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风流云散
  

  部首:几
 总笔画:4
 异体字:異體字

「風」的異體字。


  

 简化字:风
  部首:風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ㄈㄥ
  拼音: fēng




1.流動的空氣。如:「春風」、「秋風」、「樹欲靜而風不止,子欲養而親不待。」

2.景象。如:「風光」、「風景」。

3.習氣、習俗。如:「校風」、「移風易俗」、「傷風敗俗」、「世風日下,人心不古。」

4.神態、作為、氣韻。如:「作風」、「風度」、「風格」。《魏書.卷四十五.杜銓傳》:「銓學涉有長者風,與盧玄、高允等同被徵為中書博士。」

5.消息。如:「口風」、「通風報信」、「聞風而來」。《水滸傳》第四九回:「顧大嫂道:『伯伯,你的樂阿舅透風與我們了。』」

6.事端。如:「風波」。

7.榮寵。如:「爭風吃醋」。

8.《詩經》六義之一。指《詩經.國風》中收集的民俗歌謠。《詩經.大序》:「故《詩》有六義焉,一曰風,二曰賦,三曰比,四曰興,五曰雅,六日頌。」

9.泛指民謠、歌謠。《漢書.卷三〇.藝文志》:「自孝武立樂府而采歌謠,於是有代趙之謳,秦楚之風。」南朝梁.劉勰《文心雕龍.樂府》:「匹夫庶婦,謳吟土風,詩官採言,樂盲被律。」

10.中醫上稱某些病症為「風」。如:「風溼」、「風寒」、「羊癲風」。

11.姓。如春秋時楚國有風胡子。

12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



1.借風力的吹拂使東西乾燥或潔淨。如:「風乾」、「風雞」、「晒乾風淨」。

2.動物雌雄相誘。如:「風馬牛不相及」。




傳說沒有根據的。如:「風聞」、「風言風語」。


  

 简化字:风
  部首:風
 总笔画:9
  注音:(2) ㄈㄥˋ
  拼音:(2) fèng




1.吹、吹風。如:「春風風人,夏雨雨人。」《孟子.公孫丑下》:「有寒疾不可以風。」宋.蘇軾〈與孫叔靜〉:「屬飲藥汗不可以風,未即諸謝,又枉使旌。」

2.婉言勸諫。通「諷」。《史記.卷五八.梁孝王世家》:「而王與任王后以此使人風止李太后。」《漢書.卷五七.司馬相如傳下》:「以風天子,且因宣其使指,令百姓皆知天子意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ㄌㄧㄡˊ
  拼音: liú




1.水的通稱。《史記.卷四.周本紀》:「武王渡河,中流,白魚躍入王舟中,武王俯取以祭。」唐.李白〈望廬山瀑布水〉詩二首之二:「飛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銀河落九天。」

2.像水流的東西。如:「氣流」、「暖流」、「電流」、「車流」。

3.派別。如:「九流十家」。《漢書.卷一〇〇.敘傳下》:「群言紛亂,諸子相騰。秦人是滅,漢修其缺,劉向司籍,九流以別。」

4.品類、等級。如:「上流」、「名流」、「第一流」。




1.移動。如:「人口外流」。《易經.乾卦.九五》:「水流溼,火就燥。」唐.李白〈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〉詩:「孤帆遠影碧山盡,唯見長江天際流。」

2.留傳、散布。如:「流芳萬世」。《孟子.公孫丑上》:「德之流行,速於置郵而傳命。」

3.趨向。如:「流於形式」。《文選.曹丕.典論論文》:「貧賤則懾於飢寒,富貴則流於逸樂。」

4.放逐。《國語.周語上》:「王不聽,於是國莫敢出言,三年,乃流王於彘。」南朝宋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任誕》:「宜流之海外,以正風教。」

5.放縱。《國語.晉語一》:「肆侈不違,流志而行,無所不疚,是以及亡而不獲追鑒。」




1.往來不定的。如:「流雲」、「流民」。

2.快速通過的、運轉不停的。如:「流星」、「流年」。宋.蔣捷〈一翦梅.一片春愁待酒澆〉詞:「流光容易把人拋,紅了櫻桃,綠了芭蕉。」

3.意外的、不明來處的。如:「流矢」、「流彈」。

4.沒有根據的。如:「流言」、「流譽」。


  

  部首:二
部外笔画:2
 总笔画:4
  注音: ㄩㄣˊ
  拼音: yún




1.雲的古字。明.張自烈《正字通.二部》:「云,雲本字。」

2.姓。如漢代有云敞。




1.說。如:「人云亦云」。《文選.諸葛亮.出師表》:「臨表涕泣,不知所云。」

2.有。《荀子.法行》:「事已敗矣,乃重大息,其云益乎!」《文選.陸機.答賈謐》:「公之云感,貽此音翰。」




1.發語詞,無義。《詩經.邶風.簡兮》:「云誰之思,西方美人。」

2.用於句中,無義。《詩經.邶風.雄雉》:「道之云遠,曷云能來。」《左傳.成公十二年》:「日云莫矣,寡君須矣,吾子其入也。」

3.用於句尾,無義。《史記.卷六一.伯夷傳》:「余登箕山,其上蓋有許由冢云。」




如此。《左傳.襄公二十八年》:「子之言云,又焉用盟?」


  

 简化字:云
  部首:雨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ㄩㄣˊ
  拼音: yún




1.水蒸氣遇冷,凝成細水滴,懸浮在空中的團狀物體。如:「白雲」、「烏雲蔽日」。

2.雲南省的簡稱。如:「雲貴高原」。

3.姓。如唐代有雲朝霞。




比喻多。如:「萬商雲集」。《文選.賈誼.過秦論》:「天下雲集而響應,嬴糧而景從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攴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ㄙㄢˋ
  拼音: sàn




1.分離。如:「分散」、「離散」、「煙消雲散」。

2.分布、撒出。如:「散播」、「散發」、「天女散花」。

3.排遣、抒發。如:「散悶」、「散心」。唐.杜甫〈落日〉詩:「濁醪誰造汝,一酌散千憂。」

4.解雇、解職。如:「遣散」。

5.逃走。《孟子.梁惠王下》:「老弱轉乎溝壑,壯者散而之四方者,幾千人矣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攴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 注音:(2) ㄙㄢˇ
  拼音:(2) sǎn




1.不自約束的。如:「懶散」。《荀子.修身》:「庸眾駑散,則劫之以師友。」唐.楊倞.注:「散,不拘檢者也。」

2.零碎、不緊湊。如:「散工」、「散沙」。

3.閒逸。如:「閒散」、「散官」。

4.雜亂、沒有規則。如:《韓非子.大體》:「故至安之世,法如朝露,純樸不散。」




分開、解體。如:「隊伍散了」、「頭髮散了」。



1.藥粉。如:「胃散」、「藥散」、「消暑散」。

2.姓。如周代有散宜生。


  風流雲散

 简化字:风流云散
  注音: ㄈㄥ ㄌㄧㄡˊ ㄩㄣˊ ㄙㄢˋ
  拼音: fēng liú yún sàn
 相似词:煙消雲散
 相反词:花好月圓

風吹雲散,蹤跡全無。比喻人生的離別。《文選.王粲.贈蔡子篤詩》:「風流雲散,一別如雨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一〇六回:「眾姐妹風流雲散,一日少似一日。」也作「風流雨散」、「雲散風流」。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9 页数: 1/1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