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为虎作伥
  

 简化字:为
  部首:爪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异体字:異體字

「為」的異體字。


  

 简化字:为
  部首:火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ㄨㄟˊ
  拼音: wéi




1.創制。《周禮.春官.典同》:「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,以辨天地四方陰陽之聲,以為樂器。」

2.行、作。如:「為善最樂」、「事在人為」。《論語.為政》:「見義不為,無勇也。」

3.治理。《論語.為政》:「為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,而眾星共之。」《商君書.農戰》:「善為國者,倉廩雖滿,不偷於農。」

4.建立、設置。《商君書.君臣》:「民眾而姦邪生,故立法制,為度量以禁之。」唐.柳宗元〈封建論〉:「秦有天下,裂都會而為之郡邑,廢侯衛而為之守宰。」

5.擔任。《論語.雍也》:「子游為武城宰,子曰:『女得人焉耳乎!』」《戰國策.齊策四》:「孟嘗君為相數十年。」

6.變為、成為。《詩經.小雅.十月之交》:「高岸為谷,深谷為陵。」《史記.卷五九.五宗世家》:「王服所犯,遂自殺。國除,地入于漢,為廣陵郡。」

7.當作、作為。如:「指鹿為馬」。

8.是。如:「十寸為一尺」、「失敗為成功之母」。《論語.微子》:「長沮曰:『夫執輿者為誰?』子路曰:『為孔丘。』」唐.杜甫〈垂老別〉詩:「何鄉為樂土,安敢尚盤桓?」

9.使。《易經.井卦》:「《象》曰:井渫不食,為我心惻。」《左傳.昭公二十年》:「今君疾病,為諸侯憂,是祝史之罪也。」




被。《論語.子罕》:「出則事公卿,入則事父兄,喪事不敢不勉,不為酒困,何有於我哉?」唐.杜甫〈有懷台州鄭十八司戶〉詩:「從來禦魑魅,多為才名誤。」



1.則。《論語.陽貨》:「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,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。」《史記.卷一一八.淮南衡山列傳.淮南厲王》:「今暴摧折之,臣恐卒逢霧露病死,陛下為有殺弟之名,奈何?」

2.假如、如果。《韓非子.內儲說下》:「王甚喜人之掩口也,為近王,必掩口。」《史記.卷三八.宋微子世家》:「今誠得治國,國治身死不恨。為死,終不得治,不如去。」

3.抑、或。南朝齊.王融〈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詩〉五首之三:「豈薪槱之道未弘,為網羅之目尚簡?」




1.用於句中的賓語倒裝。《孟子.告子上》:「使奕秋誨二人奕,其一人專心致志,惟奕秋之為聽。」《荀子.禮論》:「故人苟生之為見,若者必死;苟利之為見,若者必害。」

2.用於句末,表示疑問、反詰的意思。《論語.顏淵》:「君子質而已矣,何以文為?」《楚辭.屈原.漁父》:「何故深思高舉,自令放為?」

3.用於句末,表示感嘆的意思。《莊子.逍遙遊》:「歸休乎君,予无所用天下為!」

4.表示程度或範圍的廣大,無義。如:「大為高興」、「甚為重要」。




姓。如漢代有為昆。


  

 简化字:为
  部首:火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9
  注音:(2) ㄨㄟˋ
  拼音:(2) wèi




1.因,表示原因。如:「為何不去?」、「為什麼你不贊成?」《荀子.天論》:「天行有常,不為堯存,不為桀亡。」

2.替、給。如:「為民服務」、「為國增光」。《孟子.離婁上》:「為叢敺爵者,鸇也;為湯、武敺民者,桀與紂也。」唐.杜甫〈客至〉詩:「花徑不曾緣客掃,蓬門今始為君開。」

3.與、同。《論語.衛靈公》:「道不同不相為謀。」

4.對、向。晉.陶淵明〈桃花源記〉:「此中人語云,不足為外人道也。」唐.韓愈〈答李翊書〉:「不可不為生言之,生所謂立言者是也。」

5.為了,表示行動的目的。如:「為正義而戰」。唐.秦韜玉〈貧女〉詩:「最恨年年壓金線,為他人作嫁衣裳。」

6.被。《三國志.卷五四.吳書.周瑜魯肅呂蒙傳.呂蒙》:「師還,遂征合肥,既徹兵,為張遼等所襲,蒙與淩統以死扞衛。」




幫助。《詩經.大雅.鳧鷖》:「公尸燕飲,福祿來為。」《韓非子.二柄》:「越官則死,不當則罪,守業其官,所言者貞也,則群臣不得朋黨相為矣。」



將。《詩經.豳風.七月》:「嗟我婦子,曰為改歲,入此室處。」《孟子.梁惠王下》:「克告於君,君為來見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虍
部外笔画:2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ㄏㄨˇ
  拼音: hǔ




1.動物名。哺乳類食肉目貓科。形似貓,全身黃褐色,具黑色條紋。性凶猛。獨居,善游泳。於夜間狩獵,以鹿、羊、豬等為食。俗稱為「老虎」。

2.姓。如漢代有虎旗。




威武勇猛。如:「虎將」、「龍兄虎弟」、「虎父無犬子」。《詩經.魯頌.泮水》:「矯矯虎臣,在泮獻馘。」《後漢書.卷八四.烈女傳.董祀妻傳》:「明公廄馬萬匹,虎士成林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虍
部外笔画:2
 总笔画:8
  注音:(2) ㄏㄨ
  拼音:(2) hū

參見「馬馬虎虎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ㄗㄨㄛˋ
  拼音: zuò




1.興起、振起。《說文解字.人部》:「作,起也。」如:「興風作浪」。《易經.乾卦.九五》:「雲從龍,風從虎,聖人作而萬物睹。」《左傳.莊公十年》:「一鼓作氣,再而衰,三而竭。」

2.造就、培育。如:「天作之合」。《書經.康誥》:「亦惟助王宅天命,作新民。」

3.創作。如:「寫作」、「作畫」、「作詩」。《論語.述而》:「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。」

4.進行、舉行。如:「作戰」、「作簡報」。

5.為、當。如:「認賊作父」。

6.假裝。如:「裝腔作勢」、「裝模作樣」。

7.進行某事。同「做」。如:「作媒」、「作證」、「作事」。

8.成為。同「做」。如:「作人」、「作官」。

9.製造。唐.秦韜玉〈貧女〉詩:「苦恨年年壓金線,為他人作嫁衣裳。」




1.事業。如:「工作」。《禮記.緇衣》:「毋以小謀敗大作,毋以嬖御人疾莊后。」

2.詩文書畫與藝術品稱為「作」。如:「傑作」、「佳作」、「名作」。


  
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7
  注音:(2) ㄗㄨㄛ
  拼音:(2) zuō




1.工人、工匠。如:「木作」、「石作」、「瓦作」。

2.製作某些工藝作品的場所。如:「作坊」。《三國志.卷二四.魏書.孫禮傳》:「禮徑至作所。不復重奏,稱詔罷民,帝奇其意而不責也。」




招惹、自找。如:「自作自受」。


  
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7
  注音:(3) ㄗㄨㄛˊ
  拼音:(3) zuó

參見「作摩」、「作料」等條。


  倀

 简化字:伥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ㄔㄤ
  拼音: chāng




1.行為瘋狂、不知所為的人。《說文解字.人部》:「倀,狂也。」《南史.卷七七.恩倖傳.茹法珍傳》:「奄人王寶孫年十三四,號為倀子,最有寵,參預朝政。」

2.傳說中被虎吃掉後又供虎使喚的鬼。如:「為虎作倀」。清.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.卷一七.姑妄聽之三》:「聞倀役于虎,必得代乃轉生,是殆倀誘人自代,因引人捕虎報冤也。」




參見「倀倀」條。


  為虎作倀

 简化字:为虎作伥
  注音: ㄨㄟˋ ㄏㄨˇ ㄗㄨㄛˋ ㄔㄤ
  拼音: wèi hǔ zuò chāng
 相似词:助桀為虐、助紂為虐、為虎傅翼
 相反词:為民除害

相傳被虎咬死的人,靈魂將成為鬼而為虎所役使。見明.張自烈《正字通.人部》。比喻助人為虐。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10 页数: 1/1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