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自由王国
  

  部首:自
 总笔画:6
  注音: ㄗˋ
  拼音: zì




1.起源的地方。清.朱駿聲《說文通訓定聲.履部》:「自,自之通訓當為始。」如:「其來有自」。《禮記.中庸》:「知風之自,知微之顯,可以入德也。」

2.姓。如明代有自勖。

3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



己身。如:「自言自語」、「自給自足」、「自以為是」、「各人自掃門前雪,休管他人瓦上霜。」



1.主動。如:「自覺」、「自願」。

2.本來。唐.白居易〈嵩陽觀夜奏霓裳〉詩:「開元遺曲自淒涼,況近秋天調是商。」

3.自然、當然。如:「自不待言」、「公道自在人心」。《老子》第五七章:「我無為而民自化,我好靜而民自正。」《紅樓夢》第四回:「姊姊們暮年相見,自不必說悲喜交集,泣笑敘闊一番。」

4.依然。唐.王勃〈滕王閣〉詩:「閣中帝子今何在?檻外長江空自流。」




從、由。如:「自古以來」、「自遠而近」。《論語.學而》:「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?」唐.柳宗元〈石渠記〉:「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,得石渠,民橋其上。」



1.如果,表示假設的語氣。《左傳.成公十六年》:「自非聖人,外寧必有內憂。」

2.雖然。《禮記.檀弓下》:「自吾母而不得吾情,吾惡乎用吾情?」《史記.卷三〇.平準書》:「自天子不能具鈞駟,而將相或乘牛車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田
 总笔画:5
  注音: ㄧㄡˊ
  拼音: yóu




1.原因。如:「事由」、「原由」、「理由」。《左傳.襄公二十三年》:「有臧武仲之知,而不容於魯國,抑有由也。」

2.機會、機緣。《紅樓夢》第一一五回:「久仰芳名,無由親炙。」

3.途徑、方法。南朝梁.何遜〈贈諸遊舊詩〉:「無由下征帆,獨與暮潮歸。」明.徐弘祖《徐霞客遊記.卷三下.粵遊日記二》:「而溪崖亦懸嵌,無由上躋。」

4.姓。如秦代有由余。




1.遵循、聽從。《詩經.大雅.假樂》:「不愆不忘,率由舊章。」《論語.泰伯》:「民可使由之,不可使知之。」

2.聽任、任憑。如:「信不信由你」、「人在江湖,身不由己。」、「萬般皆是命,半點不由人。」

3.走、經過。《孟子.離婁上》:「舍正路而不由,哀哉。」《宋史.卷三一困.范仲淹傳》:「鄜、延密邇靈、夏,西羌必由之地也。」

4.踐行。《禮記.經解》:「是故隆禮由禮謂之有方之士,不隆禮不由禮謂之無方之民。」




1.自、從。表示所從出。如:「言不由衷」、「由北到南」。《孟子.盡心下》:「由堯、舜至於湯,五百有餘歲。」

2.因為。表示原因。如:「由於」、「咎由自取」。《書經.秦誓》:「邦之杌隉,曰由一人。」

3.表示憑藉。如:「人體是由很多細胞組織而成的。」

4.屬、歸。表示職責範圍的畫分。如:「這個案子是由我負責承辦。」

5.於。表示所在。《書經.康誥》:「別求聞由古先哲王,用康保民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玉
 总笔画:4
  注音: ㄨㄤˊ
  拼音: wáng




1.古代稱統治天下的君主。如:「君王」、「帝王」、「國王」。《書經.洪範》:「天子作民父母,以為天下王。」

2.古代封建社會中地位在公侯之上的爵位。秦漢以後,天子的伯叔兄弟及異姓藩王均稱為「王」。如:「淮南王」。《漢書.卷一九.百官公卿表上》:「諸侯王,高帝初置,金璽盭綬,掌治其國。」

3.泛稱同類中的首領。如:「萬獸之王」。唐.杜甫〈前出塞〉詩九首之六:「射人先射馬,擒賊先擒王。」《西遊記》第一回:「那一個有本事的,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,不傷身體者,我等即拜他為王。」

4.技藝超群的人。如:「歌王」、「拳王」。

5.古代對祖父母輩的尊稱。參見「王父」、「王母」等條。

6.姓。如宋代有王安石。




古代諸侯朝見天子。《詩經.商頌.殷武》:「莫敢不來享,莫敢不來王。」《史記.卷四.周本紀》:「要服者貢,荒服者王。」



大。參見「王虺」、「王鮪」等條。


  

  部首:玉
 总笔画:4
  注音:(2) ㄨㄤˋ
  拼音:(2) wàng




統治天下、稱王。《詩經.大雅.皇矣》:「王此大邦,克順克比。」《史記.卷七.項羽本紀》:「懷王與諸將約曰:『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』。」



興盛、旺盛。通「旺」。《莊子.養生主》:「澤雉十步一啄,百步一飲,不蘄畜乎樊中,神雖王,不善也。」唐.李白〈贈張相鎬〉詩二首之二:「英烈遺厥孫,百代神猶王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玉
 总笔画:4
  注音:(3) ㄩˋ
  拼音:(3) yù

同「玉」。《廣韻.入聲.燭韻》:「玉,說文本作王,隸加點以別王字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国
  部首:囗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7
 异体字:異體字

「國」的異體字。


  

 简化字:国
  部首:囗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ㄍㄨㄛˊ
  拼音: guó




1.古代稱諸侯或君王的封地為「國」。如:「魯國」、「齊國」。《易經.師卦.上六》:「大君有命,開國承家,小人勿用。」唐.柳宗元〈封建論〉:「漢興,天子之政行於郡,不行於國,制其守宰,不制其侯王。」

2.有土地、人民、主權的團體。如:「中國」、「美國」。

3.城市。《孟子.離婁下》:「遍國中無與立談者。」

4.地方。如:「水鄉澤國」。唐.王維〈相思〉詩:「紅豆生南國,秋來發故枝。」

5.姓。如春秋時齊國有國佐。




1.代表國家的。如:「國旗」、「國歌」。

2.本國的。如:「國人」、「國土」、「愛用國貨」。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7 页数: 1/1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