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武装警察
  

  部首:止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ㄨˇ
  拼音: wǔ




1.戰鬥、軍事、暴力等事。相對於文而言。如:「動武」、「比武」、「整軍經武」、「文武雙全」。《孫子.行軍》:「故令之以文,齊之以武。」

2.足跡。《詩經.大雅.生民》:「履帝武敏歆,攸介攸止。」《楚辭.屈原.離騷》:「忽奔走以先後兮,及前王之踵武。」

3.《詩經.周頌》的篇名。共一章。根據〈詩序〉:「武,奏大武也。」指周公所作歌頌武王武功之詩。本章二句為:「於皇武王,無競維烈。」

4.姓。如漢代有武臣。




1.與軍事、戰鬥有關的。如:「武器」。南朝宋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賞譽》:「見鍾士季,如觀武庫,但睹矛戟。」

2.勇猛、威風。如:「勇武」、「威武」、「神武」、「英武」、「孔武有力」。唐.柳宗元〈送婁圖南秀才遊淮南將入道序〉:「羸而自養耶?則甚碩且武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装
  部首:衣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ㄓㄨㄤ
  拼音: zhuāng




1.行李、行囊。如:「行裝」、「整裝待發」。

2.衣服、服飾。如:「便裝」、「西裝」、「洋裝」、「古裝」。

3.書籍、字畫等的釘定樣式。如:「精裝」、「平裝」、「線裝」。

4.物品包裹、盛放的方式。如:「散裝」、「瓶裝」、「袋裝」、「罐裝」。




1.包裹。如:「包裝」。

2.修飾、打扮。通「妝」。如:「裝點」、「裝扮」。唐.杜甫〈後出塞〉詩五首之一:「千金買馬鞭,百金裝刀頭。」

3.假作。如:「偽裝」、「裝病」、「裝糊塗」、「不懂裝懂」。

4.配置、安放、安設。如:「安裝」、「裝設」。《三國演義》第一〇六回:「立砲架,裝雲梯,日夜攻打不息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言
部外笔画:13
 总笔画:20
  注音: ㄐㄧㄥˇ
  拼音: jǐng




1.告誡。如:「警告」。《韓非子.外儲說左上》:「李悝警其兩和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二一回:「原來襲人見他無曉夜和姐妹廝鬧,若直勸他,料不能改,故用柔情以警之。」

2.戒備。如:「警備」、「警惕」。《左傳.莊公三十一年》:「凡諸侯有四夷之功,則獻于王,王以警于夷。」

3.覺悟、覺醒。如:「警覺」。清.曾國藩〈江岷樵之父母壽序〉:「口敝而手疲,昕警而夕戒。」




1.敏捷。如:「機警」。《新唐書.卷九六.房玄齡傳》:「玄齡幼警敏,貫綜墳籍,善屬文,書兼草隸。」

2.形容文詞語意凝鍊。如:「警句」。《文選.陸機.文賦》:「立片言而居要,乃一篇之警策。」




1.危險、緊急的消息或狀況。如:「邊警」、「火警」。

2.警察的簡稱。如:「交警」、「義警」、「保警」、「刑警」。


  

  部首:宀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ㄔㄚˊ
  拼音: chá




1.仔細考核、調查。如:「審察」、「考察」。《孟子.梁惠王下》:「國人皆曰賢,然後察之。」《新唐書.卷四八.百官志三》:「監察御史十五人,正八品下,掌分察百寮。」

2.仔細觀看。《易經.繫辭上》:「仰以觀於天文,俯以察於地理。」《文選.曹植.洛神賦》:「遠而望之,皎若太陽升朝霞;迫而察之,灼若芙蕖出淥波。」

3.明辨、了解。如:「覺察」、「明察秋毫」。漢.陸賈《新語.道基》:「嘗百草之實,察酸苦之味。」

4.考察後而保舉。如:「察舉」。《文選.李密.陳情表》:「前太守臣逵,察臣孝廉。」

5.姓。如春秋時吳國有察戰。




清晰、明顯。《墨子.脩身》:「辯是非不察者,不足與游。」漢.劉向《說苑.卷一六.談叢》:「石稱丈量,徑而寡失;簡絲數米,煩而不察。」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4 页数: 1/1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