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疲于奔命
  

  部首:疒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ㄆㄧˊ
  拼音: pí




1.勞累,困乏的樣子。如:「精疲力盡」。《紅樓夢》第一九回:「且說榮寧二府中,因連日用盡心力,真是人人力倦,各各神疲。」

2.瘦弱或衰老。《管子.小匡》:「故使天下諸侯以疲馬犬羊為幣。」

3.商品價格低落,買賣的情況稀少。如:「外匯市場行情疲軟。」




1.使勞累。《左傳.成公十六年》:「奸時以動,而疲民以逞。」

2.厭倦。如:「樂此不疲」。


  

  部首:二
部外笔画:1
 总笔画:3
  注音: ㄩˊ
  拼音: yú




1.去、往。《文選.曹植.責躬詩》:「煢煢僕夫,于彼冀方。」

2.取。《詩經.豳風.七月》:「晝爾于茅,宵爾索綯。」《孟子.萬章下》:「殺越人于貨,閔不畏死,凡民罔不譈。」




1.在。同「於」。《儀禮.士昏禮》:「婿立于門外。」

2.以、用。《左傳.宣公十二年》:「楚自克庸以來,其君無日不以討國人而訓之,于民生之不易,禍至之無日,戒懼之不可以怠。」

3.對、對於。《詩經.邶風.泉水》:「有懷于衛,靡日不思。」

4.至、到。《淮南子.原道》:「以恬養性,以漠處神,則入于天門。」

5.依照。《書經.盤庚下》:「歷告爾百姓于朕志。」

6.為了。《孟子.萬章上》:「唯茲臣庶,女其于予治。」




和、與。《書經.康誥》:「告汝德之說,于罰之行。」



1.用於句首或句中,無義。如:「鳳凰于飛」。《詩經.周南.葛覃》:「黃鳥于飛。」

2.用於句尾,表示疑問的語氣。同「乎」。《呂氏春秋.審應覽.審應》:「然則先王聖于?」




姓。如明代有于謙。


  

 简化字:于
  部首:方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ㄩˊ
  拼音: yú




1.在。如:「生於某年」、「舟行於海」、「生於斯,長於斯。」

2.給。《論語.衛靈公》: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。」

3.向。《論語.學而》:「子禽問於子貢。」《明史.卷二.太祖本紀二》:「丙子,頒即位詔於天下。」

4.對。如:「於心不忍」、「於事無補」。《論語.公冶長》:「始吾於人也,聽其言而信其行;今吾於人也,聽其言而觀其行。」

5.到、至。《史記.卷二九.河渠書》:「於吳,則通渠三江、五湖;於齊,則通菑濟之閒。」唐.柳宗元〈捕蛇者說〉:「自吾氏三世居是鄉,積於今六十歲矣。」

6.從、由。《老子》第六四章:「千里之行,始於足下。」南朝宋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雅量》:「褚公於章安令遷太尉記室參軍。」

7.被,置於動詞之後,表示被動。《左傳.成公二年》:「郤克傷於矢,流血及屨。」《史記.卷六八.商君傳》:「魏惠王兵數破於齊、秦,國內空,日以削,恐。」

8.為、為了。《史記.卷三二.齊太公世家》:「齊使管仲平戎於周。」

9.比,置於形容詞之後,表示比較。《禮記.檀弓下》:「苛政猛於虎也。」唐.李白〈蜀道難〉:「噫吁戲危乎高哉,蜀道之難、難於上青天。」

10. 和、與、跟。《論語.子路》:「吾黨之直者異於是,父為子隱,子為父隱,直在其中矣。」宋.蘇軾〈日喻〉:「而人之未達也,無以異於眇。」




與、和,表示並列。《戰國策.齊策一》:「今趙之與秦,猶齊之於魯也。」《漢書.卷六〇.杜周傳》:「況將軍之於主上,主上之與將軍哉!」



依靠。三國魏.曹植〈當來日大難〉詩:「廣情故,心相於。」唐.劉得仁〈贈敬晊助教〉詩二首之一:「便欲去隨為弟子,片雲孤鶴可相於。」



位於句首的語氣詞,無義。《易經.繫辭下》:「於稽其類,其衰世之意邪。」唐.盧肇〈漢堤〉詩:「於惟餘甿,飢傷喘呼。」



姓。如宋代有於清言。


  

 简化字:于
  部首:方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8
  注音:(2) ㄨ
  拼音:(2) wū




「烏」的本字。《穆天子傳》卷三:「徂彼西土,爰居其野。虎豹為群,於鵲與處。」晉.郭璞.注:「於,讀曰烏。」



表示感嘆、讚美的語氣。《詩經.周頌.清廟》:「於穆清廟,肅雝顯相。」《史記.卷二.夏本紀》:「皋陶曰:『於!慎其身脩。』」


  

  部首:二
部外笔画:1
 总笔画:3
  注音:(2) ㄒㄩ
  拼音:(2) xū




表示感嘆的意思。通「吁」。《詩經.周南.麟之趾》:「于嗟麟兮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大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ㄅㄣ
  拼音: bēn




1.急走。如:「狂奔」、「奔跑」、「奔馳」。《詩經.周頌.清廟》:「駿奔走在廟,不顯不承,無射於人斯。」

2.趕赴、赴投。如:「疲於奔命」。《左傳.襄公十五年》:「鄭公孫夏,如晉奔喪,子蟜送葬。」

3.逃走、逃亡。如:「林冲夜奔」。《左傳.隱公元年》:「五月辛丑,大叔出奔共。」三國魏.李康〈運命論〉:「卒散於陣,民奔于邑,城池無藩籬之固,山川無溝阜之勢。」

4.私自出走與相戀者結合。《詩經.王風.大車》:「豈不爾思,畏子不奔。」《史記.卷一一七.司馬相如列傳》:「文君夜亡奔相如,相如乃與馳歸成都。」




快走的、急馳的。如:「奔瀑」。漢.枚乘〈七發〉:「誠奮厥武,如振如怒,沌沌渾渾,狀如奔馬。」唐.魏徵〈論時政疏〉:「載舟覆舟,所宜深慎。奔車朽索,其可忽乎?」



姓。如五代時後晉有奔洪進。


  

  部首:大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(2) ㄅㄣˋ
  拼音:(2) bèn




1.直往、投向。如:「各奔前程」、「投奔自由」、「直奔目的地」。《紅樓夢》第四回:「薛蟠見母親如此說,情知扭不過的,只得吩咐人夫;一路奔榮國府來。」

2.年齡接近於……。《紅樓夢》第七六回:「我們雖然年輕,已經是十來年的夫妻,也奔四十歲的人了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ㄇㄧㄥˋ
  拼音: mìng




1.差遣、下命令。如:「命人送信」。唐.柳宗元〈始得西山宴游記〉:「遂命僕人過湘江,緣染溪。」

2.取定。如:「命名」、「命題」。

3.以為。如:「自命不凡」。




1.生物生存的機能。如:「生命」、「性命」。《文選.李密.陳情表》:「人命危淺,朝不慮夕。」

2.先天注定的窮通得失本分,不是後天所能改變的。《論語.顏淵》:「死生有命,富貴在天。」漢.王充《論衡.命義》:「操行善惡者,性也;禍福吉凶者,命也。」

3.上級對下級的指示。如:「遵命」、「奉命」。《左傳.成公十三年》:「寡人帥以聽命,唯好是求。」


  疲於奔命

 简化字:疲于奔命
  注音: ㄆㄧˊ ㄩˊ ㄅㄣ ㄇㄧㄥˋ
  拼音: pí yú bēn mìng
 相反词:應付裕如

原指不斷接到命令或逼迫而勞累奔走。後多用來指事情繁多,奔波勞累,不堪其苦。《三國志.卷六.魏書.袁紹傳》:「救右則擊其左,救左則擊其右,使敵疲於奔命,民不得安業。」也作「罷於奔命」。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9 页数: 1/1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