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guà
  

 简化字:锕
  部首:金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ㄚ
  拼音: ā




(actinium,Ac)化學元素。原子序89。放射性元素之一。銀白色。在自然界中與鈾礦共存。除硫化物外,錒的化合物為無色。


  

  部首:网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ㄍㄨㄚˋ
  拼音: guà




1.牽絆、阻礙。《玉篇.网部》:「罣,罣礙也。」元.馬致遠〈青杏子.世事飽諳多套.賺煞〉:「兀的不快活煞,喬公事心頭再不罣。」

2.懸掛。《廣韻.去聲.霽韻》:「罣,挂也。」宋.姜夔〈好事近.涼夜摘花鈿〉詞:「朝來碧縷放長穿,釵頭罣層玉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糸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ㄍㄨㄚˋ
  拼音: guà




受阻礙、牽絆。《玉篇.糸部》:「絓,止也,有行礙也。」《淮南子.兵略》:「飛鳥不動,不絓網羅。」


  詿

 简化字:诖
  部首:言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ㄍㄨㄚˋ
  拼音: guà




1.擾亂、貽誤。《說文解字.言部》:「詿,誤也。」《史記.卷一〇六.吳王濞傳》:「漢有賊臣……絕先帝功臣,進任姦宄,詿亂天下,欲危社稷。」《漢書.卷四.文帝紀》:「濟北王背德反上,詿誤吏民,為大逆。」

2.欺騙。《漢書.卷九九.王莽傳上》:「即有所間非,則臣莽當被詿上誤朝之罪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衣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ㄍㄨㄚˋ
  拼音: guà




外衣。如:「短褂」、「長袍馬褂」。《清會典.卷八〇.禮部.儀制清吏司三》:「服有袍,有褂。朝服蟒袍外,皆加補褂,冬則應服端罩者加端罩。」《老殘遊記》第三回:「本日在大街上買了一疋繭綢,又買了一件大呢馬褂面子,拿回寓去叫個成衣匠做一身棉袍子馬褂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瓜
 总笔画:5
  注音: ㄍㄨㄚ
  拼音: guā




1.葫蘆科植物的總稱。種類很多,葉掌狀,莖末端卷曲,可攀爬蔓生。多開黃色花,果實可食用。如黃瓜、西瓜、冬瓜等。

2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

  

  部首:刀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ㄍㄨㄚ
  拼音: guā




1.用刀削去物體表面的東西。如:「刮鬍子」、「刮魚鱗」。唐.韓愈〈進學解〉:「刮垢磨光,蓋有幸而獲選。」

2.擦拭。如:「刮目相看」。《資治通鑑.卷三九.漢紀三十一.淮陽王更始元年》:「更始羞怍,俛首刮席,不敢視。」

3.比喻剝削、聚斂。如:「搜刮財物」。《新唐書.卷二一三.藩鎮淄青橫海傳.程日華傳》:「馬瘠,士飢死,刺史不棄豪髮卹吾急,今刮地以去,吾等何望?」

4.吹襲。同「颳」。唐.無名氏〈冬〉詩:「浩汗霜風刮天地,溫泉火井無生意。」

5.比喻訓斥、責罵。如:「他被上司刮了一頓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ㄍㄨㄚ
  拼音: guā




1.箭末端搭扣弦的部分。《集韻.入聲.末韻》:「栝,矢栝築弦處。」《淮南子.兵略》:「夫栝,淇衛箘簬,載以銀錫,雖有薄縞之幨,腐荷之矰,然猶不能獨射也。」漢.高誘.注:「栝,箭栝也。」

2.即檜。清.王念孫《廣雅疏證.卷一〇上.釋木》:「栝,柏也。」疏證:「栝,與檜同。《爾雅》云:『檜,柏葉松身。』是栝即柏之別種,故以栝為柏也。」唐.杜甫〈別張十三建封〉詩:「雖當霰雪嚴,未覺栝柏枯。」

3.參見「檃栝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ㄍㄨㄚ
  拼音: guā

參見「䒷蔞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耳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ㄍㄨㄚ
  拼音: guā




喧譁、吵耳。《文選.嵇康.與山巨源絕交書》:「或賓客盈座,鳴聲聒耳。」宋.王安石〈和惠思歲二日二絕〉之一:「為嫌歸舍兒童聒,故就僧房借榻眠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竹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ㄍㄨㄚ
  拼音: guā




箭的末端搭扣弦的部分。同「栝」。唐.陸龜蒙〈奉酬襲美先輩吳中苦雨一百韻〉:「譬如飾箭材,尚欠鏃與筈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刮
  部首:風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ㄍㄨㄚ
  拼音: guā




吹襲。如:「颳風」、「颱風把樹颳倒了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鸹
  部首:鳥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ㄍㄨㄚ
  拼音: guā

參見「鶬鴰」、「老鴰」等條。


  

 简化字:蜗
  部首:虫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ㄍㄨㄚ
  拼音: guā

參見「蝸牛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糸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ㄍㄨㄚ
  拼音: guā




1.繫印環的紫青色絲繩。《說文解字.糸部》:「緺,綬紫青色也。」《史記.卷一二六.滑稽傳.褚少孫補衛青傳》:「及其拜為二千石,佩青緺出宮門,行謝主人。」

2.量詞。計算髮髻的單位。五代十國南唐.李煜〈長相思.雲一緺〉詞:「雲一緺,玉一梭,澹澹衫兒薄薄羅,輕顰雙黛螺。」宋.張樞〈清平樂.鳳樓人獨〉詞:「曉奩懶試脂鉛,一緺鸞髻微偏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馬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ㄍㄨㄚ
  拼音: guā




黑嘴的黃馬。《說文解字.馬部》:「騧,黃馬黑喙。」《詩經.秦風.小戎》:「四牡孔阜,六轡在手,騏騮是中,騧驪是驂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刀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ㄍㄨㄚ
  拼音: guā




刮掉爛肉膿血。《說文解字.刀部》:「劀,刮去惡創肉也。」《周禮.天官.瘍醫》:「瘍醫掌腫瘍、潰瘍、金瘍、折瘍之祝藥劀殺之齊。」漢.鄭玄.注:「劀,刮去膿血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剐
  部首:刀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ㄍㄨㄚˇ
  拼音: guǎ




一種古代的刑罰。將人體慢慢削割至死。如:「千刀萬剮」。《喻世明言.卷二六.沈小官一鳥害七命》:「黃大保、小保,貪財殺父,不分首從,俱各淩遲處死,剮二百四十刀,分屍五段,梟首示眾。」也稱為「凌遲」。


  

  部首:宀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ㄍㄨㄚˇ
  拼音: guǎ




少。《說文解字.宀部》:「寡,少也。」如:「沉默寡言」、「寡不敵眾」。《易經.繫辭下》:「吉人之辭寡,躁人之辭多。」



丈夫已死的婦女。《詩經.小雅.鴻鴈》:「爰及矜人,哀此鰥寡。」《禮記.禮運》:「矜寡孤獨廢疾者,皆有所養。」



古代王侯的自稱。《孟子.梁惠王上》:「寡人之於國也,盡心焉耳矣。」漢.趙岐.注:「王侯自稱孤寡。」元.關漢卿《單刀會》第三折:「俺哥哥稱孤道寡世無雙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卜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ㄍㄨㄚˋ
  拼音: guà




古代卜筮所用的符號。相傳為伏羲氏所創,以陰爻(⚋)陽爻(⚊)相配合,每卦三爻,形成八卦,八卦互相搭配,演為六十四卦。古人觀卦象以定吉凶。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ㄍㄨㄚˋ
  拼音: guà




1.區別、劃分。《說文解字.手部》:「挂,畫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古本多作畫者,此等皆有分別畫出之意。」《淮南子.氾論》:「伯余之初作衣也,緂麻索縷,手經指挂,其成猶網羅。」

2.謀求。《莊子.漁父》:「好經大事,變更易常,以挂功名,謂之叨。」

3.懸吊。通「掛」。《文選.木華.海賦》:「於是候勁風揭百尺,維長綃,挂帆席,望濤遠決,冏然鳥逝。」唐.李白〈行路難〉三首之一:「長風破浪會有時,直挂雲帆濟滄海。」

4.登記。宋.蘇軾〈次韻范純父涵星硯月石風林屏詩〉:「上書挂名豈待我,獨立自可當雷霆。」

5.觸犯、違背。《文選.曹植.責躬詩》:「舉挂時網,動亂國經。」清.袁枚《隨園詩話》卷九:「青樓金蕊先以事挂法,一時交好,無能為之道地。


  

 简化字:挂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ㄍㄨㄚˋ
  拼音: guà




1.懸吊。如:「牆上掛了一幅水墨畫。」、「掛羊頭,賣狗肉」。

2.牽念、懸念。如:「掛心」、「牽腸掛肚」。《紅樓夢》第二八回:「幸虧寶玉被一個林黛玉纏綿住了,心心念念只掛著林黛玉。」

3.佩戴、穿戴。如:「掛孝」。《薛仁貴征遼事略》:「其人年少,虎體人形,腕懸鐵簡身掛綠袍。」

4.登記。如:「掛失」、「掛號」。

5.將話筒放回電話機上切斷通訊。如:「她一氣之下掛了電話,讓對方沒有解釋的機會。」、「電話請暫時不要掛,我找專家來回答你!」

6.打電話。如:「請記得掛電話回家,你家人有事找你!」

7.帶著。如:「臉上掛著笑容。」

8.死、完蛋。如:「他出車禍掛了」、「他一上場就掛了,使比賽提前結束。」




量詞。計算成套或成串物品的單位。如:「一掛念珠」。《老殘遊記》第四回:「選了一掛雙套飛車,趕進城去。」



用來懸吊的。如:「掛鉤」、「掛鐘」、「掛圖」。


  

  部首:丿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ㄍㄨㄞ
  拼音: guāi




1.彆扭、性情怪異。如:「乖僻」、「乖戾」。

2.形容懂事、聽話。如:「乖巧」、「這孩子真乖!」




1.違背、不合。如:「名實相乖」。唐.韓愈〈五箴.行箴〉:「行與義乖,言與法違。」

2.分離。《史記.卷一一〇.匈奴傳》:「漢使兩使者,一弔單于,一弔右賢王,欲以乖國。」《聊齋志異.卷二.鳳陽士人》:「鸞鳳久乖,圓在今夕。」




聰明、機伶。如:「賣乖」、「上一次當,學一次乖。」《文明小史》第二九回:「原來如此!這樣辦法,俺也學著個乖了。」


  𠦬

  部首:十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ㄍㄨㄞ
  拼音: guāi




背脊。《說文解字.垂部》:「𠦬,背呂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猶俗云背脊也。」


  𠁥

  部首:丨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5
  注音: ㄍㄨㄞˇ
  拼音: guǎi




羊角。《說文解字.𠁥部》:「𠁥,羊角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ㄍㄨㄞˇ
  拼音: guǎi




1.用詐術騙走人或財物。如:「誘拐」。《儒林外史》第四一回:「沈瓊枝便把鹽商騙他做妾,他拐了東西逃走的話,說了一遍。」

2.轉彎。如:「拐彎抹角」。《老殘遊記》第三回:「進了大門,望西一拐便是三間客廳。」




瘸腿走路。如:「他形容憔悴,一拐一拐的走在路上。」《西遊記》第一回:「猴王縱身跳起,拐呀拐的走了兩遍。」



手杖。通「枴」。《紅樓夢》第一三回:「賈珍此時也有些病症在身,二則過於悲痛了,因拄個拐,踱了進來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拐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ㄍㄨㄞˇ
  拼音: guǎi




用來支撐身體,幫助行走的手杖。如:「鐵枴」、「枴杖」。


  

  部首:大
部外笔画:1
 总笔画:4
  注音: ㄍㄨㄞˋ
  拼音: guài




《易經》卦名。六十四卦之一。乾(☰)下兌(☱)上。象決斷之義。


  

  部首:心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ㄍㄨㄞˋ
  拼音: guài




奇異的。如:「怪模怪樣」、「奇形怪狀」。唐.賈島〈暮過山村〉詩:「怪禽啼曠野,落日恐行人。」



1.奇異、不尋常的事物。《論語.述而》:「子不語:怪、力、亂、神。」

2.神話傳說中的妖魔之類。如:「鬼怪」、「妖怪」。《文選.班彪.王命論》:「震電晦冥,有龍蛇之怪。」

3.姓。如黃帝時有怪義。




1.驚訝、疑忌。《墨子.貴義》:「子墨子南遊使衛,關中載書甚多,弦唐子見而怪之。」《文選.東方朔.答客難》:「海內定國家安是遇其時者也,子又何怪之邪?」

2.責備、埋怨。如:「責怪」、「怪罪」。《荀子.正論》:「今世俗之為說者,不怪朱、象,而非堯、舜,豈不過甚矣哉?」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回:「論這事,只該怪我們金老爺。」




很、甚。如:「這娃兒怪討人喜歡的!」《紅樓夢》第四二回:「眾人愛你伶俐,今兒我也怪疼你的了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宀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ㄍㄨㄢ
  拼音: guān




1.在政府機關擔任公職的人。《字彙.宀部》:「官,宦也。」如:「縣官」、「法官」、「貪官汙吏」。《書經.咸有一德》:「任官惟賢材,左右惟其人。」

2.宦吏的居處。《論語.子張》:「不見宗廟之美,百官之富。」

3.職位、官職。如:「辭官歸隱」。漢.王充《論衡.命祿》:「智慮深而無財,才能高而無官。」

4.對人的尊稱。如:「看官」、「客官」。

5.生物體中負責某種獨立機能的組織。如:「器官」、「感官」、「五官」。《孟子.告子上》:「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,物交物則引之而已矣。」

6.姓。如宋代有官熙。




1.任命、授職。《禮記.學記》:「君子大德不官,大道不器。」漢.曹操〈論吏士行能令〉:「故明君不官無功之臣,不賞不戰之士。」

2.任職。《禮記.雜記下》:「管仲死,桓公使為之服。官於大夫者之為之服也,自管仲始也。」




國家的、政府的。如:「官費」、「官倉」、「官方說法」。《文選.任昉.王文憲集序》:「春秋三十有八七年五月三日,薨於建康官舍。」


  
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ㄍㄨㄢ
  拼音: guān




1.古代稱執役的小臣。《說文解字.人部》:「倌,小臣也。」《詩經.鄘風.定之方中》:「命彼倌人,星言夙駕,說于桑田。」

2.以前稱在茶坊、飯館等服雜役的人。如:「堂倌」。

3.舊時農村中飼養牲畜的人。如:「羊倌」、「牛倌」、「豬倌」。

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ㄍㄨㄢ
  拼音: guān




裝斂屍體的器具。如:「棺材」、「蓋棺論定」。《論語.先進》:「鯉也死,有棺而無椁,吾不徒行以為之椁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掼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ㄍㄨㄢˋ
  拼音: guàn




摔、扔。《水滸傳》第二六回:「把那婦人頭望西門慶臉上摜將來。」《西遊記》第三一回:「只見行者提著兩孩子,站在那高崖之上,意欲往下摜。」


  

  部首:丨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5
  注音: ㄍㄨㄢˋ
  拼音: guàn




小孩頭髮分束成兩角突出的樣子。《詩經.齊風.甫田》:「婉兮孌兮,總角丱兮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ㄍㄨㄢˋ
  拼音: guàn




滾沸的。《楚辭.嚴忌.哀時命》:「愁脩夜而宛轉兮,氣涫沸其若波。」《史記.卷一二八.褚少孫補.龜策傳》:「寡人念其如此,腸如涫湯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示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ㄍㄨㄢˋ
  拼音: guàn




古代一種祭祀的儀式,將酒灑在地上以告神。《說文解字.示部》:「祼,灌祭也。」《書經.洛誥》:「王入太室祼。」唐.孔穎達.正義:「王以圭瓚酌鬱鬯之酒以獻尸,尸受祭而灌於地,因奠不飲,謂之祼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皿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ㄍㄨㄢˋ
  拼音: guàn




1.洗手。《說文解字.皿部》:「盥,澡手也。」漢.王充《論衡.譏日》:「且沐者,去首垢也;洗,去足垢;盥,去手垢;浴,去身垢,皆去一形之垢,其實等也。」

2.洗滌。唐.白居易〈冷泉亭記〉:「眼耳之塵,心舌之垢,不待盥滌,見輒除去。」




洗滌用的盛水器皿。北周.庾信〈周安昌公夫人鄭氏墓志銘〉:「承姑奉盥,訓子停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18
 总笔画:21
  注音: ㄍㄨㄢˋ
  拼音: guàn




1.注入、倒進。如:「灌水」、「灌酒」、「灌風」、「他不肯吃藥,媽媽只好硬灌。」《莊子.秋水》:「秋水時至,百川灌河。」

2.澆水。如:「灌溉」。《莊子.逍遙遊》:「時雨降矣,而猶浸灌,其於澤也,不亦勞乎。」

3.錄製。如:「灌唱片」。




1.一種古代祭祀的儀式,酌酒灑地以告神。《禮記.明堂位》:「季夏六月,以禘禮祀周公於大廟,牲用白牡,尊用犧象山罍,鬱尊用黃目,灌用玉瓚大圭。」

2.姓。如漢代有灌嬰。




叢聚的。如:「灌莽」。《詩經.周南.葛蕈》:「黃鳥于飛,集於灌木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火
部外笔画:18
 总笔画:22
  注音: ㄍㄨㄢˋ
  拼音: guàn




舉火。《說文解字.火部》:「爟,舉火曰爟。」



用以示警的烽火。《廣韻.去聲.換韻》:「爟,烽火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玉
部外笔画:18
 总笔画:22
  注音: ㄍㄨㄢˋ
  拼音: guàn




一種玉石。《說文解字.玉部》:「瓘,玉也。」《左傳.昭公十七年》:「若我用瓘斝、玉瓚,鄭必不火。」漢.鄭玄.注:「瓘,珪也。」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4123 页数: 1/104
下一页 | 最后页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