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缘故
  

 简化字:缘
  部首:糸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ㄩㄢˊ
  拼音: yuán




1.衣服的花邊。《戰國策.齊策四》:「下宮糅羅紈,曳綺縠,而士不得以為緣。」《後漢書.卷一〇.皇后紀上.明德馬皇后紀》:「常衣大練,裙不加緣。」

2.器物的邊沿。《周書.卷一八.王羆傳》:「嘗有臺使,羆為其設食,使乃裂其薄餅緣。」唐.李商隱〈贈子直花下〉詩:「屏緣蝶留粉,窗油蜂印黃。」

3.原因。如:「無緣無故」。

4.人與人或事物之間遇合的機會。《史記.卷一〇四.田叔傳》:「(任安)少孤貧困,為人將車之長安,留,求事為小吏,未有因緣也,因占著名數。」唐.杜甫〈清明〉詩二首之一:「繡羽銜花他自得,紅顏騎竹我無緣。」




1.攀爬。《孟子.梁惠王上》:「以若所為,求若所欲,猶緣木而求魚也。」明.徐弘祖《徐霞客遊記.卷一.遊天台山日記》:「余赤足跳草莽中,揉木緣崖,蓮舟不能從。」

2.圍繞。《荀子.議兵》:「限之以鄧林,緣之以方城。」三國魏.曹植〈苦思行〉:「綠蘿緣玉樹,光曜粲相暉。」

3.沿、循。晉.陶淵明〈桃花源記〉:「緣溪行,忘路之遠近。」《南史.卷二.宋文帝本紀》:「壬午,內外戒嚴,緣江六七百里舳艫相接。」

4.憑藉。《荀子.正名》:「徵知,則緣耳而知聲可也,緣目而知形可也。」《後漢書.卷五四.楊震傳》:「安帝乳母王聖,因保養勤,緣恩放恣。」




因為、由於。唐.杜甫〈客至〉詩:「花徑不曾緣客掃,蓬門今始為君開。」宋.蘇軾〈題西林壁〉詩:「不識廬山真面目,只緣身在此山中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缘
  部首:糸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5
  注音:(2) ㄩㄢˋ
  拼音:(2) yuàn




(一)

1.2.之讀音。




加飾。《漢書.卷五八.公孫弘傳》:「緣飾以儒術,上說之,一歲中至左內吏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攴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ㄍㄨˋ
  拼音: gù




1.原因、根由。如:「托故」、「無緣無故」、「不知何故」。《左傳.隱公元年》:「公語之故,且告之悔。」

2.意外的事情、事件。如:「變故」、「事故」、「家庭多故」。《左傳.昭公二十五年》:「昭伯問家故,盡對。」晉.杜預.注:「故,事也。」

3.好友、舊識。如:「沾親帶故」、「一見如故」。《隋書.卷七〇.李密傳》:「乃散家產,賙贍親故。」

4.過去的事物。如:「溫故知新」。《文選.班昭.東征賦》:「遂去故而就新兮,志愴悢而懷悲。」




死亡。如:「病故」、「身故」、「已故」、「父母早故」。



1.原來的、以前的。如:「故鄉」、「故國」、「故交」。《楚辭.宋玉.招魂》:「魂兮歸來,反故居些。」唐.王維〈春中田園作〉詩:「歸燕識故巢,舊人看新曆。」

2.死去的。如:「故總統」。




1.本來、從前。《左傳.昭公十三年》:「又奪成然邑而使為郊尹,蔓成然故事蔡公。」《荀子.性惡》:「凡禮義者,是生於聖人之偽,非故生於人之性也。」

2.有意、存心。如:「明知故犯」、「故弄玄虛」。南朝宋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政事》:「我今故與林公來相看,望卿擺撥常物,應對玄言。」元.無名氏《陳州糶米》第一折:「他也故違了皇宣命,都是些吃倉廒的鼠耗,咂膿血的蒼蠅。」

3.仍舊、依然。《史記.卷四.周本紀》:「褒姒不好笑,幽王欲其笑萬方,故不笑。」唐.杜甫〈絕句漫興〉九首之三:「熟知茅齋絕低小,江上燕子故來頻。」




因此、所以。《論語.先進》:「求也退,故進之;由也兼人,故退之。」《史記.卷一.五帝本紀》:「余并論次,擇其言尤雅者,故著為本紀書首。」


  緣故

 简化字:缘故
  注音: ㄩㄢˊ ㄍㄨˋ
  拼音: yuán gù
 相似词:原由、原因

1.事情發生的因由。《三國演義》第二一回:「將聞言失箸緣故,輕輕掩飾過了。」《老殘遊記》第一二回:「初起不懂甚麼緣故,既而想起,自己也就笑了。」也作「原故」。

2.意外、變故。《紅樓夢》第九七回:「欲要叫人時天又晚了,欲不叫人時自己同著雪雁和鸚哥等幾個小丫頭,又怕一時有什麼緣故。」也作「原故」。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4 页数: 1/1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