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历史唯物主义
  

  部首:厂
部外笔画:2
 总笔画:4
 异体字:異體字

「歷」的異體字。


  

 简化字:历
  部首:厂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ㄌㄧˋ
  拼音: lì




治理、研治。《說文解字.厂部》:「厤,治也。」《莊子.天下》:「厤物之意,曰:『至大無外,謂之大一;至小無內,謂之小一。』」



記載歲時的書籍。《玉篇.日部》:「曆,古本作厤。」同「曆」。南朝梁.鮑照〈河清頌〉:「素狐玄玉,聿肇符命;朴牛大螾,爰定祥厤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历
  部首:止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ㄌㄧˋ
  拼音: lì




1.經過。如:「歷劫」、「歷險」、「歷盡滄桑」。

2.踰越。《呂氏春秋.孟冬紀.安死》:「徑庭歷級,非禮也。」明.徐弘祖《徐霞客遊記.卷一上.遊雁宕山日記》:「一步一喘,數里,始歷高巔。」




1.過去、已經過的。如:「歷代」、「歷屆」、「歷史」、「歷年」。《文選.沈約.宋書謝靈運傳論》:「至於先士茂製,諷高歷賞。」

2.分明的、清晰的。如:「歷歷在目」、「往事歷歷」。唐.崔顥〈黃鶴樓〉詩:「晴川歷歷漢陽樹,春草萋萋鸚鵡洲。」




過去的經驗。如:「學歷」、「資歷」、「履歷」。



遍、盡。《周禮.夏官.量人》:「凡宰祭與鬱人受斝,歷而皆飲之。」唐.李商隱〈詠史〉詩:「歷覽前賢國與家,成由勤儉破由奢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历
  部首:日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ㄌㄧˋ
  拼音: lì




1.推算歲時節氣的方法。如:「時憲曆」、「四分曆」、「太初曆」。《淮南子.本經》:「星月之行,可以曆推得也。」

2.記載年、月、日、節氣等的書冊。如:「日曆」、「月曆」。《樂府詩集.卷七三.雜曲歌辭十三.古辭.焦仲卿妻》:「視曆復開書,便利此月內。」《舊唐書.卷三二.曆志一》:「玄宗召見,令造新曆。」

3.年代、壽命。《漢書.卷一四.諸侯王表》:「周過其曆,秦不及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2
 总笔画:5
  注音: ㄕˇ
  拼音: shǐ




1.古代掌管文書和記事等的官吏。如:「太史」。《禮記.玉藻》:「動則左史書之,言則右史書之。」

2.過去的時事、事跡。如:「歷史」、「羅曼史」。

3.記載過去事跡的書籍。如:「正史」、「通史」、「野史」。

4.姓。如明代有史可法。




文辭繁雜。《論語.雍也》:「質勝文則野,文勝質則史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ㄨㄟˊ
  拼音: wéi




1.獨、只有。通「惟」。《易經.同人卦.彖曰》:「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。」《楚辭.屈原.離騷》:「芳與澤其雜糅兮,唯昭質其猶未虧。」

2.以、因為。《左傳.僖公二年》:「冀之既病,則亦唯君故。」《禮記.檀弓下》:「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。」

3.希望、祈使。《史記.卷八一.廉頗藺相如傳》:「臣請就湯鑊,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。」《漢書.卷九七.外戚傳下.孝成趙皇后傳》:「陛下未有繼嗣,子無貴賤,唯留意!」

4.聽任、聽隨。《左傳.僖公十五年》:「唯所納之,無不如志。」《莊子.說劍》:「然臣有三劍,唯王所用,請先言而後試。」




雖。通「惟」。《荀子.性惡》:「今以仁義法正為固無可知可能之理邪?然則唯禹不知仁義法正,不能仁義法正也。」《史記.卷一二〇.汲黯傳》:「弘、湯深心疾黯,唯天子亦不說也。」



發語詞,無義。通「惟」、「維」。《論語.述而》:「互鄉難與言,童子見,門人惑。子曰:『與其進也,不與其退也,唯何甚!』」《漢書.卷四〇.張良傳》:「今乃立六國後,唯無復立者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(2) ㄨㄟˇ
  拼音:(2) wěi




對於尊長的應答之詞,表示恭敬的意思。《禮記.曲禮上》:「父召無諾,先生召無諾,唯而起。」漢.東方朔〈非有先生論〉:「意者寡人殆不明乎,非有先生伏而唯唯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牛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ㄨˋ
  拼音: wù




1.存在於天地間一切人事物的通稱。如:「天生萬物」。《易經.繫辭上》:「方以類聚,物以群分,吉凶生矣。」《列子.黃帝》:「凡有貌像聲色者,皆物也。」

2.指我以外的人、事、境界。相對於「我」而言。如:「物我兩忘」。《史記.卷二四.樂書》:「凡音之起,由人心生也。人心之動,物使之然也。」宋.范仲淹〈岳陽樓記〉:「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。」

3.指作品或言談中的內容。如:「言之有物」。《文選.陸機.文賦》:「體有萬殊,物無一量。」

4.典章制度。《左傳.哀公元年》:「復禹之績,祀夏配天,不失舊物。」《新唐書.卷九六.杜如晦傳》:「方為相時,天下新定,臺閣制度,憲物容典,率二人討裁。」

5.特指人。南朝宋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言語》:「羊權為黃門侍郎,侍簡文坐。帝問曰:『夏侯湛作羊秉敘絕可想。是卿何物?有後不?』」唐.柳宗元〈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別〉詩:「直以慵疏招物議,休將文字占時名。」




1.選擇。《左傳.昭公三十二年》:「計丈數,揣高卑,度厚薄,仞溝洫,物土方,議遠邇。」《淮南子.繆稱》:「欲知天道察其數,欲知地道物其樹,欲知人道從其欲。」

2.尋求。如:「物色」。


  

  部首:丶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5
  注音: ㄓㄨˇ
  拼音: zhǔ




1.賓客或奴僕的相對詞。如:「賓主」、「主僕」。

2.帝王。如:「君主」。《禮記.曲禮下》:「主佩倚,則臣佩垂。主佩垂,則臣佩委。」唐.杜甫〈入衡州〉詩:「報主身已老,入朝病見妨。」

3.領導者。如:「教主」、「一家之主」。《詩經.周頌.載殳》:「侯主侯伯,侯亞侯旅。」漢.毛亨.傳:「主,家長也。」

4.當事人。如:「苦主」、「失主」。

5.有物權或事權的人。如:「債主」、「地主」、「物歸原主」。

6.牌位。如:「木主」、「神主」。《周禮.春官.司巫》:「祭祀則共匰主。」

7.教徒稱呼其所信仰的神為「主」。

8.事物的根本。《易經.繫辭上》:「言行,君子之樞機;樞機之發,榮辱之主也。」《文選.曹丕.典論論文》:「文以氣為主。」

9.公主的簡稱。《後漢書.卷二六.宋弘傳》:「後弘被引見,帝令主坐屏風後。」《聊齋志異.卷九.雲蘿公主》:「駙馬當是俗間高手,主僅能讓六子。」




1.負責、主持。如:「主講」、「主辦」。

2.掌管、統治。《孟子.萬章上》:「使之主事而事治,百姓安之。」唐.韓愈〈原道〉:「入者主之,出者奴之。」

3.贊同。如:「主戰」、「主和」。《國語.周語中》:「是以不主寬惠,亦不主猛毅,主德義而已。」

4.持守。《論語.學而》:「主忠信,無友不如己者。」《文選.宋玉.招魂》:「主此盛德兮,牽於俗而蕪穢。」

5.預示。《三國演義》第六三回:「又觀乾象,太白臨于雒城之分:主將帥身上多凶少吉。」




1.主要的。如:「主將」、「主帥」。

2.自己的。如:「主觀」、「主見」。


  

  部首:丿
部外笔画:2
 总笔画:3
 异体字:異體字

「義」的異體字。


  

 简化字:义
  部首:羊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ㄧˋ
  拼音: yì




1.合宜的事情。《論語.為政》:「見義不為,無勇也。」《淮南子.齊俗》:「為義者,布施而德。」

2.正道、正理。《孟子.公孫丑上》:「其為氣也,配義與道,無是餒也。」

3.死節、殉難。《禮記.禮運》:「故國有患,君死社稷謂之義。」《宋史.卷四五〇.忠義傳五.尹穀傳》:「尹務實,男子也,先我就義矣。」

4.法則。《呂氏春秋.孟春紀.貴公》:「無偏無頗,遵王之義。」

5.意思。如:「意義」、「字義」。漢.孔安國〈尚書序〉:「以所聞伏生之書,考論文義,定其可知者,為隸古定。」

6.功用。《左傳.昭公三十一年》:「故君子動則思禮,行則思義,不為利回,不為義疚。」

7.姓。如漢代有義縱。




1.合於正義的。如:「義民」、「義婦」、「義舉」。《書經.康誥》:「汝陳時臬事,罰蔽殷彞,用其義刑義殺,勿庸以次汝封。」

2.用來周濟公眾的。如:「義莊」、「義塾」、「義舍」。《三國志.卷八.魏書.張魯傳》:「諸祭酒皆作義舍,如今之亭傳。」

3.假的,有其名而非真、非親的。如:「義父」、「義子」、「義肢」、「義齒」。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11 页数: 1/1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