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S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ㄕㄢ
  拼音: shān




覆蓋。宋.陸游〈幽居歲暮〉詩五首之五:「刈茅苫鹿屋,插棘護雞栖。」《西遊記》第三七回:「你那衣服,半邊苫身,半邊露臂。」



1.以草編成的覆蓋物。清.汪中〈先母鄒孺人靈表〉:「再徙北城,所居止三席地,其左無壁,覆之以苫。」

2.以草編成的墊蓆,居喪時使用,以示哀戚。《儀禮.喪服》:「居倚廬,寢苫枕塊,哭晝夜無時。」唐.賈公彥.疏:「外寢苫者,哀親之在草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竹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ㄕㄢ
  拼音: shān




古代童子學習書法所用的板子,通常以竹製而成。《說文解字.竹部》:「笘,折竹箠也。……潁川人名小兒所書寫為笘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ㄕㄢ
  拼音: shān




1.用手摑臉。如:「搧他一個大耳光。」

2.搖動扇子使生風。如:「搧火」、「搧煙」。

3.從旁鼓動、挑撥事端。通「煽」。如:「搧動」、「搧惑」。


  

  部首:火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ㄕㄢ
  拼音: shān




火焰熾盛。《廣韻.平聲.仙韻》:「煽,火盛也。」



1.用扇子搧火,使熾盛。《水滸傳》第二四回:「王婆只做不看見,只顧在茶局裡煽風爐子,不出來問茶。」

2.以讒言或手段鼓動,挑撥人事。如:「煽動」。《晉書.卷五九.汝南王亮等傳.序》:「西晉之政亂朝危,雖由時主,然而煽其風,速其禍者,咎在八王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衣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ㄕㄢ
  拼音: shān




旌旗上的正幅。同「縿」。《集韻.平聲.銜韻》:「縿,《說文》:『旌旗之游也。』一曰正幅,或作襂。」


  縿

  部首:糸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ㄕㄢ
  拼音: shān




旌旗上的正幅。《周禮.春官.巾車》「建大常,十有二斿」句下漢.鄭玄.注:「大常,九旗之畫日月者,正幅為縿,斿則屬焉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ㄕㄢ
  拼音: shān




流淚的樣子。《詩經.小雅.大東》:「睠言顧之,潸焉出涕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二九回:「都低著頭細嚼這句的滋味,都不覺潸然泣下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膻
  部首:羊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ㄕㄢ
  拼音: shān




羊身上的臊味。《廣韻.平聲.仙韻》:「羶,羊臭也。」宋.陸游〈書事〉詩:「醪酒芳醇偏易醉,胡羊肥美了無羶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闪
  部首:門
部外笔画:2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ㄕㄢˇ
  拼音: shǎn




1.探頭窺視。《三國志.卷一五.魏書.梁習傳》「思亦能吏,然苛碎無大體」句下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:「白日常自於牆壁間闚閃。」

2.避開、躲避。元.曾瑞〈四塊玉.官況甜〉曲:「讎多恩少人皆厭,業貫盈,橫禍添,無處閃。」《警世通言.卷二〇.計押番金鰻產禍》:「掇開門閃身入去,隨手關了。」

3.突然顯現、忽隱忽現。如:「閃光」、「腦中閃過一個念頭。」

4.弄、逼迫。《水滸傳》第一一回:「誰想今日被高俅這賊坑陷了我這一場,……閃得我有家難奔,有國難投,受此寂寞。」

5.拋棄、撇下。元.馬致遠《青衫淚》第二折:「你好下得白解元,閃下我女少年。」《西遊記》第二回:「怎麼一去許久,把我們俱閃在這裡。」

6.扭傷、挫傷。如:「閃了腰」。元.王實甫《西廂記.第四本.第二折》:「夫人休閃了手,且息怒停嗔。」




1.雷電所發出的光。如:「西邊又打閃,可能快下雨了。」

2.差錯、危險。如:「萬一有什麼閃失,我如何向你父母交代?」《水滸傳》第一二回:「不想又吃了這一閃!高太尉,你忒毒害,恁地剋剝!」


  

 简化字:陕
  部首:阜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ㄕㄢˇ
  拼音: shǎn




1.地名。即今大陸地區河南省陝縣,周初為周公、召公分治的界限。

2.大陸地區陝西省的簡稱。如:「陝北」。

3.姓。如明代有陝通。


  

  部首:目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ㄕㄢˇ
  拼音: shǎn




眼睛快速一瞥的樣子。《說文解字.目部》:「睒,暫視貌。」



窺視。漢.揚雄《太玄經.卷六.瞢》:「瞢復睒天,不睹其軫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3
 总笔画:6
  注音: ㄕㄢˋ
  拼音: shàn




魚游來游去的樣子。《說文解字.水部》:「汕,魚游水貌。」



用竹子編成的捕魚工具。《爾雅.釋器》:「罺謂之汕。」晉.郭璞.注:「今之撩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疒
部外笔画:3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ㄕㄢˋ
  拼音: shàn

參見「疝氣」條。


  

 简化字:讪
  部首:言
部外笔画:3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ㄕㄢˋ
  拼音: shàn




毀謗、嘲諷。《論語.陽貨》:「惡居下流而訕上者。」《孟子.離婁下》:「與其妾訕其良人,而相泣於中庭。」



參見「訕臉」、「訕訕」等條。


  

  部首:走
部外笔画:3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ㄕㄢˋ
  拼音: shàn




1.跳躍。清.洪昇《長生殿》第一七齣:「馬蹄兒潑剌剌旋風赸。」徐朔方.注:「赸,跳躍。」

2.離開、散去。元.王實甫《西廂記.第三本.第二折》:「你也赸,我也赸;請先生休訕,早尋個酒闌人散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山
 总笔画:3
  注音: ㄕㄢ
  拼音: shān




1.陸地上高起的部分。如:「崇山峻嶺」。《左傳.襄公二十五年》:「吳師奔,登山以望,見楚師不繼復逐之。」

2.墳墓。唐.李華〈含元殿賦〉:「靡迤秦山,陂陀漢陵。」

3.姓。如晉代有山濤。

4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



山中的。如:「山村」、「山寨」。


  

  部首:小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ㄕㄤˋ
  拼音: shàng




1.尊崇、仰慕。如:「尚文」、「尚武」。《墨子.尚賢上》:「不能以尚賢事能為政也。」

2.主管其事。通「掌」。《史記.卷九.呂太后本紀》:「襄平侯通尚符節,乃令持節矯內太尉北軍。」

3.仰攀婚姻。《史記.卷八七.李斯傳》:「諸男皆尚秦公主,女悉嫁秦諸公子。」




1.猶、還。如:「他至今尚未結婚。」《詩經.大雅.蕩》:「雖無老成人,尚有典型。」

2.尚且、況且。《老子》第二三章:「天地尚不能久,而況於人乎?」

3.希望,表示祈求。如:「尚饗」。唐.韓愈〈汴州東西水門記〉:「乃伐山石,刻之日月,尚俾來者知作之所始。」




姓。如漢代有尚長。


  

 简化字:殇
  部首:歹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ㄕㄤ
  拼音: shāng




未成年而夭折稱為「殤」。《儀禮.喪服》:「年十九至十六為長殤,十五至十二為中殤,十一至八歲為下殤。不滿八歲以下,皆為無服之殤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觞
  部首:角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8
  注音: ㄕㄤ
  拼音: shāng




酒杯、酒器。如:「銜觴賦詩」。《韓非子.十過》:「平公提觴而起為師曠壽。」《聊齋志異.卷一.嬌娜》:「又命以巨觴行酒,三更始罷。」



飲酒,或勸人飲酒、敬酒。《呂氏春秋.恃君覽.達鬱》:「管仲觴桓公,曰:『暮矣!』」宋.范成大〈九月三日宿胥口始聞雁〉詩:「把酒不能觴,送目問行李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鬲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21
  注音: ㄕㄤ
  拼音: shāng




烹煮。《史記.卷一二.孝武本紀》:「禹收九牧之金,鑄九鼎,皆嘗鬺烹上帝鬼神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日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ㄕㄤˇ
  拼音: shǎng




1.正午。如:「晌午」。

2.一會兒、片刻的時間。如:「他呆了半晌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赏
  部首:貝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ㄕㄤˇ
  拼音: shǎng




1.把財物賜給有功的人。如:「獎賞」、「賞賜」、「賞罰分明」。《禮記.月令》:「賞公卿諸侯大夫於朝。」

2.器重、看重。如:「賞識」。唐.孟浩然〈夏日南亭懷辛大〉詩:「欲取鳴琴彈,恨無知音賞。」

3.讚美、嘉許、宣揚。如:「讚賞」。《左傳.襄公十四年》:「善則賞之」。

4.欣賞、把玩。如:「賞月」、「玩賞」、「雅俗共賞」。

5.尊崇。通「尚」。《荀子.王霸》:「賞賢便能以次之。」

6.對他人加恩惠於己的敬稱。參見「賞光」、「賞臉」等條。




1.賜予或獎給的東西。如:「懸賞」、「重賞」。《左傳.宣公十二年》:「先濟者有賞。」《荀子.不苟》:「身之所短,上雖不知,不以取賞。」

2.姓。如晉代有賞慶。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ㄕㄤ
  拼音: shāng




1.做生意的人。如:「布商」、「米商」。漢.王充《論衡.偶會》:「富家之商,必奪貧室之財。」

2.做生意的事業。如:「經商」、「習商」。

3.五音之一。音調清勁而淒愴。如:「宮、商、角、徵、羽。」

4.朝代名。參見「商朝」條。

5.算術中某數以他數除之,所得的值稱為「商」。如:「六除以三的商為二。」

6.姓。如春秋時魏國有商鞅。




討論、計劃。《漢書.卷六九.趙充國傳》:「勤勞而至,虜必商軍進退,稍引去。」《鏡花緣》第六六回:「國舅又再再苦勸,無奈若花心如鐵石,竟無一字可商。」



秋天的。古人以秋天肅殺之氣與商聲悽愴悲涼之音相符,故稱秋為商。《楚辭.東方朔.七諫.沈江》:「商風肅而害生兮,百草育而不長。」唐.孟郊〈秋懷〉詩一六首之七:「商蟲哭衰運,繁響不可尋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ㄕㄤ
  拼音: shāng

參見「蔏藋」、「蔏蔞」等條。


  

  部首:心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ㄕㄤ
  拼音: shāng

參見「愓愓」條。


  

 简化字:伤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ㄕㄤ
  拼音: shāng




1.皮肉破損的地方。如:「他腿上有一處傷。」

2.姓。如春秋時宋國有傷省。




1.受傷、使受傷。《左傳.成公二年》:「郤克傷於矢,流血及屨,未絕鼓音。」《史記.卷三一.吳太伯世家》:「越因伐吳,敗之姑蘇,傷吳王闔廬指,軍卻七里。」

2.耗損、毀壞。如:「傷身」、「傷神」、「傷腦筋」。

3.妨礙。如:「無傷大雅」。唐.白居易〈效陶潛體詩〉一六首之一六:「濟水澄而潔,河水渾而黃,交流列四瀆,清濁不相傷。」

4.毀謗。如:「出口傷人」。《呂氏春秋.離俗覽.舉難》:「人傷堯以不慈之名。」

5.悲痛,使憂心悲痛。如:「傷別」、「傷慟」、「傷兮感舊」。《詩經.周南.卷耳》:「我姑酌彼兕觥,維以不永傷。」《隋書.卷七〇.李密傳》:「柴孝和溺死於洛水,密甚傷之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弓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ㄕㄠ
  拼音: shāo




1.弓的兩端。《集韻.平聲.肴韻》:「弰,弓末。」北周.庾信〈擬詠懷詩〉二七首之一五:「輕雲飄馬足,明月動弓弰。」

2.泛指弓。唐.劉禹錫〈壯士行〉:「壯士走馬去,鐙前彎玉弰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ㄕㄠ
  拼音: shāo




1.樹枝的末端。如:「樹梢」、「柳梢」。

2.事物或時間的末尾。如:「眉梢」、「髮梢」。宋.楊萬里〈月下杲飲〉詩七首之三:「一年過暑一番愁,六月梢時七月頭。」

3.小木柴。《淮南子.兵略》:「曳梢肆柴,揚塵起堨,所以營其目者。」

4.竿子。《漢書.卷二二.禮樂志》:「飾玉梢以舞歌,體招搖若永望。」

5.旌旗上的飄帶。通「旓」。《漢書.卷八七.揚雄傳上》:「揚左纛,被雲梢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方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ㄕㄠ
  拼音: shāo




古代裝飾旌旗的飄帶。《文選.揚雄.甘泉賦》:「建光燿之長旓兮,昭華覆之威威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竹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ㄕㄠ
  拼音: shāo




1.裝筷子的竹器。清.王念孫《廣雅疏證.卷七下.釋器》:「筲,箸筩也。」

2.古代用來裝飯的竹器,可容納一斗二升。《新唐書.卷二二二.南蠻傳下.兩爨蠻傳》:「飯用竹筲摶而啖之,烏杯貯羹如雞彞。」唐.陸龜蒙〈奉和襲美新秋言懷〉詩:「白菌盈枯櫱,黃精滿綠筲。」

3.大陸北方地區一帶稱挑水的水桶為「筲」。




參見「斗筲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舟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ㄕㄠ
  拼音: shāo




1.船尾。《醒世恆言.卷三二.黃秀才徼靈玉馬墜》:「但前艙貨物充滿,只可以艄頭存生,夜間在火艙歇宿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五一回:「在艄上一個夾剪艙底下,拿出一個大口袋來。」

2.船舵。如:「掌艄」。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二二:「從此只在往來船隻上,替他執艄度日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竹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ㄕㄠ
  拼音: shāo




1.用細竹條製成的刷鍋用具。《說文解字.竹部》:「䈰,陳留謂飯帚曰䈰。」

2.古代盛飯的竹器。《說文解字.竹部》:「䈰,一曰飯器,容五升。」

3.裝筷子的竹筒。《說文解字.竹部》:「䈰,一曰宋、魏謂箸筩為䈰。」

4.桶子。如:「水䈰」。


  

  部首:髟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ㄕㄠ
  拼音: shāo




1.髮梢。《廣韻.平聲.肴韻》:「髾,髮尾。」《宋史.卷四八九.外國傳五.占城傳》:「撮髮為髻,散垂餘髾於其後。」

2.古代婦女衣服上的飾物,形似燕尾。《漢書.卷五七.司馬相如傳上》:「衯衯裶裶,揚衪戌削,蜚襳垂髾。」唐.顏師古.注:「髾謂燕尾之屬,皆衣上假飾,非髻垂也。」

3.旌旗上所垂飾的羽毛。《後漢書.卷六〇上.馬融傳》:「曳長庚之飛髾,載日月之太常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竹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ㄕㄠ
  拼音: shāo




船舵的尾端。明.張自烈《正字通.竹部》:「䈾,俗呼船舵尾曰䈾。」



搖動。《文選.馬融.長笛賦》:「故其應清風也,纖末奮䈾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烧
  部首:火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ㄕㄠ
  拼音: shāo




1.使東西著火。如:「燃燒」。唐.白居易〈賦得古原草送別〉詩:「野火燒不盡,春風吹又生。」

2.加熱使物體發生變化。如:「燒飯」、「燒水」、「燒炭」、「燒磚」。

3.一種烹調方法:(1)先用油炸,再加湯汁來炒或煮。如:「燒茄子」、「紅燒鯉魚」。(2)烤。如:「燒烤」、「叉燒」。




人因病而體溫失常,發生高熱。如:「發燒」。



1.燒烤的。如:「燒餅」、「燒雞」、「燒鴨」。

2.在音響界極受注目的。如:「這一張紀念莫札特二百年的選曲唱片,是一張狂熱的燒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音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ㄕㄠˊ
  拼音: sháo




1.相傳為古代虞舜時的樂曲名稱。《說文解字.音部》:「韶,虞舜樂也。」

2.姓。如晉代有韶石。




美好的。如:「韶光易逝」。南朝宋.鮑照〈發後渚〉詩:「華志分馳年,韶顏慘驚節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卩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ㄕㄠˋ
  拼音: shào




高尚、美好。同「劭」。如:「年高德卲」。


  

  部首:力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ㄕㄠˋ
  拼音: shào




勸勉。《漢書.卷一〇.成帝紀》:「先帝劭農,薄其租稅,寵其彊力,令與孝弟同科。」



優美、高尚。如:「才劭」、「年高德劭」。


  

  部首:邑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ㄕㄠˋ
  拼音: shào




1.地名。春秋時晉邑,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濟源縣西。

2.姓。如三國時魏國有邵登,清代有邵長蘅。


  

  部首:衣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ㄕㄠˋ
  拼音: shào




褲子上半褲襠的部分。《說文解字.衣部》:「袑,褲上也。」《漢書.卷八三.朱博傳》:「官屬多褒衣大袑,不中節度。」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34435 页数: 3/861
第一页 | 上一页 | 下一页 | 最后页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