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声嘶力竭
  

  部首:士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7
 异体字:異體字

「聲」的異體字。


  

 简化字:声
  部首:耳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ㄕㄥ
  拼音: shēng




1.因物體撞擊或摩擦所產生,能引起聽覺的音波。如:「笑聲」、「雷聲」。

2.音樂。如:「聲色之美」。《禮記.樂記》:「感於物而動,故形於聲。」漢.鄭玄.注:「宮商角徵羽,雜比曰音,單出曰聲,亦猶見也。」

3.言語。《史記.卷八〇.樂毅傳》:「臣聞古之君子,交絕不出惡聲。」《樂府詩集.卷七三.雜曲歌辭十三.古辭.焦仲卿妻》:「阿女默無聲,手巾掩口啼,淚落便如瀉。」

4.名譽。如:「政聲」、「名聲大振」。南朝梁.劉勰《文心雕龍.情采》:「諸子之徒,心非鬱陶,苟馳夸飾,鬻聲釣世,此為文而造情也。」

5.音信、音訊。《漢書.卷七六.趙廣漢傳》:「界上亭長寄聲謝我,何以不為致問?」

6.量詞。計算發聲次數的單位。如:「大叫一聲」、「三聲無奈」。

7.參見「聲母」條。

8.聲調,漢字字音的高低長短。如中古音有平聲、上聲、去聲、入聲四個聲調。




宣布、張揚。《孟子.萬章下》:「孔子之謂集大成,集大成也者,金聲而玉振之也。」《國語.晉語五》:「是故伐備鍾鼓,聲其罪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ㄙ
  拼音: sī




馬鳴。《廣韻.平聲.齊韻》:「嘶,馬嘶。」北周.庾信〈伏聞遊獵詩〉:「馬嘶山谷響,弓寒桑柘鳴。」唐.溫庭筠〈菩薩蠻.玉樓明月長相憶〉詞:「門外草萋萋,送君聞馬嘶。」



1.聲音沙啞。如:「聲嘶力竭」。《北史.卷三一.高允傳》:「崔公聲嘶股戰,不能一言。」

2.聲音淒愴、幽咽。南朝梁.簡文帝〈夜望單飛雁〉詩:「天霜河白夜星稀,一雁聲嘶何處歸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力
 总笔画:2
  注音: ㄌㄧˋ
  拼音: lì




1.改變物體運動狀態(靜止或運行速度)的效能稱為「力」,計算單位為「牛頓」。如:「動力」、「向心力」、「離心力」、「地心引力」。

2.人和動物體內筋肉運動所產生的效能。如:「臂力」、「體力」。《詩經.邶風.簡兮》:「有力如虎,執轡如組。」

3.一切事物所具有的效能或作用。如:「火力」、「風力」、「水力」。

4.才能、能力。如:「智力」、「實力」、「理解力」、「量力而為」。

5.權勢。如:「權力」。《孟子.公孫丑上》:「以力服人者,非心服也。」

6.以力氣供人役使的僮僕。如:「苦力」。

7.姓。如宋代有力起。

8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



盡力、拚命。如:「力爭上游」。《漢書.卷九五.南粵傳》:「樓船力攻燒敵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立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ㄐㄧㄝˊ
  拼音: jié




1.負載。《禮記.禮運》:「五行之動,迭相竭也。」《文選.木華.海賦》:「擘洪波,指太清,竭磐石,栖百靈。」

2.枯竭、乾涸。《詩經.大雅.召旻》:「池之竭矣,不云自頻。」《國語.周語上》:「昔伊、洛竭而夏亡,河竭而商亡。」

3.盡、窮盡。如:「盡心竭力」、「取之不竭,用之不盡。」。《左傳.莊公十年》:「一鼓作氣,再而衰,三而竭。」《楚辭.屈原.卜居》:「竭知盡忠,而蔽鄣於讒。」


  聲嘶力竭

 简化字:声嘶力竭
  注音: ㄕㄥ ㄙ ㄌㄧˋ ㄐㄧㄝˊ
  拼音: shēng sī lì jié

聲音破啞,力氣用盡。形容喊叫過度。如:「啦啦隊員們聲嘶力竭的為選手加油。」也作「力竭聲嘶」。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6 页数: 1/1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