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绝对真理
  

 简化字:绝
  部首:糸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ㄐㄩㄝˊ
  拼音: jué




1.斷、隔開。如:「斷絕」、「隔絕」。《史記.卷八六.刺客傳.荊軻傳》:「未至身,秦王驚,自引而起,袖絕。」

2.停止。如:「杜絕」、「滔滔不絕」、「絡繹不絕」。

3.竭盡、完畢。如:「氣絕而死」。《淮南子.本經》:「江河三川,絕而不流。」

4.暈死。《南史.卷七三.孝義傳上.師覺援傳》:「捨車奔歸,聞家哭聲,一叫而絕,良久乃蘇。」《封神演義》第七回:「血染衣襟,昏絕于地。」

5.沒有後代。如:「絕子」、「絕孫」、「絕後」。

6.回拒、不接受。如:「拒絕」、「謝絕」。

7.橫渡、穿越。《荀子.勸學》:「假舟楫者,非能水也,而絕江河。」《漢書.四〇.張良傳》:「羽翼以就,橫絕四海。」

8.超越。《孔子家語.卷九.本姓解》:「其人身長十尺,武力絕倫。」《聊齋志異.卷七.青蛾》:「遺生最幼,聰惠絕人。」




1.卓越、獨一無二。如:「絕技」、「絕響」、「絕代風華」、「絕世美女」。

2.距離遙遠。《漢書.卷六.武帝紀》:「其令州邵察吏民有茂村異等,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。」《文選.李陵.答蘇武書》:「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,出征絕域。」

3.絲毫沒有、毫無希望。如:「絕路」、「絕處」。

4.形容舉止怪異、特殊。如:「這人可絕了!」




1.極、甚。如:「絕妙好辭」。《史記.卷六六.伍子胥傳》:「秦女絕美,王可自取,而更為太子取婦。」

2.必定、鐵定。如:「絕不延期」、「絕不通融」、「絕無僅有」。

3.冷酷,做事不留餘地。如:「這件事,他做的太絕了!」




絕句的簡稱。如:「五絕」、「七絕」。


  

  部首:寸
部外笔画:2
 总笔画:5
 异体字:異體字

「對」的異體字。


  

 简化字:对
  部首:寸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ㄉㄨㄟˋ
  拼音: duì




1.回答地位高的人所提的問題或接續他們的說話。《左傳.隱公元年》:「公問之。對曰:『小人有母,皆嘗小人之食矣,未嘗君之羹。』」

2.一般的應答。如:「無言以對」。

3.對待、看待。如:「對人誠懇」。

4.朝著、向著。如:「槍口對準靶子」、「面對面」、「對著天空」。《文選.曹操.短歌行》:「對酒當歌,人生幾何?」

5.相合、投合。如:「對症下藥」。

6.比照檢查。如:「校對」、「對指紋」、「對身分證」。

7.調整使合標準。如:「將焦距對好」。

8.攙入。如:「再對些熱水進去,否則太冷了。」

9.使兩種事物配合在一起。如:「把門對上」、「對對子」。

10. 雙方抗爭起來。如:「他們怒目相向,對起來了。」




1.成雙的人或物。如:「他們正好配成對。」

2.對聯的簡稱。如:「對子」、「門對」、「喜對」。

3.量詞。計算成雙的人或物的單位。如:「一對鐲子」、「三對夫妻」。




1.對面的。如:「對岸」、「對方」。

2.正確、正常的。如:「數目不對」、「神色不對」。




表示動作的對象。如:「他對你說什麼?」、「我對環境不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目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ㄓㄣ
  拼音: zhēn




純正的、不虛假的。如:「真面目」、「真心誠意」。《莊子.田子方》:「其為人也真。」



的確、實在。如:「真好」、「真棒」。《漢書.卷九四.匈奴傳下》:「唯北狄為不然,真中國之堅敵也。」



1.道家稱得道成仙的人。如:「太乙真人」、「真人不露相」。《紅樓夢.第二五回》:「魘魔法叔嫂逢五鬼,紅樓夢通靈遇雙真。」

2.自然、本性。如:「天真」。《莊子.秋水》:「謹守而勿失,是謂反其真。」

3.肖像、畫像。如:「寫真」、「留真」。

4.實授的官職。《漢書.卷一二.平帝紀》:「吏在位二百石以上,一切滿秩如真。」

5.姓。如漢代有真玄菟。


  

  部首:玉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ㄌㄧˇ
  拼音: lǐ




1.雕琢玉石。《韓非子.和氏》:「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。」《戰國策.秦策三》:「鄭人謂玉,未理者璞。」

2.修整、整治、使整齊。如:「整理」、「治理」、「理家」、「管理」。

3.辦事、處置。如:「辦理」、「處理」、「代理」。

4.對別人的言行有所反應。如:「答理」、「理會」、「不理不睬」。

5.溫習、熟習。如:「書不理不熟。」明.無名氏《鬧銅臺.楔子》:「英雄貫滿東京府,曾理兵書習六韜。」




1.條紋、紋路。如:「肌理」、「紋理」。唐.段成式《酉陽雜俎.卷一〇.物異》:「建城縣出燃石,色黃理疏,以水灌之則熱,安鼎其上,可以炊也。」

2.事物的規律、意旨。如:「天理」、「公理」、「真理」、「義理」、「定理」。

3.順序、層次。如:「有條有理」。《荀子.儒效》:「井井兮有理也。」

4.物理學科或自然學科。如:「理化」、「理工」。

5.姓。如殷商時代有理徵。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5 页数: 1/1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