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千虑一得
  

  部首:十
部外笔画:1
 总笔画:3
  注音: ㄑㄧㄢ
  拼音: qiān




1.數目字。十的百倍。《說文解字.十部》:「千,十百也。」大寫作「仟」。

2.姓。如漢代有千獻。




眾多。如:「千方百計」、「千山萬水」。《老子》第六四章:「千里之行,始於足下。」唐.李白〈將進酒〉:「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盡還復來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千
  部首:革
部外笔画:15
 总笔画:24
  注音: ㄑㄧㄢ
  拼音: qiān

參見「鞦韆」條。


  

 简化字:虑
  部首:心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ㄌㄩˋ
  拼音: lǜ




1.謀思、打算。《論語.衛靈公》:「人無遠慮,必有近憂。」

2.心思、意念。《孟子.告子下》:「困於心,衡於慮,而後作。」《楚辭.屈原.卜居》:「心煩慮亂,不知所從。」

3.姓。如春秋時有慮癸。




1.思考、謀算。如:「考慮」。《詩經.小雅.雨無正》:「旻天疾威,弗慮弗圖。」漢.鄭玄.注:「慮、圖,皆謀也。」《漢書.卷六〇.杜周傳》:「微詣大將軍莫府,國家政謀,鳳常與欽慮之。」

2.擔憂、憂愁。如:「顧慮」、「憂慮」。《漢書.卷二九.溝洫志》:「浩浩洋洋,慮殫為河。」唐.顏師古.注:「慮,猶恐也。」三國蜀.諸葛亮〈聞孫權破曹休魏兵東下關中虛弱上言〉:「先王慮漢賊不兩立,王業不偏安,故託臣以討賊也。」

3.審察。《聊齋志異.卷七.冤獄》:「令方慮囚,忽一人直上公堂,怒目視令而大罵。」


  

  部首:一
 总笔画:1
  注音: ㄧ
  拼音: yī




1.自然數的開始。如:「一、二、三……。」大寫作「壹」。阿拉伯數字作「1」。

2.姓。如明代有一炫宗。

3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



1.單個。如:「一人」、「一物兩用」。

2.相同、一致。如:「一模一樣」、「大小不一」。

3.專注的。如:「一心一意」、「專一不變」。

4.全、滿、整。如:「一身是汗」、「一屋子人」、「一身是膽」。

5.每、各。如:「一班五十人」、「一頁六百字」、「共派八隊,一隊二十人。」

6.一次。如:「一而再,再而三。」《禮記.中庸》:「人一能之,己百之。」

7.另外的。如:「蟬,一名知了。」、「番茄,一名西紅柿。」




統一。《孟子.梁惠王上》:「不嗜殺人者能一之。」



1.才、剛剛。如:「一聽就懂」、「天一亮,他就起來。」

2.偶然。如:「一不小心」、「一不留神」。

3.表示加強的動作或突然的現象。如:「把頭一扭」、「用手一摸」、「天氣一涼,就感冒了。」

4.概括。如:「一般來說」。

5.每每、每逢。如:「一想到那件事,她總是笑個不停。」

6.放在二疊字動詞之間,表行為是不費力或嘗試性的。如:「雙手動一動」、「問一問」、「隨便說一說」。

7.事物的某方面。如:「一則以喜,一則以憂。」、「一不沾親,二不帶故。」

8.竟、乃。表示事出意外。如:「一至於斯」。《史記.卷六八.商君傳》:「嗟乎,為法之敝一至此哉!」

9.皆。《荀子.勸學》:「端而言,蠕而動,一可以為法則。」




表示程度,加強語氣。《文選.古詩十九首.西北有高樓》:「上有絃歌聲,音響一何悲。」《戰國策.燕策一》:「因仰而弔齊王桉戈而郤曰:『此一何慶弔相隨之速也?』」



或。《莊子.應帝王》:「泰氏其臥徐徐,其覺于于,一以己為馬,一以己為牛。」
(「一」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的末尾,念陰平聲;在去聲字前,念陽平聲;在陰平、陽平、上聲之前,念去聲。)


  

  部首:彳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ㄉㄜˊ
  拼音: dé




1.獲、取。與「失」相對而言。如:「鷸蚌相爭,漁翁得利。」《孟子.告子上》:「求則得之,舍則失之。」

2.演算產生結果。如:「三三得九。」

3.遇。如:「得便」、「得空即前往拜訪。」

4.契合、適宜。如:「得體」、「得法」。漢.王襃〈聖主得賢臣頌〉:「聚精會神,相得益章。」

5.快意、滿足。《史記.卷六二.管晏傳》:「意氣揚揚,甚自得也。」

6.可以、能夠。如:「得過且過」、「不得抽菸!」、「得饒人處且饒人」、「所有員工均得摸彩。」

7.用於談話終了之時,表反對、禁止或同意。如:「得了,別再出餿主意了!」、「得,我們就照你的方法去做。」




相當於「何」、「豈」、「那」、「怎」、「難道」等,表示反詰的語氣。唐.杜甫〈後苦寒行〉二首之二:「巴東之峽生凌澌,彼蒼迴斡人得知。」



置於動詞之後,無義。唐.杜甫〈絕句漫興〉詩九首之二:「恰似春風相欺得,夜來吹折數枝花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彳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(2) ㄉㄟˇ
  拼音:(2) děi




應該、必須、需要。如:「你總得讓我把話說完。」《紅樓夢》第六六回:「出了月就起身,得半個工夫纔回來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彳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(3) ˙ㄉㄜ
  拼音:(3) de




用在動詞、形容詞後面,表示結果或性狀。如:「跑得快」、「覺得很好」、「美得冒泡」。


  

  部首:彳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(4) ㄉㄞˇ
  拼音:(4) dǎi




遭受。如:「他作惡多端,得了報應也是應該的。」


  千慮一得

 简化字:千虑一得
  注音: ㄑㄧㄢ ㄌㄩˋ ㄧ ㄉㄜˊ
  拼音: qiān lǜ yī dé
 相反词:千慮一失

愚笨者的想法總有可取之處。語本《晏子春秋.內篇.雜下》:「聖人千慮,必有一失;愚人千慮,必有一得。」後多用為自謙之詞,指自己的一點見解。《南史.卷六九.虞荔傳》:「寄雖疾侵耄及,言無足采,千慮一得,請陳愚算。」也作「一得」、「一得之見」、「一得之愚」。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9 页数: 1/1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