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賞譽》:「會稽孔沈、魏顗、虞球、虞存、謝奉,並是四族之俊,于時之桀。」

3.人名。夏朝最末的君王,非常凶狠殘暴。參見「夏桀」條。

4.姓。如春秋時楚國有桀溺。




凶暴。《韓非子.亡徵》:「官吏弱而人民桀,如此則國躁。」《清史稿.卷四九三.忠義傳七.孫家泰傳》:「而鳳臺苗沛霖所部,尤橫桀不可制。」



擔荷、負舉。《左傳.成公二年》:「齊高固入晉師,桀石以投人。」晉.杜預.注:「桀,擔也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杰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ㄐㄧㄝˊ
  拼音: jié




才智優異、特出的人。如:「豪傑」、「人傑」。《孟子.公孫丑上》:「尊賢使能,俊傑在位,則天下之士皆悅。」



1.優異、特出。如:「傑士」、「傑作」。南朝梁.劉勰《文心雕龍.章表》:「左雄奏議,臺閣為式;胡廣章奏,天下第一:並當時之傑筆也。」宋.陸游〈夜讀岑嘉州詩集〉詩:「零落財百篇,崔嵬多傑句。」

2.高大突出。唐.韓愈〈記夢〉詩:「隆樓傑閣磊嵬高,天風飄飄吹我過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ㄐㄧㄝˊ
  拼音: jié




雞棲息的小木樁。同「桀」。《爾雅.釋宮》:「雞棲於弋為榤,鑿垣而棲為塒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节
  部首:竹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ㄐㄧㄝˊ
  拼音: jié




1.植物枝幹分段的地方。如:「松節」、「竹節」。唐.杜甫〈建都十二韻〉:「風斷青蒲節,霜埋翠竹根。」也稱為「節子」。

2.動物骨骼相連接的部分。如:「關節」、「骨節」。《韓非子.解老》:「人之身三百六十節,四肢,九竅,其大具也。」

3.段落、單位。如:「章節」、「單音節」、「把這四小節再重唱一次。」

4.人的志氣、操守。如:「志節」、「貞節」。《左傳.成公十五年》:「聖達節,次守節,下失節。」

5.事情的經過情形。如:「情節」、「細節」。

6.時令的區分。如:「季節」。《史記.卷一三〇.太史公自序》:「夫陰陽四時、八位、十二度、二十四節各有教令。」

7.有特殊意義,值得慶賀或紀念的日子。如:「春節」、「青年節」、「雙十節」。唐.王維〈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〉詩:「獨在異鄉為異客,每逢佳節倍思親。」

8.禮儀。如:「禮節」、「繁文縟節」。《論語.微子》:「長幼之節,不可廢也。」

9.古代使者所執的信物,用以證明身分。通「卩」。如:「符節」。《周禮.地官.掌節》:「掌節,掌守邦節而辨其用,以輔王命。守邦國者用玉節,守都鄙者用角節。」

10.音樂的拍子,以示緩急程度。如:「節奏」、「節拍」。《楚辭.屈原.九歌.東皇太一》:「揚枹兮拊鼓,疏緩節兮安歌。」

11.《易經》卦名。六十四卦之一。兌(☱)下坎(☵)上。《易經.節卦.象曰》:「澤上有水,節。」唐.孔穎達.正義:「水在澤中,乃得其節。」

12.量詞:(1)計算時間分段的單位。如:「今天上了三節課。」(2)計算車廂數目的單位。如:「這列火車有十二節車廂。」(3)計算文章或樂曲段落的單位。如:「本文共分三章節。」、「這首曲子一共有三十六節。」

13.姓。如明代有節鐸。




1.限制、控制、約束。如:「節育」、「節制資本」。《易經.未濟卦.象曰》:「飲酒濡首,亦不知節也。」

2.儉省。如:「節衣縮食」、「開源節流」。《論語.學而》:「節用而愛人,使民以詩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ㄐㄧㄝ
  拼音: jiē




嫁接花木果樹。《說文解字.木部》:「椄,續木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今栽華植果者,以彼枝移椄此樹,而華果同彼樹矣。椄之言接也,今接行而椄廢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禾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ㄐㄧㄝ
  拼音: jiē




禾粒打脫以後的禾莖。如:「麥秸」、「豆秸」。


  

  部首:行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ㄐㄧㄝ
  拼音: jiē




1.城鎮中兩旁有商店,且較為熱鬧的道路。也泛指一般馬路。如:「街道」、「逛街」、「掃街車」、「大街小巷」、「阻街女郎」。

2.某種行業集中的商業區。如:「小吃街」、「家具街」、「電影街」。


  

  部首:言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8
  注音: ㄐㄧㄝ
  拼音: jiē




愚笨。民國.章太炎《新方言.釋言》:「《說文》:『謯,娽也。』案:娽,訓隨從,引伸有鈍遲義。謯亦此義。今廣信謂愚為謯,蘇州亦爾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卩
 总笔画:2
  注音: ㄐㄧㄝˊ
  拼音: jié




1.古代一種代表身分與權力的信物。《玉篇.卩部》:「卩,瑞信也。」

2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

  

  部首:子
 总笔画:3
  注音: ㄐㄧㄝˊ
  拼音: jié




單獨的。《文選.陸機.辯亡論》:「蓬籠之戰,孑輪不反。」



孤獨的。如:「孑然一身」。《晉書.卷八八.李密傳》:「煢煢孑立,形影相弔。」



遺留、剩餘。《詩經.大雅.雲漢》:「周餘黎民,靡有孑遺。」



姓。如明代有孑金。


  

  部首:力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ㄐㄧㄝˊ
  拼音: jié




1.用威嚇的手段脅迫。《史記.卷八六.刺客傳.荊軻傳》:「誠得劫秦王,使悉反諸侯侵地。」宋.蘇洵〈六國論〉:「悲夫!有如此之勢,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。」

2.強取、搶奪。如:「打劫」、「搶劫」、「打家劫舍」。南朝宋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自新》:「陸機赴假還洛,輜重甚盛,淵使少年掠劫。」




1.梵語音譯「劫波」( kalpa)的略稱。一個極為長久的時間單位。佛教以世界經歷若干萬年即毀滅一次,再重新開始為「一劫」。如:「大劫」、「小劫」、「賢劫」。

2.災難、災禍。如:「浩劫」、「劫難」、「劫後餘生」。《聊齋志異.卷一.嬌娜》:「今有雷霆之劫。」

3.圍棋上指從屬未定,可互相牽制的棋眼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五三回:「這一盤鄒泰來卻殺死四五塊,陳木南正在暗歡喜,又被他生出一個劫來,打個不清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力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ㄐㄧㄝˊ
  拼音: jié




1.慎重、謹慎。《說文解字.力部》:「劼,慎也。」

2.穩固。《爾雅.釋詁》:「劼,固也。」

3.努力、勤勉。《廣雅.釋詁》:「劼,勤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ㄐㄧㄝˊ
  拼音: jié

參見「拮据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衣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ㄐㄧㄝˊ
  拼音: jié




把衣襟向上提起,用以兜攬東西。《詩經.周南.芣苢》:「采采芣苢,薄言袺之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虫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ㄐㄧㄝˊ
  拼音: jié

參見「蛣蜣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女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ㄜ
  拼音: ē




女子的人名用字。《說文解字.女部》:「妸,女字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阜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ㄜ
  拼音: ē




1.大陵、大土丘。唐.王勃〈滕王閣序〉:「儼驂騑於上路,訪風景於崇阿。」

2.轉折、彎曲的地方。《文選.古詩十九首.冉冉孤生竹》:「冉冉孤生竹,結根泰山阿。」《漢書.卷二二.禮樂志》:「沛施祐,汾之阿,揚金光,橫泰河。」

3.屋宇、屋檐。《周禮.冬官考工記.匠人》:「堂崇三尺,四阿重屋。」《文選.古詩十九首.西北有高樓》:「交疏結綺窗,阿閣三重階。」

4.姓。如唐代有阿光進。




1.迎合、偏袒。如:「阿附」、「阿私」、「諂媚阿諛」。《孟子.公孫丑上》:「智足以知聖人,汙不至阿其所好。」《呂氏春秋.離俗覽.高義》:「阿有罪,廢國法,不可。」

2.倚靠。參見「阿衡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女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ㄜ
  拼音: ē

參見「婀娜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疒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ㄜ
  拼音: ē




1.疾病。如:「沉痾」。《文選.潘岳.閑居賦》:「常膳載加,舊痾有痊。」《文選.謝靈運.登池上樓詩》:「徇祿反窮海,臥痾對空林。」

2.仇隙、舊仇。《後漢書.卷七四下.袁紹傳》:「願捐棄百痾,追攝舊義,復為母子昆弟如初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囗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ㄜˊ
  拼音: é




鳥媒。即用以誘捕同類鳥的鳥。《廣韻.平聲.戈韻》:「囮,網鳥者媒。」



以威嚇的手段詐取財物。通「訛」。《儒林外史》第四二回:「被幾個喇子囮著,把衣服都剝掉了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ㄜˊ
  拼音: é




吟唱、吟詠。唐.韓愈〈藍田縣丞廳壁記〉:「對樹二松,日哦其間。」宋.楊萬里〈雨夜〉詩:「歲晚能無感,詩成只獨哦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石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ㄜˊ
  拼音: é




石巖。《廣韻.平聲.歌韻》:「硪,《說文》曰:『石巖也。』」


  

  部首:虫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ㄜˊ
  拼音: é




1.鱗翅科昆蟲的總稱。與蝶相類而軀體肥大,觸角細長如絲,翅面灰白色,靜止時呈水平放置,大都屬於晝伏夜出。其種類甚多,有天蛾、蠶蛾、燈蛾等。

2.蛾眉的簡稱。指畫得像蠶蛾觸鬚般的眉毛。東周戰國.宋玉〈神女賦〉:「眉聯娟以蛾揚兮,朱脣的其若丹。」明.陳與郊《昭君出塞》:「美人!你雙蛾淡掃忒恁妝。教人追恨貪狼!」

3.形狀像蛾的真菌子實體。如木耳也稱為「木蛾」,桑耳也稱為「桑蛾」,柳樹上之木耳,亦稱「柳蛾」。

4.姓。如周代時晉國有蛾析。




須臾、不久。通「俄」。《漢書.卷九七.外戚傳下.孝成班倢伃》:「始為少使,蛾而大幸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额
  部首:頁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8
  注音: ㄜˊ
  拼音: é




1.頭前眉上髮下的部分。唐.李白〈長干行〉二首之一:「妾髮初覆額,折花門前劇。」

2.限定的數目。如:「名額」、「兵額」、「額滿為止」。《新五代史.卷四八.雜傳.劉審交傳》:「租有定額,而天下比年無閑田,民之苦樂,不可等也。」

3.匾額。如:「門額」、「廟額」。唐.貫休〈寄杭州靈隱寺宋震使君〉詩:「僧房謝朓語,寺額葛洪書。」

4.器物上首靠近頂端的部分。如:「碑額」、「簾額」。唐.姚合〈酬任疇協律夏中苦雨見寄〉詩:「溼煙凝灶額,荒草覆牆頭。」

5.姓。如清代有額宜都。


  𣘨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ㄜˇ
  拼音: ě

參見「𣘨橠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阜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ㄜˋ
  拼音: è




險要的地方。《史記.卷六八.商君傳》:「魏居領阨之西,都安邑。」



窮困。通「厄」。如:「困阨」。《孟子.公孫丑上》:「遺佚而不怨,阨窮而不憫。」



據守。《清史稿.卷四五三.銘安傳》:「東北與俄接壤,舊設卡倫,無兵駐守,迺遣將分阨要塞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恶
  部首:心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ㄜˋ
  拼音: è




1.罪過、不良的行為。《易經.大有卦.象曰》:「君子以遏惡揚善,順天休命。」《三國志.卷三五.蜀書.諸葛亮傳》:「無惡不懲,無善不顯。」

2.疾病。《左傳.成公六年》:「郇瑕氏土薄水淺,其惡易覯。」南朝宋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術解》:「郗愔信道甚精勤,常患腹內惡,諸醫不可療。」

3.汙垢、穢物。《左傳.成公六年》:「土厚水深,居之不疾,有汾澮以流其惡。」《周禮.天官.獸醫》:「凡療獸瘍,灌而劀之,以發其惡,然後藥之養之食之。」

4.糞便。《漢書.卷六三.武五子傳.昌邑哀王劉髆傳》:「陛下左側讒人眾多,如是青蠅惡矣。」《隋書.卷七二.孝義傳.田翼傳》:「母患暴痢,翼謂中毒,遂親嘗惡。」




1.不善的、壞的。《荀子.非相》:「形相雖善而心術惡,無害為小人也。」

2.粗劣的。《論語.里仁》:「士志於道,而恥惡衣惡食者,未足與議也。」《韓非子.說疑》:「不明臣之所言,雖節儉勤勞,布衣惡食,國猶自亡也。」

3.醜陋。《史記.卷六七.仲尼弟子傳.澹臺滅明傳》:「(澹臺滅明)狀貌甚惡,欲事孔子,孔子以為材薄。」《文選.謝靈運.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發都詩》:「良時不見遺,醜狀不成惡。」

4.不適、不快。《晉書.卷八〇.王羲之傳》:「中年以來,傷於哀樂,與親友別,輒作數日惡。」南朝宋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文學》:「身今少惡,斐逸民跡近在此,君可往問。」




極、甚。《淮南子.墬形》:「其人大面短頤,美須惡肥。」宋.辛棄疾〈臨江仙.小靨人憐都惡瘦〉詞:「小靨人憐都惡瘦,曲眉夫與長顰。」



害。《淮南子.說林》:「病熱而強之餐,救暍而飲之寒,救經而引其索,拯溺而授之石,欲救之,反為惡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16
 总笔画:20
  注音: ㄜˋ
  拼音: è




驚駭的。通「噩」。《列子.周穆王》:「一曰正夢,二曰蘁夢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阏
  部首:門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ㄜˋ
  拼音: è




阻塞、壅塞。《列子.楊朱》:「夫耳之所欲聞者音聲,而不得聽,謂之閼聰;目之所欲見者美色,而不得視,謂之閼明。」唐.劉禹錫〈唐故衡州刺史呂君集序〉:「孰能閼其勢,而爭夫光者乎?」



遮擋的器物。《荀子.禮論》:「抗折,其䫉以象槾茨番閼也。」唐.楊倞.注:「閼謂門戶壅閼風塵者。」《漢書.卷八九.循吏傳.召信臣傳》:「開通溝瀆,起水門提閼凡數十處,以廣溉灌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辵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ㄜˋ
  拼音: è




意外相遇。《爾雅.釋詁下》:「遻,見也。」晉.郭璞.注:「行而相值即見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ㄐㄧㄝ
  拼音: jiē




1.舉、高舉。如:「高揭義旗」、「揭竿而起」。《戰國策.齊策四》:「於是乘其車,揭其劍,過其友曰:『孟嘗君客我。』」

2.公開表露出來。如:「揭露」、「揭短」、「揭底」、「揭曉」。

3.掀開、拉開。如:「揭幕」、「揭鍋蓋」。唐.韓偓〈復偶見三絕〉之三:「半身映竹輕聞語,一手揭簾微轉頭。」

4.把黏在物體上面的東西撕下。如:「揭膏藥」、「揭瘡巴」、「揭下壁報」。

5.肩負。《莊子.胠篋》:「然而巨盜至,則負匱揭篋擔囊而趨。」唐.杜光庭《虯髯客傳》:「乃紫衣戴帽人,杖揭一囊。」




姓。如唐代有揭鎮,清代有揭暄。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ㄐㄧㄝ
  拼音: jiē




1.表示感傷、哀痛的語氣。唐.韓愈〈祭田橫墓文〉:「死者不復生,嗟余去此其從誰!」唐.張籍〈西州〉詩:「嗟我五陵間,農者罷耘耕。」

2.表示贊美的語氣。《史記.卷五七.絳侯周勃世家》:「嗟乎!此真將軍矣!」

3.招呼聲。《書經.費誓》:「公曰:『嗟!人無譁,聽命。』」《禮記.檀弓》:「黔敖左奉食,右執飲,曰:『嗟!來食。』」




發語詞,無義。《文選.張衡.西京賦》:「群窈窕之華麗,嗟內顧之所觀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ㄐㄧㄝˊ
  拼音: jié

參見「桔梗」、「桔槔」等條。


  

 简化字:结
  部首:糸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ㄐㄧㄝˊ
  拼音: jié




1.用繩或線相鉤連。如:「結網」、「結繩」。

2.締交、聯合。如:「結婚」、「結識」、「締結」、「集會結社」、「義結金蘭」。

3.構成、形成。如:「結冤」、「結仇」。

4.建構、建造。如:「結廬」。唐.顧況〈閒居自述〉詩:「有山堪結屋,無地可容塵。」

5.凝聚。如:「結冰」、「凝結」、「凍結」。

6.植物長出果實。如:「結實纍纍」、「樹上結了許多果子。」

7.終了、收束。如:「結案」、「了結」、「結帳」。




1.繩、線或帶子所結成的紐。如:「領結」、「死結」、「蝴蝶結」。

2.憂傷思緒糾纏難解之處。如:「鬱結」、「心有千千結」。唐.韋莊〈應天長.別來半歲音書絕〉詞:「別來半歲音書絕,一寸離腸千萬結。」

3.表示保證或負責的文件、字據。如:「具結」、「保結」。


  

 简化字:疖
  部首:疒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8
  注音: ㄐㄧㄝˊ
  拼音: jié




病名。是化膿菌侵入毛囊及周圍組織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炎症,病灶是疼痛的半球形紅色結節,好發於頭、面、頸、臀等部位。其後病灶的中央部位化膿壞死,終於潰破或吸收。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2945 页数: 3/74
第一页 | 上一页 | 下一页 | 最后页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