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chuì
  

  部首:厂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ㄔㄨㄟˊ
  拼音: chuí

參見「厜㕒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ㄔㄨㄟˊ
  拼音: chuí




人名。古代的巧匠。《莊子.胠篋》:「攦工倕之指,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。」《後漢書.卷五二.崔駰傳》:「應規矩之淑質兮,過班倕而裁之。」唐.章懷太子.注:「公輸班,魯人也;倕,舜時為共工之官。皆巧人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ㄔㄨㄟˊ
  拼音: chuí




1.用杖敲打。如:「捶背」、「捶胸頓足」。《荀子.正論》:「捶笞臏腳,斬斷枯磔。」

2.舂、擣。《禮記.內則》:「欲乾肉,則捶而食之。」




鞭、杖。《莊子.天下》:「一尺之捶,日取其半,萬世不竭。」《韓非子.姦劫弒臣》:「無捶策之威,銜橛之備,雖造父不能以服馬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阜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ㄔㄨㄟˊ
  拼音: chuí




邊界、邊疆。《左傳.成公十三年》:「芟夷我農功,虔劉我邊陲,我是以有輔氏之聚。」唐.王維〈送別〉詩:「君言不得意,歸臥南山陲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ㄔㄨㄟˊ
  拼音: chuí




短的木杖、棍棒。《莊子.天下》:「一尺之棰,日取其半,萬世不竭。」



用木杖捶打。《周禮.天官.腊人》「腊人,掌乾肉,凡田獸之脯腊膴胖之事」句下漢.鄭玄.注:「棰之而施薑桂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ㄔㄨㄟˊ
  拼音: chuí




古代用來灼龜占卜的荊條。《集韻.上聲.紙韻》:「菙,木名。」《周禮.春官.菙氏》:「菙氏,掌共樵契以待卜事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棰
  部首:竹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ㄔㄨㄟˊ
  拼音: chuí




馬鞭。《玉篇.竹部》:「箠,擊馬箠也。」漢.桓寬《鹽鐵論.詔聖》:「今之治民者,若御拙馬,行則頓之,止則擊之,身創於箠,吻傷於銜。」唐.杜牧〈西江懷古〉詩:「魏帝縫囊真戲劇,苻堅投箠更荒唐。」



鞭打。宋.羅大經《鶴林玉露.丙編.卷三.靜坐》:「眾生打坐者數百人,或拈竹篦痛箠之,或袖中出餅果置其前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锤
  部首:金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ㄔㄨㄟˊ
  拼音: chuí




1.掛在秤上的金屬塊,可用來定重量。如:「秤錘」。

2.兵器名。柄的上端是一個金屬的圓鐵球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一二回:「鞭鐧鐹錘,刀鎗劍戟,都還略有些講究。」

3.捶打東西的器具。如:「鐵錘」、「釘錘」。




擣擊、敲打。通「鎚」。如:「千錘百鍊」。


  

  部首:囗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ㄔㄨㄟˊ
  拼音: chuí




1.以竹或草編製而成,用以盛放穀糧的圓形器皿。漢.劉熙《釋名.釋宮室》:「圌,以草作之,團團然也。」《抱朴子.外篇.守塉》:「稗糲曠於圌廩,薪爨廢於庖廚。」

2.山名。位於大陸地區江蘇省鎮江縣東北六十里,為江防要地。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ㄔㄨㄟˊ
  拼音: chuí




敲打。同「捶」。如:「搥背」、「搥胸頓足」。《南史.卷七七.恩倖傳.茹法亮傳》:「近聞王洪範與趙越常、徐僧亮、萬靈會共語,皆攘袂搥床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ㄔㄨㄟˊ
  拼音: chuí




敲打東西的器具。形似錘。如:「棒槌」、「鼓槌」。南朝宋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簡傲》:「康揚槌不輟,傍若無人。」



敲打。通「捶」。《樂府詩集.卷七三.雜曲歌辭十三.古辭.焦仲卿妻》:「阿母得聞之,槌床便大怒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锤
  部首:金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8
  注音: ㄔㄨㄟˊ
  拼音: chuí




敲擊東西的器具。通「錘」。俗稱為「榔頭」。



敲打。通「錘」。如:「鎚打」。


  

  部首:土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ㄔㄨㄟˊ
  拼音: chuí




1.由上往下掉落。如:「垂淚」、「垂涎」、「垂纓」。

2.留傳後世。如:「名垂青史」、「永垂不朽」。




1.及、將要。如:「垂危」、「功敗垂成」。唐.元稹〈聞樂天授江州司馬〉詩:「垂死病中驚坐起。」

2.晚輩受長輩關愛的敬語。如:「垂愛」、「垂詢」、「垂念」。




1.邊疆。通「陲」。《荀子.臣道》:「邊境之臣處,則疆垂不喪。」《史記.卷五.秦本紀》:「在西戎,保西垂。」

2.旁邊。《文選.王粲.詠史詩》:「妻子當門泣,兄弟哭路垂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ㄔㄨㄟ
  拼音: chuī




1.噘著嘴將氣體用力從口中呼出來。如:「吹奏」、「吹口哨」。《詩經.小雅.鹿鳴》:「鼓瑟吹笙。」

2.氣流順著某方向流動。如:「風吹雨打」。唐.杜甫〈絕句漫興〉詩九首之二:「恰似春風相欺得,夜來吹折數枝花。」

3.誇口、說大話。如:「吹牛」、「吹噓」。

4.事情作罷或關係斷絕。如:「他們的婚事,早就吹了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火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ㄔㄨㄟ
  拼音: chuī




燃火煮食物。如:「炊飯」、「野炊」。漢.王充《論衡.知實》:「顏淵炊飯,塵落甑中。」宋.蘇軾〈和子由送將官梁左藏仲通〉詩:「城西忽報故人來,急掃風軒炊麥飯。」



烹煮食物的。如:「炊具」、「炊煙裊裊」。

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 注音:(2) ㄔㄨㄟˊ
  拼音:(2) chuí

(一)之又音。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7
  注音:(2) ㄔㄨㄟˋ
  拼音:(2) chuì

參見「鼓吹」(一)條。


  

  部首:火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8
  注音:(2) ㄔㄨㄟˋ
  拼音:(2) chuì

參見「炊累」條。


  般倕

  注音: ㄅㄢ ㄔㄨㄟˊ
  拼音: bān chuí

公輸般和工倕的合稱,二人皆為傳說中的古代巧匠。《文選.嵇康.琴賦》:「夔襄薦法,般倕騁神。」《南史.卷四七.崔祖思傳》:「元祖言臣甥少游有班、倕之功,今來必令模寫宮掖,未可令反。」也作「班倕」。


  棒槌

  注音: ㄅㄤˋ ㄔㄨㄟˊ
  拼音: bàng chuí

1.捶打用的木棒。《金瓶梅》第三八回:「婦人見他的話不防頭,一點紅從耳畔起,須臾紫脹了雙腮,便取棒槌在手,趕著打出來。」

2.愚笨。如:「長這麼大了還不識幾個大字,真棒槌!」

3.外行人。如:「若說到音樂,那他可是個棒槌。」


  北垂

  注音: ㄅㄟˇ ㄔㄨㄟˊ
  拼音: běi chuí

北方的邊疆。《後漢書.卷二五.魯恭傳》:「誠欲以安定北垂,為人除患,定萬世之計也。」也作「北陲」。


  榜箠

 简化字:榜棰
  注音: ㄅㄥˋ ㄔㄨㄟˊ
  拼音: bèng chuí

1.舊時刑罰用的竹片。

2.鞭擊扑打。《漢書.卷六二.司馬遷傳》:「今交手足,受木索,暴肌膚,受榜箠,幽於圜牆之中。」也作「榜笞」、「榜楚」。


  鞭箠

 简化字:鞭棰
  注音: ㄅㄧㄢ ㄔㄨㄟˊ
  拼音: biān chuí

用鞭子抽打。《國語.吳語》:「越國固貢獻之邑也,君王不以鞭箠使之,而辱軍士使寇令焉。」漢.劉向《說苑.卷一六.談叢》:「木馬不能行,亦不費食,騏驥日馳千里,鞭箠不去其背。」也作「鞭打」。


  邊陲

 简化字:边陲
  注音: ㄅㄧㄢ ㄔㄨㄟˊ
  拼音: biān chuí
 相似词:邊界、邊疆、邊境

邊疆地帶。《左傳.成公十三年》:「入我河縣,焚我箕郜,芟夷我農功,虔劉我邊陲。」《史記.卷二五.律書》:「秦二世宿軍無用之地,連兵於邊陲,力非弱也。」也作「邊垂」、「邊陲區」。


  茶炊

  注音: ㄔㄚˊ ㄔㄨㄟ
  拼音: chá chuī

一種燒水器具。用銅鐵製成,具雙層壁,於中間燒火,四周圍裝水,供沏茶時使用。


  晨炊

  注音: ㄔㄣˊ ㄔㄨㄟ
  拼音: chén chuī

早飯。《史記.卷九二.淮陰侯傳》:「常數從其下鄉南昌亭長寄食,數月,亭長妻患之,乃晨炊蓐食。食時信往,不為具食。」唐.杜甫〈石壕吏〉:「急應河陽役,猶得備晨炊。」


  秤錘

 简化字:秤锤
  注音: ㄔㄥˋ ㄔㄨㄟˊ
  拼音: chèng chuí

桿秤與戥秤所用的金屬重錘。多為六面稜柱或立方體,懸掛在秤桿一端,可左右移動以量輕重。也稱為「秤砣」。


  笞箠

 简化字:笞棰
  注音: ㄔ ㄔㄨㄟˊ
  拼音: chī chuí

用竹條鞭打。《五代史平話.唐史.卷上》:「兒子忤觸特進,已行笞箠矣。」也作「笞掠」。


  垂愛

 简化字:垂爱
  注音: ㄔㄨㄟˊ ㄞˋ
  拼音: chuí ài

受到別人的關懷、照顧。如:「承蒙垂愛,不勝感激。」《後漢書.卷八四.列女傳.袁隗妻》:「慈親垂愛,不敢逆命。」


  垂白

  注音: ㄔㄨㄟˊ ㄅㄞˊ
  拼音: chuí bái

鬚髮將白。指年老。《漢書.卷六〇.杜周傳》:「誠哀老姊垂白,隨無狀子出關。」南朝宋.鮑照〈擬古詩〉八首之五:「結髮起躍馬,垂白對講書。」


  捶背

  注音: ㄔㄨㄟˊ ㄅㄟˋ
  拼音: chuí bèi

用拳頭輕擊背部的按摩術。


  垂璧

  注音: ㄔㄨㄟˊ ㄅㄧˋ
  拼音: chuí bì

古代的美玉。因產於垂棘,故稱為「垂璧」。語本《左傳.僖公二年》:「晉荀息請以屈產之乘與垂棘之璧,假道於虞,以伐虢。」


  炊餅

 简化字:炊饼
  注音: ㄔㄨㄟ ㄅㄧㄥˇ
  拼音: chuī bǐng

蒸餅。宋時為避仁宗諱(仁宗廟諱貞)故改稱為「炊餅」。見宋.吳處厚《青箱雜記》卷二。《水滸傳》第二四回:「武大在清河縣住不牢,搬來這陽谷紫石街賃房居住,每日仍舊挑賣炊餅。」


  垂察

  注音: ㄔㄨㄟˊ ㄔㄚˊ
  拼音: chuí chá

懇請審察。為書函公牘中的常用語。唐.韓愈〈上書後廿九日復上宰相書〉:「惴惴焉惟不得出大賢之門下是懼,亦惟少垂察焉。」


  垂成

  注音: ㄔㄨㄟˊ ㄔㄥˊ
  拼音: chuí chéng

接近完成或成功。如:「功敗垂成」。《三國志.卷五三.吳書.張嚴程闞薛傳.薛綜》:「實欲使卒垂成之功,編於前史之末。」


  垂翅

  注音: ㄔㄨㄟˊ ㄔˋ
  拼音: chuí chì

1.垂翼。唐.錢起〈送員外侍御入朝〉詩:「自憐江上鶴,垂翅羨飛鴨。」

2.折翼。比喻折損兵卒。《後漢書.卷一七.馮異傳》:「始雖垂翅回谿,終能奮翼黽池,可謂失之東隅,收之桑榆。」


  吹銃

 简化字:吹铳
  注音: ㄔㄨㄟ ㄔㄨㄥˋ
  拼音: chuī chòng

用以吹氣將箭頭或小球送出的長管子。


  捶楚

  注音: ㄔㄨㄟˊ ㄔㄨˇ
  拼音: chuí chǔ

一種用木杖鞭打的古代刑罰。唐.韓愈〈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〉詩:「判司卑官不堪說,未免捶楚塵埃間。」唐.蔣防《霍小玉傳》:「爾後往往暴加捶楚,備諸毒虐,竟訟於公庭而遣之。」也作「棰楚」、「箠楚」。


  棰楚

  注音: ㄔㄨㄟˊ ㄔㄨˇ
  拼音: chuí chǔ

一種用木杖鞭打的古代刑罰。《漢書.卷五一.路溫舒傳》:「棰楚之下,何求而不得?」也作「捶楚」、「箠楚」。


  箠楚

 简化字:棰楚
  注音: ㄔㄨㄟˊ ㄔㄨˇ
  拼音: chuí chǔ

1.用以責打刑犯之木杖。《文選.司馬遷.報任少卿書》:「其次關木索,被箠楚受辱。」唐.李善.注:「以之笞人,同谓之箠楚。箠、楚,皆杖木之名也。」明.郎瑛《七修類稿.卷四四.事物類》:「獄具:桎梏、拲、鐐、檻車、枷、鎖、箠楚、縲絏。」

2.古代一種用木杖、竹板等杖打的刑罰。《漢書.卷七六.趙尹韓張兩王傳.韓延壽》:「後吏無追捕之苦,民無箠楚之憂。」後泛指責打、拷打。《三國志.魏書.卷二三.楊俊傳》:「本郡王象,少孤特,為人僕隸,年十七八,見使牧羊而私讀書,因被箠楚。」《醒世姻緣》第七二回:「他只說周龍皋合他有賬,整日箠楚,陸續也不知打過了幾萬。」也作「捶楚」、「棰楚」。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405 页数: 1/11
下一页 | 最后页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