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吃干饭
  

 简化字:吃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ㄔ
  拼音: chī




1.飲、食。同「吃」。南朝宋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任誕》:「友聞白羊肉美,一生未曾得喫。」唐.杜甫〈送李校書二十六韻〉:「臨岐意頗切,對酒不能喫。」

2.承受。同「吃」。如:「喫重」。元.關漢卿《五侯宴》第四折:「我那娘親在那里與人家擔水運漿,喫打喫罵,千辛萬苦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3
 总笔画:6
  注音: ㄔ
  拼音: chī




1.口中咀嚼食物後嚥下。有時吸、飲液體也稱為「吃」。如:「吃飯」、「吃茶」、「吃藥」。

2.吸入、吸收。如:「吃煙」、「吃墨」。

3.下棋、玩牌時奪取對方的棋子或牌張。如:「抽車吃炮」、「吃掉老K」。

4.吞沒。如:「這貪官不知吃了多少民脂民膏!」、「我的儲蓄全給他吃了!」

5.沉入。用來說明船舶下沉於水面下程度的用語。如:「這船吃水多深?」

6.擔負。如:「吃重」、「吃不住」、「吃不消」。

7.捱、受。如:「吃驚」、「吃虧」、「吃官司」、「吃得苦中苦,方為人上人。」

8.理會、接納。如:「他軟硬不吃!」、「誰吃這一套!」

9.耗費。如:「吃力」。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3
 总笔画:6
  注音:(2) ㄐㄧˊ
  拼音:(2) jí




說話結巴、言語困難的樣子。《說文解字.口部》:「吃,言蹇難也。」如:「口吃」。



形容笑聲。漢.伶玄《趙飛燕外傳》:「帝昏夜擁昭儀居七成帳,笑吃吃不止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干
 总笔画:3
  注音: ㄍㄢ
  拼音: gān




1.武器名。用來阻擋刀箭、護衛身軀的盾牌。《書經.牧誓》:「稱爾戈,比爾干,立爾矛,予其誓。」《韓非子.五蠹》:「乃修教三年,執干戚舞,有苗乃服。」

2.參見「天干」條。

3.水畔、岸邊。《詩經.魏風.伐檀》:「坎坎伐檀兮,寘之河之干兮。」唐.杜甫〈有客〉詩:「豈有文章驚海內,謾勞車馬駐江干。」

4.經脫水加工製成的乾燥食品。通「乾」。如:「筍干」、「豆腐干」。

5.成群有關係的人。《紅樓夢》第五九回:「那婆子深妒襲人、晴雯一干人。」

6.姓。如晉代有干寶。

7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



1.冒犯、觸犯。如:「干犯」。《左傳.文公四年》:「君辱貺之,其敢干大禮以自取戾。」

2.求取、營求。《論語.為政》:「子張學干祿。」《公羊傳.定公四年》:「伍子胥父誅乎楚,挾弓而去楚,以干闔廬。」

3.強行參預。如:「干涉」、「干政」。清.徐珂《清稗類鈔.帝德類.咸豐季年三奸伏誅》:「三奸盤結,同干大政。」

4.相關、有關聯。如:「相干」。《水滸傳》第五二回:「莊客李大救主,誤打死人,非干我事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干
  部首:干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ㄍㄢˋ
  拼音: gàn




1.築牆時支撐在牆兩端的木材。同「榦」。《說文解字.木部》:「榦,築牆耑木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榦,俗作幹。」漢.揚雄《法言.五百》:「經營,然後之幹楨之克立也。」

2.事物的主體部分。如:「軀幹」、「樹幹」、「骨幹」。

3.事情。如:「有何貴幹?」《水滸傳》第一四回:「都頭有甚公幹到這里?」

4.才能。《三國志.卷六二.吳書.胡綜傳》:「沖平和有文幹,天紀中為中書令。」

5.姓。如宋代有幹沖。




主要的。如:「幹道」、「幹線」、「幹部」。



從事、營求。如:「他是幹那一行的?」《三國演義》第九二回:「他兩個是吾子姪輩,尚且爭先幹功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干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ㄍㄢˋ
  拼音: gàn




1.築牆時支撐在牆兩側的柱子。《說文解字.木部》:「榦,築牆耑木也。」《資治通鑑.卷二一三.唐紀二十九.玄宗開元十五年》:「板榦裁立,吐蕃猝至,城中相顧失色,莫有鬥志。」

2.事物的主體部分。《淮南子.主術》:「枝不得大於榦,末不得強於本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干
  部首:乙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ㄑㄧㄢˊ
  拼音: qián




1.《易經》卦名:(1)八卦之一。卦形是☰,代表天、陽等之義。(2)六十四卦之一。乾(☰)下乾(☰)上。象徵君子應自強不息,努力永不懈怠之義。

2.姓。如唐代有乾彥思。




陽剛的、男性的。如:「乾造」、「乾宅」。《易經.繫辭上》:「乾道成男,坤道成女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干
  部首:乙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1
  注音:(2) ㄍㄢ
  拼音:(2) gān




1.沒有水分或缺乏水分的。與「溼」相對。如:「乾柴」、「乾毛巾」。

2.枯竭。如:「外強中乾」。

3.聲音清脆響亮。唐.岑參〈虢州西亭陪端公宴集〉詩:「開瓶酒色嫩,踏地葉聲乾。」

4.結拜認來的親屬關係。如:「乾媽」、「乾爹」。




經脫水加工製成的乾燥食品。如:「餅乾」、「牛肉乾」、「鹹菜乾」。



1.變乾燥。如:「油漆未乾」。

2.竭盡、乾涸。如:「乾杯」。《山海經.北山經》:「教水出焉,西流注于河,是水冬乾而夏流。」

3.怠慢、置之不理。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三〇回:「從今日起,且乾著他,不理他,他兩個自然該有些著慌。」




1.沒有剩餘。如:「他把人家的積蓄都榨乾了。」

2.徒然、白白的。如:「乾等」、「乾瞪眼」。《紅樓夢》第一二回:「熱鍋上螞蟻一般,只是乾轉。」

3.表面的、形式的。如:「乾笑」。《水滸傳》第二五回:「當下那婦人乾號了半夜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干
  部首:干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3
  注音:(2) ㄏㄢˊ
  拼音:(2) hán




井上的圍欄。通「韓」。《莊子.秋水》:「出跳梁乎井幹之上,入休乎缺甃之崖。」唐.成玄英.疏:「幹,井欄也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干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4
  注音:(2) ㄏㄢˊ
  拼音:(2) hán




井上的圍欄。通「韓」。《淮南子.主術》:「夫據榦而窺井底,雖達視猶不能見其睛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饭
  部首:食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12
 异体字:異體字

「飯」的異體字。


  

 简化字:饭
  部首:食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ㄈㄢˋ
  拼音: fàn




1.煮熟穀類的食物。如:「白米飯」、「糯米飯」、「稀飯」。

2.每天定時吃的正餐。如:「早飯」、「晚飯」。




1.吃。《論語.述而》:「飯疏食飲水,曲肱而枕之,樂亦在其中也。」

2.拿食物給別人吃。《史記.卷九二.淮陰侯傳》:「有一母見信飢,飯信。」

3.餵飼動物。《莊子.田子方》:「百里奚爵祿不入於心,故飯牛而牛肥。」《文選.鄒陽.獄中上書自明》:「𡩋戚飯牛車下,而桓公任之以國。」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12 页数: 1/1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