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U
  

  部首:心
部外笔画:20
 总笔画:23
  注音: ㄐㄩㄝˊ
  拼音: jué




1.驚訝、震驚的樣子。《玉篇.心部》:「戄,驚也。」《戰國策.魏策三》:「秦王戄然曰:『國有事,未澹下兵也,今以兵從。』」《史記.卷六二.管晏傳》:「越石父請絕,晏子戄然,攝衣冠謝。」

2.敬服、恭敬的樣子。《文選.東方朔.非有先生論》:「於是吳王戄然易容,捐薦去几,危坐而聽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20
 总笔画:23
  注音: ㄐㄩㄝˊ
  拼音: jué




1.鳥獸用爪捕取獵物。如:「老鷹攫雞」、「餓虎攫羊」。《漢書.卷八九.循吏傳.黃霸傳》:「吏出,不敢舍郵亭,食於道旁,烏攫其肉。」

2.撲取、奪取。如:「攫搏」、「攫為己有」。《莊子.讓王》:「左手攫之則右手廢,右手攫之則左手廢。」唐.柳宗元〈愚溪對〉:「見交趾寶貨之多,光溢於目,思以兩手左右攫而懷之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犬
部外笔画:20
 总笔画:23
  注音: ㄐㄩㄝˊ
  拼音: jué




大母猴。《說文解字.犬部》:「玃,大母猴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弓
部外笔画:20
 总笔画:23
  注音: ㄐㄩㄝˊ
  拼音: jué




快速的拉開弓。《說文解字.弓部》:「彏,弓急張也。」《漢書.卷八七.揚雄傳上》:「掉犇星之流旃,彏天狼之威弧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虫
部外笔画:20
 总笔画:26
  注音: ㄐㄩㄝˊ
  拼音: jué




母猴。通「玃」。《集韻.入聲.藥韻》:「蠼,獸名。《說文》:『母猴也。』」



跳躍。《史記.卷一一七.司馬相如列傳》:「低卬夭蟜据以驕驁兮,詘折隆窮蠼以連卷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足
部外笔画:20
 总笔画:27
  注音: ㄐㄩㄝˊ
  拼音: jué




腳步迅速的樣子。《論語.鄉黨》:「君召使擯,色勃如也,足躩如也。」



跳動。《淮南子.精神》:「鳧浴,蝯蠼,鴟視,虎顧。」唐.李白〈東海有勇婦〉詩:「十步兩躩躍,三呼一交兵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金
部外笔画:20
 总笔画:28
  注音: ㄐㄩㄝˊ
  拼音: jué




一種用來挖掘土地的農具。三國魏.曹植〈藉田賦〉:「名王親枉千乘之體于隴畝之中,執鉏钁于畦町之側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ㄐㄩㄝ
  拼音: juē




1.翹起。如:「撅嘴」。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四十回:「忽見一個喜鵲飛了來,落在房簷上,對著她撅著尾巴。」

2.折斷。如:「他撅了一根樹枝。」

3.擊、攻擊。《新唐書.卷一〇五.褚遂良傳》:「昔侯君集、李靖皆庸人爾,猶能撅高昌,纓突厥。」

4.挖掘。漢.王充《論衡.效力》:「鑿所以入木者,槌叩之也;鍤所以能撅地者,跖蹈之也。」元.李文蔚《燕青博魚》第三折:「蠟打的鍬兒怎撅就的坑。」




倔強。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四回:「有那個撅老頭子,這些閒雜人也到不了跟前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ㄐㄩㄝ
  拼音: juē

參見「噘嘴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ㄐㄩㄝ
  拼音: juē




1.折斷。如:「撧成兩截」。《水滸傳》第四回:「跳上臺基,把剌子只一拔,卻似撧蔥般拔開了。」元.無名氏《盆兒鬼》第一折:「我待撧花枝在頭上插。」

2.向昏倒的人行按摩等活動使醒過來。如:「他昏過去了,趕快撧一撧!」

3.使人難堪。如:「什麼難題也撧不倒他!」、「這不是存心撧人嗎?」


  

  部首:亅
 总笔画:1
  注音: ㄐㄩㄝˊ
  拼音: jué




1.倒掛的鉤。《說文解字.亅部》:「亅,鉤逆者謂之亅。」

2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

  

  部首:子
 总笔画:3
  注音: ㄐㄩㄝˊ
  拼音: jué

參見「孑孓」條。


  

 简化字:决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ㄐㄩㄝˊ
  拼音: jué




1.疏通水道。《書經.益稷》:「予決九川,距四海。」《孟子.滕文公上》:「決汝漢,排淮泗。」

2.隄防潰壞。如:「決堤」、「潰決」、「黃河決口」。《淮南子.天文》:「賁星墜而勃海決。」

3.判定、斷定。如:「判決」、「議決」、「猶豫不決」。《史記.卷五三.蕭相國世家》:「群臣爭功,歲餘功不決。」

4.競爭勝負。如:「決一死戰」。唐.高邁〈濟河焚舟賦〉:「冀桑榆之未晚,得雌雄之一決。」

5.處死。如:「處決」、「槍決」。《三國志.卷一六.魏書.倉慈傳》:「慈躬往省閱,料簡輕重,自非殊死,但鞭杖遣之,一歲決刑曾不滿十人。」

6.張開、裂開。《文選.揚雄.甘泉賦》:「天閫決兮地垠開,八荒協兮萬國諧。」唐.杜甫〈望嶽〉詩:「盪胸生曾雲,決眥入歸鳥。」

7.離別。通「訣」。《史記.卷四九.外戚世家》:「姊去我西時,與我決於傳舍中,丐沐沐我,請食飯我,乃去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ㄐㄩㄝˊ
  拼音: jué




1.挖、挑出。《史記.卷三一.吳太伯世家》:「抉吾眼置之東門,以觀越之滅吳也。」

2.挑取、選取。如:「抉擇」。唐.皮日休〈郢州孟亭記〉:「先生之作,遇景入詠,不拘奇抉異。」

3.戮、穿。《左傳.襄公十七年》:「以杙抉其傷而死。」宋.陸游〈寒夜歌〉:「既不能挺長劍以抉九天之雲,又不能持斗魁以回萬物之春。」

4.揭開、揭發。《新唐書.卷一五〇.李揆傳》:「揆懼復用,遣吏至諲所,構抉過失,諲密訴諸朝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玉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ㄐㄩㄝˊ
  拼音: jué




半環狀的玉佩。《楚辭.屈原.九歌.湘君》:「捐余玦兮江中,遺余佩兮醴浦。」《史記.卷七.項羽本紀》:「范增數目項王,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,項王默然不應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ㄐㄩㄝˊ
  拼音: jué

參見「芵明」條。


  

 简化字:诀
  部首:言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ㄐㄩㄝˊ
  拼音: jué




辭別、告別、永別。如:「訣別」。《史記.卷六五.孫子吳起傳》:「與其母訣,齧臂而盟曰:『起不為卿相,不復入衛。』」《文選.江淹.別賦》:「瀝泣共訣,抆血相視。」



1.法術、方法。如:「祕訣」。《列子.說符》:「衛人有善數者,臨死,以訣喻其子。」《魏書.卷一一四.釋老志》:「大禹聞長生之訣,尹喜受道德之旨。」

2.容易誦讀、記憶的語句。如:「口訣」、「歌訣」。


  

  部首:足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ㄐㄩㄝˊ
  拼音: jué




馬快跑時後腳踢地急起。《史記.卷七〇.張儀傳》:「秦馬之良,戎兵之眾,探前趹後,蹄閒三尋騰者,不可勝數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角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ㄐㄩㄝˊ
  拼音: jué




挑剔、挑撥。通「抉」。《漢書.卷七七.孫寶傳》:「馮氏反事明白,故欲擿觖以揚我惡。」



不滿意。《淮南子.繆稱》:「后稷廣利天下,猶不自矜,禹無廢功無蔽財,自視猶觖如也。」


  𧮫

  部首:谷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ㄐㄩㄝˊ
  拼音: jué




口上彎曲的地方。《說文解字.谷部》:「𧮫,口上阿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口上阿,謂口吻已上之肉,隨口卷曲。」



笑的樣子。《廣韻.入聲.藥韻》:「𧮫,笑貌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ㄐㄩㄝˊ
  拼音: jué




方形的屋椽,即榱。《說文解字.木部》:「桷,榱也,椽方曰桷。」《漢書.卷九一.貨殖傳.序》:「及周室衰,禮法墮,諸侯刻桷丹楹,大夫山節藻梲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珏
  部首:玉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ㄐㄩㄝˊ
  拼音: jué




兩塊玉合成的玉器。《說文解字.玨部》:「玨,二玉相合為一玨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ㄐㄩㄝˊ
  拼音: jué




挖、穿鑿。如:「臨渴掘井」。《史記.卷八.高祖本紀》:「項羽燒秦宮室,掘始皇帝冢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山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ㄐㄩㄝˊ
  拼音: jué




特起、突出。《集韻.入聲.迄韻》:「崛,崛然獨立貌。」《文選.嵇康.琴賦》:「邈隆崇以極壯,崛巍巍而特秀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衣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ㄐㄩㄝˊ
  拼音: jué




短衣。《廣韻.入聲.物韻》:「䘿,衣短。」唐.皮日休〈九諷系述.悲遊〉:「荷為裯兮芰為襬,荃為䘿兮薜為褘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厂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ㄐㄩㄝˊ
  拼音: jué




氣悶而暈倒。如:「昏厥」、「暈厥」。



他的、那個。同「其」。如:「大放厥詞」、「允執厥中」。《書經.禹貢》:「厥土惟白壤,厥賦惟上上錯,厥田惟中中。」《文選.賈誼.弔屈原文》:「遭世罔極兮,乃殞厥身。」



1.於是、才。《文選.司馬遷.報任少卿書》:「左丘失明,厥有《國語》。」

2.之、以。《書經.無逸》:「自時厥後,立王生則逸。」




語助詞,無義。南朝梁.劉勰《文心雕龍.詮賦》:「斯蓋別詩之原始,命賦之厥初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刀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ㄐㄩㄝˊ
  拼音: jué




雕刻用的刀。《廣韻.入聲.月韻》:「劂,刻刀。」



雕刻。唐.張皓〈藏冰賦〉:「不劘不劂,如磋如切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犬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ㄐㄩㄝˊ
  拼音: jué

參見「猖獗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ㄐㄩㄝˊ
  拼音: jué




1.小木樁、短木頭。如:「木頭橛子」。《水滸傳》第二三回:「只怕大蟲不死,把棒橛又打了一回。」也稱為「橛子」、「橛兒」。

2.馬口中所銜的橫木。《韓非子.姦劫弒臣》:「無捶策之威,銜橛之備,雖造父不能以服馬。」

3.禾稼的殘根。如:「稻橛」、「麥橛」。




擊。《山海經.大荒東經》:「黃帝得之,以其皮為鼓,橛以雷獸之骨,聲聞五百里,以威天下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ㄐㄩㄝˊ
  拼音: jué




植物名。碗蕨科蕨屬,多年生草本。地下莖橫生,於春季發嫩芽,形如拳狀,全株披白色毛茸。葉剛硬,三角形,三回羽狀複葉,基部三至六對羽片常較成熟,末端小裂片全緣。孢子囊群生於裂片背面兩側邊緣,被反卷之葉緣所包被。嫩葉可食,根莖有解熱、利尿等功用。


  
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ㄐㄩㄝˊ
  拼音: jué




姓。《玉篇.人部》:「傕,姓也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绝
  部首:糸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ㄐㄩㄝˊ
  拼音: jué




1.斷、隔開。如:「斷絕」、「隔絕」。《史記.卷八六.刺客傳.荊軻傳》:「未至身,秦王驚,自引而起,袖絕。」

2.停止。如:「杜絕」、「滔滔不絕」、「絡繹不絕」。

3.竭盡、完畢。如:「氣絕而死」。《淮南子.本經》:「江河三川,絕而不流。」

4.暈死。《南史.卷七三.孝義傳上.師覺援傳》:「捨車奔歸,聞家哭聲,一叫而絕,良久乃蘇。」《封神演義》第七回:「血染衣襟,昏絕于地。」

5.沒有後代。如:「絕子」、「絕孫」、「絕後」。

6.回拒、不接受。如:「拒絕」、「謝絕」。

7.橫渡、穿越。《荀子.勸學》:「假舟楫者,非能水也,而絕江河。」《漢書.四〇.張良傳》:「羽翼以就,橫絕四海。」

8.超越。《孔子家語.卷九.本姓解》:「其人身長十尺,武力絕倫。」《聊齋志異.卷七.青蛾》:「遺生最幼,聰惠絕人。」




1.卓越、獨一無二。如:「絕技」、「絕響」、「絕代風華」、「絕世美女」。

2.距離遙遠。《漢書.卷六.武帝紀》:「其令州邵察吏民有茂村異等,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。」《文選.李陵.答蘇武書》:「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,出征絕域。」

3.絲毫沒有、毫無希望。如:「絕路」、「絕處」。

4.形容舉止怪異、特殊。如:「這人可絕了!」




1.極、甚。如:「絕妙好辭」。《史記.卷六六.伍子胥傳》:「秦女絕美,王可自取,而更為太子取婦。」

2.必定、鐵定。如:「絕不延期」、「絕不通融」、「絕無僅有」。

3.冷酷,做事不留餘地。如:「這件事,他做的太絕了!」




絕句的簡稱。如:「五絕」、「七絕」。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ㄐㄩㄣ
  拼音: jūn




1.封建時代一國之主。如:「君王」、「國君」。《左傳.成公二年》:「人不難以死免其君。」

2.主宰者。《老子》第七〇章:「言有宗,事有君。」三國魏.王弼.注:「君,萬物之主也。」

3.封號。如戰國時代齊國的孟嘗君,魏國的信陵君,趙國的平原君,楚國的春申君。

4.稱謂:(1)用以尊稱父祖輩。如:「家君」、「嚴君」。漢.孔安國〈書經序〉:「先君孔子生於周末。」(2)妻妾稱自己的丈夫為「君」。如:「夫君」、「郎君」。《禮記.內則》:「君已食,徹焉。」漢.鄭玄.注:「凡妾稱夫曰君。」(3)對人的尊稱。如:「諸君」、「胡君」。《史記.卷九六.張丞相傳》:「君勿言,吾私之。」(4)對他人母親或妻子的尊稱。如:「太君」、「細君」。

5.姓。如明代有君助。




統治。《韓非子.五蠹》:「魯哀公,下主也,南面君國,境內之民,莫敢不臣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頁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ㄐㄩㄣ
  拼音: jūn




頭大的樣子。《集韻.平聲.諄韻》:「頵,頭大貌。」南朝宋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賞譽》:「潁川李府君,頵頵如玉山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囗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ㄐㄩㄣ
  拼音: jūn




圓形的穀倉。《說文解字.囗部》:「囷,廩之圜者。」《詩經.魏風.伐檀》:「不稼不穡,胡取禾三百囷兮。」《國語.吳語》:「今吳民既罷,而大荒薦饑,市無赤米,而囷鹿空虛。」三國吳.韋昭.注:「員曰囷,方曰鹿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军
  部首:車
部外笔画:2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ㄐㄩㄣ
  拼音: jūn




1.武裝部隊、兵種。如:「陸軍」、「海軍」、「空軍」。

2.兵士的通稱。《史記.卷九二.淮陰侯傳》:「軍皆殊死戰,不可敗。」元.石君寶《秋胡戲妻》第四折:「元來他做了官,不是軍了也。」

3.野戰部隊中大於師而小於軍團的最小戰略單位,通常轄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師及必要的戰鬥支援與勤務支援部隊。

4.陣地。唐.高適〈燕歌行〉:「戰士軍前半死生,美人帳下猶歌舞。」

5.古時將犯人送至邊疆勞役的刑罰。如:「發配充軍」。《明史.卷九三.刑法志一》:「軍有終身,有永遠。」




1.駐紮、屯兵。《左傳.桓公八年》:「楚子伐隨,軍於漢淮之間。」《史記.卷七.項羽本紀》:「沛公軍霸上,未得與項羽相見。」

2.編成軍隊。《左傳.宣公十二年》:「晉之餘師不能軍,宵濟亦終夜有聲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衣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ㄐㄩㄣ
  拼音: jūn




戎服。《廣韻.平聲.諄韻》:「袀,戎衣也。」



相同、純一。《呂氏春秋.先識覽.悔過》:「今袀服回建,左不軾,而右之。」漢.高誘.注:「袀,同也。兵服上下無別,故曰袀服。」《漢書.卷九九.王莽傳下》:「時莽紺袀服,帶璽韍。」唐.顏師古.注:「袀,純也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钧
  部首:金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ㄐㄩㄣ
  拼音: jūn




1.量詞。古代計算重量的單位。三十斤為一鈞。《說文解字.金部》:「鈞,三十斤也。」《左傳.定公八年》:「顏高之弓六鈞。」《孟子.梁惠王上》:「吾力足以舉百鈞,而不足以舉一羽。」

2.製作陶器時所用的轉輪。《漢書.卷五六.董仲舒傳》:「夫上之化下,下之從上,猶泥之在鈞。」

3.姓。如漢代有鈞喜。




同樣。通「均」。《孟子.告子上》:「鈞是人也,或為大人,或為小人,何也?」漢.趙岐.注:「鈞,同也。」



1.相同。《漢書.卷七八.蕭望之傳》:「會庭中,與丞相鈞禮。」

2.尊稱有關長輩或上級的事物、行為等的敬詞。如:「鈞命」、「鈞鑒」、「鈞啟」、「鈞安」。




權衡。《後漢書.卷六六.陳蕃傳》:「鈞此二者,臣寧得禍,不敢欺天也。」《文選.顏延之.陶徵士誄》:「度量難鈞,進退可限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皲
  部首:皮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ㄐㄩㄣ
  拼音: jūn




皮膚因受凍或過分乾燥而裂開。明.宋濂〈送東陽馬生序〉:「窮冬烈風,大雪深數尺,足膚皸裂而不知。」


  
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ㄐㄩㄣˋ
  拼音: jùn




1.傑出的。《書經.洪範》:「俊民用章,家用平康。」《文選.曹植.七啟》:「若夫田文、無忌之儔,乃上古之俊公子也。」

2.容貌秀美。如:「俊俏」。元.喬吉《揚州夢》第三折:「端詳著厖兒俊,思量著口兒甜,怎肯教意兒差。」《紅樓夢》第六九回:「老祖宗且別問,只說比我俊不俊。」




才智出眾的人。如:「俊碩」、「俊彥」。《孟子.公孫丑上》:「尊賢使能,俊傑在位。」漢.趙岐.注:「俊,美才出眾者也。」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93435 页数: 26/2336
第一页 | 上一页 | 下一页 | 最后页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