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
  

  部首:舟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ㄅㄢˇ
  拼音: bǎn




舢舨:小船。也作「舢板」。參見「舢板」條。


  

 简化字:钣
  部首:金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ㄅㄢˇ
  拼音: bǎn




1.形狀似餅的金、銀塊。《爾雅.釋器》:「鉼金謂之鈑。」如:「金鈑」、「銀鈑」。明.宋應星《天工開物.卷下.五金》:「(銀)當其合瑣碎而成鈑錠,去庛偽而造精純。」

2.板狀的金屬塊。如:「鋼鈑」、「鋁鈑」。


  

  部首:虫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ㄅㄢˇ
  拼音: bǎn

參見「蝜蝂」條。


  

 简化字:板
  部首:門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ㄅㄢˇ
  拼音: bǎn

參見「老闆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十
部外笔画:3
 总笔画:5
  注音: ㄅㄢˋ
  拼音: bàn




1.二分之一的。如:「半數」、「半邊」、「半碗飯」、「年過半百」。

2.在……中間。如:「半夜」、「半路」、「半山腰」。唐.張繼〈楓橋夜泊〉詩:「姑蘇城外寒山寺,夜半鐘聲到客船。」

3.比喻極少。如:「一星半點」、「一分半鐘」。




部分、不完全的。如:「半成品」、「半生不熟」、「半新不舊」、「一知半解」。



事物二分之一的部分。如:「剖半」、「一半」。《莊子.天下》:「一尺之捶,日取其半,萬世不竭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玉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ㄅㄢ
  拼音: bān




1.古代將玉質的信物中分為二,雙方各執其一以為信。《說文解字.玨部》:「班,分端玉。」《書經.舜典》:「既月乃日,覲四岳群牧,班瑞于群后。」

2.分開、分別。參見「班馬」條。

3.分予、贈給。《後漢書.卷二四.馬援傳》:「(援)乃散盡(貨殖財產)以班昆弟、故舊,身衣羊裘、皮褲。」

4.頒布。《漢書.卷九九.王莽傳》中:「秋,遣五威將王奇等十二人,班符命於天下。」南朝梁.劉勰《文心雕龍.史傳》:「自周命維新,姬公定法,紬三正以班歷,貫四時以聯事。」

5.回、還。如:「班師回朝」。南朝宋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德行》:「遂班軍而回還,一郡並獲全。」

6.相等、等同。《孟子.公孫丑上》:「伯夷、伊尹於孔子,若是班乎?」漢.趙岐.注:「班,齊等之貌也。」




1.工作或學習人員的分組組別。如:「甲班」、「初級班」、「才藝班」、「進修班」。

2.行業中的小團體。如:「戲班」。

3.軍隊中編制的單位。屬於排,通常由十人組成。

4.行列、行次。如:「排班」。《文選.張衡.東京賦》:「然後百辟乃入,司儀辨等,尊卑以班。」三國吳.薛綜.注:「班,位次也。謂尊卑有等差也。」

5.按時間分成的工作段落。如:「上班」、「值班」、「加班」、「三班制」。

6.量詞:(1)計算人群的單位。如:「一班人馬」。(2)計算交通工具定時開動的單位。如:「這家航空公司每週有三班飛機飛往歐洲。」(3)計算班級的單位。如:「我們學校有二十五班學生。」(4)計算工作時段的單位。如:「這星期加了三班工作。」

7.姓。如漢代有班彪、班超、班昭。




定時開動的。如:「班機」、「班車」。清.徐珂《清稗類鈔.舟車類.班船》:「江蘇之稱航船,曰:『班船』。喻其往來有定,更番為代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文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ㄅㄢ
  拼音: bān




1.雜色的點或花紋。《說文解字.文部》:「辬,駁文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斑者,辬之俗。今乃斑行而辬廢矣。」如:「白斑」、「紅斑」。唐.宋之問〈晚泊湘江〉詩:「唯餘望鄉淚,更染竹成斑。」

2.痕跡。元.錢惟善〈和季文山齋早春〉詩:「落梅風細小窗寒,石上餘香點點斑。」

3.一小部分。如:「可見一斑」。




1.灰白。顏色雜而不純。如:「斑白」。唐.韋應物〈淮上喜會梁川故人〉詩:「歡笑情如舊,蕭疏鬢已斑。」

2.雜亂。《楚辭.屈原.離騷》:「紛總總其離合兮,斑陸離其上下。」漢.王逸.注:「斑,亂貌。」


  
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ㄅㄢˋ
  拼音: bàn




同在一起的人。如:「伴侶」、「老伴」、「夥伴」。《三國志.卷四〇.蜀書.李嚴傳》:「吾與孔明俱受寄託,憂深責重,思得良伴。」



1.陪同、依隨。如:「伴我良宵」。唐.杜甫〈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〉詩:「轉添愁伴客,更覺老隨人。」宋.周邦彥〈瑞龍吟.章臺路〉詞:「知誰伴、名園露飲,東城閒步。」

2.和聲。如:「你歌我伴」。




1.陪著。如:「伴讀」、「伴遊」。

2.和著。如:「伴奏」、「伴唱」。


  

 简化字:绊
  部首:糸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ㄅㄢˋ
  拼音: bàn




勒馬的繩子。《北史.卷二六.宋隱傳》:「軍人有盜馬絆者,斬而循,於是三軍震懼,莫敢犯法。」



1.行動時,被東西給纏住或擋住。如:「絆倒」。《水滸傳》第六九回:「那馬卻待回頭,背後絆馬索齊起,將馬絆倒。」

2.引申為約束、纏累的意思。如:「羈絆」。唐.杜甫〈曲江〉詩二首之一:「細推物理須行樂,何用浮名絆此身。」宋.蘇軾〈送春〉詩:「夢裡青春可得追,欲將詩句絆餘暉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ㄅㄢˋ
  拼音: bàn




1.裝飾、化妝。如:「打扮」、「裝扮」。

2.喬裝、化裝。如:「裝神扮鬼」、「女扮男裝」。元.關漢卿《竇娥冤》第一折:「淨扮賽盧醫上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四〇回:「穿了七條裙子,扮做小老媽的模樣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魚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ㄅㄢˋ
  拼音: bàn




動物名。即鰈。一種底棲魚類。體扁而闊,兩眼位於體同側,常橫臥海底。也稱為「比目魚」。明.張自烈《正字通.魚部》:「魬,比目魚,名版魚,俗改作魬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办
  部首:辛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ㄅㄢˋ
  拼音: bàn




1.處理事務。如:「辦事」、「公事公辦」、「經辦」。

2.創設、經營。如:「興辦」、「創辦」、「辦工廠」、「辦學校」。

3.懲罰。如:「依法究辦」、「嚴辦」、「查辦」。《三國志.卷四四.蜀書.費褘傳》:「君信可人,必能辦賊者也。」

4.購買。如:「採辦」、「辦貨」。

5.具備。如:「辦酒席」。元.劉唐卿《降桑椹》第四折:「俺一家兒辦誠心酬謝天和地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瓜
部外笔画:14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ㄅㄢˋ
  拼音: bàn




1.瓜類的種子。《說文解字.瓜部》:「瓣,瓜中實也。」晉.傅玄〈瓜賦〉:「細肌密理,多瓤少瓣。」晉.干寶《搜神記》卷一:「(徐光)從人乞瓜,其主勿與。便從索瓣,杖地種之。」

2.瓜果或球莖等中有薄膜隔開或可依其紋理分開的部分。如:「橘瓣」、「蒜瓣」。

3.花片。如:「花瓣」。《警世通言.卷三.王安石三難蘇學士》:「他也不曉得黃州菊花落瓣,也怪他不得!」

4.瓣膜的簡稱。如:「三尖瓣」。

5.量詞:(1)計算花瓣、葉片或水果、球莖等所分成小塊的單位。如:「這個橘子一共有十二瓣。」(2)計算物件成為瓣狀或破碎後的部分的單位。如:「將蘋果切成四瓣。」、「這瓷瓶被摔成好幾瓣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邑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ㄅㄤ
  拼音: bāng




1.古時諸侯的封土,大的稱為「邦」,小的稱為「國」。《周禮.天官.大宰》:「大宰之職,掌建邦之六典,以佐王治邦國。」漢.鄭玄.注:「大曰邦,小曰國,邦之所居亦曰國。」

2.泛稱國家。如:「友邦」、「鄰邦」、「聯邦」、「盟邦」、「多難興邦」。《文選.丘遲.與陳伯之書》:「故知霜露所均,不育異類;姬漢舊邦,無所雜種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ㄅㄤ
  拼音: bāng




1.巡更或號召群眾時,用來敲擊的器具。以竹、木製成。如:「木梆」、「竹梆」。也稱為「梆子」。

2.參見「梆子」條。


  

 简化字:帮
  部首:巾
部外笔画:14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ㄅㄤ
  拼音: bāng




1.佐助、輔助。如:「幫助」、「幫忙」。《水滸傳》第七回:「智深道:『我來幫你廝打!』」《儒林外史》第五一回:「只見下水頭支支查查又搖了一隻小船來幫著泊。」

2.附和。如:「幫腔」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八回:「浦墨卿走上去幫了幾句。」




1.物體旁邊豎起的部分。如:「鞋幫」、「船幫」。元.關漢卿《拜月亭》第一折:「這一對繡鞋兒分不得幫和底。」

2.同性質的人因政治或經濟等目的而組成的團體。如:「幫會」、「馬幫」、「丐幫」。

3.量詞。計算成批、成群事物的單位。如:「一幫人馬」。


  

 简化字:绑
  部首:糸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ㄅㄤˇ
  拼音: bǎng




用繩索纏繞或綑紮。如:「綑綁」、「繫綁」、「反綁」。《三國演義》第六三回:「眾軍向前,用索綁縛住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片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ㄅㄤˇ
  拼音: bǎng




1.揭示牌。通「榜」。《宋書.卷五.文帝本紀》:「府州佐史並稱臣,請題牓諸門,一依宮省,上不許。」唐.杜甫〈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〉詩:「天門日射黃金牓,春殿晴曛赤羽旗。」

2.張貼在公共場所的告示。《北齊書.卷四九.方伎傳.馬嗣明傳》:「從駕往晉陽,至遼陽山中,數處見牓,云有人家女病,若有能治差者,購錢十萬。」

3.參見「牓子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玉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ㄅㄤˋ
  拼音: bàng




1.次於玉的美石。說文解字:「玤,石之次玉者,以為系璧。」段玉裁.注:「系璧,蓋為小璧,系帶閒,縣左右佩物也。」

2.地名。春秋時虢地,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澠池縣境。《左傳.莊公二十一年》:「虢公為王宮于玤。」晉.杜預.注:「玤,虢地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ㄅㄤˋ
  拼音: bàng




1.桔梗科「薺苨」之古稱。多年生草本,花冠青紫色,蒴果圓形。《爾雅.釋草》:「蒡,隱荵。」晉.郭璞.注:「似蘇有毛,今江東呼為隱荵,藏以為葅,亦可瀹食。」

2.菊科「牛蒡」,即「蒡翁菜」之別稱。參見「牛蒡」條。


  

 简化字:谤
  部首:言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ㄅㄤˋ
  拼音: bàng




1.以不實的言詞中傷別人,破壞其名譽。《說文解字.言部》:「謗,毀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謗之言旁也,旁,溥也。大言之過其實。」如:「毀謗」、「譏謗」。《國語.周語上》:「厲王虐,國人謗王。」三國吳.韋昭.注:「謗,誹也。」《史記.卷六五.孫子吳起傳》:「吳起殺其謗己者三十餘人,而東出衛郭門。」

2.詛咒。《左傳.昭公二十七年》:「楚郤宛之難,國言未已,進胙者莫不謗令尹。」晉.杜預.注:「謗,詛也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镑
  部首:金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8
  注音: ㄅㄤˋ
  拼音: bàng




英國的貨幣名稱。為英語pound的音譯。自西元一九七一年起,改為十進位制,一鎊合為一百新便士,舊幣一先令合二十五便士,常用拉丁文名稱的首字£表示英鎊。

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ㄅㄤˋ
  拼音: bàng




1.粗木棍。如:「木棒」、「球棒」。《魏書.卷七四.尒朱榮傳》:「人馬逼戰,刀不如棒。」

2.棒球比賽中依序上場的打擊者,或接力賽跑輪番上陣的選手。如:「強棒」、「第一棒」、「第二棒」、「第四棒投手指定打擊」。

3.引申為工作的傳承或責任的替換。如:「交棒」、「接棒人」。

4.西藏早期宗教的俗稱。為Bon的音譯。略似於中國的巫、道,所奉者為丹巴嘉饒(智者大師),分左右兩派,棒屬右派,近於喇嘛紅教,以鎮壓妖魔、幻術為主。衣冠皆黑衣,故有黑教之稱。當地人稱為「棒」。也稱為「崩薄」、「頗母」。




用棍子打。《北齊書.卷一二.孝成十二王傳.瑯琊王儼傳》:「其或遲違,則赤棒棒之。」



形容技術高、能力強。如:「他的書法寫得真棒!」


  
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15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ㄅㄠˋ
  拼音: bào

參見「儤直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牛
部外笔画:15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ㄅㄠˋ
  拼音: bào




動物名。即犎牛。背脊上有肉隆起如橐駝,據說可健行三百餘里而不須休息。《爾雅.釋畜》:「犦牛。」晉.郭璞.注:「即犎牛也。領上肉犦胅起高二尺許,狀如橐駝,肉鞍一邊。健行者,日三百餘里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虍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ㄅㄠˋ
  拼音: bào




古時一種猛獸。《文選.鮑照.蕪城賦》:「伏虣藏虎,乳血飧膚。」唐.李善.注:「虣,古文暴字,蒲到切。虣或為甝,《爾雅》曰:『甝,白虎。』」



急躁、暴虐。《周禮.地官.大司徒》:「以刑教中,則民不虣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勹
 总笔画:2
  注音: ㄅㄠ
  拼音: bāo




包裹。「包」的本字。《說文解字.勹部》:「勹,裹也,象人曲行,有所包裹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今字『包』行,而『勹』廢矣。」



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

  

  部首:勹
部外笔画:3
 总笔画:5
  注音: ㄅㄠ
  拼音: bāo




1.裹紮、容納其中。如:「包裝」、「包容」、「無所不包」。《詩經.召南.野有死麕》:「野有死麕,白茅包之。」

2.圍住。如:「士兵分兩路包過去了。」

3.藏。《漢書.卷九七.外戚傳上.孝武李夫人傳》:「包紅顏而弗明。」顏師古注引晉灼曰:「包,藏也。」

4.保證、擔保。如:「包你滿意」、「包管沒事」。元.鄭廷玉《楚昭公》第一折:「只怕我伯嚭身上,包殺的他尿流屁滾。」

5.負責。如:「包打聽」、「一手包辦」。

6.承攬。如:「承包」、「發包工程」。

7.約定專用。如:「包車」、「包場子」。




1.裝東西的袋子。如:「皮包」、「書包」、「荷包」、「腰包」。

2.氈製的圓頂帳篷。如:「蒙古包」。

3.物體或身體上鼓起的疙瘩。如:「頭上撞腫了一個包。」

4.一種麵粉做成的食物。如:「麵包」、「包子」。

5.量詞。計算成包的物品的單位。如:「一包糖果」、「十包水泥」。

6.姓。如漢代有包咸,宋代有包拯。


  

  部首:子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ㄅㄠ
  拼音: bāo

參見「孢子」、「胞囊孢子」等條。


  

  部首:女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ㄅㄠˇ
  拼音: bǎo

參見「媬姆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ㄅㄠˇ
  拼音: bǎo




1.叢生的草。《漢書.卷六三.武五子傳.燕剌王劉旦傳》:「當此之時,頭如蓬葆。」唐.顏師古.注:「草叢生曰:『葆』。」

2.鼓上的裝飾物。《三國演義》第四九回:「竿尖上用雞羽為葆,以招風信。」

3.通「堡」。《呂氏春秋.慎行論.疑似》:「與諸侯約,為高葆,禱於王路。」

4.姓。如明代有葆光先。




1.隱藏、掩蔽。《管子.水地》:「故其民諂諛葆詐,巧佞而好利。」

2.守。通「保」。《墨子.非攻》:「濟三江五湖,而葆之會稽。」

3.保持。通「保」。參見「葆真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衣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ㄅㄠˇ
  拼音: bǎo

參見「襁褓」條。


  

 简化字:饱
  部首:食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ㄅㄠˇ
  拼音: bǎo




1.滿足。如:「一飽眼福」。《國語.越語上》:「美其服,飽其食。」

2.充滿。晉.陸機〈豪士賦序〉:「心翫居常之安,耳飽從諛之說。」




1.吃足的。《論語.陽貨》:「飽食終日,無所用心,難矣哉!」

2.充足、充分。如:「飽學」、「飽和」、「飽經世故」、「飽歷風霜」。




1.吃得滿足的狀態。《論語.學而》:「君子食無求飽,居無求安。」

2.姓。如宋代有飽安盈。


  

 简化字:鸨
  部首:鳥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ㄅㄠˇ
  拼音: bǎo




1.動物名。一種候鳥。鳥綱涉禽類雁形目。頭小,頸長,無後趾。外形似雁而略大,背部羽毛有斑紋。不善飛翔而善涉水。

2.開設妓院的女人。如:「老鴇」、「鴇母」。

3.毛色黑白相間的馬。《詩經.鄭風.大叔于田》:「叔于田,乘乘鴇。雨服齊首,兩驂如手。」也稱為「駁」。


  

 简化字:宝
  部首:宀
部外笔画:17
 总笔画:20
  注音: ㄅㄠˇ
  拼音: bǎo




1.珍貴的東西。如:「珠寶」、「國寶」、「傳家之寶」。《禮記.禮運》:「故天不愛其道,地不愛其寶,人不愛其情。」

2.舊時錢幣。如:「元寶」、「通寶」。

3.璽印。舊時天子御璽、諸侯封璽都稱「寶」。《詩經.大雅.崧高》:「錫爾介圭,以作爾寶。」

4.姓。漢代有寶忠,元代有寶魯。




1.珍貴的。如:「寶刀」、「寶劍」。

2.稱君主或神、道、佛有關事物。如:「寶位」、「寶符」、「寶塔」、「寶剎」。

3.尊稱他人。如:「寶眷」、「貴寶號」。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ㄅㄠˋ
  拼音: bào




1.胸懷、志趣。《宋書.卷六九.列傳.范曄》:「然區區丹抱,不負夙心。」

2.量詞。計算兩臂可圍持的單位。如:「一抱草」、「一抱書」。

3.姓。如北魏有抱嶷、抱老壽。




1.用手臂摟起。如:「抱孩子」、「抱薪救火」。清.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.卷四.灤陽消夏錄四》:「剨然有聲後壁半圯,乃左挈妻,右抱子。」

2.養育。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三三回:「往後來倆姑奶奶再都抱了娃子,那個不用幾尺粗布呢?」

3.孵化。如:「抱蛋」、「抱窩」。

4.懷藏在內。如:「抱怨」、「抱病」。

5.守護。《孟子.萬章下》:「抱關擊柝者,皆有常職以食於上。」

6.環繞。如:「環山抱水」。宋.陸游〈書事〉詩:「聞道輿圖次第還,黃河依舊抱潼關。」

7.拋擲、丟棄。《史記.卷一三.三代世表》:「褚先生曰:『抱之山中,山者養之。』」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ㄅㄠˋ
  拼音: bào




禽鳥孵卵。唐.韓愈〈薦士〉詩:「鶴翎不天生,變化在啄菢。」明.徐光啟《農政全書.卷四一.牧養.六畜》:「養雞不菢法:母雞下卵時,日逐食內夾以麻子餵之,則常生卵不菢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刨
  部首:金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ㄅㄠˋ
  拼音: bào




1.裝有利刃,用以刮平的工具,如刮平木材的鉋子,刮平銅鐵的鋼鉋等。

2.刷馬毛的鐵刷。如:「馬鉋」。




1.用鉋子削刮東西。如:「請把這塊木料鉋薄一些。」

2.鋤地使平。如:「鉋地」。


  

 简化字:鲍
  部首:魚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ㄅㄠˋ
  拼音: bào




1.鹽醃的鹹魚,味腥臭。《史記.卷一二九.貨殖傳》:「鮐鮆千斤,鯫千石,鮑千鈞。」

2.動物名。軟體動物門腹足綱。肉質鮮美,可食。貝殼橢圓形,可入藥。也稱為「鰒魚」、「石決明」。

3.姓。如春秋時齊國有鮑叔牙,南朝宋有鮑照。


  

  部首:豸
部外笔画:3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ㄅㄠˋ
  拼音: bào




1.動物名。哺乳綱食肉目。似虎較小,毛黃褐色,背有黑圓斑。性凶猛,能上樹捕食其他獸類,傷害人畜。也稱為「豹子」。

2.姓。如三國時魏國有豹皮公。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7427 页数: 2/186
第一页 | 上一页 | 下一页 | 最后页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