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
  

  部首:心
部外笔画:1
 总笔画:5
  注音: ㄅㄧˋ
  拼音: bì




1.一定、肯定。如:「未必」、「務必」、「言必信,行必果。」《左傳.隱公元年》:「多行不義必自斃,子姑待之!」唐.李白〈將進酒〉:「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盡還復來。」

2.假設、如果。《論語.顏淵》:「必不得已而去,於斯三者何先?」《史記.卷八一.廉頗藺相如傳》:「王必無人,臣願奉璧往使。」




堅定、果決。《荀子.彊國》:「其刑罰重而信,其誅殺猛而必。」《韓非子.內儲說上》:「是以刑罰不必,則禁令不行。」



姓。宋代有必贊,明代有必沙。


  

  部首:心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ㄅㄧˋ
  拼音: bì




傲慢、不莊重。《玉篇.心部》:「怭,慢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邑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ㄅㄧˋ
  拼音: bì




地名。春秋時鄭地,故址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滎陽縣東北。


  

  部首:玉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ㄅㄧˋ
  拼音: bì




佩刀刀鞘下端的裝飾物。《詩經.小雅.瞻彼洛矣》:「君子至止,鞞琫有珌。」漢.毛亨.傳:「珌,下飾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ㄅㄧˋ
  拼音: bì




古代兵器的柄,後亦指器物的柄。《說文解字.木部》:「柲,欑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戈戟矛柄皆用積竹杖,不比他柄用木而已。……柲之引伸為凡柄之偁。」《周禮.冬官考工記.廬人》:「戈柲,六尺有六寸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ㄅㄧˋ
  拼音: bì




芳香。《大戴禮記.曾子疾病》:「與君子遊,苾乎如入蘭芷之室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比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ㄅㄧˋ
  拼音: bì




1.謹慎。如:「懲前毖後」。《書經.畢命》:「毖殷頑民,遷于洛邑。」唐.孔穎達.正義:「惟殷頑民,恐其叛亂,故徒於洛邑。」

2.辛勞。《書經.大誥》:「無毖于恤,不可不成。」唐.孔穎達.正義:「言無勞于征伐之憂也。」




泉水流動的樣子。《詩經.邶風.泉水》:「毖彼泉水,亦流于淇。」漢.鄭玄.箋:「泉水流而入淇。」《文選.左思.魏都賦》:「溫泉毖涌而自浪,華清蕩邪而難老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門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ㄅㄧˋ
  拼音: bì




關閉、深閉。《說文解字.門部》:「閟,閉門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引申為凡閉之偁。」宋.文天祥〈正氣歌〉:「陰房闐鬼火,春院閟天黑。」明.高啟《高太史鳧藻集.卷四.南宮生傳》:「患求者眾,遂自閟,希復執筆。」



幽深的。如:「閟宮」。宋.曹勛〈驀山溪.烏龍雲洞神護紅塵外〉詞:「松露閟,紫煙深。」清.王士禎〈聖安寺僧聯句〉:「肅肅僧寮清,穆穆禪宮閟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铋
  部首:金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ㄅㄧˋ
  拼音: bì




(bismuth,Bi)化學元素。原子序83。色白微紅,純鉍是柔軟的金屬,不純時質地堅脆,易熔,可製備易熔的合金及藥品。


  

  部首:食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ㄅㄧˋ
  拼音: bì




食物的香味。《說文解字.食部》:「飶,食之香也。」《詩經.周頌.載芟》:「有飶其香,邦家之光。」漢.毛亨.傳:「飶,芬香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香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ㄅㄧˋ
  拼音: bì

參見「馝馞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馬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ㄅㄧˋ
  拼音: bì




馬肥大而強壯。《詩經.魯頌.有駜》:「有駜有駜,駜彼乘黃。」漢.毛亨.傳:「駜,馬肥彊貌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魚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ㄅㄧˋ
  拼音: bì




動物名。硬骨魚綱。似鯶而小,赤眼。也稱為「鱒」。


  

  部首:邑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ㄅㄧˋ
  拼音: bì




地名。春秋時魯邑,故址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費縣。


  

  部首:田
部外笔画:3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ㄅㄧˋ
  拼音: bì




1.賜與、給予。《詩經.小雅.巷伯》:「取彼譖人,投畀豺虎,豺虎不食。」《左傳.隱公三年》:「王崩,周人將畀虢公政。」

2.酬答。《詩經.鄘風.干旄》:「彼姝者子,何以畀之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疒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ㄅㄧˋ
  拼音: bì

同「痺」。


  

  部首:竹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ㄅㄧˋ
  拼音: bì




平而有孔隙的竹器,墊在鍋底,以便蒸食物之用。《說文解字.竹部》:「箅,所以蔽甑底。」俗稱為「箅子」。


  

  部首:衣
部外笔画:14
 总笔画:20
  注音: ㄅㄧˋ
  拼音: bì




古代一種合襠的貼身褲子。漢.揚雄《方言》卷四:「無襱之褲謂之襣。」晉.郭璞.注:「褲無踦者,即今犢鼻褌也。」《玉篇.衣部》:「襣,犢襣,以全三尺布作,形如牛鼻,相如所著也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痹
  部首:疒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ㄅㄧˋ
  拼音: bì




一種神經性疾病。肢體失去感覺,不能隨意活動。如:「小兒麻痺」。古字作「痹」。



麻木、感覺遲鈍。唐.楊嗣復〈丞相禮部尚書文公權德輿文集序〉:「元和五年冬,執政暴疾,既瘖且痺,未旬日而公作相。」宋.歐陽修〈憎蒼蠅賦〉:「欲瞑而復警,臂已痺而猶攘。」古字作「痹」。


  

  部首:目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ㄅㄧˋ
  拼音: bì

參見「睥睨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糸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ㄅㄧˋ
  拼音: bì




衣裳邊幅的裝飾。《儀禮.既夕禮》:「縓綼緆。」漢.鄭玄.注:「飾裳在幅曰綼。」民國.章太炎《新方言.釋器》:「今人謂衣裳邊角純緣曰綼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骨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8
  注音: ㄅㄧˋ
  拼音: bì




1.膝部以上的大腿骨,或指大腿。《文選.李斯.上書秦始皇》:「夫擊甕叩缶,彈箏搏髀。」《漢書.卷四八.賈誼傳》:「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,……至於髖髀之所,非斤則斧。」唐.顏師古.注:「髀,股骨也。」

2.古時用來測量日影的表。如商、周之時的《周髀算經》。《晉書.卷一一.天文志上》:「髀,股也;股者,表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攴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ㄅㄧˋ
  拼音: bì




1.破的、舊的。如:「敝帚自珍」、「棄之如敝屣」。《論語.子罕》:「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,而不恥者,其由也與。」宋.錢公輔〈義田記〉:「昔晏平仲敝車羸馬,桓子曰:『是隱君之賜也。』」

2.疲倦。同「疲」。如:「敝於奔命」。宋.司馬光〈赤壁之戰〉:「曹操之眾,遠來疲敝。」

3.自謙之詞。用於對別人指稱和自己相關的事物。如:「敝校」、「敝姓」。《左傳.僖公二十六年》:「寡君聞君親舉玉趾,將辱于敝邑。」




1.失敗。《左傳.僖公十年》:「帝許我罰有罪矣,敝於韓。」晉.杜預.注:「敝,敗也。」

2.毀壞。清.李文炤〈勤訓〉:「夫天地之化,日新則不敝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廾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ㄅㄧˋ
  拼音: bì




1.害處、毛病。如:「有利無弊」、「興利除弊」。《史記.卷七八.春申君傳》:「兩虎相與鬥而駑犬受其弊,不如善楚。」宋.蘇洵〈六國論〉:「六國破滅,非兵不利,戰不善,弊在賂秦。」

2.欺詐蒙騙、奸偽非法的事。如:「作弊」、「營私舞弊」。《紅樓夢》第一四回:「如這些無頭緒,荒亂推託偷閒竊取等弊,次日一概都蠲。」




疲困。《文選.諸葛亮.出師表》:「益州罷弊,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。」宋.蘇軾〈留侯論〉:「高祖忍之,養其全鋒,以待其弊。」



敗、衰敗。《楚辭.屈原.天問》:「胡終弊于有扈,牧夫牛羊?」宋.蘇軾〈潮州韓文公廟碑〉:「自東漢以來,道喪文弊,異端並起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币
  部首:巾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ㄅㄧˋ
  拼音: bì




1.有標準價格、可作交易媒介的東西。如:「錢幣」、「紙幣」、「金幣」、「外幣」。《漢書.卷二四.食貨志下》:「於是乎量資幣,權輕重,以救民。」唐.顏師古.注:「凡言幣者皆所以通貨物,易有無也。故金之與錢,皆名為幣也。」

2.財物的總稱。《管子.國蓄》:「以珠玉為上幣,以黃金為中幣,以刀布為下幣。」《戰國策.秦策五》:「令庫具車,廄具馬,府具幣。」漢.高誘.注:「幣,貨財也。」

3.古時以束帛為祭祀或贈送賓客的禮物,稱為「幣」。後為禮物的泛稱。《書經.召詔》:「我非敢勤,惟恭奉幣,用供王能祈天永命。」漢.孔安國.傳:「言我非敢獨勤而已,惟恭敬奉其幣帛,用供待王,能求天長命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毙
  部首:攴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ㄅㄧˋ
  拼音: bì




1.倒下、仆倒。《左傳.成公二年》:「射其右,斃于車中。」《左傳.定公八年》:「籍丘子鉏擊之,與一人俱斃。」晉.杜預.注:「斃,仆也。」

2.死。如:「倒斃」、「擊斃」、「槍斃」。《國語.晉語二》:「驪姬與犬肉,犬斃;飲小臣酒,亦斃。」

3.傾覆、失敗。《左傳.隱公元年》:「公曰:『多行不義必自斃,子姑待之。』」


  

 简化字:闭
  部首:門
部外笔画:3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ㄅㄧˋ
  拼音: bì




1.關上、合上。如:「閉門」、「閉目」。《禮記.禮運》:「故外戶而不閉,是謂『大同』。」

2.阻塞不通。如:「閉氣」、「閉塞」。《易經.坤卦.文言曰》:「天地變化,草木蕃。天地閉,賢人隱。」

3.停止、終結。如:「閉會」、「閉市」、「閉幕」。

4.禁止、斷絕。《左傳.僖公十五年》:「晉饑,秦輸之粟;秦饑,晉閉之糴。」《史記.卷二四.樂書》:「樂者,所以象德也;禮者,所以閉淫也。」




姓。如明代有閉魯。


  
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ㄅㄧˇ
  拼音: bǐ




河川名。即今河南省焦作市泌陽縣的泌河,於焦作市武陟縣境注入黃河。


  

  部首:女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ㄅㄧˇ
  拼音: bǐ




對已故母親的敬稱。如:「先妣」、「如喪考妣」。《說文解字.女部》:「妣,歿母也。」《禮記.曲禮下》:「生曰父、曰母、曰妻,死曰考、曰妣、曰嬪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禾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ㄅㄧˇ
  拼音: bǐ




穀類植物所結的果實,虛有外殼,裡面卻是中空的,稱為「秕」或「秕穀」。《說文解字.禾部》:「秕,不成粟也。」《書經.仲虺之誥》:「若苗之有莠,若粟之有秕。」宋.蘇軾〈稼說〉:「故富人之稼常美,少秕而多實,久藏而不腐。」俗稱為「癟子」。



1.穀物中空不飽滿的。如:「秕子」。

2.不好的、有名無實的。如:「秕政」。


  
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ㄅㄧˇ
  拼音: bǐ




邪惡的。民國.章太炎《新方言.釋言》:「今人呼邪人為佊人,俗誤書痞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彳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ㄅㄧˇ
  拼音: bǐ




1.那、那個、那裡。與「此」相對。如:「彼時」、「彼處」、「厚此薄彼」。《戰國策.趙策》:「彼秦者,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。」《文選.王粲.贈士孫文始詩》:「橫此大江,淹彼南汜。」

2.他。如:「彼等」、「彼輩」、「知己知彼」。《史記.卷六二.管晏傳》:「方吾在縲紲中,彼不知我也。夫子既已感悟而贖我,是知己。」唐.韓愈〈師說〉:「彼與彼年相若也,道相似也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笔
  部首:竹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ㄅㄧˇ
  拼音: bǐ




1.寫字、畫圖的用具。如:「毛筆」、「鋼筆」、「蠟筆」、「水彩筆」。

2.筆畫。如:「起筆」、「筆順」、「走筆至此」。

3.文章的寫作技巧。如:「伏筆」、「敗筆」、「驚人之筆」。

4.古稱無韻、實用之文為「筆」。《南史.卷五七.沈約傳》:「謝玄暉善為詩,任彥昇工於筆,約兼而有之,然不能過也。」南朝梁.劉勰《文心雕龍.總術》:「今之常言,有文有筆,以為無韻者筆也,有韻者文也。」

5.量詞:(1)計算書畫作品運筆的單位。如:「畫幾筆潑墨山水」。(2)計算金錢、款項、交易等的單位。如:「一筆錢」、「兩筆獎學金」。(3)計算文字筆畫數的單位。如:「文這個字共有四筆。」




寫作、記述。《史記.卷四七.孔子世家》:「至於為春秋,筆則筆,削則削,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。」



直的。如:「筆挺」、「筆直」。


  

  部首:石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ㄅㄧㄢ
  拼音: biān




古時用來治病的石針。參見「砭石」條。



1.古人用石針扎刺肌膚治病。《新唐書.卷七六.后妃傳上.則天武皇后傳》:「帝頭眩不能視,侍醫張文仲、秦鳴鶴曰:『風上逆,砭頭血可愈。』」

2.救治。唐.韓愈〈喜侯喜至贈張籍張徹〉詩:「又如心中疾,針石非所砭。」宋.蘇軾〈擇勝亭銘〉:「我銘斯亭,以砭世盲。」

3.刺、刺痛。宋.歐陽修〈秋聲賦〉:「其氣慄冽,砭人肌骨」。


  

 简化字:编
  部首:糸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ㄅㄧㄢ
  拼音: biān




1.連結、交叉組織。如:「編髮」、「編草蓆」。《楚辭.屈原.九章.悲回風》:「糾思心以為纕兮,編愁苦以為膺。」宋.蕭立之〈送人之常德〉詩:「編蓬便結溪上宅,採桃為薪食桃實。」

2.順次排列。如:「編列」、「編組」、「編排」、「編印」。《史記.卷八二.田單傳》:「(田單)與士卒分功,妻妾編於行伍之閒,盡散飲食饗士。」

3.蒐集整理。如:「編書」、「新編」、「彙編」、「編字典」。唐.元稹〈樂府古題序〉:「而纂者,由詩傳而下十七名,盡編為樂錄。」

4.創作。如:「編歌」、「編曲」、「編劇本」。

5.捏造、用謊話騙人。如:「瞎編」、「編一套謊言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一九回:「我把你爛了嘴的,我就知道你是編我呢!」




1.貫串書籍的繩索。《史記.卷四七.孔子世家》:「讀《易》,韋編三絕。」

2.古代書籍以簡牘編聯而成,所以書一冊稱為「一編」。如:「人手一編」。《漢書.卷四〇.張良傳》:「出一編書。」唐.顏師古.注:「編謂聯次之也。聯簡牘以為書,故云:『一編』。」

3.泛指書籍。如:「巨編大著」。唐.韓愈〈進學解〉:「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,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。」

4.量詞:(1)計算書籍章節編目的單位。如:「《老殘遊記》共分三編。」(2)計算同類型或相似的書籍分套成編的單位。如:「《四部叢刊》分初編、續編、三編。」

5.姓。如東漢有編訢。


  鯿

 简化字:鳊
  部首:魚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20
  注音: ㄅㄧㄢ
  拼音: biān




動物名。硬骨魚綱。體寬而扁,頭小鱗細,銀灰色。味美可食,產於淡水中,與魴相似。


  

  部首:竹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ㄅㄧㄢ
  拼音: biān




1.竹製的轎子。《說文解字.竹部》:「箯,竹輿也。」

2.用竹子編成,用來盛飯的器具。漢.史游《急就篇》卷三:「𥫱篅箯筥䉛箅篝。」唐.顏師古.注:「竹器之盛飯者,大曰箯,小曰筥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革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8
  注音: ㄅㄧㄢ
  拼音: biān




以鞭子抽打。如:「鞭打」、「鞭屍」。《說文解字.革部》:「鞭,毆也。」《浮生六記.卷二.閒情記趣》:「神定,捉蝦蟆,鞭數十,驅之別院。」



1.一種皮製的長軟器具,用來驅使牲口或打人。如:「馬鞭」、「皮鞭」、「鞭長莫及」。也稱為「鞭子」。

2.一種古代的兵器。以鐵打造,有節,無刀刃。如:「鋼鞭」、「竹節鞭」、「三棱鞭」。

3.成串的爆竹。如:「鞭炮」。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八回:「兩掛千頭百子旺鞭,放得震地價響。」

4.指長條形類似鞭子的物品。如:「教鞭」。

5.俗稱雄性動物的生殖器官。如:「牛鞭」、「鹿鞭」。元.關漢卿《裴度還帶》第四折:「今宵洞房花燭夜,試看狀元一條鞭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边
  部首:辵
部外笔画:15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ㄅㄧㄢ
  拼音: biān




1.指兩國或兩地區的交界處或近交界處。如:「守邊」、「戍邊」、「墾邊」。

2.兩旁。如:「河邊」、「路邊」、「岸邊」。

3.四周、周圍。如:「桌邊」、「床邊」、「邊緣」。

4.際限、盡頭。如:「苦海無邊,回頭是岸。」、「遠在天邊,近在眼前。」唐.杜甫〈登高〉詩:「無邊落木蕭蕭下,不盡長江袞袞來。」

5.方向。如:「左邊」、「前邊」、「東邊」、「外邊」。

6.物體或衣裙邊緣的裝飾。如:「鏡邊」、「滾邊」、「鑲邊」、「花邊」。

7.頭緒。如:「說了半天,還摸不著邊兒。」

8.幾何學中夾成角或構成多角形的線段,稱為「邊」。如:「等邊三角形」。

9.量詞。計算物體邊側的單位。如:「三邊形」、「五邊形」。

10. 姓。如東漢有邊韶,明代有邊維新。




1.偏、不正。《禮記.檀弓上》:「齊衰不以邊坐,大功不以服勤。」漢.鄭玄.注:「邊,偏倚。」

2.表方位。相當於「裡」、「內」、「中」等字。唐.高適〈信安王幕府詩〉:「大漠風沙裡,長城雨雪邊。」宋.楊萬里〈新青讀樊川〉詩:「九千刻裡春長雨,萬點紅邊花又空。」

3.一面。常用「邊……邊……」的語式表達。如:「邊做邊學」、「邊走邊吃」、「邊吃飯邊看電視」。


  

 简化字:笾
  部首:竹
部外笔画:19
 总笔画:25
  注音: ㄅㄧㄢ
  拼音: biān




古代祭祀或宴會上用來盛果實、肉乾等的竹編器具。《說文解字.竹部》:「籩,竹豆也。」清.朱駿聲《說文通訓定聲.先部》:「豆盛溼物,籩盛乾物,豆重而籩輕。」《周禮.天官.籩人》:「籩人掌四籩之實。」漢.鄭玄.注:「籩,竹器如豆者,其容實皆四升。」《國語.周語中》:「品其百籩,修其簠簋。」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6185 页数: 2/155
第一页 | 上一页 | 下一页 | 最后页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