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打折扣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2
 总笔画:5
  注音: ㄉㄚˇ
  拼音: dǎ




1.擊、敲擊。如:「打鐵趁熱」。唐.杜甫〈十二月一日〉詩三首之二:「打鼓發船何郡郎,新亭舉目風景切。」

2.攻擊、戰鬥。如:「打鬥」、「打架」、「打仗」。

3.消除、除去。如:「打蟲」、「打胎」。

4.發出、放出。如:「打雷」、「打電報」、「打信號」、「打電話」。

5.注入、刺入。如:「打針」、「給車胎打氣」。

6.做、訂製。如:「打造」、「打手飾」、「打毛衣」。《紅樓夢》第三五回:「共有三四十樣,打的十分精巧。」

7.舉、持。如:「打傘」、「打燈籠」。《三國演義》第一回:「忽見一彪軍馬,盡打紅旗,當頭來到,截住去路。」

8.取、收。如:「打柴」、「打水」、「打魚」、「打野食」。

9.購買。如:「打油」、「打酒」、「打年貨」。

10. 轉動、撥動。如:「打舵」、「打算盤」、「打方向盤」。

11. 鑿開、揭開。如:「打井」、「打洞」、「打開鍋蓋」。

12. 破開、摔開。如:「打蛋」、「不小心把碗打了!」

13. 印上、畫上。如:「打字」、「打樣」、「打郵戳」、「打粉底」。《水滸傳》第八回:「林冲當下看人寫了,借過筆來,去年月下押個花字,打個手模。」

14. 塗抹。如:「打蠟」、「打亮光漆」。

15. 立、定出、計算。如:「打主意」、「打草稿」、「打基礎」、「精打細算」。

16. 使用、採用。如:「打比喻」、「打誑語」、「打官腔」。

17. 擔任、從事。如:「打工」、「打雜」、「打游擊戰」。

18. 表人體所產生的動作,意義常因動作而異。如:「打滾」、「打寒噤」、「打呵欠」、「打瞌睡」、「打手勢」。

19. 與人交往、寒暄。如:「打交道」、「打招呼」、「打照面」。




1.武術、武功。如:「武打」、「教打」、「練打」。

2.姓。如宋代的丹流國有打擊。




自、從。如:「您打那裡來?」、「打現在起,我要發奮用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2
 总笔画:5
  注音:(2) ㄉㄚˊ
  拼音:(2) dá




量詞。計算物品的單位。為英文dozen的音譯。十二個為一打。如:「一打毛巾」、「兩打鉛筆」。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ㄓㄜˊ
  拼音: zhé




1.摘取、弄斷。如:「反掌折枝」。《荀子.勸學》:「鍥而舍之,朽木不折。」

2.彎、曲。《晉書.卷九四.陶潛傳》:「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。」

3.疊。《後漢書.卷六八.郭太傳》:「嘗於陳、梁間行遇雨,巾一角墊,時人乃故折巾一角,以為林宗巾。」也作「摺」。

4.損失、喪失。如:「折壽」、「損兵折將」。《醒世姻緣傳》第一五回:「不要一句非言,折盡平生之福。」

5.夭亡。《漢書.卷二七.五行志下之上》:「兄喪弟曰短,父喪子曰折。」宋.蘇軾〈屈原塔〉詩:「古人誰不死,何必較考折。」

6.佩服。如:「折服」。南朝宋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輕抵》:「宏自以有才,多好上人,坐上無折之者。」

7.對換、抵銷。如:「以米折錢」。宋.蘇軾〈上神宗皇帝書〉:「買絹未嘗不折鹽,糧草未嘗不折鈔。」

8.責難、責備。《史記.卷九.呂太后本紀》:「於今面折廷爭,臣不如君。」唐.劉禹錫〈天論上〉:「柳子厚作天說以折韓退之之言。」




1.折扣的簡稱。如:「打八折」。

2.挫敗、難關。如:「百折不撓」。

3.量詞:(1)計算折疊次數的單位。如:「把紙折成三折。」(2)計算戲劇分段的單位。如:「《竇娥冤》共分四折。」

4.一種治病方法。如病熱極重者,應以大寒的藥劑折其焰而救其急。


  

 简化字:折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ㄓㄜˊ
  拼音: zhé




1.折疊。如:「摺衣服」、「摺紙」。北周.庾信〈鏡賦〉:「始摺屏風,新開戶扇。」

2.曲折。宋.米芾〈海岳名言〉:「石曼卿作佛號,都無回互轉摺之勢。」

3.毀損、折斷。《史記.卷七九.范雎傳》:「魏齊大怒,使舍人笞擊雎,折脅摺齒。」




小冊、小本子。如:「手摺」、「奏摺」、「存摺」。



折疊的、疊起的。如:「摺尺」、「摺扇」。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7
  注音:(2) ㄕㄜˊ
  拼音:(2) shé




1.斷。如:「棍子折了!」

2.虧損。《漢書.卷二四.食貨志下》:「均官有以考檢厥實,用其本賈取之,毋令折錢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一〇〇回:「前兩天還聽見一個荒信,說是南邊當鋪也因為折了本兒收了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折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4
  注音:(2) ㄓㄜˇ
  拼音:(2) zhě

參見「摺子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7
  注音:(3) ㄓㄜ
  拼音:(3) zhē




1.翻轉、迴旋。如:「折跟頭」、「折騰」、「折返」。

2.倒出。如:「一筐子的梨都折了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3
 总笔画:6
  注音: ㄎㄡˋ
  拼音: kòu




1.牽、勒住。《說文解字.手部》:「扣,牽馬也。」《左傳.襄公十八年》:「齊侯駕將走郵棠,大子與郭榮扣馬。」

2.套住,把圈環狀的東西鉤結住。如:「扣鈕釦」、「將門扣上」。

3.抓住、貼緊。如:「扣住原則」、「扣緊主題」、「扣人心弦」。

4.押解、拘留。如:「扣押」、「扣留」。《喻世明言.卷四十.沈小霞相會出師表》:「那知州姓賀,奉了這項公事,不敢怠慢,即時扣了店主人到來,聽四人的口詞。」

5.敲、擊。通「叩」。如:「扣鐘」、「扣槃捫燭」。《荀子.法行》:「扣之,其聲清揚而遠聞。」唐.皎然〈尋陸鴻漸不遇〉詩:「扣門無犬吠,欲去問西家。」

6.攻打。如:「扣城不下」。《封神演義》第五回:「扣玄關,天昏地暗;擊地戶,鬼泣神欽。」

7.扳動。如:「打靶時,槍托抵住肩窩,瞄準準星,用食指扣動扳機。」

8.戴上、施加。如:「他不知不覺被扣上一個罪名。」、「武大郎被扣了頂大綠帽。」

9.減掉、減去。如:「扣錢」、「扣分」、「扣進度」、「七折八扣」。

10. 一種烹飪方法。將主要材料處理好,依序裝入碗裡,再加上佐料或調味料等,蒸或燉至熟透,吃時再倒蓋於碗盤中。如:「梅乾扣肉」、「南乳扣肉」。




1.用來鉤結的環狀物。如:「鈕扣」、「鞋扣」、「繩扣」、「領扣」。也作「釦」。

2.減算價錢的比例數。如:「折扣」。


  

 简化字:扣
  部首:金
部外笔画:3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ㄎㄡˋ
  拼音: kòu




衣服的鈕扣。《新唐書.卷二二〇.東夷傳.高麗傳》:「王服五采,以白羅制冠,革帶皆金釦。」俗稱為「釦子」。



用金屬裝飾器物。《後漢書.卷一〇.皇后紀上.和熹鄧皇后紀》:「其蜀、漢釦器九帶佩刀,並不復調。」唐.章懷太子.注:「釦,以金銀緣器也。」


  打折扣

  注音: ㄉㄚˇ ㄓㄜˊ ㄎㄡˋ
  拼音: dǎ zhé kòu

1.降低商品的售價。如:「百貨業者競爭激烈,經常都靠打折扣來吸引顧客上門。」

2.比喻不完全按照規定、承認或標準程序來做。如:「這個人個性草率,不論做什麼事,總要大打折扣。」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10 页数: 1/1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