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
  

 简化字:阏
  部首:門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ㄜˋ
  拼音: è




阻塞、壅塞。《列子.楊朱》:「夫耳之所欲聞者音聲,而不得聽,謂之閼聰;目之所欲見者美色,而不得視,謂之閼明。」唐.劉禹錫〈唐故衡州刺史呂君集序〉:「孰能閼其勢,而爭夫光者乎?」



遮擋的器物。《荀子.禮論》:「抗折,其䫉以象槾茨番閼也。」唐.楊倞.注:「閼謂門戶壅閼風塵者。」《漢書.卷八九.循吏傳.召信臣傳》:「開通溝瀆,起水門提閼凡數十處,以廣溉灌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辵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ㄜˋ
  拼音: è




意外相遇。《爾雅.釋詁下》:「遻,見也。」晉.郭璞.注:「行而相值即見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女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ㄜ
  拼音: ē




女子的人名用字。《說文解字.女部》:「妸,女字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阜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ㄜ
  拼音: ē




1.大陵、大土丘。唐.王勃〈滕王閣序〉:「儼驂騑於上路,訪風景於崇阿。」

2.轉折、彎曲的地方。《文選.古詩十九首.冉冉孤生竹》:「冉冉孤生竹,結根泰山阿。」《漢書.卷二二.禮樂志》:「沛施祐,汾之阿,揚金光,橫泰河。」

3.屋宇、屋檐。《周禮.冬官考工記.匠人》:「堂崇三尺,四阿重屋。」《文選.古詩十九首.西北有高樓》:「交疏結綺窗,阿閣三重階。」

4.姓。如唐代有阿光進。




1.迎合、偏袒。如:「阿附」、「阿私」、「諂媚阿諛」。《孟子.公孫丑上》:「智足以知聖人,汙不至阿其所好。」《呂氏春秋.離俗覽.高義》:「阿有罪,廢國法,不可。」

2.倚靠。參見「阿衡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女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ㄜ
  拼音: ē

參見「婀娜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疒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ㄜ
  拼音: ē




1.疾病。如:「沉痾」。《文選.潘岳.閑居賦》:「常膳載加,舊痾有痊。」《文選.謝靈運.登池上樓詩》:「徇祿反窮海,臥痾對空林。」

2.仇隙、舊仇。《後漢書.卷七四下.袁紹傳》:「願捐棄百痾,追攝舊義,復為母子昆弟如初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囗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ㄜˊ
  拼音: é




鳥媒。即用以誘捕同類鳥的鳥。《廣韻.平聲.戈韻》:「囮,網鳥者媒。」



以威嚇的手段詐取財物。通「訛」。《儒林外史》第四二回:「被幾個喇子囮著,把衣服都剝掉了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ㄜˊ
  拼音: é




吟唱、吟詠。唐.韓愈〈藍田縣丞廳壁記〉:「對樹二松,日哦其間。」宋.楊萬里〈雨夜〉詩:「歲晚能無感,詩成只獨哦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石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ㄜˊ
  拼音: é




石巖。《廣韻.平聲.歌韻》:「硪,《說文》曰:『石巖也。』」


  

  部首:虫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ㄜˊ
  拼音: é




1.鱗翅科昆蟲的總稱。與蝶相類而軀體肥大,觸角細長如絲,翅面灰白色,靜止時呈水平放置,大都屬於晝伏夜出。其種類甚多,有天蛾、蠶蛾、燈蛾等。

2.蛾眉的簡稱。指畫得像蠶蛾觸鬚般的眉毛。東周戰國.宋玉〈神女賦〉:「眉聯娟以蛾揚兮,朱脣的其若丹。」明.陳與郊《昭君出塞》:「美人!你雙蛾淡掃忒恁妝。教人追恨貪狼!」

3.形狀像蛾的真菌子實體。如木耳也稱為「木蛾」,桑耳也稱為「桑蛾」,柳樹上之木耳,亦稱「柳蛾」。

4.姓。如周代時晉國有蛾析。




須臾、不久。通「俄」。《漢書.卷九七.外戚傳下.孝成班倢伃》:「始為少使,蛾而大幸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额
  部首:頁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8
  注音: ㄜˊ
  拼音: é




1.頭前眉上髮下的部分。唐.李白〈長干行〉二首之一:「妾髮初覆額,折花門前劇。」

2.限定的數目。如:「名額」、「兵額」、「額滿為止」。《新五代史.卷四八.雜傳.劉審交傳》:「租有定額,而天下比年無閑田,民之苦樂,不可等也。」

3.匾額。如:「門額」、「廟額」。唐.貫休〈寄杭州靈隱寺宋震使君〉詩:「僧房謝朓語,寺額葛洪書。」

4.器物上首靠近頂端的部分。如:「碑額」、「簾額」。唐.姚合〈酬任疇協律夏中苦雨見寄〉詩:「溼煙凝灶額,荒草覆牆頭。」

5.姓。如清代有額宜都。


  𣘨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11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ㄜˇ
  拼音: ě

參見「𣘨橠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阜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ㄜˋ
  拼音: è




險要的地方。《史記.卷六八.商君傳》:「魏居領阨之西,都安邑。」



窮困。通「厄」。如:「困阨」。《孟子.公孫丑上》:「遺佚而不怨,阨窮而不憫。」



據守。《清史稿.卷四五三.銘安傳》:「東北與俄接壤,舊設卡倫,無兵駐守,迺遣將分阨要塞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鹤
  部首:鳥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21
  注音: ㄏㄜˋ
  拼音: hè




1.鳥綱鶴形目動物的通稱。頭小,頸、喙、腳皆細長,高三尺餘。羽毛白色或灰色,翼大善飛,鳴聲高朗。多生活於沼澤或平原水際,以小魚、昆蟲及穀類為食。種類甚多,大陸地區常見的有白鶴、灰鶴、丹頂鶴、蓑羽鶴等。鶴在傳說中是神仙的坐騎,也是長壽的象徵。

2.姓。如金代有鶴壽。




白色的。北周.庾信〈竹杖賦〉:「子老矣,鶴髮雞皮,蓬頭歷齒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虫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ㄏㄜˊ
  拼音: hé




蝕木的蛀蟲。三國魏.嵇康〈答向子期難養生論〉:「故蝎盛則木朽,欲勝則身枯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纥
  部首:糸
部外笔画:3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ㄏㄜˊ
  拼音: hé




1.粗劣下等的絲。《說文解字.糸部》:「紇,絲下也。」

2.人名。孔子的父親。《左傳.襄公十年》:「郰人紇抉之以出門者。」晉.杜預.注:「紇郰邑大夫,仲尼父,叔梁紇也。」

3.參見「回紇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ㄏㄜˊ
  拼音: hé




話多。《說文解字.口部》:「嗑,多言也。」



1.閉、合。《抱朴子.外篇.守塉》:「口張不能嗑,首俛不能仰。」

2.喝、食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回:「我一天殺一個豬還賺不得錢把銀子,都把與你去丟在水裡,叫我一家老小嗑西北風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ㄏㄜˊ
  拼音: hé




水乾竭、乾枯。如:「乾涸」。唐.王勃〈滕王閣序〉:「酌貪泉而覺爽,處涸轍以猶懽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五回:「下面有一池沼,其中水涸泥乾,蓮枯藕敗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豸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ㄏㄜˊ
  拼音: hé




動物名。食肉目犬科。即貍,銳頭尖鼻,耳短小而圓,四肢短,毛褐色或黑灰色。於夜間活動,以小動物、魚類等為食。其皮為珍貴裘料。


  

  部首:羽
部外笔画:10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ㄏㄜˊ
  拼音: hé




1.鳥類羽毛中的硬梗。《說文解字.羽部》:「翮,羽莖也。」《周禮.地官.羽人》:「掌以時徵羽翮之政。」

2.翅膀。如:「奮翮高飛」。

3.量詞。古時用於羽毛。《戰國策.楚策四》:「奮其六翮而凌清風,飄搖乎高翔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吓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14
 总笔画:17
  注音: ㄏㄜˋ
  拼音: hè




用言語怒叱、武力逼迫,使人害怕。如:「恐嚇」、「威嚇」、「嚇阻」。《莊子.秋水》:「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。」《文選.鮑照.蕪城賦》:「飢鷹厲吻,寒鴟嚇雛。」



1.表示驚訝、讚嘆的語氣。如:「嚇!這大廈好高哦!」、「嚇!這話講得還真好。」

2.表示不滿或疑問的語氣。如:「嚇!他做的越來越過分!」、「嚇!規矩是這樣訂的嗎?」


  

  部首:日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ㄏㄜˋ
  拼音: hè




中暑。《說文解字.日部》:「暍,傷暑也。」《漢書.卷六.武帝紀》:「夏,大旱,民多暍死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邑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ㄏㄜˊ
  拼音: hé




1.人名用字。如三國時魏有張郃。

2.(二)之又音。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ㄏㄜˊ
  拼音: hé




植物名。睡蓮科蓮屬,「荷花」之簡稱。參見「荷花」條。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ㄏㄜ
  拼音: hē




1.怒聲責罵。如:「呵責」、「呵叱」。《韓非子.外儲說左上》:「惠嗣公使人偽關市,關市呵難之。」南朝梁.劉勰《文心雕龍.事類》:「管庫隸臣,呵強秦使鼓缶。」

2.噓氣使暖和。如:「呵氣」、「呵手」、「呵凍」。唐.韓愈〈元和聖德詩〉:「紫焰噓呵,高靈下墮。」宋.蘇軾〈四時詞〉四首之四:「起來呵手畫雙鴉,醉臉輕勻襯眼霞。」

3.吆喝。唐.韓愈〈送李愿歸盤谷序〉:「武夫前呵,從者塞途。」




形容笑聲。如:「呵呵大笑」。



表驚訝的語氣。如:「呵!來了這麼多的人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ㄏㄜ
  拼音: hē




飲用液體、飲料或流質食物。如:「喝水」、「喝酒」、「喝稀飯」。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ㄏㄜˊ
  拼音: hé




1.各數相加的總數。如:「總和」、「二加三的和是五。」

2.適中、恰到好處、剛柔並濟的常道。《論語.學而》:「禮之用,和為貴。」《禮記.中庸》:「和也者,天下之達道也。」

3.和平、停戰。如:「講和」、「議和」。《孫子.行軍》:「無約而請和者,謀也。」《戰國策.趙策三》:「故不若亟割地求和,以疑天下慰秦心。」

4.日本的別名。如:「大和民族」。

5.姓。如漢代有和武、晉代有和嶠。




1.敦睦、調諧。如:「和好如初」。《左傳.隱公四年》:「臣聞以德和民,不聞以亂。」

2.連同。如:「和衣而眠」。




1.溫順的、安詳的。如:「和藹」、「心平氣和」、「和顏悅色」。南朝陳.徐陵〈晉陵太守王勵德政碑〉:「風神雅淡,識量寬和。」唐.張說〈岳陽早霽南樓〉詩:「心阻意徒馳,神和生自足。」

2.溫暖的。如:「和煦」、「風和日麗」。唐.白居易〈首夏病間〉詩:「清和好時節,微風吹裌衣。」




對、向。如:「你和尊長講話的態度要恭敬。」《紅樓夢》第八回:「好幾處都有,都稱贊得了不得,還和我們尋呢!」



與、跟。如:「我和他是好朋友。」宋.岳飛〈滿江紅.怒髮衝冠〉詞:「三十功名塵與土,八千里路雲和月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3
 总笔画:6
  注音: ㄏㄜˊ
  拼音: hé




1.關閉、合攏。《說文解字.亼部》:「合,合口也。」如:「他笑得合不上嘴。」《戰國策.燕策二》:「蚌合而拑其喙。」

2.會、聚。如:「集合」、「聚合」、「悲歡離合」。《呂氏春秋.孝行覽.遇合》:「合大夫而告之。」《後漢書.卷一九.耿弇傳》:「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,常以為落落難合,有志者事竟成也!」

3.交媾、交配。如:「交合」。《老子》第五十五章:「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,精之至也。」

4.比對、對照。《孟子.離婁下》:「得志行乎中國,若合符節,先聖後聖,其揆一也。」漢.桓寬《鹽鐵論.論菑》:「夫道古者稽之今,言遠者合之近。」

5.相符、不違背。如:「合法」、「合身」、「合格」、「合意」。

6.調和、配製。《聊齋志異.卷一〇.葛巾》:「吾家葛巾娘子,手合鴆湯,其速飲!」

7.交戰、交鋒。《左傳.成公二年》:「自始合而矢貫余手。」漢.王充《論衡.福虛》:「今宋楚相攻,兩軍未合。」

8.折算。如:「一公斤合二點二磅。」




1.配偶。如:「天作之合」。

2.盛放物品的器皿。通「盒」。唐.白居易〈長恨歌〉:「唯將舊物表深情,鈿合金釵寄將去。」

3.量詞。計算交手次數的單位。相當於「回」、「次」。《五代史平話.梁史.卷上》:「鬥經三合,不見輸贏。」

4.姓。如春秋時宋國有合左師。




1.全部的、整個的。如:「合族」、「合家歡」。

2.和諧、融洽。如:「百年好合」。《詩經.小雅.常棣》:「妻子好合,如鼓瑟琴。」




1.共同、一起。如:「合抱」、「合圍」、「合唱」、「合編」。

2.應該。如:「這件公事理合呈請報備。」唐.白居易〈與元九書〉:「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,歌詩合為事而作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黑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ㄏㄟ
  拼音: hēi




1.深暗如墨或煤的顏色。與「白」相對。

2.大陸地區黑龍江省的簡稱。

3.姓。如清代有黑旻。

4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



吞沒、私貪。如:「一任總務下來,他黑了不少錢。」



1.昏暗無光。如:「黑暗」、「黑漆漆」。唐.李頻〈夏日題盩厔友人書齋〉詩:「黑處巢幽鳥,陰來叫候蟲。」

2.隱密的、不公開的。如:「黑名單」、「黑函」、「黑話」。

3.狠毒。如:「黑心肝」。元.無名氏《抱妝盒》第三折:「劉皇后,你左使這一片黑心腸做甚麼?」

4.專門從事非法的。與「白」相對。如:「黑道」、「黑市」、「黑槍」。


  
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ㄏㄣˇ
  拼音: hěn




凶狠剛戾。《韓非子.亡徵》:「佷剛而不和,愎諫而好勝。」《新唐書.卷九八.韋挺傳》:「周言挺佷于自用,非宰相器。」


  

  部首:亠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ㄏㄥ
  拼音: hēng




通達、順利。如:「萬事亨通」。《易經.坤卦.彖曰》:「含弘光大,品物咸亨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ㄏㄥˊ
  拼音: héng




屋梁上的橫木。《文選.何晏.景福殿賦》:「桁梧複疊,勢合形離。」唐.李善.注:「桁,梁上所施也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横
  部首:木
部外笔画:12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ㄏㄥˊ
  拼音: héng




1.遮門的欄木。《說文解字.木部》:「橫,闌木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闌,門遮也。引伸為凡遮之稱。凡以木闌之,皆謂之橫也。」

2.與地平線平行、東西向的線條。與「直」、「豎」、「縱」相對。如:「縱橫交錯」。《楚辭.東方朔.七諫.沈江》:「不開寤而難道兮,不別橫之與縱。」

3.書法中由左而右的平筆。如:「三橫一豎是『王』字。」

4.連橫的簡稱。為戰國時張儀所提倡的一種外交政策。與「合縱」相對。《文選.賈誼.過秦論》:「約縱離橫,兼韓魏燕趙宋衛中山之眾。」




1.把直立的東西放平。《儀禮.鄉射禮》:「上射揖進坐,橫弓卻手,自弓下取一個。」宋.蘇軾〈赤壁賦〉:「釃酒臨江,橫槊賦詩,固一世之雄也。」

2.瀰漫、籠罩。《文選.孔稚珪.北山移文》:「風情張日,霜氣橫秋。」唐.韓愈〈左遷至藍關示姪孫湘〉詩:「雲橫秦嶺家何在?雪擁藍關馬不前。」

3.渡過、跨越。《漢書.卷八七.揚雄傳上》:「上乃帥群臣橫大河,湊汾陰。」唐.孟郊〈出門行〉:「參辰出沒不相待,我欲橫天無羽翰。」




水平的、東西向的。如:「橫笛」、「橫隊」。唐.王建〈織錦曲〉:「窗中夜久睡髻偏,橫釵欲墮垂著扇。」元.馬致遠〈夜行船.百歲光陰一夢蝶套.喬木查〉曲:「縱荒墳橫斷碑,不辨龍蛇。」



1.水平的、東西向的。如:「橫放」、「橫行」、「橫衝直撞」、「橫渡大西洋」。

2.雜亂的、交錯的。如:「妙趣橫生」。三國魏.曹植〈酒賦〉:「或顰蹴辭觴,或奮爵橫飛。」唐.杜甫〈過郭代公故宅〉詩:「壯公臨事斷,顧步涕橫落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摄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18
 总笔画:21
  注音: ㄕㄜˋ
  拼音: shè




1.引持、牽提。《漢書.卷三二.張耳陳餘傳》:「吏嘗以過笞餘,餘欲起,耳攝使受笞。」

2.整理。《史記.卷七七.魏公子傳》:「侯生攝敝衣冠,直上載公子上坐,不讓。」

3.維持、保持。《國語.晉語四》:「姓利相更,成而不遷,乃能攝固,保其土房。」

4.留取、收。如:「攝影」、「拍攝」、「攝取鏡頭」。

5.吸引、吸取。如:「勾魂攝魄」。唐.顧況〈廣陵白沙大雲寺碑〉:「磁石攝鐵,不攝鴻毛。」《西遊記》第二〇回:「把我師父攝了,倒轉問我做甚!」

6.捉拿、拘捕。如:「勾攝」。《國語.吳語》:「攝少司馬茲與王士五人。」

7.統轄、管理。如:「統攝」。《後漢書.卷六六.陳蕃傳》:「人君者,攝天地之政,秉四海之維。」

8.代理、兼理。如:「攝政」。《孟子.萬章上》:「堯老而舜攝也。」唐.陳鴻〈東城老父傳〉:「老人見黃門侍郎杜暹出為磧西節度,攝御史大夫,始假風憲以威遠。」

9.輔佐、幫助。《詩經.大雅.既醉》:「朋友攸攝,攝以威儀。」

10. 迫近、夾處。《論語.先進》:「千乘之國,攝乎大國之間。」

11. 保養。如:「攝生」。南朝梁.沈約〈神不滅論〉:「虛用損年,善攝增壽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舌
部外笔画:2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ㄕㄜˋ
  拼音: shè




1.房屋、住宅。如:「宿舍」、「田舍」、「房舍」、「茅舍」。

2.謙稱自己的住所。如:「寒舍」、「敝舍」。

3.飼養牲畜的地方。如:「豬舍」、「牛舍」。

4.宋元時代稱顯貴人家的子弟。多見於元人小說、戲曲中。元.關漢卿《救風塵》第一折:「自家鄭州人氏,周同知的孩兒周舍是也。」元.武漢臣《玉壺春》第二折:「近日有個客人,姓甚喚做甚舍。」

5.量詞。古代計算行軍里數的單位。三十里為一舍。如:「退避三舍」。《左傳.僖公二十三年》:「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,晉、楚治兵,遇於中原,其辟君三舍。」

6.一宿、一夜。《左傳.莊公三年》:「凡師一宿為舍,再宿為信,過信為次。」




1.住宿、居住。《左傳.宣公二年》:「宣子田於首山,舍于翳桑。」

2.止息、停止。《左傳.哀公十五年》:「舍於孔氏之外圃。」

3.安置。《戰國策.魏策二》:「王不如舍需於側,以稽二人者之所為。」




對人謙稱自己卑幼的親屬或親戚。如:「舍弟」、「舍妹」、「舍親」。


  

  部首:寸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ㄕㄜˋ
  拼音: shè




1.用推力或彈力等送出弓箭、炮彈或某種物體。如:「發射」、「注射」、「掃射」、「噴射」。

2.猜度、猜測。如:「金銀銅鐵射一地名。」

3.用言語文字暗示或中傷。如:「影射」。《資治通鑑.卷一四.漢紀六.文帝前六年》:「胡亥今日即位而明日射人,忠諫者謂之誹謗,深計者謂之妖言,其視殺人若艾草菅然。」

4.光線映照。如:「反射」、「折射」、「光芒四射」。




有關放箭技能的訓練。《周禮.地官.大司徒》:「三曰六藝:禮、樂、射、御、書、數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虫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ㄕㄜˊ
  拼音: shé




有鱗目蛇亞目爬行動物的總稱。約二千七百種,臺灣約產五十八種。體圓長,無四肢,有鱗,口大,舌細長而分叉,體色不一,有蛻皮現象。卵生或卵胎生,分有毒跟無毒二種。


  

 简化字:谁
  部首:言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ㄕㄟˊ
  拼音: shéi




1.甚麼人。表疑問。如:「誰敲門哪?」

2.任何人。表斷定的口氣。如:「這種小事誰都會作。」




難道。《漢書.卷四八.賈誼傳》:「壹動而五業附,陛下誰憚而久不為此?」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ㄕㄣˋ
  拼音: shèn




以輾壓的方式拉長。《廣韻.去聲.震韻》:「抻,物長也。」如:「抻面」。


  

  部首:甘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ㄕㄣˋ
  拼音: shèn




1.很、非常。如:「甚多」、「甚好」、「甚佳」。

2.過分、過度。如:「欺人太甚」。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16876 页数: 9/422
第一页 | 上一页 | 下一页 | 最后页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