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國語辭典》 字词:捶胸顿足 捶 部首:手 部外笔画:9 总笔画:12 注音: ㄔㄨㄟˊ 拼音: chuí 動 1.用杖敲打。如:「捶背」、「捶胸頓足」。《荀子.正論》:「捶笞臏腳,斬斷枯磔。」 2.舂、擣。《禮記.內則》:「欲乾肉,則捶而食之。」 名 鞭、杖。《莊子.天下》:「一尺之捶,日取其半,萬世不竭。」《韓非子.姦劫弒臣》:「無捶策之威,銜橛之備,雖造父不能以服馬。」 胸 部首:肉 部外笔画:6 总笔画:10 注音: ㄒㄩㄥ 拼音: xiōng 名 1.身體前面頸下腹上的部分。如:「挺胸」。 2.心中、內心。如:「胸有大志」。宋.蘇軾〈篔簹谷偃竹記〉:「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。」 3.指人的氣量、懷抱。如:「心胸狹窄」。 頓 简化字:顿 部首:頁 部外笔画:4 总笔画:13 注音: ㄉㄨㄣˋ 拼音: dùn 動 1.以頭或足叩地。如:「頓首」、「頓腳」。唐.杜甫〈兵車行〉:「牽衣頓足攔道哭,哭聲直上干雲霄。」 2.暫停、停留。如:「停頓」。《文選.郭璞.遊仙詩七首之四》:「六龍安可頓,運流有代謝。」 3.安置、放置。如:「安頓」。宋.楊萬里〈城頭秋望〉詩二首之一:「秋光好處頓胡床,旋喚茶甌淺著湯。」 4.整治。如:「整頓」。《資治通鑑.卷二.周紀二.顯王四十八年》:「夫賢者,其德足以敦化正俗,其才足以頓綱振紀。」 5.屯兵、駐紮。通「屯」。《韓非子.五蠹》:「萬乘之國,莫敢自頓於堅城之下,而使強敵裁其弊也。」 形 1.疲倦。如:「困頓」、「委頓」。《孫子.謀攻》:「必以全爭於天下,故兵不頓而利可全。」 2.鈍、不鋒利。漢.賈誼〈治安策〉:「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,而芒刃不頓者,所排擊剝割,皆眾理解也。」 3.傾倒、毀壞。《資治通鑑.卷六五.漢紀五十七.獻帝建安十三年》:「舟船戰具,頓廢不脩。」 名 1.量詞。計算吃飯、斥責等行為次數的單位。如:「吃一頓飯」、「痛打一頓」。 2.姓。如漢代有頓琦。 副 立刻、突然。如:「頓悟」、「茅塞頓開」。《紅樓夢》第五回:「勘破三春景不長,緇衣頓改昔年妝。」 頓 简化字:顿 部首:頁 部外笔画:4 总笔画:13 注音:(2) ㄉㄨˊ 拼音:(2) dú 參見「冒頓」條。 足 部首:足 总笔画:7 注音: ㄗㄨˊ 拼音: zú 名 1.人體下肢的總稱。亦專指踝骨以下的部分,今稱為「腳」。《說文解字.足部》:「足,人之足也,在下。」如:「舉足」、「失足跌跤」。唐.韓愈〈山石〉詩:「當流赤足蹋澗石,水聲激激風吹衣。」 2.動物的下肢,用來奔走或爬行。如:「節足動物」、「百足之蟲」。南朝梁.無名氏〈木蘭詩〉二首之一:「願駝千里足,送兒還故鄉。」 3.器物下面支撐的部分。《易經.鼎卦.九四》:「鼎折足。」唐.劉禹錫〈蜀先主廟〉詩:「勢分三足鼎,業復五銖錢。」 4.姓。如戰國時韓國有足強。 5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 動 1.踏。《文選.司馬相如.上林賦》:「手熊羆,足野羊。」 2.滿足、使滿足。《漢書.卷五.景帝紀》:「其唯廉士,寡欲易足。」《三國志.卷一.魏書.武帝紀》:「紹謀臣許攸貪財,紹不能足,來奔。」 3.停止、止息。《老子》第二八章:「為天下谷,常德乃足,復歸於樸。」《史記.卷一〇二.張釋之傳》:「釋之免冠頓首謝曰:『法如是足也。』」 形 1.夠量的、不缺乏的。如:「充足」、「心滿意足」、「豐衣足食」。 2.富裕。如:「富足」。 副 1.整整的、完全的。如:「足足玩了一星期」、「足足樂了一天」、「在水中悶了足足有二分鐘的氣。」 2.堪、可以。如:「足供參考」、「足慰吾懷」、「足以自豪」。 3.值得。如:「何足掛齒」、「微不足道」。 足 部首:足 总笔画:7 注音:(2) ㄐㄩˋ 拼音:(2) jù 副 過分。參見「足恭」條。 捶胸頓足 简化字:捶胸顿足 注音: ㄔㄨㄟˊ ㄒㄩㄥ ㄉㄨㄣˋ ㄗㄨˊ 拼音: chuí xiōng dùn zú 捶打胸膛,以腳跺地。形容極為悲憤或悔恨。《英烈傳》第三七回:「太祖捶胸頓足,叫說:『可惜!六員虎將將陷于漢賊陣中。』」也作「捶胸跌腳」。 完整 | 简易 资料数 : 7 页数: 1/1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 龙 字典 科技大学……等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 勤劳,懒惰 努力,挺进,团结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