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
  

  部首:足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ㄈㄨ
  拼音: fū




1.腳背。《玉篇.足部》:「跗,足上也。」《莊子.秋水》:「赴水則接腋持頤,蹶泥則沒足滅跗。」

2.足、腳。《集韻.平聲.虞韻》:「跗,足也。」漢.王充《論衡.宣漢》:「古之露首,今冠章甫;怙之跣跗,今履商舄。」

3.花萼、花托。同「柎」。《管子.地員》:「朱跗黃實。」宋.孫光憲〈望梅花.數枝開與短牆平〉詞:「數枝開與短牆平,見雪萼,紅跗相映。」

4.器物的底座。同「柎」。《續漢書志.第七.祭祀志上》:「距石下皆有石跗,入地四尺。」《元史.卷六八.禮樂志二》:「虡趺青龍籍地,以綠油臥梯二,加兩跗焉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寸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ㄈㄨ
  拼音: fū




散布。通「敷」。《史記.卷一一七.司馬相如傳》:「旁魄四塞,雲尃霧散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攴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ㄈㄨ
  拼音: fū




1.散布、傳布。《書經.大禹謨》:「文命敷於四海,祇承于帝。」唐.皮日休〈十原系述.原弈〉:「舜不忍伐,而敷之文德,然後有苗格焉。」

2.陳述。《詩經.商頌.長發》:「敷奏其勇,不震不動,不戁不竦,百祿是總。」南朝宋.謝靈運〈山居賦〉:「研書賞理,敷文奏懷。」

3.鋪設、展開。《書經.顧命》:「牖間南嚮,敷重篾席。」《楚辭.屈原.離騷》:「跪敷衽以陳辭兮,耿吾既得此中正。」

4.塗抹。如:「敷臉」、「敷藥」。《紅樓夢》第三四回:「寶姑娘送去的藥,我給二爺敷上了,比先好些了。」

5.足夠。如:「入不敷出」。《三國演義》第三〇回:「若遷延日月,糧草不敷,事可憂矣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邑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ㄈㄨ
  拼音: fū

參見「鄜縣」條。


  

 简化字:肤
  部首:肉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ㄈㄨ
  拼音: fū




身體的表皮。如:「皮膚」、「切膚之痛」。《詩經.衛風.碩人》:「手如柔荑,膚如凝脂。」唐.李華〈弔古戰場文〉:「繒纊無溫,墮指裂膚。」



1.表面的、浮淺的。如:「膚淺」、「膚泛」。《南齊書.卷三九.陸澄傳》:「澄諛聞膚見,貽撓後昆,上掩皇明,下籠朝識,請以見事免澄所居官。」

2.大。《詩經.小雅.六月》:「薄伐玁狁,以奏膚公。」漢.毛亨.傳:「膚,大。公,功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ㄈㄨˊ
  拼音: fú




1.用手支持,使人、物或自己不倒。如:「扶老攜幼」、「攙扶」。《荀子.勸學》:「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。」《三國演義》第五〇回:「焦頭爛額者扶策而行。」

2.幫助、輔佐。如:「濟弱扶貧」。《戰國策.宋衛策》:「若扶梁伐趙,以害趙國,則寡人不忍也。」《水滸傳》第六三回:「天地咸扶,鬼神共佑。」

3.倚、仗。《漢書.卷一.高帝紀上》:「不如更遣長者扶義而西,告諭秦父兄。」《新唐書.卷八五.竇建德傳》:「大王奮布衣,起漳南,隋之列城莫不爭附者,以能杖順扶義,安四方也。」

4.護送。如:「扶靈」。唐.杜甫〈別蔡十四著作〉詩:「主人薨城府,扶櫬歸咸秦。」

5.循、沿。三國魏.曹植〈仙人篇〉:「玉樹扶道生,白虎夾門樞。」晉.陶淵明〈桃花源記〉:「既出,得其船,便扶向路,處處誌之。」




姓。如漢代有扶嘉。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ㄈㄨˊ
  拼音: fú

參見「芙蕖」、「芙蓉」等條。


  

  部首:虫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ㄈㄨˊ
  拼音: fú

參見「青蚨」、「蚨蝶」等條。


  巿

  部首:巾
部外笔画:1
 总笔画:4
  注音: ㄈㄨˊ
  拼音: fú




古代一種繫於腰間,遮於官服或禮服下裳前的服飾。同「紱」、「韍」。《說文解字.巿部》:「巿,韠也。上古衣蔽前而已,巿以象之。天子朱巿,諸侯赤巿。」也稱為「蔽膝」、「圍腰」。


  

  部首:弓
部外笔画:2
 总笔画:5
  注音: ㄈㄨˊ
  拼音: fú




不。如:「自嘆弗如」。《左傳.隱公三年》:「教之以義方,弗納於邪。」



去災求福。同「祓」。《詩經.大雅.生民》:「生民如何,克禋克祀,以弗無子。」漢.鄭玄.注:「弗之言祓也……以祓除其無子之疾,而得其福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刀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ㄈㄨˊ
  拼音: fú




用刀砍擊。《左傳.昭公二十六年》:「苑子刜林雍,斷其足,鑋而乘於他車以歸。」唐.柳宗元〈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記〉:「伐惡木,刜奧草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ㄈㄨˊ
  拼音: fú




違背、違逆。《書經.微子》:「乃罔畏畏,咈其耇長,舊有位人。」



忿怒。通「艴」。《警世通言.卷二二.宋小官團圓破氈笠》:「那人咈然不樂道:『客人既發了個好心,卻又做脫身之計。』」



不然。《書經.堯典》:「帝曰:『吁!咈哉。』」


  

  部首:山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ㄈㄨˊ
  拼音: fú




山腰上的路。《說文解字.山部》:「岪,山脅道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脅者,兩膀也。山如人體,其兩旁曰脅。」



山勢曲折的樣子。《楚辭.淮南小山.招隱士》:「坱兮軋,山曲岪。」


  彿

  部首:彳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ㄈㄨˊ
  拼音: fú

參見「彷彿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气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ㄈㄨˊ
  拼音: fú




(fluorine,F)化學元素。原子序9,鹵族元素之一。呈淡黃色,有特殊臭味。是電負度最大的元素,化學性質相當活潑。性劇毒,具腐蝕性,可燃。


  

  部首:色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ㄈㄨˊ
  拼音: fú

參見「艴然」條。


  

 简化字:绋
  部首:糸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ㄈㄨˊ
  拼音: fú




1.亂麻。《說文解字.糸部》:「紼,亂枲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亂枲者,亂麻也。可以裝衣,可以然火,可以緝之為索。」

2.大的繩索。《詩經.小雅.采菽》:「汎汎楊舟,紼纚維之。」漢.毛亨.傳:「紼,繂也。」唐.孔穎達.正義:「孫炎曰:『繂,大索也。』」

3.送葬時拉引靈柩入墓穴的繩索。《玉篇.糸部》:「紼,引棺索也。」《禮記.曲禮上》:「適墓不登壟,助喪必執紼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髟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ㄈㄨˊ
  拼音: fú




婦人的頭飾。《廣韻.入聲.物韻》:「髴,婦人首飾。」宋.歐陽修〈班班林間鳩寄內〉詩:「又云子亦病,蓬首不加髴。」



參見「髣髴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6
  注音: ㄈㄨˊ
  拼音: fú




1.趴,身體向前傾靠在物體上。如:「倒伏」、「伏案」。《禮記.曲禮上》:「坐毋箕,寢毋伏。」

2.隱藏、隱匿。如:「蟄伏」、「危機四伏」、「晝伏夜出」。《老子》第五八章:「禍兮福之所倚,福兮禍之所伏。」

3.降服、使屈服。如:「降龍伏虎」、「制伏」。

4.低落下去。如:「伏地挺身」、「此起彼伏」。

5.承認、承受。如:「伏罪」、「伏法」。《文選.班彪.王命論》:「遇折足之凶,伏斧鉞之誅。」

6.佩服、信服。同「服」。唐.白居易〈琵琶行〉:「曲罷曾教善才伏,妝成每被秋娘妒。」




隱藏不露的。《文選.左思.蜀都賦》:「漏江伏流潰其阿。」



參見「伏日」條。



對尊長自謙的敬辭。《文選.枚乘.七發》:「伏聞太子玉體不安,亦少閒乎?」《漢書.卷四.文帝紀》:「臣伏計之,大王奉高祖宗廟最宜稱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虫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ㄈㄨˊ
  拼音: fú

參見「蝙蝠」條。


  

 简化字:辐
  部首:車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ㄈㄨˊ
  拼音: fú




車輪中連接車轂和輪圈的直木。《老子》第一一章:「三十輻共一轂,當有無,有車之用。」唐.柳宗元〈封建論〉:「邦群后,布濩星羅,四周於天下,輪運而輻集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鳥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20
  注音: ㄈㄨˊ
  拼音: fú




動物名。鳥綱戴勝目。體長尺許,色黃褐或灰紅色,頭頂有金黃色大羽冠,嘴細長,稍彎曲,尾有羽十根,色黑。也稱為「戴勝」。《廣韻.入聲.屋韻》:「鶝,戴勝別名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凫
  部首:鳥
部外笔画:2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ㄈㄨˊ
  拼音: fú




動物名。鳥綱雁形目。狀如鴨而略大。體長二尺許,嘴扁,腳短,趾間有蹼,翼長能飛翔,常群居於湖沼中。也稱為「野鴨」。


  

  部首:糸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ㄈㄨˊ
  拼音: fú




1.下葬時拉引棺木入墓穴的繩子。同「紼」。《周禮.地官.遂人》:「及葬,帥而屬六綍。」《禮記.雜記下》:「升正柩,諸侯執綍五百人。」

2.大繩。《禮記.緇衣》:「王言如綸,其出如綍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ㄈㄨˊ
  拼音: fú




榑桑:傳說中的神木,生長於日出的地方。《說文解字.木部》:「榑,榑桑,神木,日所出也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缚
  部首:糸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ㄈㄨˊ
  拼音: fú




1.用繩捆綁。如:「手無縛雞之力」。《左傳.文公二年》:「晉襄公縛秦囚,使萊駒以戈斬之。」

2.拘束、約束。唐.白居易〈遊平原贈晦叔〉詩:「且喜身無縛,終漸鬢有絲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一四回:「且生得才貌雙全,風流瀟灑,不為官俗國體所縛。」




用來綑束的繩子。《左傳.僖公六年》:「武王親釋其縛,受其璧而祓之。」《史記.卷九二.淮陰侯傳》:「信乃解其縛,東鄉對,西鄉坐,師事之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ㄈㄨˊ
  拼音: fú




1.潛流在地下的水。通「洑」。《集韻.入聲.屋韻》:「澓,伏流也。或從伏。」

2.姓。如漢代有澓仲翁。




水迴流。晉.郭璞〈江賦〉:「迅澓增澆,涌湍疊躍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斤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ㄈㄨˇ
  拼音: fǔ




1.砍物的工具。《孟子.梁惠王上》:「斧斤以時入山林,材木不可勝用也。」

2.古代殺人用的兵器或刑具。《文選.班彪.王命論》:「遇折足之凶,伏斧鉞之誅。」《聊齋志異.卷一.青鳳》:「倘宥鳳也,刀鋸鈇鉞,小生願身受之。」




以斧砍物。漢.曹操〈苦寒行〉:「擔囊行取薪,斧冰持作糜。」《聊齋志異.卷八.小翠》:「公怒,斧其門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金
部外笔画:2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ㄈㄨˇ
  拼音: fǔ




古代的一種烹飪器具。即今之鐵鍋。如:「破釜沉舟」。三國魏.曹植〈七步詩〉:「萁在釜下然,豆在釜中泣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ㄈㄨˇ
  拼音: fǔ

參見「滏陽河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用
部外笔画:2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ㄈㄨˇ
  拼音: fǔ




1.男子的美稱。《說文解字.用部》:「甫,男子之美偁也。」《儀禮.士冠禮》:「曰伯某甫,仲、叔、季,唯其所當。」

2.參見「臺甫」條。

3.姓。如明代有甫輊。




1.起初、開始。《周禮.春官宗伯.小宗伯》:「卜葬兆,甫竁,亦如之。」

2.剛剛、方才。如:「驚魂甫定」。明.徐弘祖《徐霞客遊記.卷八下.滇遊日記九》:「乃投寓於李老家,時甫過午也。」《清史稿.卷四一八.列傳.毛昶熙》:「今日巨寇甫平,兵戈未息,滇、黔、秦、隴,烽火驚心;皖、豫、直、東,瘡痍滿目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邑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ㄈㄨˇ
  拼音: fǔ




漢代的一座亭閣。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陝西省略陽縣西。


  

 简化字:辅
  部首:車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ㄈㄨˇ
  拼音: fǔ




1.車兩旁的夾木。《說文解字.車部》:「輔,《春秋傳》曰:『輔車相依。』」《詩經.小雅.正月》:「其車既載,乃棄爾輔。」《續漢書志.第六.禮儀志下》:「車皆去輔轓,疏布惡輪。」

2.臉頰。漢.張衡〈七辯〉:「靨輔巧笑,清眸流眄。」

3.參見「畿輔」條。

4.姓。如漢代有輔狼。




扶持、幫助。如:「相輔相成」。《論語.顏淵》:「君子以文會友,以友輔仁。」《孟子.滕文公上》:「放勛日勞之,來之,匡之,直之,輔之,翼之,使自得之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竹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8
  注音: ㄈㄨˇ
  拼音: fǔ




古代祭祀宴饗時,用來盛稻粱、黍稷的器具。《周禮.地官.舍人》:「凡祭祀,共簠簋實之陳之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黹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ㄈㄨˇ
  拼音: fǔ




古代禮服上所刺繡的花紋,半黑半白,如斧之形。《說文解字.黹部》:「黼,白與黑相次文。」《書經.益稷》:「作會、宗彞、藻、火、粉、米、黼、黻、絺、繡。」唐.孔穎達.正義:「(黼)蓋半白半黑似斧,刃白而身黑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广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ㄈㄨˇ
  拼音: fǔ




1.儲藏文書或財物的地方。《說文解字.广部》「府」字.清.段玉裁.注:「文書所藏之處曰府。」《孟子.告子下》:「今之事君者,皆曰我能為君辟土地,充府庫。」

2.官署,官員辦公的地方。如:「官府」、「首府」、「總統府」。《文選.諸葛亮.出師表》:「宮中府中,俱為一體。」

3.古代介於省、縣間的地方行政機構。如:「開封府」、「徐州府」。

4.達官顯貴的住所。如:「王府」。《紅樓夢》第二回:「路北,東是寧國府,西是榮國府。」

5.尊稱別人的居處。如:「尊府」、「貴府」、「造府請教」。

6.泛指人、物聚集的地方。《文選.陸機.文賦》:「遊文章之林府,嘉麗藻之彬彬。」

7.姓。如漢代有府悝。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ㄈㄨˇ
  拼音: fǔ




1.撫摸。《漢書.卷三五.吳王劉濞傳》:「獨悔,業已拜,因拊其背。」《文選.曹植.雜詩六首之六》:「拊劍西南望,思欲赴太山。」

2.拍打、輕擊。《書經.益稷》:「予擊石拊石,百獸率舞。」《左傳.襄公二十五年》:「公拊楹而歌。」

3.撫育。通「撫」。《詩經.小雅.蓼莪》:「母兮鞠我,拊我畜我。」

4.撫慰、撫恤。《左傳.宣公十二年》:「王巡三軍,拊而勉之。」《戰國策.齊策四》:「今君有區區之薛,不拊愛子其民。」




1.器物的把柄。《禮記.少儀》:「刀卻,刃授穎,削授拊。」

2.古代一種打擊樂器,即搏拊。《周禮.春官.大師》:「帥瞽登歌,令奏擊拊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弓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ㄈㄨˇ
  拼音: fǔ




弓把的中央。《廣韻.平聲.麌韻》:「弣,弓把中也。」《禮記.曲禮上》:「右手執簫,左手承弣。」


  
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ㄈㄨˇ
  拼音: fǔ




低頭、低下。與「仰」相對。《易經.繫辭上》:「仰以觀於天文,俯以察於地理。」《孟子.盡心上》:「仰不愧於天,俯不怍於人。」



舊時公文書信中請求允許的謙辭。如:「俯允」、「俯念」。


  

  部首:肉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ㄈㄨˇ
  拼音: fǔ




中醫指人體內主飲食的消化、吸收、轉輸和排泄器官的總稱。如胃、膽、三焦、膀胱、大小腸等稱為「六腑」。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4352 页数: 2/109
第一页 | 上一页 | 下一页 | 最后页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