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巧妇难为无米之炊
  

  部首:工
部外笔画:2
 总笔画:5
  注音: ㄑㄧㄠˇ
  拼音: qiǎo




1.高妙、靈活、聰慧。如:「靈巧」、「巧思」、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」。

2.美好。《詩經.衛風.碩人》:「巧笑倩兮,美目盼兮。」

3.技藝精妙。如:「巧手」、「巧工」。漢.王充《論衡.自紀》:「大簡必有大好,良工必有不巧。」唐.秦韜玉〈貧女〉詩:「敢將十指誇偏巧,不把雙眉鬥畫長。」

4.虛偽不實。如:「花言巧語」。《論語.學而》:「巧言令色,鮮矣仁。」唐.白居易〈新樂府.天可度〉:「但見丹誠赤如血,誰知偽言巧似簧。」




精妙的技能、才藝。如:「乞巧」。《孟子.離婁上》:「離婁之明,公輸子之巧,不以規矩,不能成方員。」



1.恰好。如:「湊巧」、「碰巧」、「巧遇」。

2.狡詐、虛偽。如:「巧辯」、「巧立名目」。唐.韓愈〈答劉秀才論史書〉:「巧造語言,鑿空構立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妇
  部首:女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ㄈㄨˋ
  拼音: fù




1.已嫁女子。《正字通.女部》:「婦,女子已嫁曰婦。」唐.王昌齡〈閨怨〉詩:「閨中少婦不曾愁,春日凝妝上翠樓。」

2.妻。如:「夫婦」。《樂府詩集.卷七三.雜曲歌辭十三.古辭.焦仲卿妻》:「十七為君婦,心中常苦悲。」元.關漢卿《竇娥冤》第二折:「他本是張郎婦,又做了李郎妻。」

3.兒媳、子之妻。《禮記.雜記下》:「婦見舅姑,兄弟姑姊妹皆立于堂下。」《新唐書.卷一八.禮樂志八》:「舅姑即席,婦執笲棗、栗入。」

4.女性的通稱。如:「婦孺皆知」。




有關女性的。如:「婦道」、「婦科」。


  

  部首:隹
部外笔画:2
 总笔画:10
 异体字:異體字

「難」的異體字。


  

 简化字:难
  部首:隹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ㄋㄢˊ
  拼音: nán




不容易、艱困。如:「難關」、「這個問題很難。」《論語.子路》:「為君難,為臣亦不易。」



1.不容易、艱難。如:「難辦」、「難處」、「難學」。晉.干寶〈晉紀總論〉:「基廣則難傾,根深則難拔。」

2.不好、不可、不能。如:「難看」、「難吃」、「難聞」、「難聽」、「難言之隱」、「難保無事」。《戰國策.中山策》:「且張登之為人也,善以微計薦中山之君久矣,難信以為利。」唐.高誘.注:「不可信其言以為己利也。」




陷滯、困住。如:「他們用計難住他,讓他走不開。」《左傳.哀公十二年》:「今吳不行禮於衛,而藩其君舍以難之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难
  部首:隹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9
  注音:(2) ㄋㄢˋ
  拼音:(2) nàn




1.災禍。如:「災難」、「海難」、「多災多難」、「大難臨頭」。《左傳.桓公六年》:「君姑脩政,而親兄弟之國,庶免於難。」

2.仇敵。《戰國策.秦策一》:「臣聞天下,陰燕陽魏,連荊固齊,收餘韓成,從將西南,以與秦為難。」《史記.卷七〇.張儀傳》:「楚嘗與秦構難,戰於漢中。」

3.叛亂。如:「發難」、「兵難」。《公羊傳.隱公四年》:「請作難。」




遭遇災難的。如:「難民」、「難胞」。



1.質問、責備。如:「非難」、「問難」、「責難」。《左傳.隱公元年》:「不言出奔,難之也。」

2.辯駁、辯論。《史記.卷八一.廉頗藺相如傳》:「嘗與其父奢言兵事,奢不能難也,然不謂善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为
  部首:爪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异体字:異體字

「為」的異體字。


  

 简化字:为
  部首:火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ㄨㄟˊ
  拼音: wéi




1.創制。《周禮.春官.典同》:「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,以辨天地四方陰陽之聲,以為樂器。」

2.行、作。如:「為善最樂」、「事在人為」。《論語.為政》:「見義不為,無勇也。」

3.治理。《論語.為政》:「為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,而眾星共之。」《商君書.農戰》:「善為國者,倉廩雖滿,不偷於農。」

4.建立、設置。《商君書.君臣》:「民眾而姦邪生,故立法制,為度量以禁之。」唐.柳宗元〈封建論〉:「秦有天下,裂都會而為之郡邑,廢侯衛而為之守宰。」

5.擔任。《論語.雍也》:「子游為武城宰,子曰:『女得人焉耳乎!』」《戰國策.齊策四》:「孟嘗君為相數十年。」

6.變為、成為。《詩經.小雅.十月之交》:「高岸為谷,深谷為陵。」《史記.卷五九.五宗世家》:「王服所犯,遂自殺。國除,地入于漢,為廣陵郡。」

7.當作、作為。如:「指鹿為馬」。

8.是。如:「十寸為一尺」、「失敗為成功之母」。《論語.微子》:「長沮曰:『夫執輿者為誰?』子路曰:『為孔丘。』」唐.杜甫〈垂老別〉詩:「何鄉為樂土,安敢尚盤桓?」

9.使。《易經.井卦》:「《象》曰:井渫不食,為我心惻。」《左傳.昭公二十年》:「今君疾病,為諸侯憂,是祝史之罪也。」




被。《論語.子罕》:「出則事公卿,入則事父兄,喪事不敢不勉,不為酒困,何有於我哉?」唐.杜甫〈有懷台州鄭十八司戶〉詩:「從來禦魑魅,多為才名誤。」



1.則。《論語.陽貨》:「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,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。」《史記.卷一一八.淮南衡山列傳.淮南厲王》:「今暴摧折之,臣恐卒逢霧露病死,陛下為有殺弟之名,奈何?」

2.假如、如果。《韓非子.內儲說下》:「王甚喜人之掩口也,為近王,必掩口。」《史記.卷三八.宋微子世家》:「今誠得治國,國治身死不恨。為死,終不得治,不如去。」

3.抑、或。南朝齊.王融〈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詩〉五首之三:「豈薪槱之道未弘,為網羅之目尚簡?」




1.用於句中的賓語倒裝。《孟子.告子上》:「使奕秋誨二人奕,其一人專心致志,惟奕秋之為聽。」《荀子.禮論》:「故人苟生之為見,若者必死;苟利之為見,若者必害。」

2.用於句末,表示疑問、反詰的意思。《論語.顏淵》:「君子質而已矣,何以文為?」《楚辭.屈原.漁父》:「何故深思高舉,自令放為?」

3.用於句末,表示感嘆的意思。《莊子.逍遙遊》:「歸休乎君,予无所用天下為!」

4.表示程度或範圍的廣大,無義。如:「大為高興」、「甚為重要」。




姓。如漢代有為昆。


  

 简化字:为
  部首:火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9
  注音:(2) ㄨㄟˋ
  拼音:(2) wèi




1.因,表示原因。如:「為何不去?」、「為什麼你不贊成?」《荀子.天論》:「天行有常,不為堯存,不為桀亡。」

2.替、給。如:「為民服務」、「為國增光」。《孟子.離婁上》:「為叢敺爵者,鸇也;為湯、武敺民者,桀與紂也。」唐.杜甫〈客至〉詩:「花徑不曾緣客掃,蓬門今始為君開。」

3.與、同。《論語.衛靈公》:「道不同不相為謀。」

4.對、向。晉.陶淵明〈桃花源記〉:「此中人語云,不足為外人道也。」唐.韓愈〈答李翊書〉:「不可不為生言之,生所謂立言者是也。」

5.為了,表示行動的目的。如:「為正義而戰」。唐.秦韜玉〈貧女〉詩:「最恨年年壓金線,為他人作嫁衣裳。」

6.被。《三國志.卷五四.吳書.周瑜魯肅呂蒙傳.呂蒙》:「師還,遂征合肥,既徹兵,為張遼等所襲,蒙與淩統以死扞衛。」




幫助。《詩經.大雅.鳧鷖》:「公尸燕飲,福祿來為。」《韓非子.二柄》:「越官則死,不當則罪,守業其官,所言者貞也,則群臣不得朋黨相為矣。」



將。《詩經.豳風.七月》:「嗟我婦子,曰為改歲,入此室處。」《孟子.梁惠王下》:「克告於君,君為來見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无
 总笔画:4
 异体字:異體字

「無」的異體字。


  

  部首:无
 总笔画:4
  注音: ㄨˊ
  拼音: wú




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

  

 简化字:无
  部首:火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ㄨˊ
  拼音: wú




沒有。如:「有頭無尾」、「獨一無二」。《孫子.軍爭》:「是故軍無輜重則亡,無糧食則亡,無委積則亡。」《史記.卷一〇三.萬石君傳》:「上以為廉,忠實無他腸,乃拜綰為河間王太傅。」



1.不要。通「毋」。《孟子.告子下》:「無曲防,無遏糴。」南朝梁.劉孝威〈公無渡河〉詩:「請公無渡河,河廣風威厲。」

2.未。《荀子.正名》:「志輕理而不重物者,無之有也;外重物而不內憂者,無之有也。」唐.杜甫〈丹青引〉:「學書初學衛夫人,但恨無過王右軍。」

3.不論、不管。如:「事無大小,都由他決定。」《詩經.魯頌.泮水》:「無小無大,從公于邁。」

4.不、沒。《書經.洪範》:「無偏無黨,王道蕩蕩。」南朝宋.鮑照〈代陳思王京洛篇〉:「珠簾無隔露,羅幌不勝風。」

5.非、不是。《禮記.禮器》:「忠信之人,可以學禮,苟無忠信之人,則禮不虛道。」




1.用於句首。無義。《詩經.大雅.文王》:「王之藎臣,無念爾祖。」《左傳.隱公十一年》:「若寡人得沒于地,天其以禮悔禍于許,無寧茲許公復奉其社稷。」

2.用於句末。同「否」。唐.朱慶餘〈近試上張水部〉詩:「妝罷低聲問夫婿,畫眉深淺入時無?」




姓。如漢代有無且。


  

 简化字:无
  部首:火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 注音:(2) ㄇㄛˊ
  拼音:(2) mó

參見「南無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米
 总笔画:6
  注音: ㄇㄧˇ
  拼音: mǐ




1.去殼的穀實,今專指稻實。如:「稻米」、「白米」、「糯米」、「糙米」。《孔子家語.卷二.致思》:「常食藜藿之實,為親負米百里之外。」

2.去掉皮殼的種子、果仁。如:「花生米」。

3.借指食物。如:「他病得很重,水米不進。」

4.成粒似米的東西。如:「蝦米」。

5.量詞。表示長度的法制單位。俗稱「公尺」。

6.姓。如唐代有米嘉勞。

7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

  

  部首:丿
部外笔画:3
 总笔画:4
  注音: ㄓ
  拼音: zhī




1.的、底。《論語.公冶長》:「夫子之文章。」《左傳.襄公十四年》:「余弟死,而子來,是而子殺余之弟也。」

2.於。《易經.比卦.象曰》:「比之匪人,不亦傷乎?」《禮記.大學》:「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。」

3.諸、之於。《孟子.滕文公上》:「禹疏九河,瀹濟、漯而注諸海;決汝、漢,排淮、泗而注之江。」




1.與、及。《書經.立政》:「文王罔攸兼于庶言、庶獄、庶慎,惟有司之牧夫。」《呂氏春秋.仲夏紀.適音》:「樂之弗樂者,心也。」

2.而。《戰國策.秦策二》:「臣恐王為臣之投杼也。」

3.若、如果。《書經.盤庚上》:「邦之臧,惟汝眾,邦之不臧,惟予一人有佚罰。」《論語.子張》:「我之大賢與,於人何所不容?我之不賢與,人將拒我,如之何其拒人也?」

4.則。《左傳.僖公九年》:「東略之不知,西則否矣。」《呂氏春秋.仲春紀.功名》:「故民無常處,見利之聚,無之去。」




用於強調或補足語氣,無義。《書經.西伯戡黎》:「殷之即喪!指乃功,不無戮于爾邦?」《史記.卷四八.陳涉世家》:「悵恨久之。」



1.他、彼。《書經.皋陶謨》:「安民則惠,黎民懷之。」《論語.顏淵》:「愛之欲其生。」

2.其、他的。《武王伐紂平話.卷中》:「紂王令推上法場,斬之老母。」清.王士禎《池北偶談.卷二四.談異五.女化男》:「乃以聘禮還之夫家。」

3.此、這個。《詩經.邶風.日月》:「乃如之人兮,逝不古處。」《莊子.知北遊》:「知以之言也,問乎狂屈。」




1.往。如唐朝李白有〈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〉詩。《詩經.鄘風.載馳》:「百爾所思,不如我所之。」

2.至、到。《西京雜記》卷五:「此自少之多,自微至著也。」

3.是、為。《公羊傳.宣公十五年》:「吾見子之君子也,是以告情于子也。」漢.揚雄《法言.吾子》:「羊質而虎皮,見草而說,見豺而戰,忘其皮之虎也。」

4.取用。《戰國策.齊策三》:「故物舍其所長,之其所短,堯亦有所不及矣。」




姓。如漢代有之馬宇。


  

  部首:火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ㄔㄨㄟ
  拼音: chuī




燃火煮食物。如:「炊飯」、「野炊」。漢.王充《論衡.知實》:「顏淵炊飯,塵落甑中。」宋.蘇軾〈和子由送將官梁左藏仲通〉詩:「城西忽報故人來,急掃風軒炊麥飯。」



烹煮食物的。如:「炊具」、「炊煙裊裊」。


  

  部首:火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8
  注音:(2) ㄔㄨㄟˋ
  拼音:(2) chuì

參見「炊累」條。


  巧婦難為無米之炊

 简化字:巧妇难为无米之炊
  注音: ㄑㄧㄠˇ ㄈㄨˋ ㄋㄢˊ ㄨㄟˊ ㄨˊ ㄇㄧˇ ㄓ ㄔㄨㄟ
  拼音: qiǎo fù nán wéi wú mǐ zhī chuī

(諺語)巧媳婦沒米也做不出飯來。比喻即使非常靈巧的人,做事缺乏必要條件,也難以完成。如:「不是我不願意表現廚藝,實在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。」也作「巧婦做不得無麵餺飥」、「巧媳婦煮不得沒米粥」。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17 页数: 1/1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