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难分难解
  

  部首:隹
部外笔画:2
 总笔画:10
 异体字:異體字

「難」的異體字。


  

 简化字:难
  部首:隹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ㄋㄢˊ
  拼音: nán




不容易、艱困。如:「難關」、「這個問題很難。」《論語.子路》:「為君難,為臣亦不易。」



1.不容易、艱難。如:「難辦」、「難處」、「難學」。晉.干寶〈晉紀總論〉:「基廣則難傾,根深則難拔。」

2.不好、不可、不能。如:「難看」、「難吃」、「難聞」、「難聽」、「難言之隱」、「難保無事」。《戰國策.中山策》:「且張登之為人也,善以微計薦中山之君久矣,難信以為利。」唐.高誘.注:「不可信其言以為己利也。」




陷滯、困住。如:「他們用計難住他,讓他走不開。」《左傳.哀公十二年》:「今吳不行禮於衛,而藩其君舍以難之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难
  部首:隹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9
  注音:(2) ㄋㄢˋ
  拼音:(2) nàn




1.災禍。如:「災難」、「海難」、「多災多難」、「大難臨頭」。《左傳.桓公六年》:「君姑脩政,而親兄弟之國,庶免於難。」

2.仇敵。《戰國策.秦策一》:「臣聞天下,陰燕陽魏,連荊固齊,收餘韓成,從將西南,以與秦為難。」《史記.卷七〇.張儀傳》:「楚嘗與秦構難,戰於漢中。」

3.叛亂。如:「發難」、「兵難」。《公羊傳.隱公四年》:「請作難。」




遭遇災難的。如:「難民」、「難胞」。



1.質問、責備。如:「非難」、「問難」、「責難」。《左傳.隱公元年》:「不言出奔,難之也。」

2.辯駁、辯論。《史記.卷八一.廉頗藺相如傳》:「嘗與其父奢言兵事,奢不能難也,然不謂善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刀
部外笔画:2
 总笔画:4
  注音: ㄈㄣ
  拼音: fēn




1.將整體變成若干部分,或使聯在一起的事物離開。與「合」相對。如:「分割」、「劃分」、「分離」。《論語.泰伯》:「三分天下有其二,以服事殷周之德。」三國魏.劉楨〈贈五官中郎將〉詩四首之二:「逝者如流水,哀此遂離分。」

2.配與、給與。《左傳.莊公十年》:「衣食所安,弗敢專也,必以分人。」《史記.卷一〇九.李將軍列傳》:「廣廉,得賞賜輒分其麾下。」

3.分擔。如:「分憂解勞」。《史記.卷六五.孫子吳起列傳.吳起》:「與士卒分勞苦。」

4.辨別。《論語.微子》:「四體不勤,五穀不分。」《呂氏春秋.慎行傳.察傳》:「是非之經,不可不分。」




1.由總機構中分出來的。如:「分局」、「分隊」、「分校」、「分公司」。

2.清楚的、明白的。如:「是非分明」。唐.杜甫〈新婚別〉詩:「妾身未分明,何以拜姑嫜?」




1.區別、不一樣之處。《荀子.不苟》:「是君子、小人之分也。」

2.成績或競賽勝負的記數。如:「滿分」、「零分」。

3.時間的名稱。六十分為一小時。

4.量詞:(1)計算重量的單位。一兩的百分之一。(2)計算地積的單位。一畝的十分之一。(3)計算貨幣的單位。一元的百分之一。(4)計算時間的單位。六十分為一小時。如:「他花了數分的時間完成這項實驗。」(5)計算角度的單位。一度的六十分之一。(6)計算程度深淺的單位。如:「一分努力,一分收穫。」「逢人只說三分話。」

5.數學上用來表示分數,或直接指分數。如:「二分之一」、「百分之一」、「約分」。


  

  部首:刀
部外笔画:2
 总笔画:4
  注音:(2) ㄈㄣˋ
  拼音:(2) fèn




1.個人在社會中所擁有的名位、職責與權利的範圍。如:「身分」、「本分」。《禮記.禮運》:「男有分,女有歸。」

2.情誼、關係。如:「情分」、「緣分」。《文選.曹植.贈白馬王彪詩》:「恩愛苟不虧,在遠分日親。」元.秦𥳑夫《東堂老.楔子》:「老夫與居士,通家往來,三十餘年,情同膠漆,分若陳、雷。」

3.成分。如:「糖分」、「養分」。

4.整體中一個單位。同「份」。如:「部分」、「我的分」。


  

  部首:隹
部外笔画:2
 总笔画:10
 异体字:異體字

「難」的異體字。


  

 简化字:难
  部首:隹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ㄋㄢˊ
  拼音: nán




不容易、艱困。如:「難關」、「這個問題很難。」《論語.子路》:「為君難,為臣亦不易。」



1.不容易、艱難。如:「難辦」、「難處」、「難學」。晉.干寶〈晉紀總論〉:「基廣則難傾,根深則難拔。」

2.不好、不可、不能。如:「難看」、「難吃」、「難聞」、「難聽」、「難言之隱」、「難保無事」。《戰國策.中山策》:「且張登之為人也,善以微計薦中山之君久矣,難信以為利。」唐.高誘.注:「不可信其言以為己利也。」




陷滯、困住。如:「他們用計難住他,讓他走不開。」《左傳.哀公十二年》:「今吳不行禮於衛,而藩其君舍以難之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难
  部首:隹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9
  注音:(2) ㄋㄢˋ
  拼音:(2) nàn




1.災禍。如:「災難」、「海難」、「多災多難」、「大難臨頭」。《左傳.桓公六年》:「君姑脩政,而親兄弟之國,庶免於難。」

2.仇敵。《戰國策.秦策一》:「臣聞天下,陰燕陽魏,連荊固齊,收餘韓成,從將西南,以與秦為難。」《史記.卷七〇.張儀傳》:「楚嘗與秦構難,戰於漢中。」

3.叛亂。如:「發難」、「兵難」。《公羊傳.隱公四年》:「請作難。」




遭遇災難的。如:「難民」、「難胞」。



1.質問、責備。如:「非難」、「問難」、「責難」。《左傳.隱公元年》:「不言出奔,難之也。」

2.辯駁、辯論。《史記.卷八一.廉頗藺相如傳》:「嘗與其父奢言兵事,奢不能難也,然不謂善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角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ㄐㄧㄝˇ
  拼音: jiě




1.分割、剖分。如:「解剖」。《左傳.宣公四年》:「宰夫將解黿。」《莊子.養生主》:「庖丁為文惠君解牛。」

2.分裂、分散。如:「瓦解」、「溶解」、「難分難解」。

3.打開、鬆開、鬆脫。如:「解扣子」、「解開繩子」、「寬衣解帶」。

4.免除、消除。如:「解圍」、「解悶」、「解救」、「解渴」、「調解」。《戰國策.趙策三》:「所貴於天下之士者,為人排患、釋難、解紛亂而無所取也。」

5.陳述、說明。如:「講解」、「解釋」、「辯解」。

6.曉悟、明白、清楚。如:「理解」、「了解」、「費解」、「大惑不解」。

7.排出汗水或大小便。如:「小解」。漢.王充《論衡.寒溫》:「人中於寒,飲藥行解。」《警世通言.卷二一.趙太祖千里送京娘》:「於路只推腹痛難忍,幾遍要解。」

8.會、能夠。晉.陶淵明〈九日閑居〉詩:「酒能祛百慮,菊解制頹齡。」唐.李白〈月下獨酌〉詩四首之一:「月既不解飲,影徒隨我身。」




1.文體名。古代文體之一,旨在辯論解說。晉.張華《博物志.卷六.文籍考》:「賢者著述曰傳、曰記、曰章句、曰解、曰論、曰讀。」《新唐書.卷一七六.韓愈傳》:「乃作進學解以自諭。」

2.答案。如:「不得其解」。

3.見識、看法。如:「獨到的見解」。


  

  部首:角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3
  注音:(2) ㄐㄧㄝˋ
  拼音:(2) jiè




1.參見「解元」條。

2.官署、官吏辦公的地方。《商君書.墾令》:「又高其解舍,令有甬官食󺡨。」《文選.左思.吳都賦》:「屯營櫛比,解署棋布。」




1.押送、發遣。如:「押解罪犯」、「蘇三起解」。《京本通俗小說.碾玉觀音》:「當下喝賜錢酒賞犒捉事人,解這崔寧到臨安府,一一從頭供說。」

2.典當、抵押。《醒世恆言.卷三一.鄭節使立功神臂弓》:「你贖典,還是解錢?」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一三:「往典鋪中解了幾十兩銀子。」

3.租用、租借。《清平山堂話本.楊溫攔路虎傳》:「楊三官人同那妻子和當直去客店,解一房歇泊。」《警世通言.卷三七.萬秀娘仇報山亭兒》:「當日天色晚,見一所客店,姊妹兩人解了房,討些飯喫了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角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3
  注音:(3) ㄒㄧㄝˋ
  拼音:(3) xiè




鬆懈、懈怠。《禮記.雜記下》:「三日不怠,三月不解。」《漢書.卷六九.趙充國傳》:「虜久屯聚,解弛。」



1.參見「解縣」條。

2.姓。如春秋時晉國有解狐。


  難分難解

 简化字:难分难解
  注音: ㄋㄢˊ ㄈㄣ ㄋㄢˊ ㄐㄧㄝˇ
  拼音: nán fēn nán jiě

1.彼此糾纏或爭吵激烈,不易分離排解。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二九:「賤的可以立貴;貧的可以立富。難分難解的冤仇,可以立消。」也作「難解難分」。

2.關係親密,情意極濃,難以分離。如:「他們兩個愛得難分難解,怎捨得片刻分離?」也作「難解難分」。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12 页数: 1/1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