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无大无小
  

  部首:无
 总笔画:4
 异体字:異體字

「無」的異體字。


  

  部首:无
 总笔画:4
  注音: ㄨˊ
  拼音: wú




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

  

 简化字:无
  部首:火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ㄨˊ
  拼音: wú




沒有。如:「有頭無尾」、「獨一無二」。《孫子.軍爭》:「是故軍無輜重則亡,無糧食則亡,無委積則亡。」《史記.卷一〇三.萬石君傳》:「上以為廉,忠實無他腸,乃拜綰為河間王太傅。」



1.不要。通「毋」。《孟子.告子下》:「無曲防,無遏糴。」南朝梁.劉孝威〈公無渡河〉詩:「請公無渡河,河廣風威厲。」

2.未。《荀子.正名》:「志輕理而不重物者,無之有也;外重物而不內憂者,無之有也。」唐.杜甫〈丹青引〉:「學書初學衛夫人,但恨無過王右軍。」

3.不論、不管。如:「事無大小,都由他決定。」《詩經.魯頌.泮水》:「無小無大,從公于邁。」

4.不、沒。《書經.洪範》:「無偏無黨,王道蕩蕩。」南朝宋.鮑照〈代陳思王京洛篇〉:「珠簾無隔露,羅幌不勝風。」

5.非、不是。《禮記.禮器》:「忠信之人,可以學禮,苟無忠信之人,則禮不虛道。」




1.用於句首。無義。《詩經.大雅.文王》:「王之藎臣,無念爾祖。」《左傳.隱公十一年》:「若寡人得沒于地,天其以禮悔禍于許,無寧茲許公復奉其社稷。」

2.用於句末。同「否」。唐.朱慶餘〈近試上張水部〉詩:「妝罷低聲問夫婿,畫眉深淺入時無?」




姓。如漢代有無且。


  

 简化字:无
  部首:火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 注音:(2) ㄇㄛˊ
  拼音:(2) mó

參見「南無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大
 总笔画:3
  注音: ㄉㄚˋ
  拼音: dà




1.在體積、面積、容量、數量、強度、深度、力量等方面超過一般,或超過比較的對象。與「小」相對而言。如:「大山」、「大河」、「大雨」、「眼睛大」、「力氣大」、「雷聲大,雨點小。」

2.最年長的、排行第一的。如:「大哥」、「大伯」、「大媽」。

3.表示尊敬之詞。如:「拜讀大作」、「尊姓大名」。

4.不平常、重要的、偉大的。《文選.石崇.思歸引序》:「余少有大志,夸邁流俗。」《文選.袁宏.三國名臣序贊》:「雖大旨同歸,所託或乖。」

5.時間上更前或更後,有強調的意味。如:「大前天」、「大後天」、「大年初一」。




1.表程度深。如:「大吃一驚」、「大快人心」、「大搞活動」、「天已大亮」、「大有出息」。

2.與「不」字連用,表次數少或程度淺。如:「她不大出門見人的。」、「他不大愛抽菸。」、「小侄兒還不大會講話。」

3.很、非常。《漢書.卷六八.霍光傳》:「長公主大以是怨光。」

4.差不多、不很精確。如:「大約」、「大概」、「大略」。




1.與「小」相對之詞。《孟子.梁惠王上》:「小國不可以敵大。」

2.年紀較大的人。如:「你們一家大小都要來吃喜酒喔!」

3.姓。如唐代有大明,金代有大興國。

4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



誇耀、自以為是。如:「誇大」。《禮記.表記》:「是故君子不自大其事,不自尚其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大
 总笔画:3
  注音:(2) ㄉㄞˋ
  拼音:(2) dài

參見「大夫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大
 总笔画:3
  注音:(3) ㄊㄞˋ
  拼音:(3) tài




至高無上的。通「太」、「泰」。清.江沅《說文釋例.卷上.釋字例.大》:「古兄作『大』,不作『太』、『泰』。《易》之『大極』,《春秋》之『大子』、『大上』,《尚書》之『大誓』、『大王王季』,《史》、《漢》之『大上皇』、『大后』,後人皆讀為太。或徑改本書,作『太』及『泰』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无
 总笔画:4
 异体字:異體字

「無」的異體字。


  

  部首:无
 总笔画:4
  注音: ㄨˊ
  拼音: wú




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

  

 简化字:无
  部首:火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ㄨˊ
  拼音: wú




沒有。如:「有頭無尾」、「獨一無二」。《孫子.軍爭》:「是故軍無輜重則亡,無糧食則亡,無委積則亡。」《史記.卷一〇三.萬石君傳》:「上以為廉,忠實無他腸,乃拜綰為河間王太傅。」



1.不要。通「毋」。《孟子.告子下》:「無曲防,無遏糴。」南朝梁.劉孝威〈公無渡河〉詩:「請公無渡河,河廣風威厲。」

2.未。《荀子.正名》:「志輕理而不重物者,無之有也;外重物而不內憂者,無之有也。」唐.杜甫〈丹青引〉:「學書初學衛夫人,但恨無過王右軍。」

3.不論、不管。如:「事無大小,都由他決定。」《詩經.魯頌.泮水》:「無小無大,從公于邁。」

4.不、沒。《書經.洪範》:「無偏無黨,王道蕩蕩。」南朝宋.鮑照〈代陳思王京洛篇〉:「珠簾無隔露,羅幌不勝風。」

5.非、不是。《禮記.禮器》:「忠信之人,可以學禮,苟無忠信之人,則禮不虛道。」




1.用於句首。無義。《詩經.大雅.文王》:「王之藎臣,無念爾祖。」《左傳.隱公十一年》:「若寡人得沒于地,天其以禮悔禍于許,無寧茲許公復奉其社稷。」

2.用於句末。同「否」。唐.朱慶餘〈近試上張水部〉詩:「妝罷低聲問夫婿,畫眉深淺入時無?」




姓。如漢代有無且。


  

 简化字:无
  部首:火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 注音:(2) ㄇㄛˊ
  拼音:(2) mó

參見「南無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小
 总笔画:3
  注音: ㄒㄧㄠˇ
  拼音: xiǎo




與「大」相對:(1)體積、數量、力量等方面不大的。如:「小城」、「小人物」。《荀子.勸學》:「不積小流,無以成江海。」唐.韓愈〈原道〉:「坐井而觀天,曰:『天小者,非天小也。』」(2)年輕、幼稚的。如:「年紀小」、「小伙子」。《晉書.九二.文苑傳.趙至傳》:「我小,未能榮養。」(3)排行最後或地位較低的。如:「小官」、「這兩位是我二弟和小妹。」、「小妹!請你把帳單拿過來。」(4)對自己或與自己有關的人事物的謙稱。如:「恕小民直言。」、「小的不敢!」、「小店」、「小兒」。



1.邪惡的人、壞人。《漢書.卷八九.循吏傳.龔遂傳》:「今大王親近群小,漸漬邪惡所習。」

2.小孩、年幼者。如:「一家老小」。《詩經.小雅.楚茨》:「既醉既飽,小大稽首」。

3.妾。如:「嫁給人家當小的。」明.湯顯祖《牡丹亭》第二五齣:「你可知老相公年來因少男兒,常有娶小之意。」

4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



輕視。《左傳.桓公十三年》:「將自用也,必小羅。」唐.李白〈送長沙陳太守〉詩二首之二:「莫小二千石,當安遠俗人。」



稍微。表示程度不深。如:「牛刀小試」、「不無小補」。



詞頭,表對年紀輕者的暱稱。如:「小王」、「小老弟」。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12 页数: 1/1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