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
  

 简化字:钽
  部首:金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ㄉㄢˋ
  拼音: dàn




(tantalum,Ta)化學元素。原子序73。金屬元素之一,色白如銀,富延、展性,具抗鹼、抗酸性。多存於鈮礦中,鎢礦與某些稀土礦中亦含少量。可用於製造化工器材及真空管、超短波發射器等電工材料。醫療上用來製成薄片或細線,縫補被破壞的組織。碳化鉭熔點高,極堅硬,可製切削工具。


  𤺺

  部首:疒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8
  注音: ㄉㄢˋ
  拼音: dàn




詬病。《禮記.緇衣》:「有國者章善𤺺惡,以示民厚,則民情不貳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ㄉㄢˋ
  拼音: dàn




1.味道不鹹、不重。如:「淡水湖」、「粗茶淡飯」、「這湯太淡了!」

2.稀薄、不濃厚。如:「淡酒」、「雲淡風輕」。《莊子.山林》:「君子之交淡若水,小人之交甘若醴。」

3.色淺。如:「淡黃色」。

4.不熱心。如:「冷淡」、「淡淡地應了一聲。」

5.不旺盛。如:「淡季」、「淡月」、「生意清淡」。




淺、不深。如:「淡妝濃抹」、「淡掃蛾眉」。



1.北方方言。指無聊、無意義的話。如:「瞎扯淡」。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回:「眾人慌了,求張鄉紳……說情,知縣准了,早堂帶進,罵了幾句,扯了一個淡,趕了出去。」

2.姓。如明代宦官劉謹,仗勢欺人,同州一帶劉姓恥與劉謹同姓,遂改姓為淡。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ㄉㄢˋ
  拼音: dàn




1.吃。如:「啖飯」、「啖粥」。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三:「煽起炭火做煎餅自啖,連啖了百餘個。」清.洪昇《長生殿》第二八齣:「癩蝦蟆妄想天鵝啖。」

2.給人食物吃。《漢書.卷七二.王吉傳》:「東家有大棗樹垂吉庭中,吉婦取棗以啖吉。」唐.顏師古.注:「啖,謂使食之。」唐.李白〈俠客行〉:「將炙啖朱亥,持觴勸侯嬴。」

3.誘使別人聽從自己。《新唐書.卷一四九.劉晏傳》:「其有口舌者,率以利啖之,使不得有所訾短。」




姓。如五胡十六國時前秦有啖鐵,唐代有啖助。


  

  部首:气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ㄉㄢˋ
  拼音: dàn




(nitrogen,N)化學元素。原子序7。氮氣是一種無色無臭的氣體,占空氣成分的五分之四,不能自燃,也不能助燃。可以用來製造氨、硝酸和氮肥,又可以填充電燈泡,液態氮是常用的低溫冷卻劑。


  

  部首:目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ㄉㄢ
  拼音: dān




眈眈:注視、逼視的樣子。如:「虎視眈眈」。


  

  部首:耳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ㄉㄢ
  拼音: dān




1.延遲、滯留。如:「耽誤」、「耽擱」。

2.沉迷。如:「耽溺」。《文選.枚乘.七發》:「意者久耽安樂,日夜無極。」清.張爾岐〈辨志〉:「耽口體之養,徇耳目之娛。」




1.耳朵大而下垂。《淮南子.墬形》:「夸父耽耳,在其北方。」

2.快樂。《禮記.中庸》:「兄弟既翕,和樂且耽。」漢.鄭玄.注:「亦樂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耳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ㄉㄢ
  拼音: dān




沉迷。通「耽」。《列子.楊朱》:「方其聃于色也,屏親昵,絕交遊。」



耳朵大且長。宋.蘇軾〈補禪月羅漢贊〉九首之二:「聃耳屬肩,綺眉覆顴。」



中國古代哲學家老子李耳的字。也稱為「老聃」。


  

 简化字:郸
  部首:邑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ㄉㄢ
  拼音: dān

參見「邯鄲」條。


  

 简化字:殚
  部首:歹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ㄉㄢ
  拼音: dān




竭盡。如:「殫思竭慮」。《漢書.卷六〇.杜欽傳》:「殫天下之財以奉淫侈,匱萬姓之力以從耳目。」唐.柳宗元〈捕蛇者說〉:「殫其地之出,竭其廬之入,號呼而轉徒,饑渴而頓踣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啖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ㄉㄢˋ
  拼音: dàn




1.吃。同「啖」。《史記.卷七.項羽本紀》:「樊噲覆其盾於地,加彘肩上,拔劍切而啗之。」宋.岳飛〈良馬對〉:「臣有二馬,日啗芻豆數斗,飲泉一斛,然非精潔即不受。」

2.以利誘惑他人。《聊齋志異.卷二.紅玉》:「君重啗之,必合諧允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ㄉㄢˋ
  拼音: dàn

參見「菡萏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穴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ㄉㄢˋ
  拼音: dàn




深洞。《易經.坎卦.初六》:「習坎,入于坎窞,凶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虫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ㄉㄢˋ
  拼音: dàn




1.鳥類和爬蟲類所生帶有硬殼的卵,受精之後可孵出小動物。如:「雞蛋」、「蛇蛋」、「下蛋」。

2.形狀像蛋的東西。如:「臉蛋兒」、「山藥蛋」。

3.斥責或罵人的話。用以比喻人或動作。如:「渾蛋」、「笨蛋」、「壞蛋」、「滾蛋」、「完蛋」、「糊塗蛋」。

4.中國南方沿海少數民族之一。同「蜑」。如:「胡夷蛋蠻」。《宋史.卷三一.高宗本紀八》:「閏月丙午,罷廉州貢珠,縱蛋丁自便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髟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ㄉㄢˋ
  拼音: dàn




頭髮下垂的樣子。《詩經.鄘風.柏舟》:「髧彼兩髦,實維我儀,之死矢靡它。」


  
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ㄉㄢˋ
  拼音: dàn




盛、厚。《詩經.大雅.桑柔》:「我生不辰,逢天僤怒。」漢.毛亨.傳:「僤,厚也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惮
  部首:心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ㄉㄢˋ
  拼音: dàn




怕、畏懼。《楚辭.屈原.離騷》:「豈余身之憚殃兮,恐皇輿之敗績。」《晉書.卷四五.劉毅傳》:「毅幼有孝行,少厲清節,然好臧否人物,王公貴人望風憚之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虫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ㄉㄢˋ
  拼音: dàn




中國南方少數民族之一。居住於大陸地區廣東、福建沿海一帶。終年舟居,以捕魚或行船為業。唐.柳宗元〈嶺南節度饗軍堂記〉:「胡夷蜑蠻,睢盱就列者千人以上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诞
  部首:言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ㄉㄢˋ
  拼音: dàn




1.行為放蕩或怪異。如:「放誕」、「怪誕」、「荒誕不經」。

2.大的。《後漢書.卷一.光武帝紀.贊曰》:「光武誕命,靈貺自甄。」




1.虛妄不實的言語。漢.劉向《說苑.卷八.尊賢》:「口銳者多誕而寡信,後恐不驗也。」

2.生日。如:「壽誕」、「華誕」。




1.出生。如:「誕生」。《晉書.卷九二.文苑傳.袁宏傳》:「云獲麟於此野,誕靈物以瑞德,奚授體於虞者!」

2.誇口而言。晉.陶淵明〈讀山海經〉詩一三首之九:「夸父誕宏志,乃與日競走。」




大大的。《書經.湯誥》:「王歸自克夏,至于亳,誕告萬方。」



發語詞,無義。《詩經.大雅.生民》:「誕彌厥月,先生如達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心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ㄉㄢˋ
  拼音: dàn




安逸、安適。《淮南子.本經》:「憺然無欲而民自樸,無禨祥而民不夭。」南朝宋.謝靈運〈石壁精舍還湖中作詩〉:「清暉能娛人,游子憺忘歸。」



1.安定。《淮南子.俶真》:「蜂蠆螫指而神不能憺。」漢.高誘.注:「憺,定也。」

2.震動、使畏懼。《漢書.卷五四.李廣傳》:「是以名聲暴於夷貉,威稜憺乎鄰國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当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ㄉㄤ
  拼音: dāng




形容撞擊金屬器物所發出的聲音。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二回:「只聽得噹噹噹一片鑼響,嘩啦啦扯起船篷,那些船家叫著號兒,點了一篙,那船便離了岸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珰
  部首:玉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ㄉㄤ
  拼音: dāng




1.古人在帽前以金或銀製成的華麗裝飾物。如:「金璫」、「銀璫」。

2.戴在耳垂上的珠玉。《文選.曹植.洛神賦》:「無微情以效愛兮,獻江南之明璫。」南朝梁.劉勰《文心雕龍.雜文》:「唯士衡運思,理新文敏,而裁章置句,廣於舊篇,豈慕朱仲四寸之璫乎!」

3.漢代宦官帽子上的裝飾品。後用以比喻宦官。如:「奸璫」、「權璫」。


  

 简化字:裆
  部首:衣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ㄉㄤ
  拼音: dāng




褲子兩片腿管相連的地方。如:「褲襠」、「開襠褲」。


  

 简化字:筜
  部首:竹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ㄉㄤ
  拼音: dāng

參見「篔簹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儿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ㄉㄤˇ
  拼音: dǎng




姓。如宋代有党進。


  

 简化字:挡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ㄉㄤˇ
  拼音: dǎng




1.遮蔽。如:「擋太陽」、「擋風遮雨」。

2.攔阻、抵擋。如:「擋駕」、「擋箭牌」、「兵來將擋,水來土掩。」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四〇回:「你看這可不叫作運氣來了,崑崙山也擋不住麼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党
  部首:黑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20
  注音: ㄉㄤˇ
  拼音: dǎng




1.志同道合的人所組成的有組織、有主義的團體。如:「政黨」、「革命黨」。

2.因利害關係而結成的小團體。如:「結黨營私」、「狐群狗黨」。《左傳.僖公九年》:「臣聞亡人無黨,有黨必有讎。」漢.桓寬《鹽鐵論.禁耕》:「眾邪群聚,私門成黨。」

3.朋友、同輩。指意氣相投的人。唐.韓愈〈山石〉詩:「嗟哉吾黨二三子,安得至老不更歸。」

4.古代地方的組織名稱。以五百家為一黨。《周禮.地官.大司徒》:「五族為黨。」漢.鄭玄.注:「族,百家;黨,五百家。」《禮記.學記》:「股之教者,家有塾,黨有庠,術有序,國有學。」

5.親族、姻戚。如:「父黨」、「母黨」。

6.姓。如明代有黨還醇。




偏袒、偏私。《書經.洪範》:「無偏無黨,王道蕩蕩。」《論語.述而》:「吾聞君子不黨,君子亦黨乎?」



正直的。同「讜」。如:「黨言」、「黨論」。


  

 简化字:挡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20
 总笔画:23
  注音: ㄉㄤˇ
  拼音: dǎng




1.阻攔。同「擋」。《警世通言.卷二八.白娘子永鎮雷峰塔》:「許宣道:『你是鬼怪,不許入來。』攩住了門不放他。」

2.抵擋、抵禦。金聖歎刪本《水滸傳》第三二回:「且把酒來攩寒。」

3.搥打。《列子.黃帝》:「既而狎侮欺詒,攩㧙挨抌,亡所不為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谠
  部首:言
部外笔画:20
 总笔画:27
  注音: ㄉㄤˇ
  拼音: dǎng




1.正直的言論。《玉篇.言部》:「讜,直言也,善言也。」

2.敢於直言無諱的人。唐.李白〈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〉詩:「公卿如犬羊,忠讜醢與葅。」




正直的。如:「讜論」。南朝梁.劉勰《文心雕龍.奏啟》:「有表奏確切,號為讜言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宀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ㄉㄤˋ
  拼音: dàng




拖延、延遲。如:「懸宕」、「延宕」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五二回:「這一百吊,暫時宕一宕,我再想法子報銷。」



行為放蕩不受拘束。通「蕩」。三國魏.曹植〈七哀詩〉:「借問歎者誰,言是宕子妻。」宋.蘇軾〈王子立墓誌銘〉:「人人自重,不敢嬉宕。」



石洞、礦坑。《文選.左思.蜀都賦》:「外負銅梁於宕渠,內函要害於膏腴。」明.徐弘祖《徐霞客遊記.卷二下.楚遊日記》:「兼茅中自時有偃宕,疑為虎穴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辵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ㄉㄤˋ
  拼音: dàng




1.跌倒。《漢書.卷八八.儒林傳.王式傳》:「式恥之,陽醉逿墜。」唐.顏師古.注:「逿,失據而倒也。」

2.搖撼、振盪。《史記.卷一〇五.扁鵲倉公傳》:「周身熱,脈盛者,為重陽;重陽者,逿心主。」裴駰集解引徐廣曰:「逿,盪也。謂病盪心者,猶刺其心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砀
  部首:石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ㄉㄤˋ
  拼音: dàng




1.有紋理的石頭。《文選.何晏.景福殿賦》:「墉垣碭基,其光昭昭。」李善注引《說文》曰:「碭,文石也。」

2.山名。即碭山。在大陸地區安徽省碭山縣東南。

3.姓。如漢代有碭魯賜。




振盪。《莊子.庚桑楚》:「吞舟之魚,碭而失水,則蟻能苦之。」



大、廣。《淮南子.本經》:「當此之時,玄玄至碭而運照。」漢.高誘.注:「碭,大也。盛德之君,恩仁廣大,遍照四海也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荡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ㄉㄤˋ
  拼音: dàng




1.搖動、擺動。如:「蕩舟」、「蕩槳」。宋.姜夔〈揚州慢.淮左名都〉詞:「二十四橋仍在,波心蕩、冷月無聲。」

2.動亂。《呂氏春秋.孟冬紀.孟冬》:「無或作為淫巧以蕩上心,必功致,為上物。」《荀子.勸學》:「是故權利不能傾也,群眾不能移也,天下不能蕩也。」

3.閒逛。如:「遊蕩」、「一個人在街上蕩來蕩去。」

4.清除、洗除、使殆盡。如:「傾家蕩產」。《晉書.卷六二.劉琨傳》:「是以居于王位,以答天下,庶以克復聖主,掃蕩讎恥,豈可猥當隆極,此孤之至誠著於遐爾者也。」唐.韓愈〈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〉詩:「遷者追迴流者還,滌瑕蕩垢清朝班。」

5.毀壞。《國語.周語下》:「夫周,高山、廣川、大藪也,故能生是良材,而幽王蕩以為魁陵、糞土、溝瀆,其有悛乎?」




1.放縱不受拘束。如:「放蕩」、「浪蕩子」。《論語.陽貨》:「古之狂也肆,今之狂也蕩。」《列子.楊朱》:「恣耳目之所娛,窮意慮之所為,熙熙然以至於死,此天民之逸蕩者也。」

2.平坦。如:「坦蕩」。

3.廣大無邊際。《左傳.襄公二十九年》:「為之歌豳,曰:『美哉!蕩哉!樂而不淫,其周公之東乎?』」唐.李白〈夢遊天姥吟留別〉詩:「青冥浩蕩不見底,日月照耀金銀臺。」




1.積水長草的淺水湖。如:「藕蕩」、「魚蕩」、「蘆花蕩」。

2.《詩經.大雅》的篇名。共八章。根據〈詩序〉:「蕩,召穆公傷周室大壞也。厲王無道,蕩蕩無綱紀文章,故作是詩也。」指假文王語氣,以彰殷人之惡,而明周人得國之正也。首章二句為:「蕩蕩上帝,下民之辟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荡
  部首:皿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ㄉㄤˋ
  拼音: dàng




1.洗滌、洗淨。北齊.顏之推《顏氏家訓.序致》:「習若自然,卒難洗盪。」明.張岱〈岱志〉:「江北地土,其中多有千巖萬壑,特無九年洪水為之盪滌漱剔,一出其真面目耳。」

2.掃除、掃蕩。《後漢書.卷四〇.班彪傳下》:「西盪河源,東澹海漘。」《宋書.卷七七.顏師伯傳》:「苟思達、龐孟虯等又追虜至杜梁,虜眾多,四面俱合,平面參軍童太壹及苟思達等並單騎出盪,應手披靡。」

3.擺動、搖動。如:「盪舟」、「盪鞦韆」。南朝梁.江淹〈悼室人〉詩一〇首之二:「帳裡春風盪,簷前還燕拂。」

4.交替、推移。《易經.繫辭上》:「是故剛柔相摩,八卦相盪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竹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8
  注音: ㄉㄤˋ
  拼音: dàng




1.大竹子。《說文解字.竹部》:「簜,大竹也。」《書經.禹貢》:「篠簜既敷,厥草惟夭,厥木惟喬。」漢.孔安國.傳:「篠,竹箭。簜,大竹。」

2.笙簫一類的樂器。《說文解字.竹部》「簜」字.清.段玉裁.注:「以竹成器亦曰簜。笙簫皆用小竹,而云簜者,大之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刀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ㄉㄠˋ
  拼音: dào




1.抵達、到達。如:「火車到站」、「支票到期」、「堅持到底」。《文選.江淹.恨賦》:「人生到此,天道寧論。」

2.往、去。如:「到非洲叢林探險。」、「我晚上到你家拜訪。」




周密。如:「若有不到之處,尚請多多包涵!」《晉書.卷三二.后妃傳下.康獻褚皇后傳》:「所奏懇到,形于翰墨,執省未究,以悲以懼。」《文選.袁宏.三國名臣序贊》:「君親自然,匪由名教,敬授既同,情禮兼到。」



姓。如南朝宋有到彥之。


  

  部首:心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ㄉㄠˋ
  拼音: dào




1.悲哀、傷感。《詩經.衛風.氓》:「靜言思之,躬自悼矣。」《漢書.卷四八.賈誼.贊曰》:「使時見用,功化必盛。為庸臣所害。甚可悼痛。」

2.憐惜、惋惜。如:「惋悼」、「嗟悼」。

3.畏懼、恐懼。《莊子.山木》:「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間也,危行側視,振動悼慄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盗
  部首:皿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ㄉㄠˋ
  拼音: dào




竊取或搶奪財物的人。如:「強盜」、「海盜」。《禮記.禮運》:「是故謀閉而不興,盜竊亂賊而不作。」《論語.陽貨》:「色厲而內荏,譬諸小人,其猶穿窬之盜也與。」



偷取、竊取。亦指用不正當的手段謀取。如:「掩耳盜鈴」。《荀子.不苟》:「是姦人將以盜名於晻世者也,險莫大焉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辵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ㄉㄠˋ
  拼音: dào




1.路途、途徑。如:「鐵道」、「河道」、「國道高速公路」。《論語.泰伯》:「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遠。」

2.方法、道理。如:「頭頭是道」、「以其人之道,還治其人之身」。《禮記.中庸》:「果能此道矣!雖愚必明,雖柔必強。」

3.真理。《論語.里仁》:「子曰:『朝聞道,夕死可矣!』」

4.思想、學說。如:「老莊之道」。《論語.里仁》:「子曰:『參乎!吾道一以貫之。』」

5.技藝、技巧。《論語.子張》:「雖小道,必有可觀者焉。致遠恐泥,是以君子不為也。」

6.中國古代的一個思想流派。參見「道家」條。

7.中國主要的宗教之一。參見「道教」條。

8.道士的簡稱。如:「老道」、「貧道」、「一僧一道」。

9.宗教的教義、義理。如:「學道」、「得道」、「傳道」、「布道」。

10.古代行政區域名稱:(1)唐太宗貞觀時代分天下為十道,後增為十五道,相當於現在的省。(2)清代和民初在省下設道。

11.量詞:(1)計算條狀物的單位。如:「三道黃線」、「一道閃電」。(2)計算有出入口設施的單位。如:「兩道門」、「多道關卡」。(3)計算題目、命令等的單位。相當於「則」、「條」。如:「十道題目」、「下一道命令」。(4)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。如:「省一道手續」、「上了兩道油漆」。(5)計算菜餚的單位。如:「總共有十二道菜。」

12.姓。如春秋時楚國有道朔。




1.說、談。如:「常言道」、「一語道破」、「能言善道」、「說長道短」。《論語.季氏》:「樂節禮樂,樂道人之善,樂多賢友。」

2.用言語表示心意、情意。如:「道喜」、「道賀」、「道歉」、「道謝」。

3.以為、認為、料想。如:「我道是誰呢?原來是你來了!」《紅樓夢》第一一六回:「眾人都見他忽笑忽悲,也不解是何意,只道是他的舊病。」

4.引導、指引。通「導」。《論語.為政》:「道之以德,齊之以禮,有恥且格。」明.馬中錫〈中山狼傳〉:「趙簡子大獵於中山,虞人道前,鷹犬羅後。」




由、從。《管子.禁藏》:「故凡治亂之情,皆道上始。」《史記.卷八.高祖本紀》:「太尉周勃道太原入,定代地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刀
 总笔画:2
  注音: ㄉㄠ
  拼音: dāo




1.武器名。一種用來砍殺,頗具殺傷力的兵器。如:「大刀」、「寶刀」、「軍刀」、「武士刀」。

2.切、削、剪、刻、割、斬的工具。多以鋼鐵製成。如:「菜刀」、「鍘刀」、「剪刀」、「鐮刀」、「雕刻刀」。

3.古代的錢幣。外形如刀。《史記.卷三〇.平準書》:「農、工、商交易之路通,而龜貝金錢刀布之幣興焉。」

4.量詞:(1)計算切割次數的單位。如:「老屠戶在那塊豬肉上劃了幾刀。」(2)計算紙張的單位。一百張為一刀。如:「一刀稿紙」。

5.姓。如明代有刀幹孟。

6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9762 页数: 2/245
第一页 | 上一页 | 下一页 | 最后页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