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國語辭典》 字词:字典 字 部首:子 部外笔画:3 总笔画:6 注音: ㄗˋ 拼音: zì 名 1.文字,記錄語言的符號。漢.許慎〈說文解字序〉:「倉頡之初作書,蓋依類象形,故謂之文,其後形聲相益,即謂之字。」如:「單字」、「漢字」、「同義字」。 2.本名以外另取的別號。如:「岳飛字鵬舉」。《左傳.隱公八年》:「諸侯以字為謚,因以為族。」《後漢書.卷五八.傅燮傳》:「燮慨然而歎,呼幹小字。」 3.契約、單據。如:「字據」、「空口無憑,立字為證。」《紅樓夢》第六四回:「給他十幾兩銀子,寫上一張退婚的字兒。」 4.發出的字音。如:「咬字清楚」、「字正腔圓」。 5.姓。如漢代有字長孺。 動 1.女子許嫁。如:「尚未字人」、「待字閨中」。 2.撫育。《左傳.昭公十一年》:「其僚無子,使字敬叔。」《聊齋志異.卷一一.書痴》:「過八九月,女果舉一男,買媼撫字之。」 3.愛。《書經.康誥》:「于父不能字厥子,乃疾厥子。」《左傳.成公四年》:「楚雖大,非吾族也,其肯字我乎?」 典 部首:八 部外笔画:6 总笔画:8 注音: ㄉㄧㄢˇ 拼音: diǎn 名 1.五帝時的書,指重要的文獻、簡冊。《左傳.昭公十二年》:「是能讀三墳五典,八索九丘。」 2.國家的常法。《周禮.天官.大宰》:「大宰之職,掌建邦之六典,以佐王治邦國。」 3.可作為依據或模範的書。如:「字典」、「引經據典」。 4.可遵守的法度、準則。《文選.劉琨.勸進表》:「中興之兆,圖讖垂典,自京畿隕喪,九服崩離,天下囂然,無所歸懷。」 5.典禮、儀式。如:「慶典」、「大典」、「盛典」。 6.前代的故事、制度、文物。如:「用典」、「數典忘祖」。 7.姓。如三國時魏國有典韋。 動 1.掌管、治理。如:「典試」、「典獄」。《三國志.卷六二.吳書.是儀傳》:「到見親任,專典機密。」 2.以物品質押貸款。如:「典當」。唐.杜甫〈曲江〉詩二首之二:「朝回日日典春衣,每日江頭盡醉歸。」 形 文雅、雅緻。如:「典雅」。南朝梁.蕭統〈答玄圃園講誦啟令〉:「辭典文豔。」 字典 注音: ㄗˋ ㄉㄧㄢˇ 拼音: zì diǎn 以字為單位,按一定體例編次,並解釋文字音義形體,以備查檢的工具書。如《康熙字典》、《韋氏大字典》。 活字典 注音: ㄏㄨㄛˊ ㄗˋ ㄉㄧㄢˇ 拼音: huó zì diǎn 指知識淵博,無所不知的人。如:「他上通天文,下知地理,簡直就是一本活字典。」 電子字典 简化字:电子字典 注音: ㄉㄧㄢˋ ㄗˇ ㄗˋ ㄉㄧㄢˇ 拼音: diàn zǐ zì diǎn 利用數位化語料庫,並採用電腦程式加以檢索,成果多以電腦檔案呈現的字典。如英漢電子字典。也作「電腦字典」。 康熙字典 注音: ㄎㄤ ㄒㄧ ㄗˋ ㄉㄧㄢˇ 拼音: kāng xī zì diǎn 書名。清康熙時敕撰,四十二卷,由張玉書等編撰。為重要字書,分十二集,二百一十四部,收四萬七千餘字。 聯綿字典 简化字:联绵字典 注音: ㄌㄧㄢˊ ㄇㄧㄢˊ ㄗˋ ㄉㄧㄢˇ 拼音: lián mián zì diǎn 書名。近人符定一著,三十六卷。此書多收六朝以前雙聲、疊韻、疊音的詞,共二萬餘條。按部首編排,用反切注音,若意義有所不同,則分條注釋,一一引書證明。引證詳實,分析細密。惟其缺點在字體拘泥於說文解字,體例仍未盡善。 中華大字典 简化字:中华大字典 注音: ㄓㄨㄥ ㄏㄨㄚˊ ㄉㄚˋ ㄗˋ ㄉㄧㄢˇ 拼音: zhōng huá dà zì diǎn 書名。歐陽溥存、陸費逵主編,為《康熙字典》後所編的另一部大字典。西元一九一五年出版,共收四萬八千多字,按二百一十四個部首排列,以反切和直音注音,分條解釋字義,引例注明篇名,以便核對原文。並收籀、古、省、或、俗、訛諸體,一一辨明。較《康熙字典》詳備。 完整 | 简易 资料数 : 8 页数: 1/1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 龙 字典 科技大学……等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 勤劳,懒惰 向前,挺进,转进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