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國語辭典》 字词:一 一壁 注音: ㄧ ㄅㄧˋ 拼音: yī bì 相似词:一邊 1.一邊、一旁。元.馬致遠《陳摶高臥》第四折:「我且躲在一壁,待那先生來時,再作計較。」《薛仁貴征遼事略》:「劉君昴望見,諕了三魂,急令將仁貴收在一壁。」也作「一壁廂」、「一壁兒」、「一邊廂」。 2.一面。表示一個動作與另一個動作同時進行。元.王實甫《西廂記.第一本.楔子》:「因此俺就這西廂下一座宅子安下,一壁寫書附京師去。」也作「一壁廂」、「一壁兒」、「一邊廂」。 一邊 简化字:一边 注音: ㄧ ㄅㄧㄢ 拼音: yī biān 相似词:一壁 1.事物的某一方面。唐.李白〈贈昇州王使君忠臣〉詩:「巨海一邊靜,長江萬里清。」《董西廂》卷四:「持牋歸,置於妝臺一邊。」 2.一面。表示一個動作與另一個動作同時進行。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九:「你住在外面,一邊等我,一邊看人,方不誤事。」《醒世姻緣傳》第五回:「那兩個虞侯那裡肯依,一邊收拾,一邊叫了兩匹馬,將行李馱在馬上,兩個虞侯跟著先行去了。」 3.一旁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回:「丟過一邊不看了,又坐了一會,還不見一個人來交卷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五五回:「見探春有怒色,便不敢以往日喜樂之時相待,只一邊垂手默待。」 一彪 注音: ㄧ ㄅㄧㄠ 拼音: yī biāo 一群、一隊。《水滸傳》第四八回:「正看之時,只見直西一彪軍馬,納著喊,從後殺來。」《三國演義》第一回:「忽見一彪軍馬,盡打紅旗,當頭來到,截住去路。」也作「一颩」、「一標」。 一表 注音: ㄧ ㄅㄧㄠˇ 拼音: yī biǎo 1.一個標誌。《周禮.夏官司馬.大司馬》:「虞人萊所田之野,為表,百步則一,為三表,又五十步為一表。」《墨子.備城門》:「若以瓦為坎,城上千步一表。」 2.一通奏疏。宋.陸游〈書憤〉詩:「出師一表真名世,千載誰堪伯仲間。」《三國演義》第八二回:「咨曰:『主公可作一表,某願為使,往見魏帝曹丕,陳說利害,使襲漢中,則蜀兵自危矣。』」 3.人的容貌、儀態。如:「一表人才」。元.楊訥《西游記》第一三折:「赴佳期去。對著月色,照著水影,是一表好人物。」《三國演義》第四三回:「偷眼看孫權:碧眼紫鬚,堂堂一表。」 4.略為述說。如:「這篇文宜深入解說,不宜一表而過。」 一併 简化字:一并 注音: ㄧ ㄅㄧㄥˋ 拼音: yī bìng 一同、一起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:「老爺少不得還有幾兩潤筆的銀子,一併送來。」《紅樓夢》第四五回:「我打發人取了來,一併叫人連絹交給相公們礬去如何?」也作「一并」。 一波 注音: ㄧ ㄅㄛ 拼音: yī bō 指某一變化明顯的事件或現象。如:「這一波強大寒流使大家紛紛穿上大衣以禦寒。」 一撥 简化字:一拨 注音: ㄧ ㄅㄛ 拼音: yī bō 一組、一隊。如:「迎神隊伍中,有一撥五虎棍和一撥踩高蹻。」 一步 注音: ㄧ ㄅㄨˋ 拼音: yī bù 1.行走時腳向前跨一次,稱為「一步」。比喻極短暫的距離或時間。《紅樓夢》第六七回:「我什麼時候叫你,你什麼時候到。遲一步兒,你試試!」《文明小史》第二三回:「雖說由上海到漢口走過兩趟,卻是跟著老人家,一步不敢離開。」 2.棋局中,移動或擺置棋子。如:「他下棋很謹慎,每走一步都考慮好久。」 3.事情的一個階段。《紅樓夢》第七〇回:「我們每人每日臨一篇給他,搪塞過這一步兒就完了。」 一部 注音: ㄧ ㄅㄨˋ 拼音: yī bù 表數量:(1)書一種或一套。如:「一部二十五史」。(2)車一輛。如:「一部公共汽車」。(3)機器一臺。如:「一部電腦」。 一粲 注音: ㄧ ㄘㄢˋ 拼音: yī càn 一笑。如:「博君一粲」。 一操 注音: ㄧ ㄘㄠ 拼音: yī cāo 1.一遭、一回。元.李文蔚《燕青博魚》第一折:「你和他打了這一操,他如今不來尋你,就是你的造化了。」 2.一曲。明.朱權《卓文君》第二折:「我作了一操鳳求凰之曲。」 一側 简化字:一侧 注音: ㄧ ㄘㄜˋ 拼音: yī cè 指物體的一邊。如:「他坐在桌子的另一側,不知道在想些什麼?」 一層 简化字:一层 注音: ㄧ ㄘㄥˊ 拼音: yī céng 1.事情中的一端、一節。如:「這一層你就不可不防了!」 2.樓房一層。《儒林外史》第六回:「媳婦過來,自然在後一層;我照常住在前面,纔好早晚照顧。」 3.稱單數成薄片的物體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七四回:「早上我荒唐的很,實在餓急了,才蒙上一層老臉皮。」 4.在原事物上所衍生的影響力。《老殘遊記》第六回:「於飢寒之外,又多一層懼怕。」 一廛 注音: ㄧ ㄔㄢˊ 拼音: yī chán 古時一個成人定居、自給自足所需的土地,約百畝之地。《孟子.滕文公上》:「遠方之人,聞君行仁政,願受一廛而為氓。」 一剗 简化字:一刬 注音: ㄧ ㄔㄢˋ 拼音: yī chàn 一概、一律。《董西廂》卷八:「許多財禮,一剗是好金銀。」《醒世恆言.卷三八.李道人獨步雲門》:「忽地回頭觀看,又喫一驚:怎麼那來路一剗都是高山陡壁,全無路徑?」也作「一剗的」、「一剗地」。 一轍 简化字:一辙 注音: ㄧ ㄔㄜˋ 拼音: yī chè 相同、無變化。《文選.盧諶.贈劉琨詩》:「惟同大觀,萬殊一轍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一回:「但我想歷來野史皆蹈一轍,莫如我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別致。」 一塵 简化字:一尘 注音: ㄧ ㄔㄣˊ 拼音: yī chén 1.一粒塵土。比喻細微的事物。南朝宋.鮑照〈野鵝賦〉:「雖陋生於萬物,若沙漠之一塵。」 2.道家稱一世為「一塵」。 一成 注音: ㄧ ㄔㄥˊ 拼音: yī chéng 1.一心一意。宋.晁端禮〈臨江仙.火冷燈〉詞:「阿誰教你惜人深。一成迷後,不望有如今。」宋.周紫芝〈清平樂.蘆洲晚淨〉詞:「夢回滿眼淒涼,一成無奈思量。」 2.漸漸。宋.周紫芝〈清平樂.青春欲暮〉詞:「人歸不掩朱門。一成過了黃昏。只有瑣窗紅蠟,照人猶自銷魂。」宋.呂渭老〈撲蝴蝶近.風畦嘄竹〉詞:「夜長旅枕先知,秋杪黃花漸近。一成為伊銷損。」 3.十分之一。如:「帳單加了一成服務費,所以總價多了百分之十。」 一程 注音: ㄧ ㄔㄥˊ 拼音: yī chéng 1.一段時間。《三國演義》第五一回:「吳軍趕了一程,自回。」也作「一程子」、「一程兒」。 2.一路。《警世通言.卷一三.三現身包龍圖斷冤》:「迎兒喫不得這廝罵,把裙兒繫了腰,一程走來小孫押司家中。」 3.立刻。《京本通俗小說.西山一窟鬼》:「嚇得吳教授目睜口呆,罔知所措。一程離了錢塘門。」 一籌 简化字:一筹 注音: ㄧ ㄔㄡˊ 拼音: yī chóu 1.籌,一種古代的計算工具,於竹籌上刻有數字。一籌指一個等級、程度。《老殘遊記二編》第一回:「佛經說人不可以著相,我們總算著了雅相,是要輸他一籌哩!」 2.比喻一個謀略、計策。語本《宋史.卷四三四.儒林傳四.蔡幼學傳》:「其極至於九重深拱而群臣盡廢,多士盈庭而一籌不吐。」 一處 简化字:一处 注音: ㄧ ㄔㄨˋ 拼音: yī chù 1.一同、一起。《紅樓夢》第五七回:「活著,咱們一處活著;不活著,咱們一處化灰化煙。」 2.一個地方。《紅樓夢》第一七、一八回:「這是要緊一處,更要好生作來。」 一從 简化字:一从 注音: ㄧ ㄘㄨㄥˊ 拼音: yī cóng 自從。《紅樓夢》第六八回:「奴家年輕,一從到了這裡之事,皆係家母和家姐商議主張。」 一蹴 注音: ㄧ ㄘㄨˋ 拼音: yī cù 一舉腳。比喻輕而易舉的事情。宋.陳著〈水調歌頭.身到紫樞府〉詞:「身到紫樞府,一蹴鳳池間。」 一搭 注音: ㄧ ㄉㄚ 拼音: yī dā 1.一同、一起。元.高文秀《黑旋風》第四折:「我把這兩顆頭都拏將來,做一搭裡放著。」 2.一塊、一處。《水滸傳》第一二回:「生得七尺五六身材,面皮上一搭青記。」也作「一答」。 3.一綹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五回:「嚴監生慌忙叫奶媽抱起哥子來,拿一搭麻替他披著。」 4.一疊。《官場現形記》第四六回:「只見老頭子,只是一張一張的點數,並不細看票子裡的數目,一搭五十張。」 一答 注音: ㄧ ㄉㄚˊ 拼音: yī dá 一塊、一處。《前漢書平話.卷中》:「又見一答花磚粉碎,皆是藥死如意,打碎花磚。」也作「一搭」、「一搭里」、「一搭兒」、「一答里」、「一答兒」。 一代 注音: ㄧ ㄉㄞˋ 拼音: yī dài 1.生物繁衍相繼。如:「新生的一代都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。」 2.君王一世,稱每一朝為「一代」。《漢書.卷三九.蕭何等傳.贊曰》:「唯何、參擅功名,位冠群臣,聲施後世,為一代之宗臣。」 3.當代、一個時代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:「你看貫索犯文昌,一代文人有厄!」 4.一塊。《水滸傳》第一〇二回:「龔端請王慶上面坐了,兩個公人一代兒坐下。」 5.佛家稱人的一生為「一代」。 一帶 简化字:一带 注音: ㄧ ㄉㄞˋ 拼音: yī dài 1.形容景物綿長似帶子。《三國演義》第一二回:「寨西一帶長堤,無水,可盡伏精兵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一四回:「陳設百耍,浩浩蕩蕩,一帶擺三四里遠。」 2.一大片。泛指某處及附近相連屬的地方。《三國演義》第六二回:「此間一帶,正靠涪江,江水大急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:「湖邊一帶綠草,各家的牛都在那裡打睡。」 一旦 注音: ㄧ ㄉㄢˋ 拼音: yī dàn 1.忽然有一天。《文選.江淹.恨賦》:「一旦魂斷,宮車晚出。」《文明小史》第四一回:「當初他上摺子的時候,還自以為倘若拿某人扳倒,一旦直聲震天下,從此被朝廷重用起來。」也作「一朝」。 2.一日之間。《三國演義》第二回:「可憐漢室天下,四百餘年,到此一旦休矣!」 3.假設有一天。《戰國策.趙策四》:「一旦山陵崩,長安君何以自託於趙?」 一刀 注音: ㄧ ㄉㄠ 拼音: yī dāo 1.砍削一次、用刀砍削。如:「一刀斃命」、「他一刀下去,整棵樹立刻被劈作兩半。」 2.紙一百張。如:「一刀稿紙」。 3.古代的貨幣單位。《漢書.卷二四.食貨志下》:「錯刀,以黃金錯其文,曰『一刀直五千』,與五銖錢凡四品,並行。」 一道 注音: ㄧ ㄉㄠˋ 拼音: yī dào 1.唯一的方法。《呂氏春秋.開春論.愛類》:「利民豈一道哉?當其時而已矣!」《商君書.更法》:「治世不一道,便國不必法古。」 2.一條通路。《北史.卷九七.西域傳.序》:「自玉門度流沙,北行二千二百里至車師,為一道。」唐.儲光羲〈終南幽居獻蘇侍郎三首時拜太祝未上〉詩之二:「深林開一道,青嶂成四鄰。」 3.一起、一並。唐.李白〈秋浦歌〉一七首之一三:「郎聽採菱女,一道夜歌歸。」《永樂大典戲文三種.張協狀元.第四出》:「且打交你塵簌簌,一道與男女揣個骨看。」也作「一道兒」。 4.量詞。如:「一道菜」、「一道公文」、「一道彩虹」。 一得 注音: ㄧ ㄉㄜˊ 拼音: yī dé 形容所獲甚少,謙稱自己的一點心得。參見「千慮一得」條。《漢書.卷三四.韓信傳》:「智者千慮,必有一失;愚者千慮,亦有一得。」 一德 注音: ㄧ ㄉㄜˊ 拼音: yī dé 1.純一的德行。《書經.咸有一德》:「惟尹躬暨湯,咸有一德,克享天心。」 2.同心齊力。漢.桓寬《鹽鐵論.世務》:「方此之時,天下和同,君臣一德,外內相信。」 3.專長技能。《管子.法法》:「此四士者,天下之賢人也,猶尚精一德。」 一等 注音: ㄧ ㄉㄥˇ 拼音: yī děng 1.第一級。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一八:「卻是這件事,偏是天下一等聰明的,要落在圈套里,不知何故?」《儒林外史》第一九回:「考過,宗師著實稱贊,取在一等第一。」 2.一個等級。《宋史.卷六.真宗本紀一》:「詔兩京死罪以下遞減一等,緣山陵役民賜租有差。」《紅樓夢》第四三回:「我們不敢和老太太並肩,自然矮一等,每人十六兩罷了。」 3.一層臺階。《論語.鄉黨》:「出,降一等,逞顏色,怡怡如也。」清.毛奇齡〈復陸雅坪編修問降一等書〉:「夫闌階邋級與堂上通呼吸,已屬怪事,而況限之在降階一等之地。」 4.一種、一些。《紅樓夢》第四三回:「當時有一等勢利人,見榮府十二、三歲的公子作的,錄出來各處稱頌。」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八:「有一等做舉人秀才的,呼朋引類,把持官府。」 5.平等、相同。晉.王嘉《拾遺記》卷九:「崇嘗擇美容姿相類者十人,裝飾衣服大小一等。」 一地 注音: ㄧ ㄉㄧˋ 拼音: yī dì 1.某一特定地方。漢.王充《論衡.言毒》:「藥生非一地,太伯辭之吳。」 2.相同地方。唐.李山甫〈送李秀才入軍〉詩:「弱柳貞松一地栽,不因霜霰自難媒。」 3.滿地、到處。宋.劉克莊〈滿庭芳.目力已茫茫〉詞:「無奈紗廚遮不住,一地聞香。」《紅樓夢》第四九回:「來至王夫人上房,只見烏壓壓一地的人。」也作「一地裡」。 一遞 简化字:一递 注音: ㄧ ㄉㄧˋ 拼音: yī dì 一來一往,輪番交替。元.王實甫《西廂記.第四本.第三折》:「一個這壁,一個那壁,一遞一聲長吁氣。」《水滸傳》第二四回:「西門慶和這婆子,一遞一句,說了一回。」也作「一遞裡」。 一點 简化字:一点 注音: ㄧ ㄉㄧㄢˇ 拼音: yī diǎn 1.形容極小或些許。南朝梁.江淹〈惜晚春應劉祕書〉詩:「始獲贈歌瓊,一點重如金。」。《紅樓夢》第一一一回:「咱們也該託託他好好的替咱們伏侍老太太西去,也少盡一點子心哪。」也作「一些」。 2.輕微的接觸或提示。如:「只要稍微一點,他就明白了。」 3.事物的某一問題或某一方面。如:「這一點是全文的重心,可要特別注意。」 4.一天中的第一時與第十三時均稱為「一點」。 5.書法中的一畫,即「、」。永字八法中稱為「側」。 一弔 简化字:一吊 注音: ㄧ ㄉㄧㄠˋ 拼音: yī diào 舊時以一千錢為一弔。後各地多沿用其稱,而計算方法並不完全一致。如北平舊以制錢百文為一弔,後又稱銅元十枚為「一弔」。《紅樓夢》第三六回:「姨娘們的丫頭,月例,原是人各一弔。」 一丁 注音: ㄧ ㄉㄧㄥ 拼音: yī dīng 1.一個成年男子。《宋書.卷六.孝武帝本紀》:「夏五月辛酉,制荊、徐、兗、豫、雍、青、冀七州統內,家有馬一匹者,蠲復一丁。」唐.白居易〈新樂府.新豐折臂翁〉:「戶有三丁點一丁,點得驅將何處去。」 2.一个的誤。《舊唐書.卷一二九.張延賞傳》:「今天下無事,汝輩挽得兩石力弓,不如識一丁字。」 一頂 简化字:一顶 注音: ㄧ ㄉㄧㄥˇ 拼音: yī dǐng 1.計算數量的單位。《三國演義》第八回:「令良匠嵌造金冠一頂,使人密送呂布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一二回:「跑了一箭多路,一頭撞到一頂轎子上,把那轎子裡的官幾乎撞了跌下來。」 2.一牴、一觸。如:「這門向前一頂就開了。」 一定 注音: ㄧ ㄉㄧㄥˋ 拼音: yī dìng 相反词:大概、未必 1.一經確定。《警世通言.卷四.拗相公飲恨半山堂》:「因他性子執拗,主意一定,佛菩薩也勸他不轉。」 2.固定不變。如:「藥量一定,不可亂增減。」三國魏.嵇康〈聲無哀樂論〉:「夫言非自然一定之物。五方殊俗,同事異號。」 3.必然。《儒林外史》第四七回:「你一定是送方老太太的!」《文明小史》第五〇回:「倘然辭了他,跑到香港,一定被人恥笑,不如將就將就罷。」 4.相當的。如:「只要努力,必有一定的成效。」 完整 | 简易 资料数 : 2026 页数: 2/51 第一页 | 上一页 | 下一页 | 最后页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 龙 字典 科技大学……等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 勤劳,懒惰 向前,挺进,转进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