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越俎代庖
  

  部首:走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ㄩㄝˋ
  拼音: yuè




1.度過、跨過。如:「翻山越嶺」、「越牆而走」。《楚辭.屈原.天問》:「阻窮西征,巖何越焉?」唐.杜甫〈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〉詩:「行旅相攀援,川廣不可越。」

2.經過。《書經.召誥》:「惟二月既望,越六日,乙未,王朝步自周,則至于豐。」宋.范仲淹〈岳陽樓記〉:「越明年,政通人和,百廢具興。」

3.不按次序,超出某種範圍或常規。如:「越位」、「越俎代庖」。《易經.繫辭下》:「其稱名也,雜而不越。」《後漢書.卷七.孝桓帝紀》:「桓自宗支,越躋天祿。」

4.墜落。《左傳.成公二年》:「射其左,越于車下;射其右,斃于車中。」

5.宣揚。《國語.晉語八》:「宣其德行,順其憲則,使越于諸侯。」




悠揚。《禮記.聘義》:「叩之,其聲清越以長,其終詘然,樂。」



1.中國古代少數民族之一。主要分布於大陸地區浙江、福建、廣東一帶。也稱為「百越」、「百粵」。

2.國名。春秋時諸侯國,姒姓。建都於會稽。曾占有今江蘇、浙江及山東的一部分,後滅於楚。

3.浙江省的別名。

4.姓。如春秋時齊有越百父。




更加。如:「越大越不懂事。」元.關漢卿《拜月亭》第三折:「恰隨妹妹閑行散悶些,到池沼,陌觀絕,越教人嘆嗟。」



句首發語詞,無義。《書經.微子》:「殷遂喪,越至于今。」《漢書.卷九九.王莽傳上》:「越若翊辛丑,諸生、庶民大和會。」


  
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ㄗㄨˇ
  拼音: zǔ




1.古代祭祀時,用來盛祭品的禮器。《左傳.隱公五年》:「鳥獸之肉,不登於俎。」晉.杜預.注:「俎,祭宗廟器。」

2.割肉用的砧板。《史記.卷七.項羽本紀》:「如今人方為刀俎,我為魚肉,何辭為。」俗稱為「砧板」。

3.姓。如明代有俎有用。


  
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3
 总笔画:5
  注音: ㄉㄞˋ
  拼音: dài




1.歷史的階段、分期。如:「朝代」、「古代」、「唐代」、「現代」。《禮記.禮運》:「大道之行也,與三代之英,丘未之逮也,而有志焉。」

2.泛指時間。如:「年代」、「時代」。

3.量詞。計算輩分的單位。如:「他家四代祖孫都從事同一行業。」

4.繼任的人。《宋史.卷四一六.余玠傳》:「戎帥欲舉統制姚世安為代。」

5.國名:(1)戰國時的國家,為趙襄子所滅,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北省蔚縣東北。(2)五胡十六國鮮卑拓跋氏所建。約在今大陸地區山西、內蒙古一帶,後為前秦所滅。

6.姓。如宋代有代淵。




1.替代、替換。如:「代課」、「越俎代庖」。《史記.卷七.項羽本紀》:「彼可取而代也。」

2.交替、輪流。《文選.張衡.東京賦》:「於是春秋改節,四時迭代。」

3.接替、繼承。《左傳.莊公八年》:「齊侯使連稱,管至父戍葵丘,瓜時而往,曰:『及瓜而代。』」漢.王充《論衡.偶會》:「父歿而子嗣,姑死而婦代。」




輪流更換。如:「人才代興」、「新陳代謝」。


  

  部首:广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ㄆㄠˊ
  拼音: páo




1.廚房。《孟子.梁惠王上》:「是以君子遠庖廚也。」《禮記.王制》:「天子諸侯,無事,則歲三田。一為乾豆,二為賓客,三為充君之庖。」

2.廚師。如:「名庖」。《莊子.養生主》:「良庖歲更刀,割也。」


  越俎代庖

  注音: ㄩㄝˋ ㄗㄨˇ ㄉㄞˋ ㄆㄠˊ
  拼音: yuè zǔ dài páo
 相似词:越職代理

俎,古代祭祀時,用來盛祭品的禮器。越俎代庖指掌管祭祀的人放下祭器代替廚師下廚。語本《莊子.逍遙遊》:「庖人雖不治庖,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。」後用以比喻踰越自己的職分而代人做事。宋.陳亮〈與呂伯恭正字書〉四則之三:「大著何不警其越俎代庖之罪,而乃疑其心惻井渫不食乎?」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5 页数: 1/1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