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chù
  

  部首:門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ㄔㄨˋ
  拼音: chù




眾多。《玉篇.門部》:「閦,眾也。」



參見「阿閦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ㄔㄨˋ
  拼音: chù




刺。《莊子.則陽》:「冬則擉鱉於江,夏則休乎山樊。」唐.韓愈〈祭鱷魚文〉:「罔繩擉刃,以除蟲蛇惡物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欠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ㄔㄨˋ
  拼音: chù




盛怒。《說文解字.欠部》:「歜,盛气怒也。」宋.吳潛〈賀新郎.雲鬢難重綠〉詞:「虛舟飄瓦何煩歜,奈羊腸,千歧萬折,近來純熟。」



人名用字。如春秋時有甘歜、邴歜。


  

  部首:斤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ㄔㄨˋ
  拼音: chù




人名用字。如戰國時齊國有顏斶。


  

  部首:肉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ㄔㄨˋ
  拼音: chù




胸腔中的脂油。《玉篇.肉部》:「臅,臆中膏。」《禮記.內則》:「小切狼臅膏,以與稻米為酏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触
  部首:角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20
  注音: ㄔㄨˋ
  拼音: chù




1.獸類用犄角抵物。《易經.大壯卦.九三》:「羝羊觸藩,羸其角。」清.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.卷九.如是我聞三》:「奴子劉琪,畜一牛一犬,牛見犬輒觸,犬見牛輒噬。」

2.碰撞、遇到。如:「接觸」、「觸電」、「一觸即發」、「觸景生情」。《左傳.宣公二年》:「觸槐而死。」

3.冒犯、干犯。如:「觸犯長上」。《清平山堂話本.快嘴李翠蓮記》:「婆婆耐不過,從頭將打先生、罵媒人、觸夫主、毀公婆,一一苦訴一遍。」

4.感動、引發。如:「感觸」。宋.林正大〈滿江紅.寂寞江城〉詞:「怕明朝,酒醒落紛紛,那忍觸。」《鏡花緣》第四回:「武后聽罷,心中忽然動了一動,倒像觸起從前一件事來。」




姓。如戰國時趙國有觸讋。


  

  部首:目
部外笔画:19
 总笔画:24
  注音: ㄔㄨˋ
  拼音: chù




1.草木茂盛。《集韻.入聲.屋韻》:「矗,艸木盛也。」

2.直立高聳的樣子。《文選.司馬相如.上林賦》:「於是乎崇山矗矗,巃嵷崔巍。」唐.杜牧〈阿房宮賦〉:「蜂房水渦,矗不知乎幾千萬落。」




向上高聳直立。唐.舒元輿〈唐鄂州永興縣重巖寺碑銘〉:「釋宮斯闡,上矗星斗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ㄔㄨˊ
  拼音: chú

參見「滁河」、「滁縣」等條。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ㄔㄨˊ
  拼音: chú

參見「黃蒢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竹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ㄔㄨˊ
  拼音: chú

參見「籧篨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15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ㄔㄨˊ
  拼音: chú

參見「荎藸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足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ㄔㄨˊ
  拼音: chú

參見「躊躇」條。


  

 简化字:锄
  部首:耒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ㄔㄨˊ
  拼音: chú




1.古代的一種稅法。《說文解字.耒部》:「耡,商人七十而耡。耡,耤,稅也。」《周禮.地官.旅師》:「掌聚野之耡粟。」漢.鄭玄.注:「耡粟,民相助作,一井之中,所出九夫之稅粟也。」

2.除草翻土的農具。明.張自烈《正字通.耒部》:「耡,耕耡。」明.陳憲章〈冬夜〉詩:「學業坐妨奪,田蕪廢耡耰。」

3.古代里宰的辦事處。《周禮.地官.里宰》:「以歲時合耦于耡。」漢.鄭玄.注:「耡者,里宰治處也,若今街彈之室。」




1.輔佐、幫助。《周禮.地官.遂人》:「教甿稼穡以興耡,利甿以時器。」唐.賈公彥.疏:「耡,助也,興起其民以相佐助。」

2.通「鋤」。如:「耕前耡後」。


  

 简化字:锄
  部首:金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ㄔㄨˊ
  拼音: chú




翻土、除草的農具。《文選.賈誼.過秦論》:「鉏櫌棘矜,非銛於鉤戟長鎩也。」《後漢書.卷八一.獨行傳.李善傳》:「乃脫朝服,持鉏去草。」



1.用鋤頭整治田地。唐.戴叔倫〈屯田詞〉:「麥苗漸長天苦晴,土乾确确鉏不得。」

2.誅滅、剷除。《史記.卷一六.秦楚之際月表》:「銷鋒鏑,鉏豪桀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锄
  部首:金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ㄔㄨˊ
  拼音: chú




鬆土、除草的農具。晉.陶淵明〈歸園田居〉詩五首之三:「晨興理荒穢,帶月荷鋤歸。」唐.王維〈渭川田家〉詩:「田夫荷鋤至,相見語依依。」



1.用鋤頭鬆土或除草。《楚辭.屈原.卜居》:「寧誅鋤草茅以力耕乎?將游大人以成名乎?」

2.剷除、消滅。如:「剷奸鋤惡」。《漢書.卷一三.異姓諸侯王表》:「內鋤雄俊,外攘胡粵。」《宋史.卷三五八.李綱傳上》:「誅鋤內姦,使君子之道長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厨
  部首:广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ㄔㄨˊ
  拼音: chú




1.烹調食物的地方。《孟子.梁惠王上》:「是以君子遠庖廚也。」

2.儲藏東西的櫃子。通「櫥」。如:「衣廚」、「書廚」。唐.皮日休〈秋晚訪李處士所居〉詩:「書閣鼠穿廚簏破,竹園霜後桔槔閒。」

3.櫥形的床帳。通「幮」。唐.司空圖〈王官〉詩二首之二:「盡日無人只高臥,一雙白鳥隔紗廚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巾
部外笔画:15
 总笔画:18
  注音: ㄔㄨˊ
  拼音: chú




形狀似櫥子的床帳。《廣韻.平聲.虞韻》:「幮,帳也,似廚形也。」《董西廂》卷一:「初夏永,薰風池館,有藤床、冰簟、紗幮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橱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15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ㄔㄨˊ
  拼音: chú




貯藏東西用的櫃子。如:「碗櫥」、「衣櫥」。也稱為「櫥子」、「櫥兒」。


  

 简化字:蹰
  部首:足
部外笔画:15
 总笔画:22
  注音: ㄔㄨˊ
  拼音: chú

參見「踟躕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ㄔㄨˇ
  拼音: chǔ




1.舂米、擣藥、擣衣或擣實砂土時用的圓木棒。由上細下粗的堅木做成。如:「藥杵」、「杵臼」。《易經.繫辭下》:「斷木為杵,掘地為臼。」唐.儲光羲〈田家雜興〉詩八首之一:「百草被霜露,秋山響砧杵。」

2.兵器名。因形如杵而得名。《書經.武成》:「罔有敵于我師,前徒倒戈,攻于後以北,血流漂杵。」《宋史.卷二七九.呼延贊傳》:「及作破陣刀、降魔杵;鐵折上巾,兩旁有刃,皆重十數斤。」




1.捅、突刺。如:「拿指頭杵他一下。」

2.呆立不動。如:「你杵在那裡幹嘛?」

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ㄔㄨˇ
  拼音: chǔ




1.植物名。桑科楮屬,落葉灌木。葉為卵形或闊卵形,單性花,樹皮可為造紙的原料。

2.紙。如:「縑楮」。宋.蘇軾〈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〉詩二首之二:「若人富天巧,春色入毫楮。」

3.紙幣。宋金元三代多以楮皮紙製成紙幣,故借指紙幣。《宋史.卷四二一.常楙傳》:「值水災,捐萬楮以振之。」

4.俗稱祭祀用的冥錢為「楮」。元.楊文奎《兒女團圓》第二折:「不強如焚錢烈楮,滅罪消災。」

5.姓。如明代有楮山。


  

  部首:衣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ㄔㄨˇ
  拼音: chǔ




1.以絲綿鋪衣。《玉篇.衣部》:「褚,裝衣也。」漢.史游〈急就篇〉:「襜褕袷複褶褲褌。」唐.顏師古.注:「褚之以綿曰複。」

2.貯藏。《左傳.襄公三十年》:「取我衣冠而褚之。」




1.口袋。《莊子.至樂》:「褚小者不可以懷大,綆短者不可汲深。」《南史.卷七六.隱逸傳下.張孝秀傳》:「有商人置諸褚中,展轉入東林。」

2.姓。如漢代有褚大。

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ㄔㄨˇ
  拼音: chǔ




1.痛苦。如:「苦楚」。《史記.卷一〇.孝文本紀》:「夫刑至斷支體,刻肌膚,終身不息,何其楚痛而不德也,豈稱為民父母之意哉!」

2.清晰、整齊。如:「清楚」。《詩經.小雅.賓之初筵》:「邊豆有楚,殽核維旅。」

3.鮮明、華麗。《詩經.曹風.蜉蝣》:「蜉蝣之羽,衣裳楚楚。」南朝梁.沈約〈少年新婚為之詠詩〉:「腰肢既軟弱,衣服亦華楚。」




1.古時教師用以責罰學生的小杖。《禮記.學記》:「夏楚二物,收其威也。」漢.鄭玄.注:「夏,槄也;楚,荊也。二者所以撲撻犯禮者。」

2.國名:(1)周成王封熊繹於楚,春秋時稱王,為戰國七雄之一。領有今大陸地區湖南、湖北、安徽、浙江及河南南部,後為秦所滅。(2)五代時馬殷所建,為五代十國之一。有今大陸地區湖南及廣西東部等地,後為南唐所滅。

3.大陸地區湖南、湖北的通稱。或專指大陸地區湖北而言。

4.植物名。馬鞭草科蔓荊屬,落葉灌木。葉為掌狀複葉,邊緣有細鋸齒。七八月間開淡黃紫色花。也稱為「牡荊」。

5.姓。如宋代有楚公輔。




拷打。《聊齋志異.卷一.三生》:「鬼力楚之,痛甚而蹶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础
  部首:石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8
  注音: ㄔㄨˇ
  拼音: chǔ




1.墊在柱下的石頭。如:「礎石」。《淮南子.說林》:「山雲蒸,柱礎潤。」

2.事情的初步成就或根本。如:「基礎」、「立礎」。


  

  部首:齒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23
  注音: ㄔㄨˇ
  拼音: chǔ




牙齒酸痛。《說文解字.齒部》:「齭,齒傷酢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二
部外笔画:1
 总笔画:3
  注音: ㄔㄨˋ
  拼音: chù




1.在行進中停止步伐。《說文解字.彳部》:「亍,步止也。」《文選.左思.魏都賦》:「矞雲翔龍,澤馬亍阜。」

2.小步行進。《字彙.二部》:「亍,小步也。」




右腳的步伐。明.張自烈《正字通.行部》:「左步為彳,右步為亍,合彳亍為行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心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ㄔㄨˋ
  拼音: chù




1.恐懼、害怕。如:「驚怵」、「怵目驚心」。《文選.陸機.文賦》:「雖杼軸於予懷,怵佗人之我先。」

2.悽愴、悲傷。《禮記.祭統》:「心怵而奉之以禮。」漢.鄭玄.注:「怵,感念親之貌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ㄔㄨˋ
  拼音: chù




1.水停滯積聚。宋.陸游〈稽山行〉:「鏡湖滀眾水,自漢無旱蝗。」明.徐弘祖《徐霞客遊記.卷八下.滇遊日記九》:「一出巃嵷山,滀為海子,流為高河,南至城東北。」

2.鬱結。《莊子.達生》:「夫忿滀之氣,散而不反,則為不足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邑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ㄔㄨˋ
  拼音: chù




1.地名。春秋時晉邑,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北省邢臺縣附近。

2.姓。如漢代有鄐熙。


  

  部首:言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ㄔㄨˋ
  拼音: chù

參見「諔詭」條。


  

 简化字:绌
  部首:糸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ㄔㄨˋ
  拼音: chù




貶退。通「黜」。《禮記.王制》:「不孝者,君絀以爵。」《史記.卷八四.屈原賈生傳》:「屈平既絀,其後秦欲伐齊,齊與楚從親,惠王患之。」



不足、短缺。如:「支絀」、「相形見絀」。《荀子.非相》:「與世偃仰,緩急嬴絀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黑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ㄔㄨˋ
  拼音: chù




1.貶降、革職。如:「罷黜」。《論語.微子》:「柳下惠為士師,三黜。」唐.柳宗元〈封建論〉:「有罪得以黜,有能得以獎。」

2.擯除、排斥。《左傳.昭公二十六年》:「咸黜不端,以綏定王家。」唐.柳宗元〈送元十八山人南遊序〉:「世之學孔氏者則黜老子,學老子者則黜孔氏,道不同,不相為謀。」

3.廢免、廢除。《國語.晉語一》:「公將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齊。」《漢書.卷八八.儒林傳.序》:「天下並爭於戰國,儒術既黜焉,然齊魯之間學者猶弗廢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凵
部外笔画:3
 总笔画:5
  注音: ㄔㄨ
  拼音: chū




1.自內至外。與「入」相對。如:「足不出戶」。《詩經.鄭風.出其東門》:「出其東門,有女如雲。」

2.產生、發生。如:「出汗」、「出水痘」、「出紕漏」。《易經.說卦》:「萬物出乎震,震東方也。」

3.脫離、離開。如:「出家」、「出軌」。《詩經.小雅.賓之初筵》:「既醉而出,並受其福;醉而不出,是謂伐德。」

4.給予、支付。如:「出錢」、「出納」、「支出」。

5.做官、出任其事。《易經.繫辭上》:「君子之道,或出或處。」《宋書.卷六七.謝靈運傳》:「出為永嘉太守。」

6.表現、顯露。如:「水落石出」。《莊子.天地》:「至言不出,俗言勝也。」

7.發洩。如:「出怨氣」、「出悶氣」。

8.超越。如:「出眾」、「出人頭地」。唐.韓愈〈師說〉:「古之聖人,其出人也遠矣。」

9.到。如:「出席」、「出場」。

10. 策劃。如:「出奇謀」、「出題目」。




1.外部、外面。《孟子.告子下》:「入則無法家拂士,出則無敵國外患者,國恆亡。」

2.量詞。古代計算表演段落的單位。《景德傳燈錄.卷十四.潭州雲巖曇晟禪師》:「藥山乃又問:『聞汝解弄師子,是否?』師曰:『是。』曰:『弄得幾出。』師曰:『弄得六出。』」




放在動詞之後,表示動作趨向或效果完成。如:「拿出」、「看出」、「做出好成績」、「練出一副好身材」。


  

  部首:衣
部外笔画:2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ㄔㄨ
  拼音: chū




1.根本、本原。《淮南子.俶真》:「是故聖人之學也,欲以返性於初,而游心於虛也。」《史記.卷四七.孔子世家》:「進取不忘其初。」

2.起源、開始。如:「年初」、「月初」、「和好如初」。唐.柳宗元〈封建論〉:「天地果無初乎?吾不得而知之也。」

3.姓。如宋代有初暐。




1.從前、原來。如:「初衷」、「初心」。

2.最先、開頭。如:「初秋」、「初民」、「初雪」。

3.最低的。如:「初級」、「初等」。

4.陰曆每月一日到十日,皆冠上「初」字,表上旬的。如:「初一」、「初二」。




1.第一次的。如:「初戀」、「初學」、「初試啼聲」。

2.甫、剛剛。如:「初出茅廬」。《書經.召誥》:「嗚呼!若生子,罔不在厥初生,自貽哲命。」《史記.卷四九.外戚世家》:「天下初定未久,繼嗣不明。」

3.全、始終。用於否定句,表範圍。《後漢書.卷八一.獨行傳.彭脩傳》:「受教三日,初不奉行,廢命不忠,豈非過邪?」


  

  部首:豸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8
  注音: ㄔㄨ
  拼音: chū




一種猛獸。形大如狗,毛紋似貍。《爾雅.釋獸》:「貙,似貍。」晉.郭璞.注:「今貙虎也。大如狗,文如貍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出
  部首:齒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20
  注音: ㄔㄨ
  拼音: chū




量詞。計算戲曲劇目的單位。如:「兩齣戲」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一〇回:「戲子上來參了堂,磕頭下去,打動鑼鼓,跳了一齣『加官』,演了一齣『張仙送子』,一齣『封贈』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刍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ㄔㄨˊ
  拼音: chú




1.割草。《說文解字.艸部》:「芻,刈艸也。」《左傳.昭公六年》:「禁芻牧採樵,不入田,不樵樹,不采蓺。」

2.飼養。《周禮.地官.牛人》:「凡祭祀,共其享牛,求牛,以授職人而芻之。」




1.餵養牲畜的草料。《國語.周語中》:「廩人獻餼,司馬陳芻。」

2.吃草的牲口。《淮南子.時則》:「乃命宰祝行犧牲,案芻豢。」唐.高誘.注:「草養曰芻,穀養曰豢。」

3.禾莖、禾桿。《禮記.祭統》:「及迎牲,君執紖,卿大夫從,士執芻。」漢.鄭玄.注:「芻謂稿也,殺牲時用薦之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雏
  部首:隹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8
  注音: ㄔㄨˊ
  拼音: chú




1.小雞。《說文解字.隹部》:「雛,雞子。」《禮記.月令》:「天子乃以雛嘗黍。」

2.泛稱幼禽。唐.白居易〈晚燕〉詩:「百鳥乳雛畢,秋燕獨蹉跎。」

3.幼小的兒女。唐.杜甫〈徐卿二子歌〉:「丈夫生兒有如此二雛者,名位豈肯卑微休!」




幼小的。如:「雛燕」、「雛菊」、「雛妓」。


  

  部首:阜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ㄔㄨˊ
  拼音: chú




1.去掉。如:「剷除」、「掃除」、「為民除害」、「排除萬難」。

2.免掉舊官職,任命新官職。《文選.李密.陳情表》:「尋蒙國恩,除臣洗馬。」《三國演義》第一回:「年二十,舉孝廉,為郎,除洛陽北都尉。」

3.更易、更換。如:「除歲」、「爆竹一聲除舊歲」。

4.整治、修治。《漢書.卷六五.東方朔傳》:「舉籍阿城以南,盩厔以東,宜春以西,提封頃畝,及其賈直,欲除以為上林苑,屬之南山。」

5.用一數把另一數分成若干等分。如:「六除以二等於三。」




1.臺階。《漢書.卷九九.王莽傳下》:「群臣扶掖莽,自前殿南下椒除。」唐.杜甫〈南鄰〉詩:「慣看賓客兒童喜,得食階除鳥雀馴。」

2.數學上的運算方法之一。即除法。如:「加減乘除四則運算方法。」




表示不計算在內。如:「除非」、「除了教書外,晚上他還在大學進修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頁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ㄔㄨㄚˋ
  拼音: chuà




強的樣子。《廣韻.入聲.轄韻》:「䫄,䫄頢,強可貌。」



逸出。參見「䫄外」條。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4310 页数: 1/108
下一页 | 最后页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