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发聋振聩
  

 简化字:发
  部首:弓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3
 异体字:異體字

「發」的異體字。


  

 简化字:发
  部首:癶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ㄈㄚ
  拼音: fā




1.放射。如:「彈無虛發」、「百發百中」。

2.生長、產生。如:「發芽」。唐.王維〈相思〉詩:「紅豆生南國,秋來發故枝。」

3.開始、啟動。如:「發動」、「先發制人」、「一觸即發」。

4.興起。如:「發跡」。《孟子.告子下》:「舜發於畎畝之中。」

5.起程。如:「出發」。宋.柳永〈雨霖鈴.寒蟬淒切〉詞:「留戀處,蘭舟催發。」《聊齋志異.卷一.青鳳》:「一家皆移什物赴新居,而妾留守,明日即發。」

6.啟發。如:「振聾發聵」。《論語.述而》:「不憤不啟,不悱不發。」

7.現露。《禮記.中庸》:「喜怒哀樂之未發,謂之中。」《戰國策.魏策四》:「此三子者,皆布衣之士也,懷怒未發。」

8.送出、付出。如:「發放」、「發錢」、「散發傳單」。




量詞:(1)計算槍、炮、子彈等數量的單位。如:「手槍裡還剩下四發子彈。」(2)計算槍、炮、子彈等發射數量的單位。如:「射炮十二發」。


  

 简化字:发
  部首:髟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ㄈㄚˇ
  拼音: fǎ




1.人類頭上的毛。如:「頭髮」、「白髮」、「黑髮」、「毫髮無傷」。《孝經.開宗明義章》:「身體髮膚,受之父母,不敢毀傷,孝之始也。」唐.杜甫〈贈衛八處士〉詩:「少壯能幾時,鬢髮各已蒼。」

2.比喻為山上的草木。《莊子.逍遙遊》:「窮髮之北,有冥海者,天池也。」

3.姓。如漢代有髮福。


  

 简化字:聋
  部首:耳
部外笔画:16
 总笔画:22
  注音: ㄌㄨㄥˊ
  拼音: lóng




聽覺遲鈍或無法聽到聲音的症狀。《說文解字.耳部》:「聾,無聞也。」《左傳.僖公二十四年》:「耳不聽五聲之和為聾。」



1.聽覺遲鈍或聽不到聲音。如:「耳聾」。《宋書.卷五三.庾登之傳》:「不痴不聾,不為姑公。」

2.昏昧不明。《左傳.宣公十四年》:「鄭昭、宋聾,晉使不害,我則必死。」晉.杜預.注:「聾,闇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ㄓㄣˋ
  拼音: zhèn




1.舉起。《文選.賈誼.過秦論》:「振長策而御宇內,吞二周而亡諸侯。」唐.王勃〈上劉右相書〉:「朽索充羈,不收奔馬之逸;輕緡振網,或隨吞舟之勢。」

2.搖動、抖動。《詩經.豳風.七月》:「五月斯螽動股,六月莎雞振羽。」《楚辭.王襃.九懷.蓄英》:「秋風兮蕭蕭,舒芳兮振條。」

3.奮發。如:「士氣大振」、「萎靡不振」。

4.震撼。通「震」。如:「威振天下」。唐.孟郊〈感懷〉詩八首之一:「秋氣悲萬物,驚風振長道。」

5.發放、開放。《左傳.文公十六年》:「自廬以往,振廩同食。」南朝梁.劉勰《文心雕龍.情采》:「夫水性虛而論漪結,木性實而花萼振,文附質也。」

6.救濟、救助。通「賑」。《禮記.月令》:「命有司發倉廩,賜貧窮,振乏絕。」《戰國策.燕策三》:「是以委肉當餓虎之蹊,禍必不振矣。」




姓。如宋代有振紀。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0
  注音:(2) ㄓㄣ
  拼音:(2) zhēn

參見「振振」(二)條。


  

 简化字:聩
  部首:耳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8
  注音: ㄎㄨㄟˋ
  拼音: kuì




1.耳聾、聽不見。宋.范成大〈大暑舟行含山道中雨驟至霆奔龍挂可駭〉詩:「盆傾耳雙聵,斗暗目四眩。」

2.糊塗不明事理。如:「昏聵」。唐.皮日休〈耳箴〉:「近賢則聰,近愚則聵。」




耳朵聽不見的人。如:「振聾發聵」。《國語.晉語四》:「嚚瘖不可使言,聾聵不可使聽。」


  發聾振聵

 简化字:发聋振聩
  注音: ㄈㄚ ㄌㄨㄥˊ ㄓㄣˋ ㄎㄨㄟˋ
  拼音: fā lóng zhèn kuì

聵,天生耳聾。發聾振聵指聲音大得使耳聾的人也能聽見。比喻以言論喚醒糊塗麻木的人。《清史稿.卷三七八.黃爵滋傳》:「雖頑愚沉溺之久,自足以發聾振聵。」也作「振聾發聵」。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8 页数: 1/1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