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ㄘㄨˋ
  拼音: cù




槭樹科槭樹屬植物的總稱。落葉喬木,幹平滑,枝條灰青色,葉交互對生,呈掌狀分裂。紅葉美麗,可供觀賞。木材可製器具。


  

  部首:足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8
  注音: ㄘㄨˋ
  拼音: cù




1.逼迫、逼近。《周禮.冬官考工記.弓人》:「夫角之末,蹙於腦而休於氣。」《三國志.卷五八.吳書.陸遜傳》:「遜督促諸軍四面蹙之,土崩瓦解,死者萬數。」

2.縮減。《詩經.大雅.召旻》:「昔先王受命,有如召公,日辟國百里。今也,日蹙國百里。」唐.李商隱〈行次西郊作一百韻〉:「國蹙賦更重,人稀役彌繁。」

3.聚攏。《孟子.梁惠王下》:「百姓聞王鐘鼓之聲,管籥之音,舉疾首蹙頞而相告。」

4.踩踏。通「蹴」。宋.蘇軾〈申王畫馬圖〉詩:「揚鞭一蹙破霜蹄,萬騎如風不能及。」

5.踢。通「蹴」。《禮記.曲禮上》:「以足蹙路騶,有誅。」




恭敬的樣子。《儀禮.士相見禮》:「始見于君,執摯至下,容彌蹙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頁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20
  注音: ㄘㄨˋ
  拼音: cù




聚攏。同「蹙」。《文選.劉孝標.辯命論》:「靡顏膩理,哆噅顣頞,形之異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心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ㄘㄨˋ
  拼音: cù




不高興的樣子。《韓非子.外儲說左下》:「及獄決罪定,公憱然不悅,形於顏色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足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ㄘㄨˋ
  拼音: cù




1.踏踩。《戰國策.韓策三》:「東孟之會,聶政、陽堅刺相兼君。許異蹴哀侯而殪之,立以為鄭君。」唐.杜甫〈遣興〉詩五首之二:「騂弓金爪鏑,白馬蹴微雪。」

2.踢。如:「蹴踘」、「蹴毬」。《晉書.卷六二.祖逖傳》:「中夜,聞荒雞鳴,蹴琨覺曰:『此非惡聲也。』因起舞。」




恭敬的樣子。參見「蹴然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ㄘㄨˋ
  拼音: cù




供蠶吐絲作繭的設備。《玉篇.艸部》:「蔟,蠶蓐也。」



攢聚、積聚。如:「蔟生」、「蔟居」。


  

  部首:疒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ㄘㄨˋ
  拼音: cù




疥癬之類的皮膚病。《字彙.疒部》:「瘯,疥癬。」《左傳.桓公六年》:「謂其不疾瘯蠡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竹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ㄘㄨˋ
  拼音: cù




聚攏。唐.黃滔〈江州夜宴獻陳員外〉詩:「多少歡娛簇眼前,潯陽江上夜開筵。」唐.韋莊〈謁金門.春雨足〉詞:「雲淡水平煙樹簇,寸心千里目。」



1.聚集成堆或成團的物體。如:「花團錦簇」。宋.楊萬里〈再和羅武岡欽若酴醿長句〉:「春風一夜吹滕六,旋落旋銷不成簇。」

2.量詞。計算群集的人或物的單位。《水滸傳》第五回:「過了一條板橋,遠遠地望見了一簇紅霞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五回:「當下秦氏引了一簇人來至上房內間。」




1.很、全。《紅樓夢》第二八回:「我這裡得了一件奇物,今日早起方繫上,還是簇新的,聊可表我一點親熱之意。」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一九回:「署院舉目一看,見他二人穿的都是簇新的袍褂。」

2.聚集、圍繞。如:「簇擁」、「簇捧」。


  

  部首:足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ㄘㄨˋ
  拼音: cù

1.參見「踧踖」條。

2.通「蹙」。


  

  部首:米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ㄘㄨ
  拼音: cū




1.疏忽、不周密。如:「粗心大意」。

2.不精緻、不細膩。如:「粗糙」、「粗茶淡飯」、「手工太粗了。」

3.大而厚。如:「粗聲粗氣」。唐.皮日休〈新秋即事〉詩三首之二:「秋期淨掃雲根瘦,山信迴緘乳管粗。」

4.魯莽、不文雅。如:「粗話」、「粗野」。




稍微、略微。如:「粗具規模」。《晉書.卷八九.忠義傳.嵇紹傳》:「華歷位內外,雖粗有善事,然闔棺之責,著于遠近,兆禍始亂,華實為之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角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ㄘㄨ
  拼音: cū

同「粗」。


  

  部首:鹿
部外笔画:22
 总笔画:33
  注音: ㄘㄨ
  拼音: cū




1.超遠、遙遠。《說文解字.麤部》:「麤,行超遠也。」

2.同「粗」。


  

  部首:彳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ㄘㄨˊ
  拼音: cú




1.往、去。《詩經.豳風.東山》:「我徂東山,慆慆不歸。」

2.死亡。通「殂」。晉.李遼〈上表請修孔廟〉:「二臣薨徂,成規不遂。」宋.王安石〈虞部郎中晁君墓誌銘〉:「方冬告役,君夏而徂,壽五十五,識者歎吁。」




已往的、過去的。《後漢書.卷二四.馬援傳.贊曰》:「徂年已流,壯情方勇。」宋.陸游〈病少愈偶作〉詩二首之二:「但恨著書終草草,不嫌徂歲去堂堂。」



至、及。《詩經.大雅.雲漢》:「不殄禋祀,自郊徂宮。」唐.韓愈〈祭董相公文〉:「自邇徂遠,混然一區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歹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ㄘㄨˊ
  拼音: cú




死亡。《魏書.卷一一.廢出三帝紀.後廢帝安定王紀》:「後以罪殂於門下外省,時年二十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犬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ㄘㄨˋ
  拼音: cù




突然。《董西廂》卷六:「紅娘拜曰:『不敢隱匿,張生猝病,與鶯往視疾。』」


  
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ㄘㄨˋ
  拼音: cù




急迫、緊迫。《新唐書.卷九七.魏徵傳》:「密得寶藏書,輒稱善,既聞徵所為,促召之。」《聊齋志異.卷一〇.素秋》:「駭異聞,素秋促入,慘然曰:『兄弟何以隔閡?』」



短。晉.無名氏〈同生曲〉二首之一:「人生不滿百,常抱千歲憂。早知人命促,秉燭夜行遊。」唐.柳宗元〈封建論〉:「夏商周漢封建而延,秦郡邑而促。」



1.靠近。如:「促膝長談」。《文選.左思.蜀都賦》:「合樽促席,引滿相罰。」

2.催迫。如:「督促」、「敦促」。唐.李白〈魯郡堯祠送吳王之琅琊〉詩:「日色促歸人,連歌倒芳樽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撺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18
 总笔画:21
  注音: ㄘㄨㄢ
  拼音: cuān




1.拋擲、投入。《集韻.平聲.桓韻》:「攛,擲也。」《水滸傳》第三二回:「武行者把那兩個屍首,都攛在火裡燒了。」

2.匆促行事。如:「事前不準備好,臨時現攛。」

3.發怒。如:「才說完,他就跟我攛啦!」


  

 简化字:蹿
  部首:足
部外笔画:18
 总笔画:25
  注音: ㄘㄨㄢ
  拼音: cuān




1.向上或向前跳。如:「躥越」、「縱身一躥」。

2.湧冒、噴射。如:「瀑布從山頂上飛躥下來。」、「才喝了一口,就覺得喉嚨直躥火。」

3.生氣、發怒。如:「他聽了這話就躥了起來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山
部外笔画:19
 总笔画:22
  注音: ㄘㄨㄢˊ
  拼音: cuán




巑岏:高聳。三國蜀.諸葛亮〈黃陵廟記〉:「斂巨石於江中,崔嵬巑岏,列作三峰。」《文選.謝朓.和王著作八公山詩》:「茲嶺復巑岏,分區奠淮服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櫕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19
 总笔画:23
  注音: ㄘㄨㄢˊ
  拼音: cuán




聚合、拼湊。通「攢」。如:「欑集」。


  

  部首:竹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ㄘㄨㄢˋ
  拼音: cuàn




1.奪取。《漢書.卷五五.衛青傳》:「大長公主執囚青,欲殺之。其友騎郎公孫敖與壯士往篡之。」

2.以不正當的手段奪取君位或權力地位。《孟子.萬章上》:「而居堯之宮,逼堯之子,是篡也,非天與也。」《後漢書.卷一四.宗室四王三侯傳.齊武王縯傳》:「自王莽篡漢,常憤憤,懷復社稷之慮。」

3.獵取。《後漢書.卷八三.逸民傳.序》:「鴻飛冥冥,弋者何篡焉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窜
  部首:穴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8
  注音: ㄘㄨㄢˋ
  拼音: cuàn




1.躲藏、隱匿。《左傳.定公四年》:「天誘其衷,致罰於楚,而君又竄之。」《國語.周語上》:「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,而自竄于戎、狄之閒。」

2.放置、安置。《荀子.大略》:「然故民不困財,貧窶者有所竄其手。」《新唐書.卷一九六.隱逸傳.陸龜蒙傳》:「文成,竄稿篋中,或歷年不省,為好事者盜去。」

3.逃走、逃跑。如:「流竄」、「竄逃」、「抱頭鼠竄」。

4.放逐。《書經.舜典》:「放驩兜于崇山,竄三苗于三危,殛鯀于羽山。」宋.陸游《老學庵筆記》卷四:「得其姦,奏之,鯨竄化州,籍沒貲產。」

5.修改、改易文字。如:「竄改」、「竄句」。唐.韓愈〈答張徹〉詩:「漬墨竄舊史,磨丹注前經。」

6.用藥薰身治病。《史記.卷一〇五.扁鵲倉公傳》:「即竄以藥,旋下,病已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火
部外笔画:25
 总笔画:29
  注音: ㄘㄨㄢˋ
  拼音: cuàn




以火燒煮食物。《左傳.宣公十五年》:「易子而食,析骸以爨。」晉.杜預.注:「爨,炊也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一〇五回:「聞得赦老與政老同房各爨的,理應遵旨查看賈赦的家資。」



1.爐灶。《周禮.天官冢宰.亨人》:「職外內饔之爨亨煮,辦膳羞之物。」漢.鄭玄.注:「爨,今之灶。」宋.范成大〈欒城〉詩:「頹垣破屋古城邊,客傳蕭寒爨不煙。」

2.中國少數民族之一。分布於今大陸地區雲南省東部地區。

3.宋代雜劇或金代院本中某些簡短表演的名稱。如:「蹈爨」、「五花爨弄」。清.龔自珍〈己亥雜詩〉三一五首之一〇三:「梨園爨本募誰修,亦是風花一代愁。」

4.姓。如南朝宋有爨龍顏,晉代有爨寶子。

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ㄘㄨㄟ
  拼音: cuī




屋椽。《左傳.襄公三十一年》:「棟折榱崩,僑將厭焉。」《聊齋志異.卷四.續黃粱》:「入家,則非舊所居第,繪棟雕榱,窮極壯麗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缞
  部首:糸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ㄘㄨㄟ
  拼音: cuī




用粗麻布做成的喪服,服三年之喪所穿。《左傳.襄公十七年》:「齊晏桓子卒,晏嬰麤縗斬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山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ㄘㄨㄟ
  拼音: cuī




高大險峻。《詩經.齊風.南山》:「南山崔崔,雄狐綏綏。」《文選.張衡.西京賦》:「隆崛崔崒,隱轔鬱律。」



姓。如唐代有崔顥。


  
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ㄘㄨㄟ
  拼音: cuī




促使行動開始,或加速進行。如:「催生」、「時間到了,催他上車。」《文選.李密.陳情表》:「郡縣逼迫,催臣上道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ㄘㄨㄟ
  拼音: cuī




1.折斷。《說文解字.手部》:「摧,折也。」如:「摧折」、「摧枯拉朽」。《樂府詩集.卷七三.雜曲歌辭十三.古辭.焦仲卿妻》:「寒風摧樹木,嚴霜結庭蘭。」

2.毀壞、崩塌。如:「摧毀」、「無堅不摧」。唐.李賀〈雁門太守行〉:「黑雲壓城城欲摧,甲光向月金鱗開。」元.關漢卿《拜月亭.楔子》:「雖是這戰伐,負著個天摧地塌。」

3.挫折、壓抑。《史記.卷一〇〇.季布傳》:「當是時,諸公皆多季布能摧剛為柔。」《三國志.卷五八.吳書.陸遜傳》:「斯三虜者當世雄傑,皆摧其鋒。」

4.傷害。三國魏.曹丕〈燕歌行〉二首之二:「展詩清歌聊自寬,樂往哀來摧肺心。」唐.李白〈長相思〉詩:「長相思,摧心肝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犬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ㄘㄨㄟ
  拼音: cuī

參見「猥獕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石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ㄘㄨㄟ
  拼音: cuī




山勢高峻。同「崔」。《集韻.平聲.灰韻》:「崔,《說文》:山高也。籀又作磪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ㄘㄨㄟˇ
  拼音: cuǐ




1.水深的樣子。《廣韻.上聲.賄韻》:「漼,水深貌。」《詩經.小雅.小弁》:「有漼者淵,萑葦淠淠。」

2.涕泣的樣子。唐.韓愈〈憶昨行和張十一〉詩:「危辭苦語感我耳,淚落不揜何漼漼!」




摧毀、敗壞。通「摧」。《後漢書.卷五二.崔駰傳》:「六柄制于家門兮,王綱漼以陵遲」。《文選.潘岳.西征賦》:「寮位儡其隆替,名節漼以隳落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玉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ㄘㄨㄟˇ
  拼音: cuǐ




色彩鮮明的樣子。如:「璀璨」。三國魏.曹植〈棄婦詩〉:「丹華灼烈烈,璀彩有光榮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走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ㄘㄨㄟˇ
  拼音: cuǐ




奔跑。《史記.卷一一七.司馬相如傳》:「糾蓼叫奡蹋以艐路兮,蔑蒙踊躍騰而狂趡。」



地名。春秋時魯地。故城約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鄒縣一帶。


  

  部首:金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ㄘㄨㄟˇ
  拼音: cuǐ




鏙錯:夾雜的樣子。《文選.郭璞.江賦》:「鱗甲鏙錯,煥爛錦斑。」唐.李善.注:「鏙錯,閒雜之貌。」


  
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ㄘㄨㄟˋ
  拼音: cuì




副的。《周禮.夏官.戎僕》:「戎僕掌馭戎車,掌王倅車之政。」《漢書.卷六九.趙充國傳》:「發郡騎及屬國胡騎伉健各千,倅馬什二,就草,為田者遊兵。」



副官。如:「郡倅」、「縣倅」。


  
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ㄘㄨㄟˋ
  拼音: cuì




滅火器。《說文解字.水部》:「淬,滅火器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滅火器者,蓋以器盛水,濡火使滅,其器謂之淬。」同「焠」。



1.打造刀劍時,將金屬燒紅後浸入水中,以增加其硬度,使其更堅利。同「焠」。《文選.王襃.聖主得賢臣頌》:「清水淬其鋒。」

2.塗染。《戰國策.燕策三》:「得趙人徐夫人之匕首,取之百金,使工以藥淬之。」

3.磨鍊。唐.柳宗元〈送嚴公貺下第歸興元觀省詩序〉:「端其趨嚮,以淬礪之。」

4.沒入水中。《西遊記》第六回:「(大聖)變作一個魚兒,淬入水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心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ㄘㄨㄟˋ
  拼音: cuì




憂傷、憂愁。《晉書.卷八七.涼武昭王李玄盛傳》:「人力凋殘,百姓愁悴。」



1.窮困、困苦。唐.白居易〈與元九書〉:「李白、孟浩然輩,不及一命,窮悴終身。」

2.瘦弱、枯槁。《南史.卷一八.臧燾傳》:「父卒,居喪五年,不出廬戶,形骸枯悴,家人不識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火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ㄘㄨㄟˋ
  拼音: cuì




1.將金屬燒紅後浸入水中,以增加其硬度,使其更堅利。《說文解字.火部》:「焠,堅刀刃也。」《玉篇.火部》:「焠,火入水也。」

2.燒灼。《荀子.解蔽》:「有子惡臥而焠掌,可謂能自忍矣!」唐.楊倞.注:「焠,灼也。」《水滸傳》第四六回:「便去灶前尋了把草,灶裡點個火,望裡面四下焠著。」

3.塗染。通「淬」。《史記.卷八六.刺客傳.荊軻傳》:「得趙人徐夫人匕首,取之百金,使工以藥焠之。」唐.司馬貞.索隱:「焠,染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ㄘㄨㄟˋ
  拼音: cuì




1.草叢生茂盛的樣子。《集韻.去聲.泰韻》:「萃,艸盛貌。」

2.勞苦、憔悴。通「顇」。《荀子.富國》:「勞苦頓萃而愈無功。」漢.王充《論衡.異虛》:「睹秋之零實,知冬之枯萃。」




1.棲息、停止。《詩經.陳風.墓門》:「墓門有梅,有鴞萃止。」

2.聚集。如:「人文薈萃」。《左傳.宣公十二年》:「楚師方壯,若萃於我,我師必盡,不如收而去之。」《楚辭.屈原.天問》:「蒼鳥群飛,孰使萃之?」




同類、群類。如:「出類拔萃」。《文選.陸機.謝平原內史表》:「擢自群萃,累蒙榮進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肉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ㄘㄨㄟˋ
  拼音: cuì

參見「脺臟」、「脺液」等條。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1545 页数: 1/39
下一页 | 最后页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