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正教
  

  部首:止
部外笔画:1
 总笔画:5
  注音: ㄓㄥˋ
  拼音: zhèng




1.合於規範的、合於法則的。如:「正道」、「正路」。

2.不偏斜。如:「正中」、「正午」。《論語.憲問》:「晉文公譎而不正,齊桓公正而不譎。」

3.精純不雜的。如:「純正」、「正紅色」。《韓非子.難四》:「屈到嗜芰,文王嗜菖蒲菹,非正味也,而二賢尚之,所味不必美。」

4.與「反」相對。如:「正面」、「正方」。

5.與「副」相對。如:「正本」、「正刊」。

6.與「偏」相對。如:「正門」、「正廳」。

7.與「負」相對。如:「正數」、「正電」。




1.修改錯誤。如:「修正」、「訂正」、「糾正」。《論語.學而》:「就有道而正焉。」

2.整理。《論語.堯曰》:「君子正其衣冠,尊其瞻視。」《隋書.卷五八.李文博傳》:「夫清其流者必潔其源,正其末者須端其本。」

3.分析、明辨。《論語.子路》:「必也正名乎!」




1.恰巧、剛好。如:「正好」、「正是」、「正中下懷」。《北史.卷七〇.劉璠傳》:「行本怒其不能調護,每謂三人曰:『鄉等正解讀書耳。』」

2.表示動作在進行的狀態。如:「外面正下著傾盆大雨。」《文選.曹植.七哀詩》:「明月照高樓,流光正徘徊。」




1.長官、主事者。如:「里正」、「村正」。《禮記.王制》:「成獄辭,史以獄成告於正,正聽之。」

2.姓。如春秋時魯國有正常。


  

  部首:止
部外笔画:1
 总笔画:5
  注音:(2) ㄓㄥ
  拼音:(2) zhēng

參見「正月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攴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ㄐㄧㄠˋ
  拼音: jiào




1.訓誨、誘導。如:「教導」、「教誨」。《孟子.離婁上》:「古者易子而教之。」

2.使、讓。唐.金昌緒〈春怨〉詩:「打起黃鶯兒,莫教枝上啼。」宋.周邦彥〈玉樓春.當時攜手〉詞:「帳裡不教春夢到。」




1.禮儀、規矩。《孟子.滕文公上》:「飽食暖衣,逸居而無教,則近於禽獸。」《禮記.王制》:「脩其教,不易其俗。」

2.宗教的簡稱。如:「佛教」、「基督教」。

3.姓。如明代有教輔直。


  

  部首:攴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1
  注音:(2) ㄐㄧㄠ
  拼音:(2) jiāo




傳授。如:「教唱」。《左傳.襄公三十一年》:「教其不知,而恤其不足。」唐.柳宗元〈六逆論〉:「教於後世,莫知其所以去就。」


  正教

  注音: ㄓㄥˋ ㄐㄧㄠˋ
  拼音: zhèng jiào
 相反词:邪教

1.政治教化。《晉書.卷三六.衛瓘傳》:「展以為恐傷正教,並奏除之。」

2.正統的教派。

3.基督教的一派。十一世紀中葉,羅馬帝國分裂,基督教也隨著分裂為兩部。以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為主的東部教會自命為「正宗的教會」,故稱為「正教」。也稱為「東正教」。


  東正教

 简化字:东正教
  注音: ㄉㄨㄥ ㄓㄥˋ ㄐㄧㄠˋ
  拼音: dōng zhèng jiào

流行於俄國境內的希臘正教。西元十一世紀,以拜占庭為首的希臘正教隨著商人傳入俄羅斯後,與民間信仰混合,發展出具地方特色的宗教信仰,我國習稱為「東正教」。也稱為「希臘正教」。


  羅馬正教

 简化字:罗马正教
  注音: ㄌㄨㄛˊ ㄇㄚˇ ㄓㄥˋ ㄐㄧㄠˋ
  拼音: luó mǎ zhèng jiào

西元一〇五四年,基督教會東西兩派正式分裂,東派教會以君士坦丁保為中心,自稱為「羅馬正教」。


  希臘正教

 简化字:希腊正教
  注音: ㄒㄧ ㄌㄚˋ ㄓㄥˋ ㄐㄧㄠˋ
  拼音: xī là zhèng jiào

希臘教會的別名。參見「希臘教會」條。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8 页数: 1/1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