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de
  

  部首:彳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ㄉㄜˊ
  拼音: dé




1.人類共同遵循的規範。《論語.述而》:「德之不脩,學之不講。」

2.品行、作風。《論語.顏淵》:「君子之德風,小人之德草。草上之風必偃。」

3.恩澤、恩惠。《論語.憲問》:「子曰:『何以報德?以直報怨,以德報德。』」《孟子.公孫丑上》:「且以文王之德,百年而後崩,猶未洽於天下。」

4.心意、信念。如:「一心一德」、「離心離德」。

5.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簡稱。

6.姓。如漢代西域有德若國,後人以國為姓,簡姓德。




感激、感恩。《左傳.成公三年》:「王曰:『然則德我乎?』」《聊齋志異.卷一.王成》:「主人聞而德之,贈金五兩,慰之使歸。」



好的、善的。如:「德政」、「德譽」。《文選.袁宏.三國名臣序贊》:「恂恂德心,汪汪軌度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ㄉㄜ
  拼音: dē




嘮叼。參見「嘚啵」條。



1.形容馬蹄踏地的聲音。如:「嘚!嘚!嘚!遠方響起陣陣的馬蹄聲。」

2.趕驢、騾等牲口前進的吆喝聲。如:「王老頭往驢屁股一揮鞭,叫道:『嘚──走!』」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ㄉㄣˋ
  拼音: dèn




突然使勁用力拉。如:「別使大勁兒,小心把線㩐斷了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癶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ㄉㄥ
  拼音: dēng




1.上、升。由低處到高處。如:「登山」、「登峰造極」、「一步登天」、「捷足先登」。《禮記.中庸》:「君子之道,辟如行遠必自邇,辟如登高必自卑。」宋.陳與義〈臨江仙.憶昔午橋橋上飲〉詞:「閒登小閣看新晴。古今多少事,漁唱起三更。」

2.進用、提拔。《管子.小匡》:「退而察問其鄉里,以觀其所能,而無大過,登以為上卿之佐。」唐.韓愈〈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〉詩:「昨者州前搥大鼓,嗣皇繼聖登夔皋。」

3.成熟。《孟子.滕文公上》:「五穀不登,禽獸偪人。」宋.蘇軾〈荔支歎〉:「雨順風調百穀登,民不飢寒為上瑞。」

4.記錄、刊載。如:「登記」、「登報」、「登帳」、「刊登」。

5.科舉考試合格被錄取。唐.鄭谷〈贈劉神童〉詩:「還家雖解喜,登第未知榮。」《新唐書.卷一六八.劉禹錫傳》:「登博學弘詞科,工文章。」

6.收取別人物品時的敬詞。如:「拜登厚賜」。

7.北方方言。指穿。如:「腳登長筒靴」。《文明小史》第四九回:「上面套著棗紅鐵線紗夾馬褂,底下登著緞靴。」




姓。如三國時蜀國有登定。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ㄉㄥ
  拼音: dēng




形容穿硬底鞋踩踏在地上所發出的聲音。如:「他噔噔噔的朝這邊跑來!」、「只聽到樓板『咯噔!咯噔!』的響,令人毛骨悚然!」


  

 简化字:灯
  部首:火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ㄉㄥ
  拼音: dēng




1.照明或作為他用的發光器具。如:「電燈」、「日光燈」、「紅綠燈」。

2.燃燒液體或氣體,用來對他物加熱的器具。如:「酒精燈」、「本生燈」。

3.佛法導向光明坦途,趨避邪惡黑暗,故稱佛法為「燈」。唐.杜甫〈望牛頭寺〉詩:「傳燈無白日,布地有黃金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毛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ㄉㄥ
  拼音: dēng

參見「毾㲪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竹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8
  注音: ㄉㄥ
  拼音: dēng




古代禦雨的器具,猶如現在的雨傘。《說文解字.竹部》:「簦,笠蓋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笠而有柄如蓋也,即今之雨繖。」《史記.卷七六.平原君虞卿傳》:「虞卿者,游說之士也。躡蹻檐簦說趙孝成王。」裴駰集解引徐廣曰:「簦,長柄笠。笠有柄者謂之簦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豆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ㄉㄥ
  拼音: dēng




古代盛肉食的器具,亦作為禮器之用。唐.高宗〈宗廟薦享別奠詔〉:「自今以後,宗廟薦享,爵及簠簋豋鉶,各宜別奠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竹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ㄉㄥˇ
  拼音: děng




1.品級、次第。如:「上等」、「甲等」、「劣等」、「高人一等」。

2.種、類。如:「何等人物」、「這等事情」。《紅樓夢》第一一五回:「在弟是庸庸碌碌一等愚人,忝附同名。」

3.表類數之詞:(1)表複數。如:「我等」、「爾等」、「一干人等」、「紐約、倫敦、東京等世界金融中心。」(2)表列舉不盡。如:「我每天單是孩子的事都忙昏了,其他如廚房等等的事就更不用說了。」

4.一種小型的秤。用來稱金、銀、藥物等少量物品的衡器。《警世通言.卷二二.宋小官團圓破氈笠》:「便取出銀子,剛剛一塊,討等來一稱。」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二二:「大等秤進,小等秤出。」俗稱為「等子」、「戥子」。




1.待、候。如:「等車」、「等一會兒」。《西遊記》第一四回:「你往那裡去來?教我行又不敢行,動又不敢動,只管在此等你。」

2.相同、相齊。如:「相等」、「等於」、「均等」、「平等」、「高低不等」。


  

  部首:戈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ㄉㄥˇ
  拼音: děng

參見「戥子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几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ㄉㄥˋ
  拼音: dèng




無靠背的坐具。如:「板凳」、「長凳」。《紅樓夢》第六二回:「都走來看時,果見湘雲臥於山石僻處一個石凳子上,業經香夢沉酣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土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ㄉㄥˋ
  拼音: dèng




1.棧道。《文選.張衡.西京賦》:「即乃珍臺蹇產以極壯;墱道邐倚以正東。」《讀史方輿紀要.卷三九.山西一.五臺》:「危墱于霄,喬林拂日。」

2.排水道。《文選.左思.魏都賦》:「墱流十二,同源異口。畜為屯雲,泄為行雨。」北魏.酈道元《水經注.濁漳水注》:「魏武王又堨漳水迴流東注,號天井堰,二十里中作十二墱,墱相去三百步,令互相灌注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山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ㄉㄥˋ
  拼音: dèng




登山的小路。《字彙.山部》:「嶝,登陟之道。」《樂府詩集.卷三二.相和歌辭七.南朝宋.沈約.從軍行》:「雲縈九折嶝,風卷萬里波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邓
  部首:邑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ㄉㄥˋ
  拼音: dèng




1.國名。曼姓。周時所建。故址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鄧縣,後為楚所滅。《說文解字.邑部》:「鄧,曼姓之國,今屬南陽。」

2.地名:(1)春秋時魯地,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汶河以南,運河以北一帶。《左傳.隱公十年》:「公會齊侯、鄭伯于中丘,癸丑,盟于鄧,為師期。」晉.杜預.注:「鄧,魯地。」(2)春秋時蔡地,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郾城縣東南。(3)戰國時魏邑,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孟縣西南。《史記.卷五.秦本紀》:「(昭襄王)十六年,左更錯取軹及鄧。」張守節正義引《括地志》:「故鄧城在懷州河陽縣西三十一里,並六國時魏邑也。」

3.姓。如三國時魏國有鄧艾,清代有鄧廷楨。


  

  部首:阜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ㄉㄥˋ
  拼音: dèng




1.階梯、石階。通「蹬」。《說文解字.阜部》:「隥,仰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仰者舉也。登陟之道曰隥。」《新唐書.卷八三.諸帝公主傳.中宗八女傳》:「司農卿趙履溫為繕治,累石肖華山,隥彴橫邪,回淵九折,以石瀵水。」

2.山坡、險坡。《玉篇.阜部》:「隥,險阪也。」《穆天子傳》卷四:「天子南還,升于長松之隥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石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ㄉㄥˋ
  拼音: dèng




石階。宋.蘇軾〈徑山道中次韻答周長官兼贈蘇寺丞〉詩:「南望功臣山,雲外盤飛磴。」清.蔣士銓《冬青樹》第二九齣:「都認做鬼門關程途幽渺,哪知是俺上青雲梯磴逍遙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目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ㄉㄥˋ
  拼音: dèng




1.惡意的看人。常表示憤恨或不滿。如:「這個路人很不高興的瞪了對方一眼。」

2.睜大眼睛直視。如:「他把眼睛都瞪圓了。」《晉書.卷九四.隱逸列傳.郭文》:「文瞪眸不轉,跨躡華堂如行林野。」




怒目而視。《舊唐書.卷一九〇.文苑列傳下.杜甫》:「甫性褊躁,無器度,恃恩放恣,常憑醉登武之床,瞪視武曰:『嚴挺之乃有此兒。』」


  

  部首:足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ㄉㄥˋ
  拼音: dèng




1.腳底踩在某物,用力往前跳。《西遊記》第七回:「將身一蹤,跳出丹爐,唿喇的一聲,蹬倒八卦爐。」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三一回:「藍嫂你聽聽,不是貓把瓦蹬下來了哇!」

2.穿。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三一回:「在帳子裡穿好了衣服,下了床,蹬上鞋子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尸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ㄜ
  拼音: ē




排泄。如:「屙屎」、「屙尿」。


  

  部首:山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ㄜ
  拼音: ē




山勢高大的樣子。《集韻.入聲.陌韻》:「峉,山高大貌。」《楚辭.王逸.九思.憫上》:「川谷兮淵淵,山阜兮峉峉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ㄜˊ
  拼音: é




1.行動。《說文解字.口部》:「吪,動也。」《詩經.王風.兔爰》:「我生之後,逢此百罹。尚寐無吪!」唐.郤昂〈岐邠涇寧四州八馬坊頌碑〉:「如龍如彪,或寢或吪。」

2.感化。《詩經.豳風.破斧》:「周公東征,四國是吪。」漢.毛亨.傳:「吪,化也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讹
  部首:言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ㄜˊ
  拼音: é




1.錯誤。宋.朱熹〈山北紀行〉:「百世踵謬訛,彞倫日頹圮。」

2.謠言。如:「以訛傳訛」。《宋史.卷二九三.張詠傳》:「止訛之術,在乎識斷。」

3.姓。如宋代有訛勃囉。




不正確的、不實在的。如:「訛字」。《詩經.小雅.沔水》:「民之訛言,寧莫之懲。」



1.欺騙、恐嚇。如:「訛詐」。《紅樓夢》第四八回:「訛他拖欠官銀,拿他到衙門裡去。」

2.感化。《書經.堯典》:「申命羲叔,宅南交,平秩南訛。」《詩經.小雅.節南山》:「式訛爾心,以畜萬邦。」


  
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ㄜˊ
  拼音: é




須臾、片刻。《說文解字.人部》:「俄,頃也。」《列子.力命》:「俄而季梁之疾自瘳。」唐.沈千運〈贈史修文〉:「念離宛猶昨,俄已經數期。」



傾斜。《詩經.小雅.賓之初筵》:「是曰既醉,不知其郵;側弁之俄,屢舞傞傞。」漢.毛亨.傳:「俄,傾貌。」



俄羅斯共和國的簡稱。舊音ㄜˋ è。


  

  部首:山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ㄜˊ
  拼音: é




峨嵋山的簡稱。《新唐書.卷一二三.盧藏用傳》:「登衡、廬,彷洋岷、峨。」宋.陸游〈秋夜獨醉戲題〉詩:「莫恨久為峨下客,江湖歸去得雄誇。」



高聳。如:「巍峨」。《楚辭.劉向.九歎.憂苦》:「聽玄鶴之晨鳴兮,于高岡之峨峨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女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ㄜˊ
  拼音: é




美好的樣子。《廣韻.平聲.歌韻》:「娥,美好也。」《文選.枚乘.七發》:「皓齒娥眉,命曰伐性之斧。」



美女。如:「宮娥」。《文選.陸機.擬古詩十二首.擬今日良宴會》:「齊僮梁甫吟,秦娥張女彈。」宋.梅堯臣〈牡丹〉詩:「及來江南花亦好,絳紫淺紅如舞娥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ㄜˊ
  拼音: é




植物名。即莪蒿。石竹科王不留行屬,「莪蒿」之古稱,參見「莪蒿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目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ㄜˊ
  拼音: é




視。《文選.班固.西都賦》:「於是睎秦嶺,睋北阜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锇
  部首:金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ㄜˊ
  拼音: é




(osmium,Os)化學元素。原子序76。白色帶藍的金屬,質脆硬,為密度最高的元素。鋨銥合金可用來製鋼筆筆頭或鐘錶、儀器中的軸承及唱針等。


  

 简化字:鹅
  部首:鳥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8
  注音: ㄜˊ
  拼音: é




1.動物名。鳥綱雁形目。似雁而較大,身白頸長,尾短,腳有蹼,善游泳,翼力弱,不能飛翔。

2.一種陣勢的名稱。參見「鵝鸛」條。


  

 简化字:额
  部首:頁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ㄜˊ
  拼音: é

1.同「額」。

2.參見「頟頟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馬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ㄜˇ
  拼音: ě

參見「駊騀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女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ㄜˇ
  拼音: ě

參見「婐㛂」條。


  

 简化字:恶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ㄜˇ
  拼音: ě

參見「噁心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厂
部外笔画:2
 总笔画:4
  注音: ㄜˋ
  拼音: è




1.樹木的節。《說文解字.卩部》:「厄,科厄,木卩也。」

2.災難、困難。《文選.左思.魏都賦》:「英辯榮枯,能濟其厄。」宋.蘇軾〈三槐堂銘〉:「盜蹠之壽,孔顏之厄,此皆天之未定者也。」

3.車轅前端套在牛、馬等頸上的橫木。通「軛」。《詩經.大雅.韓奕》:「鞹鞃淺幭,䩦革金厄。」




困窘的。如:「厄運」。唐.韓愈〈贈徐州族姪〉詩:「歲時易遷次,身命多厄窮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ㄜˋ
  拼音: è




1.捉、持、握。《戰國策.燕策三》:「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:『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,乃今得聞教。』」《漢書.卷五四.李廣傳》:「臣所將屯邊者,皆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也。力扼虎,射命中。」

2.據守、控制。如:「扼險」。《新唐書.卷一七一.李光進傳》:「密遣田布伏精騎溝下,扼其歸。」

3.堵住、阻塞。《管子.度地》:「此五水者,因其利而往之可也,因而扼之可也。」《晉書.卷一.宣帝紀》:「凡攻敵,必扼其喉而舂其心。」




車轅前端套在牛、馬等頸上的橫木。通「軛」。《莊子.馬蹄》:「夫加之衡扼,齊之以月題,而馬知介倪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ㄜˋ
  拼音: è




形容雞叫的聲音。《玉篇.口部》:「呝,雞聲。亦作呃。」



氣逆上衝。明.張自烈《正字通.口部》:「呃,方書有呃逆症,氣逆上衝作聲也。」如:「食飽氣呃」。


  

  部首:石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ㄜˋ
  拼音: è




(astatine,At)化學元素。原子序85。全部同位素都具放射性,為鹵族中最重的元素。可用α粒子撞擊鉍而得,其性質似碘而易揮發。大陸地區譯為砹。


  

 简化字:轭
  部首:車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ㄜˋ
  拼音: è




在車衡兩端扼住牛、馬等頸背上的曲木。《楚辭.劉向.九歎.離世》:「執組者不能制兮,必折軛而摧轅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山
部外笔画:2
 总笔画:5
  注音: ㄜˋ
  拼音: è




岸高。《說文解字.人部》:「屵,岸高也。」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2226 页数: 1/56
下一页 | 最后页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