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ba
  

 简化字:报
  部首:土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ㄅㄠˋ
  拼音: bào




1.由某種前因而得的結果。如:「善報」、「惡報」。

2.音信、消息。如:「捷報」、「情報」。

3.新聞紙或刊物。如:「日報」、「晚報」。




1.告訴。如:「報信」、「報佳音」。

2.回應、酬答。《詩經.衛風.木瓜》:「投我以木桃,報之以瓊瑤。」《荀子.宥坐》:「為善者天報之以福,為不善者天報之以禍。」

3.答覆。如漢代司馬遷有〈報任少卿書〉。

4.下淫上。《左傳.宣公三年》:「文公報鄭子之妃。」晉.杜預.注:「漢律:『淫季父之妻,曰報。』」

5.論罪處刑。《韓非子.五蠹》:「以為直於君而曲於父,報而罪之。」《漢書.卷六七.胡建傳》:「知吏賊傷奴,辟報故不窮審。」顏師古注引蘇林曰:「報,論也。斷獄為報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ㄅㄠ
  拼音: bāo




1.花或花序基部之退化葉或葉狀結構。如:「含苞待放」。

2.蓆草。可用來編織席子、草鞋等。




1.將東西包裹起來。通「包」。

2.容納。晉.左思〈魏都賦〉:「巷苞諸公,都護之堂,殿居綺窗。」

3.總攬。三國魏.何晏〈景福殿賦〉:「兼苞博落,不常一象。」




草木茂盛。如:「竹苞松茂」。


  

  部首:肉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ㄅㄠ
  拼音: bāo




1.胞衣。包裹在胎兒外面的薄膜。《漢書.卷九七.外戚傳下.孝成趙皇后傳》:「宮曰:『善臧我兒胞,丞知是何等兒也!』」唐.顏師古.注:「胞謂胎之衣也。」

2.同父母所生的兄弟姊妹。《文選.東方朔.答客難》:「同胞之徒,無所容居、其故何也?」

3.今稱同國或同民族的人。如:「同胞」。

4.病瘡。《戰國策.楚策四》:「夫癘雖癰腫胞疾,上比前世,未至絞纓射股。下比近代,未至擢筋而餓死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火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ㄅㄠ
  拼音: bāo




用慢火熬煮食物。如:「煲粥」、「煲湯」、「雞煲飯」。


  

  部首:衣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ㄅㄠ
  拼音: bāo




1.穿著寬大的衣服。《說文解字.衣部》:「褒,衣博裾。」

2.稱揚、讚許。與「貶」相對而言。《公羊傳.隱公元年》:「與公盟者眾矣,曷為獨褒乎此?」南朝梁.蕭統〈文選序〉:「頌者所以游揚德業,褒讚成功。」




1.獎賞。《新唐書.卷一六二.呂元膺傳》:「請明枉直,以顯褒懲。」

2.國名。周代時所建,故地在今大陸地區陝西省褒城縣東南。也稱為「有褒」。




大。《淮南子.主術》:「一人被之而不褒,萬人蒙之而不褊。」《漢書.卷八三.朱博傳》:「官屬多褒衣大袑,不中節度,自今掾史衣皆令去地三寸。」


  
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ㄅㄠˇ
  拼音: bǎo




1.養護、守衛、不使受損。如:「保護」、「保衛」、「保健」、「保全」。《詩經.大雅.崧高》:「南土是保。」

2.承擔、負責。如:「保荐」、「保險」。《周禮.地官.大司徒》:「令五家為比,使之相保。」

3.仗恃。《左傳.僖公二十三年》:「保君父之命,而享其生祿。」

4.妥為收藏。《黃帝內經素問.卷三.靈蘭祕典論》:「黃帝乃擇吉日良兆而藏靈蘭之室以保焉。」

5.舉薦。《三國演義》第九三回:「叡曰:『卿自舉之。』真乃保太原陽曲人──姓郭,名淮。」




1.責任保證。如:「人保」、「鋪保」。

2.伙計、傭工。如:「酒保」。

3.職官名。即太保。古時三公之一,管理皇宮裡的教育。《書經.君奭.序》:「召公為保,周公為師。」

4.舊時地方的組織:(1)基層組織,五家為保。(2)參見「保甲法」條。

5.姓。如明代有保睿,清代有保希賢。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ㄚ
  拼音: ā




1.表驚訝、痛苦、贊嘆的語氣。如:「啊!失火了!」、「啊!這片風景好美!」

2.表疑問或反問的語氣。如:「啊!你說什麼?」


  

  部首:雨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21
  注音: ㄅㄚˋ
  拼音: bà




1.古時候諸侯的首領。如:「春秋五霸」。

2.在地方上為非作歹、作惡稱雄的人。如:「惡霸」。《水滸傳》第三七回:「我這裡有三霸,哥哥不知,一發說與哥哥知道。」

3.河川名。即霸水。源出於大陸地區陝西省藍田縣西北,注入渭水。也作「灞」。




1.把持、稱雄。如:「獨霸一方」。《論語.憲問》:「管仲相桓公,霸諸侯,一匡天下。」

2.能力超越他人。《史記.卷四七.孔子世家》:「孔子為政必霸。」南朝梁.劉勰《文心雕龍.事類》:「主佐合德,文采必霸。」




強橫無理。如:「霸占」、「霸據」。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ㄅㄚ
  拼音: bā




酒吧。為英文bar的音譯。如:「吧檯」、「吧女」。



吸(菸)。如:「他吧了一口菸,緩和一下情緒。」



形容短暫的爆裂聲。如:「吧!吧!吧!打了三槍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ㄅㄚˊ
  拼音: bá




草根。《說文解字.艸部》:「茇,草根也。」《淮南子.墬形》:「凡根茇草者,生於庶草。」



在草叢中休息住宿。《詩經.召南.甘棠》:「蔽芾甘棠,勿翦勿伐,召伯所茇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車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ㄅㄚˊ
  拼音: bá




祭告路神。《說文解字.車部》:「軷,出將有事於道,必先告其神。立壇四通,尌茅以依神為軷。」《詩經.大雅.生民》:「取蕭祭脂,取羝以軷。」漢.毛亨.傳:「軷,道祭也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钹
  部首:金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ㄅㄚˊ
  拼音: bá




樂器名,打擊樂器。銅製。由兩個中間凸起的圓形銅片相撞擊發聲。一般直徑從十五至六十九公分不等,亞洲民間亦有十一公分以下尺寸,而有小鈸、大鈸、低鈸之分。傳統上常用於民間音樂與戲曲。也稱為「銅鈸」。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ㄅㄚˇ
  拼音: bǎ




1.握住、拿著。《說文解字.手部》:「把,握也。」如:「把手言歡」、「把住欄干」。唐.孟浩然〈過故人莊〉詩:「開筵面場圃,把酒話桑麻。」

2.看守。如:「把守」、「把關」。唐.貫休〈古塞下曲〉七首之一:「下營依遁甲,分帥把河隍。」《水滸傳》第六一回:「守門的左右約有四五十軍士,簇捧著一個把門的官人在那里坐定。」

3.給與。《儒林外史》第四七回:「虞家小廝又悄悄的從後門叫了一個賣草的,把他四個錢。」

4.抱著小孩大小便。如:「把屎」、「把尿」。




量詞:(1)計算有柄、有把手器物的單位。如:「一把刀」、「兩把傘」。(2)計算成束的長條狀物品的單位。如:「一把蔥」、「兩把筷子」、「三把火把」。(3)計算手所能盈握數量的單位。如:「一把鹽」、「兩把花生米」。(4)計算手部動作的單位。如:「推他一把」、「拉你一把」。(5)計算火的單位。如:「放一把火」、「一把怒火」、「一把無名火」。



表示約數。如:「丈把長」、「個把鐘頭」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回:「李老爹這幾年在新任老爺手裡著實跑起來了,怕不一年要尋千把銀子。」



1.將:(1)表示處理、處置的意思。如:「把門關上」、「把臉洗淨」。(2)表示致使、導致的意思。如:「把他惹惱了」、「把你氣哭了」、「把我急瘋了」。

2.被。元.蕭德祥《殺狗勸夫》第二折:「這明明是天賜我兩個橫財,不取了他的,倒把別人取了去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钯
  部首:金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ㄅㄚˇ
  拼音: bǎ




1.古時一種兵車。《說文解字.金部》:「鈀,兵車也。」

2.武器名。狀似耙,有柄。《西遊記》第一九回:「那怪真個舉起鈀,著氣力築將來。」也稱為「釘耙」。

3.一種農具。同「耙」。




扒、掘。元.無名氏《來生債》第一折:「你都來做甚麼?怎麼鈀我的門限?說著也不聽,你還鈀哩!鈀出我的銀子來了!」


  

 简化字:罢
  部首:网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ㄅㄚˋ
  拼音: bà




1.遣放有罪的人。《說文解字.网部》:「罷,遣有罪也。」

2.停止。如:「罷工」、「欲罷不能」。

3.免除、廢止。如:「罷免」、「罷官」。

4.終了。《楚辭.屈原.離騷》:「時曖曖將罷兮,結幽蘭而延佇。」




1.完畢。如:「吃罷」、「做罷」。

2.表示時間,相當於「時」、「後」的意思。唐.杜甫〈懷舊〉詩:「老罷知明鏡,悲來望白雲。」




表示失望、忿恨,常疊用。《清平山堂話本.快嘴李翠蓮記》:「張員外道:『罷!罷!這樣媳婦久后必被敗壞門風。』」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2
 总笔画:5
  注音: ㄅㄚ
  拼音: bā




1.剝開。如:「把橘子扒開來吃。」

2.扯掉。如:「扒衣裳」。

3.挖開、刨開。如:「扒土」、「扒堤」。

4.用手攀住東西。如:「扒著欄杆」、「你扒住,不然會掉下去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白
 总笔画:5
  注音: ㄅㄞˊ
  拼音: bái




1.像雪或乳汁般素淨的顏色。

2.代表五行中金的顏色。如天地四方的西方、一年四季的秋、五臟的肺等。《說文解字.白部》:「白,西方色也。」

3.罰酒的杯子。也泛指一般酒杯。《漢書.卷一〇〇.敘傳上》:「及趙、李諸侍中皆引滿舉白,談笑大噱。」《文選.左思.吳都賦》:「飛觴舉白。」唐.李善.注:「白,罰爵名也。」

4.戲劇裡的對話。如:「道白」、「對白」。

5.姓。如唐代有白居易、白行簡,元代有白樸。

6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



1.告訴。《樂府詩集.卷七三.雜曲歌辭十三.古辭.焦仲卿妻》:「便可白公姥,及時相遣歸。」

2.在書信末署名下的敬語,用於平輩或晚輩。唐.韓愈〈答李翊書〉:「聊相為言之。愈白。」

3.晨光初發,天明。宋.蘇軾〈赤壁賦〉:「相與枕藉乎舟中,不知東方之既白。」

4.彰明、表明。如:「真相大白」、「含冤莫白」。

5.揭穿,專指戳穿謊言。元.王曄《桃花女.楔子》:「我周公在卦鋪裡面,你自喚他出來,白他謊,討他銀子去。」

6.表示輕視或不滿的動作。如:「白了他一眼。」




1.白色的。如:「白紙」、「白布」、「藍天白雲」。

2.潔淨的。如:「潔白」。

3.淺顯的。如:「白話」、「淺白」。

4.率直、誠實。如:「坦白」。

5.沒有添加任何東西的。如:「白飯」、「白開水」。

6.錯誤的。如:「寫白字」。

7.表示輕視或不滿的樣子。如:「白眼」。

8.以合法掩護非法,以正當掩護不法的。與「黑」相對。如:「白道」。




1.徒然。如:「白跑一趟」、「白來」、「白費」。《紅樓夢》第六〇回:「沒的惹人笑話自己獃,白給人做粗活。」

2.不付代價而得到好處。如:「白吃白喝」。

3.就是、完全、實在。《金瓶梅》第一一回:「家中好不無人,只靠著我逐日出來供唱,……也要往宅裡看看姑娘,白不得個閒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白
部外笔画:1
 总笔画:6
  注音: ㄅㄞˇ
  拼音: bǎi




1.數目字。十的十倍。《說文解字.白部》:「百,十十也,从一白。數十十為一百。」大寫為「佰」。

2.姓。如古時有百倏,戰國時有百丰。




1.眾多。如:「百病不侵」。

2.總指一切所有的詞。《詩經.邶風.雄雉》:「百爾君子,不知德行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呗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ㄅㄞˋ
  拼音: bài




印度詠經或唱讚都稱為「唄」,在中國只有唱讚稱為「唄」。南朝梁.簡文帝〈吳郡石像碑〉:「頂禮歸依,歌唄贊德。」


  
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ㄅㄞˇ
  拼音: bǎi




1.百的大寫。如:「壹佰參拾伍元整」。

2.職官名。古時軍隊中掌管一百人的指揮官。《史記.卷四八.陳涉世家》:「躡足行伍之間,俛仰仟佰之中。」唐.司馬貞.索隱:「仟佰謂千人百人之長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ㄅㄞˇ
  拼音: bǎi




1.兩手橫開向外旁擊。《說文解字.手部》:「捭,兩手擊也。」

2.開。參見「捭闔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ㄅㄢ
  拼音: bān




1.向某一方向拉。如:「向上扳開」。

2.將物體反轉過來。《紅樓夢》第二六回:「寶玉纔走上來,要扳他的身子,只見黛玉的奶娘並兩個婆子卻跟了進來,說:『妹妹睡覺呢,等醒了再請來。』」

3.挽回頹勢。如:「將比數扳平」。


  

  部首:舟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ㄅㄢ
  拼音: bān




1.樣、種類。如:「那般」、「萬般無奈」、「百般勸解」、「如此這般」。元.關漢卿《救風塵》第一折:「無般不曉,無般不會。」

2.人名。少皞之子。《山海經.海內經》:「少皞生般,般是始為弓矢。」




還、返回。通「班」。參見「般師」條。



同樣的。如:「兄弟般的友誼」、「姊妹般的感情」。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ㄅㄢˋ
  拼音: bàn




1.調和。如:「拌勻」、「拌菜」、「攪拌」、「乾拌麵」。《水滸傳》第四三回:「將十數瓶酒,把肉大塊切了,卻將些蒙汗藥拌在裡面。」

2.爭吵、鬥嘴。《紅樓夢》第一〇〇回:「兩口子拌起來就說咱們使了他家的銀錢。」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七回:「忽然聽得女子進來,隔著排插說道:『姑娘,你聽到這隔壁又拌起來了。』」

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ㄅㄤˇ
  拼音: bǎng




1.張貼在公共場所的通告。如:「榜文」、「榜帖」。《三國演義》第一回:「恰纔見公攪榜而嘆,故此相問。」

2.揭示錄取名單的公告。如:「榜單」、「排行榜」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回:「弟今年正月初一日夢見看會試榜,弟中在上面是不消說了。」




告示、揭示。《聊齋志異.卷一一.王者》:「至廟前,見一瞽者,形貌奇異,自榜云:『能知心事』。因求卜筮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肉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ㄅㄤˇ
  拼音: bǎng




1.肩部和肩以下、肘以上的部位。如:「肩膀」、「膀子」。

2.鳥禽類的兩翼。如:「翅膀」。


  

  部首:虫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ㄅㄤˋ
  拼音: bàng




動物名。軟體動物門斧足綱。體軟有殼,大者長八九寸,能產珠,殼可製器。也稱為「二枚貝」、「蛤蚌」、「蛤蜊」。


  
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ㄅㄤˋ
  拼音: bàng




靠近、依附。如:「依山傍水」、「傍柳而眠」。唐.柳宗元〈漁翁〉詩:「漁翁夜傍西巖宿,曉汲清湘燃楚竹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石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ㄅㄤˋ
  拼音: bàng




1.量詞。英制計量的單位。一磅等於零點四五三六公斤。也稱為「英磅」。

2.秤。如:「磅秤」、「地磅」、「過磅」。




用磅秤稱重量。如:「磅體重」、「磅一磅」。


  

 简化字:龅
  部首:齒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20
  注音: ㄅㄠ
  拼音: bāo




牙齒突露。《玉篇.齒部》:「齙,露齒。」《資治通鑑.卷二六八.後梁紀三.均王乾化三年》:「蜀太子元膺,豭喙齙齒,目視不正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雨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ㄅㄠˊ
  拼音: báo




空中水蒸氣遇冷凝結成的冰粒或冰塊。此種粒塊直徑達五公釐或以上,常伴夏季暴雨降下。也稱為「冰雹」、「雹子」。



投擲、拍打。通「撲」。《敦煌變文集新書.卷五.孟姜女變文》:「姜女自雹哭黃天,只恨賢夫亡太早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土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ㄅㄠˇ
  拼音: bǎo




1.用土石築成的小城。《十六國春秋輯補.卷四〇.前秦錄.苻登傳》:「據險築堡以自固。」

2.工事堅固的陣地。如:「碉堡」、「橋頭堡」、「灘頭堡」。

3.北方人稱村落為「堡」。如:「張家堡」。


  

  部首:日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ㄅㄠˋ
  拼音: bào




1.急遽、猛烈。《說文解字.日部》:「暴,疾有所趣也。」《詩經.邶風.終風》:「終風且暴,顧我則笑。」漢.鄭玄.箋:「暴,疾也。」

2.欺凌。《荀子.性惡》:「則夫彊者害弱而奪之,眾者暴寡而譁之。」

3.毀壞、蹧蹋。如:「暴殄天物」、「自暴自棄」。

4.空手搏鬥。《論語.述而》:「暴虎馮河,死而無悔者,吾不與也。」宋.邢昺.疏:「空手搏虎為暴虎。」

5.鼓起、突出。如:「他氣得頭上的青筋都暴出來了。」




1.殘酷凶惡。如:「殘暴」、「暴虐」、「暴行」。

2.急躁的。《荀子.彊國》:「威有三:有道德之威者,有暴察之威者,有狂妄之威者。」唐.楊倞.注:「暴察,謂暴急嚴察也。」

3.急驟的、猛烈的。如:「暴風」、「暴雨」、「暴飲暴食」。




姓。戰國時韓國有暴鳶,漢代有暴勝之。


  

  部首:火
部外笔画:15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ㄅㄠˋ
  拼音: bào




1.因火或受熱猛然炸裂或迸出。《紅樓夢》第四九回:「怪道昨兒晚上燈花爆了又爆,結了又結,原來應到今日。」

2.突然、猛迅發生。如:「戰事爆發」。

3.一種烹飪法。將食物用大火熱油快炒,並頻頻以鍋鏟翻攪材料,至食物剛熟即起鍋,比炒所需的時間更短。如:「爆肚兒」、「醬爆雞丁」、「蔥爆牛肉」。


  

  部首:足
部外笔画:3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ㄅㄠˋ
  拼音: bào




跳躍。《集韻.去聲.效韻》:「趵,跳躍也。」如:「趵突」。


  

  部首:阜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(2) ㄚ
  拼音:(2) ā




置於語尾。通「啊」。如:「做人阿!要腳踏實地才是。」



表示疑問、驚訝等語氣。如:「阿!你怎麼啦?身體不舒服嗎?」



詞頭:(1)加在稱謂上。如:「阿婆」、「阿爹」、「阿姨」、「阿兄」。南朝梁.無名氏〈木蘭詩〉二首之一:「阿爺無大兒,木蘭無長兄。」(2)加在名字上。如漢代曹操的小字稱為「阿瞞」、三國時蜀漢後主劉禪人稱「阿斗」。


  

  部首:肉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 注音:(2) ㄚ
  拼音:(2) ā

(一)之又音。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3
  注音:(2) ㄚˊ
  拼音:(2) á




表疑問或反詰的語氣。如:「嗄!有這種怪事?」


  

 简化字:钯
  部首:金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12
  注音:(2) ㄅㄚ
  拼音:(2) bā




(palladium,Pd)化學元素。原子序46。色白如銀,可製合金,與鉑同產,因熔點較鉑低,故從白金礦中提取。可作為氫化反應的觸媒。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7
  注音:(2) ˙ㄅㄚ
  拼音:(2) ba




1.用於句末:(1)表示商量、請求等語氣。如:「給我吧!」(2)表示指使。如:「快走吧!」(3)表示同意。如:「好吧!」(4)表示推測。如:「明天該不會下雨吧?」(5)表示感嘆。如:「算了吧!」

2.用於句中,表示停頓。只用於對舉的句型中,表示猶疑、兩難的語氣。如:「做吧,沒有工夫;不做吧,又急著要用。」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7427 页数: 3/186
第一页 | 上一页 | 下一页 | 最后页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